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随时穿越明末 >

第71章

随时穿越明末-第71章

小说: 随时穿越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有钱人讲究面子,要是一家有了沙发另外一家没有,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不是?


第一百四十章:疯狂的招商现场


  等一千多个老板挨个体验了一把沙发的舒适,小半个时辰就这么过去了。

  而这些老板,无一不是啧啧称奇,为之赞叹。

  黄友健第一个问道:“楚公子,不知这沙发你打算如何出售?”

  黄友健是老客户了,天然居酒楼召开连锁加盟店的时候,他就是第一个加盟的。

  加盟之后,由于黄友健颇有魄力,他加盟的分店店址最大,每月盈利足有一千五百多两银子。

  按照这个速度,半年时间就能够回本。

  所以黄友健相信跟着楚公子做事,有肉吃有钱赚,这次的沙发加盟,一定不能放过。

  楚江秋点头说道:“这批沙发,还是以加盟的方式进行,名字就叫做天然居家具城,加盟费嘛,还是一万两银子。至于这些沙发,我以每套一百五十两银子的价格给你们。不过现在受产量所限,每月可以给你们的数量恐怕不会太多。”

  楚江秋也懒得再为家具起名字了,直接照搬了天然居酒楼的名字。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顾客一看便知,这两家是一个东家。

  在顾客潜在意识里,就会认为天然居家具一定是好东西。

  听到居然要一万两银子的加盟费,不少第一次来的富商不由得不满了起来。

  “沙发每套一百五十两的价格也就罢了,这沙发的确是好东西,还有得赚!但是这加盟费也忒贵了吧?”

  “就是啊,哪有这样做生意的?我买你的东西还要给你钱?真是岂有此理!”

  “奸商!绝对的奸商!诸位,诸位,大家都不要买,我看他卖给谁!”

  看到那些富商越嚷嚷越激动,似乎下一刻马上就要串联起来一块离开似的,在楚江秋旁边的婉儿不由得就捏了把汗。

  公子是不是要价太高了?万一这些富商都不买,那可怎么办啊?

  就见楚江秋冷笑了一声,大声说道:“不愿意加盟天然居家具城的,现在就可以离开了。想要加入的,必须要缴纳一万两银子的加盟费。”

  “并且加盟者所开的店,必须要用天然居家具城这个名字,否则的话,本公子拒绝提供产品。”

  嗡!

  楚江秋的话,就像是在水里投入一大块石头,顿时就沸腾开来。

  什么?不但要交银子,就连名字都得用你选定的,凭什么啊?

  “走吧,根本就没有诚意,凭什么什么都听他的啊?”

  “大家都走,看他怎么办?”

  “都走,都走!”

  这些富商吵吵的厉害,只不过却是没有一个人真正离开的。

  大家都不是傻子,都明白只要加盟,绝对稳赚不赔。

  问题是加盟费太高了,条件太苛刻了,现在他们就想让这位楚公子把加盟的价格给降下来,最好是一两银子都不收。

  “黄某愿意加盟,楚公子,这是一万两银子的银票,请您收好!”

  就在那些富商还在不断串联,试图逼迫楚江秋降价的时候,黄友健已经掏出一沓银票递了过去。

  楚江秋给婉儿使了个眼色,婉儿马上就收起银票,将黄友健的名字还有地主记录了下来。

  楚江秋再次说道:“现在黄老板已经选择了加盟天然居家具城,由于黄老板是第一个,那么现场的第一批一百套沙发,优先给黄老板供货!”

  “后面的,按照加盟顺序,每人每月限供五十套,按照顺序供货。现在本公子再说一遍,不愿意加盟的,现在就可以离开了。你们不愿意加盟不要紧,想要加盟的大有人在!”

  楚江秋刚说完,就见有十数人高举着银票跑了过来。

  邱老板跑的最快,一边跑一边说道:“我,我是第二个!唉,一不留神就被老黄这个家伙给抢先了!姑娘,这是我的银票,你点好了!”

