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118章

征战五千年-第118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二位看得如何?”冉闵大笑着走到李悠和白起身前问道。

  “陛下武功盖世,吾等佩服。”李悠和白起真心实意的道。

  又说了几句冉闵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说道,“时候不早了,我先命人待二位去帐中稍作歇息,然后再来吾的大帐共饮。”

  “如此甚好。”李悠心中大喜,刚感觉怀中的虎符有些发热,正琢磨找个无人处查看一番呢,却没想机会就被这样送上来了。  

第278章 技能:戮胡(为盟主Array加更1/10)

  冉闵的亲兵将李悠和白起带到一座新搭建的帐篷稍事休息,待亲兵走后李悠迫不及待的从怀中摸出虎符点开了面板,果然如同他所想的那般技能栏里又多了一枚新的标签。

  “宿主目睹武悼天王冉闵之巅峰武技,获得技能:戮胡!武力值+5!”不等他发问虎符就主动对这项技能进行了说明,“曾云,‘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冉闵勇武无双,武艺冠绝当世,临战每率先出击,手下少有一合之敌;宿主亲见冉闵之无双武技,受此感染而领悟其天赋技能‘戮胡’!”

  “‘戮胡’乃武悼天王冉闵之天赋技能,获得此技能宿主将自动精通长兵器用法,且在异族作战时武力值可成倍增加!”解释完毕面板上“戮胡”的图标重新黯淡下来,虎符的声音归于沉寂,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般。

  这技能有点逆天啊,自动精通长兵器用法也就罢了,当初目睹李广的箭术后也获得了基础箭术加成,在虎符开始发热时李悠早已有了这方面的预料,但是后一项就有些超乎他的想象了。和异族对战武力值翻倍!这简直可以直接开无双了。

  李悠在从冉闵那里得到五点武力值后,现在积累起来的武力值是39点,凭借这点技能他就可以击败振威营中除了周伯符之外的大部分将领;要是翻倍可就是78点,凭借这样的武力值就算是放到整个大魏禁军中都能排得上号!只可惜这项技能只在和异族对战的时候有效,恐怕只能在将来和唐括部作战的时候才能起作用了。

  不过眼下却刚好可以派得上用场,慕容恪的大燕军可都是鲜卑人,李悠早些时候还正愁自己不擅长使用长兵器,在马战时未免有些吃亏,现在有了精通长兵器用法和对战异族武力值翻倍的技能,他总算可以不用只是躲在后面放箭了!想想将来一马当先率领玄甲骑兵冲击燕军阵营,还真是有些期待啊。

  李悠收起虎符在帐篷中左右张望着,只可惜帐篷之中并无长枪马槊之类的长兵器,自己手上又只有唐刀,他只得遗憾的坐下,看来只有明天再去向魏军讨要一柄长兵器了。

  一旁的白起有些奇怪的看着李悠,不知为何自从进入这间帐篷之后他就觉得李悠似乎突然变得精干了许多,莫非是观看方才冉闵的武艺有所领悟?

  “不知武安君怎么看这位大魏的皇帝?”李悠不禁有些别扭,一说起大魏的皇帝他老是会想到刚刚驾崩的李圭。

  沉默片刻,白起缓缓摇头说道,“此人不及秦王多矣,大战在即,既知吾二人有两千精骑,却不去询问这些骑兵驻在何处,是否堪战,反倒关心起吾二人的武艺这种小事来;吾二人即使能以一敌百在如此规模的大战之中又能起到几分作用?”

  想必白起口中的秦王说的就是在位四十五年的秦昭襄王嬴则了吧?秦昭襄王在位时采用重用范雎、白起等贤才,远交近攻,先后战胜韩、赵、魏、齐、楚等国,拓地无数,更为关键的是正是有了他的鼎力支持,白起才能战胜赵括的数十万大军;可以说正是在秦昭襄王的任上,秦国取得了对六国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始皇帝统一六国的功绩起码要分一半到昭襄王嬴则的身上。

  “他或许是一位勇猛的将军,却不是合格的君王。”李悠默然认同,他对冉闵的了解要比白起多得多,根据史书的记载,冉闵在建立魏国的过程中犯下了诸多大错,导致被各方势力夹击,最终只能落得个败亡的下场。

