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75章

征战五千年-第75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将等遵命。”赵虎臣、郭元景等人齐声应道,听到李悠这话他们稍微松了一口气,互相交换了个眼神,看来这位小爵爷并非年轻气盛、不知深浅之辈,这吃空饷的银子也有他一份,稍后得给他送去。

  浑然不知自己即将发一笔小财的李悠接着又让赵虎臣操练了一番这些士兵,情况尚且能让他满意,这些人终究是大魏最精锐的存在,各种阵列都演练的几位熟练,行动之间稍微带了那么一点杀气,并非是没见过血的军队。

  “好,诸军操练的不错,每名士卒赏钱五百,今晚酒肉犒劳。”初来乍到还是要许些好处的,李悠的命令赢得了全军的欢迎。

  “既然士卒们都操练过了,诸位也不妨露上一手让本指挥开开眼。”李悠的目光依此从这些千户以上的军官身上扫过,尤其在周伯符身上停留的最久。

  “既然是指挥使大人下令,那么末将等就却之不恭了。”说罢赵虎臣率先出马,他下了高台,翻身上马,在众军之前演练了一套枪法,将手中的长枪舞得犹如蛟龙出海一般,赢得了满堂喝彩,接着郭元景、周遇春、韩良臣等人依此出马,各自表演了最拿手的本事。

  嗯,这些人不愧为沙场宿将,单凭这身武艺就配得上如今的身份,李悠也不时点头,这些人虽说比不上吕布、李元霸这样的大杀器,但是和潘凤比起来也差不多了。

  接下来终于轮到周伯符出场了,李悠连忙放下胡思乱想,定神看了起来;其他诸将表演的都是马上武艺,而周伯符却是扛着大板刀就走下台来,来到校场中间,不急着动手,而是让亲兵送上几具操练用的木人,并给这些木人披上了三重重甲。

  一共十具大约一米八高的木人依次摆好,身上甲胄齐全,如果不是对面站着两米出头的周伯符,这些木人看起来倒也威武。

  摆放完毕,亲兵们赶紧退去,校场中央就只剩下了周伯符一人;只见他双手紧握大板刀,大喝一声震得众人耳中嗡嗡作响,接着挥舞大板刀犹如闪电一般向身披三种重甲的木人劈去,那些木人在他的刀下犹如切瓜砍菜一般被斜斜的劈成了两半。

  不到十数之间,校场中的十个木人就都已经被周伯符砍得七零八落,有的被当头劈成了两半,有的被从左肩砍到右肋,有的被拦腰腰斩,若把这些木人换成唐括部的精锐,现场必然会是地狱般的残酷景象。

  “周千户真是有万夫不当之勇啊!”李悠忍不住赞道,这身武艺即使放到三国世界也不会弱啊,接着他不解的看向赵虎臣,“赵指挥,这周伯符如此勇猛,为何才是一名千户啊?”且不说他是会宁侯家的人,就凭这身武艺也不至于当千户吧?

  “启禀指挥使,说起来这周伯符本来早就是指挥同知了,可他性子暴躁,屡屡得罪上官,之前所在的营主官又是世家出身,故而将他一降再降,一直降到了百户,这千户一职还是到我振威营的时候才提上来的。”赵虎臣无奈的说道。

  “这周伯符虽是勋贵出身,可大字不识几个,兵法韬略也仅是粗通,好在他上面还有位兄长,不然这会宁侯的爵位可就危险了。”许光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不过这步战的武艺的确了得,许某纵横沙场多年也没见过这般了不得的人物,这周伯符的步战功夫堪称天下无双,即使许某还有宇文教头,在马下恐怕也不是他的对手。”

  “周千户真乃盖世猛将也,来日若是唐括部再来犯边,周千户定能立下不世功勋。”李悠高声赞道。

  “哈哈,还是指挥使大人识货,比某家以前的上官可是强多了。”周伯符听闻夸奖,高兴地哈哈大笑,众人的耳朵又受了一次折磨。

  哎,怪不得你到现在才是个千户,就你说话这情商,若不是家里有背景,恐怕早就被上官弄死了吧?李悠心中嘀咕了一句,从亲兵手中接过长弓,朗声说道,“既然诸位都露了一手好本事,那么本指挥也理当为诸位演练一番。”