  这些跑过来递交银票的,无一不是当初天然居酒楼的加盟者,都是在加盟中尝到了甜头,这次跑的比谁都快。

  而随着这一幕的发生,下面嚷嚷的富商的声音顿时就低了下来。

  看起来他们想要降低加盟费的想法已经彻底泡汤了,现在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交银子加盟,要么退出。

  一个刚才嚷嚷的最大声的富商,此刻小声说道:“有什么了不起的,老子还不稀的加盟他这个破沙发了呢!走了!”

  他身边的一个富商也跟着说道:“就是啊,老刘,想白拿咱们一万两银子,门都没有!走了走了!”

  “哎,老刘,你这是去哪?你不说要走吗?离开的路搁那边呢!”

  老刘白了他一眼不屑地说道:“你不也嚷嚷着要走吗?你这是去哪啊?老宋?”

  老宋咧嘴一笑,说道:“我就过去看看,到底有几个傻子掏钱的!”

  话还没说完,突然拔腿就往前跑。

  被落在后面的老刘一愣,紧跟着就反应过来,在后面紧追不舍。

  “老宋你无耻!”

  老宋一边跑,一边得意洋洋地说道:“得了呗您哪,这生意场上啊,就是尔虞我诈,亲爹都不成……哎哟喂,谁他么的绊我?”

  一时间,场上人头攒动,你推我搡,一个劲地向前挤。

  这种垄断生意,当然是越早投入越好啊,谁肯甘于人后啊!

  直到楚江秋连续吆喝了半天,才算勉强排起了一长串的队伍。

  现场婉儿负责记账,楚江秋负责收钱。

  足足忙活了一个半时辰,才算完成了登记活动。

  然后又是一番讲解,将每天的产量,还有预计多久轮到他们前来提货说了一番,这些加盟商才不甘地离去。

  最兴奋的就要数黄友健了,当场就雇车雇人,将一百套沙发全部拉走,看的剩下的富商那叫一个眼馋。

  这一顿忙活,把楚江秋给累的够呛,婉儿更是累的整个人都快散架了。

  不过可没有白忙活,光是加盟费就有一千万两银子。

  这还不算沙发里面的利润。

  有了这些银子,足以培养出一支千人的队伍了吧?

  想要在明末做一番事业,身边必须要有自己的兵马。

  不过如果想要培训一支千人队伍,地方和保密就是个大问题了。

  总不可能就在楚园这边培训吧?你这是想造反还是咋地?


第一百四十一章:隆中对(上)


  楚江秋还没想好训练队伍的事儿,钦差袁继咸朱和城朱公子还有朱芷雪联袂造访,倒是让楚江秋有些纳闷儿。

  这三人没事组队到哥们这儿来,难道是杀大户来着?

  其实袁继咸这次来,还真有事儿。

  接了圣旨,临行前显德皇帝单独召见,让袁继咸暗中观察,楚才子是否为社稷之才。

  何为社稷之才?

  社稷之才,并不是你文采过人,写几笔好字,吟几首好事,画几笔好画就能行的。

  你必须要有匡扶社稷,挽大厦于将倾,文可定国,武可安邦之才才行。

  袁继咸觉得显德帝求才若渴,就是渴的有点狠了,有饥不择食的嫌疑。

  社稷之才不世出,是那么好中的吗?

  这个楚才子是有些文采,但是若说他便是社稷之才,那可真是闹笑话了。

  不过在来到柳城之后,袁继咸却觉得有些看不透这个楚才子了。

  整个楚才子能力是有的,能赚钱,发明了好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但是这些距离社稷之才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但是这个楚才子在处理灾民一事上,表现出来的才智又令袁继咸心折。

  还有这个楚才子的赚钱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就是今天一个下午的时间,光加盟费就赚了一千万两银子。

  这简直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个楚才子到底是不是社稷之才?

  袁继咸袁大人决定来个单刀直入,所以就带着朱和城和朱芷雪,单刀赴会了。

  正好天气热了,御厨那边做好了饭菜,朱芷雪干脆让他们把饭菜摆进了忘忧湖中的凉亭里面。

  四人坐下之后,袁继咸说道:“良辰美景、赏心悦事,真是人生一大快事,惜乎无酒啊!”

  楚江秋微笑着说道:“草民哪里倒是有酒,就怕不对大人口味。”

  袁继咸哈哈大笑着说道:“楚才子的酒,必然是好的,还不快去取来!”

