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有坦克 >

第15章

北宋有坦克-第15章

小说: 北宋有坦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初啊,你真是太好了。”
  “小初,你收这么多的豆子,干什么用啊?”
  李初嘿嘿一笑,暂时保密。
  得到了李初认真的答复后,本来围在家门口研究电灯的人,基本上都跑回家了,这年头,那个人家里没种点豆子啊。
  没一会儿,就有不少人抱着麻布袋装着一包包的豆子来了。
  李初又从村里借了一杆秤,当着大家的面,一一过秤,然后是多重,付多少钱。
  银子也在昨日,阿秀去了一趟县城里,兑换成了零钱。
  一千斤黄豆,这也是李初目前能吃下来的极限,饭肆不过才开业两日,就赚了二十多贯,再加上这两日的食材开销和昨日付给窑厂郑大爷的定金,李初手里所剩的钱也不多了。
  李初本来还想去镇里收黄豆,不过这会儿看大家都送来这么多黄豆,也就暂时不去了。
  就在家门口,一个一个的来,大伙儿,有的带来了十斤,有的只有几斤,倒是有一户,用箩筐挑来,足足有四十斤。
  而且,在知道李初需要一千斤之后,这群人回到村里后,又告诉了村里其他的人,反正收购的量多,不用担心自己的卖不出去。
  这一来二去的,李初都不用去镇里了,这一天,就呆在家门口,这群淳朴的老乡,就自己主动将黄豆带了过来。
  一天的时间,一千斤黄豆就已经收购满了。
  李初只得遗憾的告诉乡亲们,让他们等下次了,至于下次是什么时候,短则数天,长则一月,这群人才悻悻离去。
  不过,也有不肯离去的,原因嘛。
  电灯……
  白天还看不出来什么,这一到晚上,外边的天色暗了起来,这电灯的光亮则越来越明显。
  有了白天见识到李初是如何制作的,这会儿再看这电灯,大家都是各有沉思。
  “初哥儿啊,你能不能给我家里也装个这电灯啊,这可比油灯方便多了。”
  “是啊,初哥儿,就不知道安装这个东西,要多少钱?”
  罗马也不是一夜就建成的。
  李初又只好给他们详细解释了一下原因,让他们莫急,以后这些东西,都会进入他们家里的。
  直到所有人都走了后,这一天,这才结束了辛劳。
  屋内,电灯照射着一片明亮。
  杨康,捧着一本破旧的书籍,在灯光下细细的品读。
  阿秀在院子外,整理着收购来的黄豆。
  院子中,杨承手持一根长棍,一刺一挑,正努力的练习着杨家枪法。
  屋中,李初坐在凳子上,一脸享受的表情。
  在他的身后,阿宁正一脸笑嘻嘻的给他捏着肩。
  “姐夫,啥时候,能给阿宁变个好玩的戏法呀?”
  