  说罢李悠施施然的走下高台,命人重新竖起几具木人,和周伯符演练刀法时一样都是身披三重重甲,而他检查完木人后远远退后,一直退到一百五十步外才停住了脚步。

  “许先生,一般的硬弓最多能及百步,这小爵爷是不是退得有些远了?”赵虎臣见状连忙问许光,这可是李悠第一天上任,若是演武出现漏子那可就成了大笑话。

  “呵呵,不急不急,尔等安心看着就是。”许光轻抚胡须微笑不语。

  只见李悠在一百五十步外弯弓搭箭,却也只开了个半满,这让赵虎臣等人愈加担忧起来;谁料一松弦,羽箭却如同闪电一般直中木人胸口,一时校场之中鸦雀无声,满场皆惊。

 

第170章 御驾亲征

  “唐括部又犯边了?”李圭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生出无尽的疲惫感,为何先皇在位时天下太平,到了自己手里就波折不断呢?先是要求封赵王为皇考的旨意一再被群臣封回,去年又遭受到近百年来罕见的惨败,宣大一地被劫掠一空,事后那些士卒的抚恤更是让朝廷的财政捉襟见肘,如今唐括部竟然又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陛下,那唐括部不过是些蛮夷之辈,上次是因为有韦竦和姜琦这两名不晓军事的文官领兵,又贸然轻进方才有此大败,如今京营全换成了精通兵事的勋贵,定能让那些蛮夷有来无回。”魏士良身为皇帝的身边人,在大礼仪一事上肯定要站到李圭这边,于是乎以丘元德为首的勋贵一系顺势向他跑来了橄榄枝,魏士良抓住机会肯定要为他们说一番好话的。

  “但愿如此,去让英国公拟个章程吧。”李圭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唯有将希望寄托到丘元德这样的宿将身上。

  “奴才领命。”魏士良立即吩咐亲信的太监去向英国公传口谕,自己则一直伺候着李圭看完所有的奏折,回到寝宫睡下才算下值。

  “干爹,今儿个可比前两日下值弯得多啊,儿子已经吩咐御膳房为您准备了滋补的参汤,您赶紧趁热喝点儿;干爹您可得保重好身体啊,若是您稍有不适,这大魏的天可就塌了半边啊。”刚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早已等候多时的干儿子魏珍就殷勤的伺候着,参汤、热酒还有各种小菜已经准备妥当,魏珍更是趴在地上不轻不重的给他捶着腿。

  “竟说胡话,我一个做奴才的如何算得上大魏的半边天。”魏珍这番话说的他心里很是舒坦,再加上不冷不热的参汤、极合口味的小菜,以及恰到好处的捶腿,魏士良身上的疲倦渐渐消散,心情也好了不少。

  “儿子这那是说胡话?”魏珍一本正经的说道,“宫中谁不知道皇上只有让您伺候才能吃得好睡得香,若是您歇了,谁也伺候不好皇上;这皇上觉得不舒坦了,大魏的天岂不就是塌了半边么?更何况您还掌着披红大权,若没有您的披红,这朝政肯定乱成一锅粥,全天下的百姓都过不安稳。”

  “哈哈,你这张嘴啊。”魏士良忍不住笑出声来,眉头的苦恼也舒缓了些,身为见了皇上后妃要细心伺候,外面的大臣虽然嘴上恭敬,但眼中的轻蔑却是谁都能看出来的,唯有这些小太监是真心实意的尊敬自己;尤其是这个干儿子,不仅伺候的好,说话也惹人疼,魏士良一见到他心情就会好上不少,因此魏珍在宫中的地位也是炙手可热,谁都知道想要求魏总管办事,最好就是去找这位小总管。

  “干爹,您今儿个是遇到什么事儿了?看您愁眉不展的儿子是在心疼的紧,不妨说出来给儿子听听,而自己即使脑子笨给您帮不上忙,可这心里的事儿说出来总会舒坦些。”察觉到了魏士良心中苦恼的魏珍连忙问道。

  “还不是唐括部的事儿。”魏士良对外人十分嘴严,唯独对这个干儿子那是无话不说,很快就将今天唐括部犯边的事儿说了一遍,“哎,近来群臣对称呼赵王为皇考一事愈加反对,再加上又遇到唐括部犯边,陛下现在正为这件事烦心呢,我这当奴才的又如何能不发愁呢?”

  果然如此,魏珍想起那人昨日对自己说起的话来,不由得心惊胆寒,可是他的把柄已紧固圈都落在了对方手中,眼下只有按照吩咐行事了。

  他定了定神做出一副苦心思索的样子,许久之后才问道,“干爹,依您看来这英国公可有将唐括部击败的把握?”