  首先看他称帝的时机,他当时占据着后赵的兖州、豫州、徐州、洛阳等地,南边就是代表着中央正统的东晋,北边是东晋官方认证的使持节、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冀并平四州牧、大将军、大单于、燕王慕容儁,西边是东晋官方认证的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氐王符洪;可谓四面皆是亲近或者说表面上归属晋朝统领的势力。

  此时这三方都想消灭赵国的势力,而在此时冉闵若想减轻周围的压力,那么向晋朝称臣则是最好的选择,反正晋朝也没有北伐的欲望,不会干涉他的内政;冉闵或许也有这样的想法,还曾经在大魏境内仿照晋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然而他却在自己身处百战之地、实力尚且不足的时候就贸然称帝,一下将周围的势力得罪了个遍。要知道即使比魏国更加强大的燕国也才是在他们击败魏国、夺取邺城势力大增之后才称帝的。

  称帝之后他在内政处理上也多有值得商榷之处,他没有能力让魏国恢复生产,积蓄实力,反倒因为散发粮食而导致大军无粮可用,不得不北上常山求食,直接撞上了燕国的十万大军;这些和将关东六国玩弄于鼓掌之间的秦昭襄王嬴则比起来确实差得远了。

  然而尽管如此,冉闵的功绩依旧无法磨灭,正是他灭亡了十六国中对待汉人最为凶残的羯赵王朝,唤醒了北方汉人反抗胡人的血性和勇气,重创了北方的胡人统治;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值得后人为之敬仰。

  但愿这次能顺利完成任务,保住这位武悼天王的性命吧!李悠暗探一声接着问道,“以武安君看,魏军比之前几日所看过的燕军如何?”

  “魏军士卒的勇武或有过之,主将能披坚执锐冲杀在前,麾下士兵定然勇气勃发、奋勇向前。”对于冉闵对士气的促进作用,白起同样表示了认可,“然却不如燕军军纪森严,稍显散漫,且主将冲锋在前也颇有风险,若是主将不幸落马,则魏军定会溃散。”

  “那以武安君看来,此战胜负如何?”李悠再次问奥。

  白起正待回答,却听见帐外有人在喊,“二位,陛下有请!”

第279章 军议

  “武安君,看来我们要回来再聊了。”如今方才到达冉闵军中,自是不好让别人多等,说罢李悠就起身和白起一道出了帐篷,跟随亲兵来到了冉闵的大帐之中。

  进入大帐,李悠立刻觉察到这里的气氛和演武场中截然不同,或许是这些有资格入帐议事的将领比那些底层的普通士兵更加清楚他们要面对的究竟是何等强大的对手吧,他们一个个紧皱眉头、满脸忧色,大帐之中显得无比凝重。

  “李悠/公孙起见过陛下。”李悠和白起的声音打破了大帐中的压抑,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等人纷纷转过头来怜悯的看着这两个主动前来送死的人。

  “陛下,一会儿就要军议了,还是等军议完了之后再让他们进来吧?”大将军董闰说道,让陌生人参加这种机密之事未免有些不太合适。

  “董将军无需谨慎,这两位都是和鲜卑人有血汗深仇的好汉,定然不会是细作。”冉闵直接说道,“更何况你们这几日也没议出什么接过来,不妨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行军布阵非同小可,二位可曾领过兵打过仗?”车骑将军张温见董闰的劝说没有见效,于是换了个理由,在他看来这俩人听到这话也该知难而退了吧?

  李悠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自己也就罢了,竟然有人问白起有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白起一生歼灭的敌军怕是比你见过的都要多,你问这话岂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面前谈春秋、鲁班面前做木工?

  “吾当年也曾在关中一带征战多年,自认为对行军布阵还是懂一些的。”白起一脸平静的回答,丝毫没有因为对方的冒犯而生气。

  “好了,李先生和公孙先生还带了两千精骑,我大魏若想击败慕容恪,非得他们配合不成。”见张翁还要说话,冉闵不耐烦的出言阻止道,这时候他终于想起来李悠先前所说的两千精骑了,“李先生,只是不知道这两千骑兵如今驻在何处?何时可到达我大营之中?”