第二十章:挡雨棚
  
  今天一大早,李初就收到了来自定制系统的天气预报。
  今天是阴转晴,后面几天都是大晴天。
  温度高,这更有利于黄豆的发酵。
  今天,又要建房子了。
  考虑到以后要建厂的考虑,这次李初直接向系统订购了一间房子,就是后世那种工地箱房,可以组装起来的那种。
  因为要在里面生活,而且以后搬迁还能继续用,所以普通的房子肯定是不行。
  又让阿秀去了躺窑厂,买了几个大缸回来。
  杨承、阿宁则负责将黄豆分拣,把里面的一些杂质啊,坏掉的、灰块、石头等等清理出来。等到阿秀把缸买回来了,将黄豆全部倒进几个缸里清洗,然后又倒水进行浸泡。
  李初则负责将板房给拼装。
  浸泡的过程中,将一些浮起在水面上的豆子捞出来扔掉。
  等到浸泡至用手可以将豆子掐开时,将水份倒出,重新换水清洗,然后将豆鼓放到蒸笼里进行蒸煮。
  这过程的中间,李初又跑到了镇里一趟。
  因为是冬天,气温比较低,水泥地风干需要的时间比平常要长一些,因为有树木拦着挡住的,尽管一些人有些好奇,但是没人上去踩踏。
  李初检查了一下,干透了许多,按照这种进度,到今晚上位置,就能彻底干了。
  明日就能恢复正常的营业。
  回到小院子后,蒸煮黄豆还在继续,李初一边做,一边将这里面的门门道道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一一告诉了阿秀,让阿秀跟在一边学着。
  煮好之后,便放凉。
  再装入簸箕内,盖上纱布,进行第一次发酵。
  发酵,是需要时间的,李初又从定制系统中购买了一些助于豆豉发酵的东西撒了进去。
  而样房,直到天黑的时候,李初也才堪堪装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天,也就这样的过去了。
  清早,李初很早就起来,跑到镇上去看了下那块水泥地,也就彻底干透了。
  阿秀今早也得去襄城县进行食材的采购。
  上午的时间,李初将板房给组装好了。
  正常情况下,给黄豆发酵,是不需要用到这个的,但是如今是冬天,又是在北方,没法给黄豆提供二次发酵的温度。
  板房,就是用来起到加温的作用。
  将板房拼装好了,李初就在里面开始烧火,将房间里的温度气温升高。
  而黄豆,由于李初在里面加入了一些有助于发酵的东西,只是一个晚上的时间,第一次发酵就已经完成了。
  让杨承、阿宁跟着一起帮忙,将第一次发酵好黄豆装在大缸里,抬进了这个准备好的温室,然后撒上盐、花椒等等佐料搅拌充分,然后一个一个将缸进行密封。
  李初又在屋子里面烧了几个火堆,因为在板房,而且比较宽大,所以这边在里面烧火没有多大的安全隐患。
  在火堆的燃烧下,板房内的温度持续不断的升高,达到了四十多度,这个温度下,可以给缸内的黄豆进行二次发酵了。
  李初将板房关好。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阿秀带着食材回来了,这边准备了一番后,也推着饮食小推车往镇上去了。
  等李初推车小推车到了镇上时,发现好多人聚拢在他准备摆摊的地方。
  怎么回事?
  李初打的那块水泥地上,已经围满了人,走近时,他用来拦住人用的树干已经被人给扔了出来,就这样扔在一边。
  李初还看到,不少人在水泥地上用力的踩踏,跺脚。
  “初哥儿来了。”
  人群中有人看到了李初,连忙高呼了一声,大家伙听到这句呼喊声,也纷纷转过头来,惊异的看着李初。
  阿秀在后面推车小推车过来,这群围观的人们纷纷自觉的让出了一条道。
  不过,大家的目光聚焦点,还是在李初身上。
  看着这群人,再看着被扔在一旁用来栏路的树干,李初也多多少少猜出了一些原因,无非就是那个好事的人,闯进水泥地了,然后这个人,那天还是看到过李初铺地的过程,结果发现这地居然坚硬如铁,然后就惊呼起来。
  再然后,估计附近的一些百姓也被吸引了过来,发现了这么一个原因。
  呵呵。
  李初的表情有些不悦,如果让他知道是哪个人偷偷闯进来,他绝对不会让这个人好过。
  现在,是水泥干了,你进来了,没事。
  要是水泥地还没干呢?
  这要踩上一脚也就算了,要是也想现在这样,呼来好多人,一个人踩一脚,那么打的这块地,就要废了。
  李初默默的将被人群扔在一边的树干捡起来,这些都是从隔壁滍水客栈借的,等下要还回去给刘老板。
  “麻烦大家让一让。”
  李初的语气有些冷,把这群人都赶出去后,从小推车一旁拿出了两根笔直的树木,然后插在了水泥地中的两个留出来的圆口子里。
  这两个口子,打水泥地的时候就特意留出来的,就是今日之用。
  将树干还给刘老板后,又从刘老板处借来了一个梯子,并且向刘老板说了一下,要在其墙壁上盯两个小东西,也得到了刘老板的首肯。
  用铁钉在客栈的外墙上顶上了两个大支架,这两个支架是李初制作的滑动轴,为了让轴体受力度高,李初又在下面加了两根树木作为支撑。
  将一卷四方形大油布连同轴体卡在了两个大支架上面。
  从两个支架上面,又固定了两个滑动轨道,轨道的另外一端,放在最外边,卡在水泥口子间的两根树木上。
  就这样,一个简易的滑轮遮雨棚,就做好了。
  最外边的树木旁,有一个拉扯滑动轴,一根长线延伸到下面,只需要不断的拉动这根线,靠在墙壁边的遮雨棚油布就会被拉扯往前走,直到将这块地都给遮盖住。
  而这个拉扯滑动轴,就是后世的窗帘上下拉动的那种。
  李初这种街头式的餐饮,最怕下雨天,泥地是一回事,关键是雨,要是客人吃饭吃到一半,下雨了,你给怎么办?
  所以,李初这才给安装一个遮雨棚。
  做好之后,李初还特意测试的拉动了一下。
  一张巨大的遮雨棚就将这块水泥地在头顶上盖住了。由于遮雨棚的颜色,选择是一款浅色,所以没有遮挡多少光线。
  将遮雨棚从小拉回去后,李初转过身,却发现围观的百姓都是一脸呆泄……
  又怎么了?
  