  “这。。。。”魏士良也陷入了深思,稍倾才回答道,“英国公曾在边关十余年,屡屡击败来犯的蛮夷,且如今京营之中的将领全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若是由他们领兵,定能将唐括部击败,一解陛下心中忧愁。”

  “如此就好。”魏珍欲言又止,“儿子突然冒出个想法来,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小猴崽子,在干爹这里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魏士良疼爱的摸了摸他的头,如今他是真把魏珍当自己的亲生儿子看。

  “既然这样儿子就说了,若是爹您觉得儿子说得不对,就狠狠责骂。”魏珍按照那人的吩咐说出了计划,“说句大不敬的话,儿子以为陛下之所以压服不住群臣是威望不够,陛下乃是旁系出身,被收养到宫中短短的时间就继位登基,没当过几天的太子,没时间培养自己的亲信;再加上陛下也不像太宗陛下那样连年征战,一言既出群臣莫敢不从。故而才会让群臣没了顾忌,死死顶住旨意,拒不让陛下封赵王为皇考之事达成。他们的小心思儿臣明白,若是这件事让陛下办成了,日后他们还不只能任由陛下揉搓,先皇在位时的好日子就要一去不回了,为了一己之利,竟置陛下的孝道而不顾,这些大臣真是该死。”

  “这些日子你倒是长进了,这些事情也能看出个一二来。”对于杨介夫等人的心思,魏士良同样看得明白,他知道这是皇权和相权之争,若是皇权受挫连带着他这个大总管的权利也会削弱,他可不想像自己的上一任一样只能在内宫中耍耍威风,因此才和丘元德结成了联盟,“只是你明白了又有何用呢?去年帝星飘摇,已经有些人开始说胡话了。。。。。。而若要树立威望,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

  说道帝星飘摇之时,魏士良警觉忽生,连忙转开话题,因为这件事,钦天监被清扫了一遍,连监正李普祥都失踪了,宫中胆敢传播此事的太监宫女被他杖毙了不知道多少,若是让别人听到这些,自己的位子都可能不保。

  而魏珍就好似没听到一样,“干爹,儿子以为眼下就有一个为陛下树立威望的好机会,若是陛下御驾亲征大胜唐括部,则群臣定然不敢再纠缠。”

第171章 雄心勃勃的李圭

  “本朝自从开国以来除了太祖和太宗之外,少有御驾亲征之事,你如何想到这个了?”魏士良闻言当即坐直了身子,死死地盯着魏珍的双眸,一字一句的说道,“说,此事究竟是你想出来的还是别人怂恿你向咱家进言?”

  看他的样子,魏珍如果稍微露出一丝意向,这父子的情分今日就要断绝了,御驾亲征是何等大事,如果胜了还好说,万一要是败了,魏士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干爹,儿子这也是刚听说此事啊,怎么会是别人怂恿的呢?”魏珍一脸真诚的看着魏士良,后背却全是冷汗,连忙跪倒在地上,带着哭音说道,“儿子只不过是想为干爹稍微分忧,干爹为何如此生气?”

  见魏珍的表情并未露出破绽,魏士良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多疑了,是啊,自己也是刚从奏折里得知唐括部犯边的消息,魏珍整日就在这小院之中,又能从那里提前得知消息呢?一念至此他就觉得自己方才的表情有些严厉了。

  于是温声说道,“起来吧,御驾亲征实在是事关重大,故而干爹才激动了些;说说看吧,你为何会想到这个?”

  “干爹,儿子平日在宫里也没什么去处,就爱翻看些话本小说。”魏珍指着一旁桌上打开的话本说道,“今日正好看到话本里写到御驾亲征,大声而还之时,所以才有了这样冒昧的想法;以儿子看来,若是陛下御驾亲征归来,携大胜之余威,再在朝堂上说起这册封赵王为皇考之事,朝廷诸臣定然不敢再行反驳。”

  魏士良起身两步走到书桌跟前,看到那的确是讲述前朝故事的一步话本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正是在御驾亲征中立下大功,方才由区区一个小民封爵拜将,迎娶公主走上人生巅峰,魏珍从书里想到这一点似乎并无破绽。

  而且这似乎也是个办法,陛下登基尚短,先皇在位时朝政又都在杨介夫等人手中,对朝堂的控制着实比不上开国时的那几位皇帝,而太祖和太宗之所以出口成宪,不就是因为领兵打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