  “若陛下召唤,两日内即可到达 。”其实李悠随时就能召唤出来,但若是凭空出现大军未免有些骇然听闻了,“只是在下觉得,如今燕军尚且不知道这支骑兵的存在,因此不如暂且隐藏起来,等关键时候再出其不意进攻燕军要好一些。”

  现在大魏军有一万余人,而慕容恪的燕军有十万人,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要是正面对敌的话即使加上这两千玄甲骑兵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所以李悠并不想让他们到达冉闵的大营,而是打算暂且将他们隐藏起来,等两军决战之时再给慕容恪来个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唯有如此大魏才有一丝胜算。

  “话虽如此,可若是不让我们看见这些骑兵,我们又怎么相信你所说之事并不是虚言呢?”董闰想了想,也没想出附近还有哪家势力能拿出两千精骑来。

  “若是将军不信,可派人跟随吾等一起北上到达大军的驻地看一看。”李悠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按照想好的理由说道,他们若是相信自己不去查看最好,若是不信就只能将大军暂时隐藏在廉台附近等待时机了。

  “操儿,军议之后你和李先生走一遭。”董闰的话终究起了几分作用,冉闵直接让自己的儿子冉操接过了探查真相的重任。

  “在下遵命。”李悠也没了合适的借口,只能暂时答应下来,等军议之后再根据情况来决定吧。

  “好了,杂事说完了,现在商量商量如何应对慕容恪的大军吧!”说罢冉闵命亲兵展开地图,李悠、白起和董闰等将围了上去,冉闵指着地图上安喜的方向说道,“吾决定率领大军攻打此处的燕军,尔等意下如何?”

  安喜距离慕容恪大军所在的中山近在咫尺,若要攻打燕军,则此地为必经之路,乍看起来似乎并无不妥之处。

  然而白起仔细回忆了前几日所看过的中山地形后摇头说道,“不妥,安喜地势稍平,利于骑兵冲杀,而吾等军中多为步卒,在平地之上是万万追不上骑兵的,即使吾等能大败燕军也追赶不及,无法彻底歼灭慕容恪的大军,即使连战连胜也无济于事,而吾等人少,若是被慕容恪胜过一场就翻不了身了。”

  冉闵闻言一愣,已经很久没有人在军议上如此直言不讳的指出自己的错误了,这让他有些接受不了。

  而李悠心中也是暗暗叫苦,从方才的交谈来看,冉闵应该是个极为固执之人,即使要劝他也要有技巧婉转的去劝说;而白起在大秦军中无人能及,想来在军议之中早就养成了直来直去的习惯,方才说出方才那般话来。

  “哈哈,公孙先生似乎并不了解我大魏的士卒。”冉闵愣过之后哈哈大笑道,“我大魏的士卒曾经多次击败敌人的骑兵,从不惧怕和骑兵作战。”

  然而莫非两条腿还能跑得过四条腿去?日后大宋不就是这样么?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之后让大宋获取马匹的难度大大增加,所以即使大宋在对外战争中留下了百分之七十的超高胜率,还是给人以积贫积弱的印象。

  原因和现在大魏面临的局势一样,宋军多为步兵,在和辽国、西夏的作战中即使能击败对手也没办法追击对手取得决定性胜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手来了又走;而宋军若是败了,是定然逃不过西夏铁鹞子和辽国骑兵的追杀的。胜大多是小胜,败了就是大败,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吾并非认为大魏的军队打不赢燕军,只是吾觉得决战的地点还有个那好的选择。”白起平静的答道。

  “哦?公孙先生指的是哪里?”冉闵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从这里到中山沿路的基础地点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廉台!”白起的手指落在了廉台的位置上,这和史书中冉闵最终落败的地点完全一致。

第280章 慕容恪(为盟主Array加更2/10)

  就在冉闵等人商量着如何对付慕容恪的时候,建立了燕国的慕容皝之第四子、当今燕王慕容儁的弟弟、大燕辅国将军慕容恪也在中山的大营之中和大燕相国封弈、参军高开等亲信商讨应战魏军的方略。

  “将军,大王已经整军准备南下。”最后进入帐中的高开将自己刚刚收到的信递了过去,当燕王慕容儁知道慕容恪即将与冉闵大军对战时,立刻纠集起幽燕一带的燕军主力南下前往接应慕容恪,虽然慕容恪麾下已经有十万大军,他本人也是燕国最出色的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