  闻言,楚江秋便回到房间,将在现代买来的五粮液倒进酒坛里面拎了出去。

  回到席中,打开酒坛,早有服侍的丫头给四人倒上酒,整个凉亭里面顿时酒香弥漫。

  “嗯,好香,好酒啊,好酒!”

  袁继咸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眯上眼睛回味片刻,才赞叹道:“入口柔,一线喉,好酒啊好酒!尤其难得的是此酒如此清澈,内中不见半点杂质!更兼酒味绵长,芳香醇厚,回味无穷!”

  楚江秋微微一笑,心道回味久了还会醉人呢!

  古代的酒度数都不高,据楚江秋推断,度数也就在十度左右,和啤酒相当。

  你看水浒传就知道了,梁山一百零八好汉,都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个顶个的都能喝十几碗酒,也就是十多斤酒。

  要是换成现代的白酒,哪怕是三十八度的低度酒,你试试?

  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位在郓城。

  就算是在现代,你在郓城找出七十二个能喝十多斤白酒的好汉出来试试?

  别说是郓城了,就算是在整个山东找都费劲。

  但是要是当时白酒的度数只有十度左右,和啤酒相当,那一切都能解释的通了。

  也就是说,袁继咸袁大人以前喝得都是十多度的低度酒,现在喝得可是五十多度的高度酒。

  喝了十几杯,袁大人脸色红润,憨态可掬起来,身体都开始摇晃起来。

  “江秋啊,你别自称草民,也别叫我什么大人!老夫托大,叫你一声江秋,你就称呼我一声伯父,你看如何?”

  正常人不和醉汉一般见识,您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楚江秋从善如流地点了点头。

  袁大人又说道:“江秋啊,你说说,这大明朝现如今风雨飘摇,这病根儿到底在哪啊?”

  楚江秋赶紧说道:“大人,此事草民不知,也不敢枉论。”

  开什么玩笑啊,这种事儿能随便乱说吗?

  就见袁继咸不悦地说道:“不是说好了不要自称草民,要称呼我为伯父的吗?江秋你放心好了,在座的没有外人,你姑且说之,我姑且听之。”

  楚江秋心里不由一动,在这袁大人面前,倒是可以说之而不妨。

  楚江秋便说道:“伯父,我以为大明的病根在于人口过多,而粮食产量不足。”

  听到这个答案,袁继咸先是一愣,紧跟着明显的失望起来。

  很显然,对于这个答案,袁继咸相当的不满意。

  而朱和城则是饶有兴趣地问道:“楚才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楚江秋微笑着说道:“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看历朝历代开国皇帝,都能开辟一段盛世,所为何来?概之因开朝之处,人烟稀少,人少而地多,粮食充足,人口繁衍必然迅速,所以很容易开辟盛世。”

  “而历朝历代又因何而灭亡?其实大多都会归结到粮食欠缺这一点上。”

  “人口繁衍越来越多,但是土地就只有这么多,当土地的产出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百姓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或者是各种天灾人祸。”

  “这时候朝廷财政多半不足,没有能力赈灾扶贫,再加上皇朝延续已久,吏治必然松懈,贪官污吏横行,官逼民反,皇朝必然倾覆!”

  袁继咸原本不以为意,但是随着楚江秋话题展开,袁继咸却是越听越是心惊。

  只因为楚才子所说,竟然十分的有道理,细思起来,只觉果是如此。

  而此种言论,在之前确是从来未曾听闻过的。

  此刻,袁继咸在心里对楚江秋不由多了几分钦佩之情。

  而朱和城早就激动的拍案叫好了,忍不住问道:“楚才子,既然知道了症结所在,可有化解之法?”

  楚江秋微微笑道:“化解之法有二,其一就是提高粮食产量,但是粮食产量的提高总归有个限度,而人口的增长是无穷尽的,早晚会有一天粮食无法养活那么多的人口。第二嘛就是战争,死掉一批人,粮食自然就可以养活剩下的人了,只不过这个办法很危险,稍有不慎便是玩火自焚。”

  朱芷雪不由惊呼道:“先生,此法太过泯灭人性,怎可动用此法?”

  


关于后续情节的一个调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