第二十一章:传说中夜明珠
  (感谢书友:轰炸机迟到了、最爱吃布丁的打赏支持,哇咔咔,我的PY已经瘙痒难耐了。)
  又怎么了?
  算了,李初也不管他们了。
  因为忙着给黄豆发酵,上午耽搁了不少的时间,到镇里来的时候,已经是正午饭点了,他得赶紧把饭肆开张,不然会流失不少的客人。
  李初又单独订购了一大批的干红辣椒。
  等下午客流量少的时候,没事就来剁,这些辣椒都是要混进老干妈里的。
  这边把饭肆都铺开了,准备做生意了,围观的人群还没有散开,反而更聚集起来。
  要是从外面看,根本就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这样可不行啊,虽然第一天人多凑个热闹,但是现在饭肆已经铺开了,而且这个时候正是饭点,要得让附近的客商都看见这里面,才能引人过来用餐。
  李初观察了下,发现,这群人虽然围拢着,不过这眼神,不是瞧着地上看,就是瞧着上边看,上边就是那个活动的挡雨棚。
  人群中,不少的议论之声。
  “怎么可能,才两天而已,怎么变成石头了?”
  “不对,不可能是石头,哪里来这么大一块石头,而且还如此平整。”
  “难道,真的是初哥儿那日弄的泥土和石块不成?”
  “真是奇了,老夫一生走南闯北多年,也从未见过如此惊奇之物,那日,这明明如一滩烂泥,随便一物便可轻易破坏,可这才两日不到,竟然变得坚硬如铁,坚不可摧了,实乃怪异啊。”
  “何老倌,你没见过的东西多着呢,你听说没有,这李初的家中,还能聚集雷电用来照明,那照明之物叫做电灯泡,能在夜晚发出光芒,亮如白昼。”
  “咦,说起这个,大家还记得那张老财把玩之物,似乎也是如此,能在夜晚发出如白昼一样的光芒。”
  “忒,你懂个什么,那张老板手里的宝贝,可是采用南海夜明珠,与那非常稀有的墨玉琉璃珊瑚,用时七七四十九天方才制成的宝贝,可谓简直连城,又岂是李初那电灯泡所能媲美的?”
  “哈哈,说起这个,你便无知了吧,张老财这个为宝贝,可是小初前几日抵押给他的,依我看呐,我怎么感觉这宝贝跟小初那电灯泡是一路货呢?”
  “什么,你说张老财整天炫耀的那个宝贝,是小初抵押给他的?”
  “听说了吗?小初得到鲁工匠的传承,这些个宝贝,都是鲁工匠一脉最新的手艺,依我看那,张老财那个宝贝,根本就不是什么夜明珠和墨玉珊瑚,而是小初自己制作的,就跟他家门口那个电灯泡一样,我看都差不多。”
  “也对,小初也就欠那张老财十贯钱而已,夜明珠是何等宝贝,墨玉琉璃珊瑚那可是官家都梦寐以求的东西,怎么可能只抵押这十贯。”
  人群中议论着,却没注意到,一个大胖子在后面全听进去了,一脸的阴沉。
  张老财,来了。
  不仅他来了,跟他合作,被称之为汝坟双奸的马老板,马氏客栈的马东财也来了。
  和张老财肥胖的身材相比,马东财却是个瘦子,非常的瘦,如果脱掉衣服,简直就是皮包骨,据说这马东财早年间得过一种怪病,才导致如此的。
  马东财留着一撇八字胡,眉毛低斜,鹰钩鼻,整个人感觉阴沉沉的,给人一种很阴险狡诈的感觉。
  自从那日,吃过李初炒的藕片之后,张老财就感觉心了多了一根刺,反正总感觉不舒服。
  当天,李初饭肆的生意火爆,超出了张老财的意料,可是,作为一个懂行的,他也知道,这其中旁人无法言语的难。
  这李初,居然用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