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皇帝全传 >

第110章

中国皇帝全传-第110章

小说: 中国皇帝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与他极其亲近的庾季才都劝他归政天子,回家养老。宇文护从此便疏远了庾季才。

宇文邕的亲弟卫公宇文直一向和宇文护关系密切,后来因为沌口之役打了败仗,被宇文护免职,也怀恨在心,力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指望由自己来取代其大冢宰的地位。宇文邕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秘密与卫公直及右宫伯大夫宇文神举、内史下大夫王轨、右侍上士宇文孝伯等谋划干掉宇文护。建德元年(公元572年)三月的一天,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宇文邕在文安殿见过之后,又准备带宇文护去拜见太后,并对他说:“太后年纪大啦,喜欢喝酒,虽然我多次劝她戒酒,她都不听。兄长今天去朝见她,希望能再劝劝。”说着,从怀中拿出周成王劝人不要酿酒和酗酒的名篇《酒诰》,交给宇文护,让他“以此谏太后”。到含仁殿后,宇文护按照宇文邕的嘱咐,在太后面前念起《酒诰》。宇文邕趁其不备,在他身后抡起玉珽,对准其头部猛然一击,宇文护应声倒地。武帝随手拿出御刀让宦官何泉杀掉宇文护。何泉哪里经历过这种场面?惊恐之余,砍了几下也没伤着宇文护。这时隐藏在殿内的宇文直一跃而出,手起刀落,宇文护立时身首异处,成了刀下之鬼。宇文邕又令长孙览等火速行动,把宇文护的儿子、兄弟及亲信斩尽杀绝。从此,宇文邕开始亲揽朝政。

二、勤内攘外身死征途

亲政以后,宇文邕把注意力集中于国内调整,发展生产,吸收均田农民充当府兵,扩充军备,加强实力。

建德四年(公元575年)七月,宇文邕正式下诏讨伐北齐。他动用了18万大军开赴齐境,以王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崇、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宇文宪、杨坚等领兵重点出击,向北齐全面推进。宇文邕亲自率领6万军队直趋河阴(今河南孟津县)。北周军纪严整,禁止官兵在北齐境内践踏庄稼、砍伐树木、抢掠民财,违令者一律斩首。不久,北周攻下河阴、洛口(今河南巩县)和河阳(今河南孟津县)等地,但在攻打氵单城(今河南孟津县)时受阻,20多天过去了,可战场上仍无突破。宇文邕心急如焚,忽然生起病来,不得不退兵回长安疗养。于翼、宇文宪等将领虽然接连攻克了北齐30多城,最后也都放弃不守,回师周土。

这次出征虽然没有达到灭齐目的,但却大大挫伤了北齐的元气,也使宇文邕清楚地看到,北齐已经没有力量与北周抗衡了。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攻下邺城,齐后主高纬、齐王高恒等逃往青州,被周师追及,当了俘虏。北齐正式灭亡。北周计得州50,郡162,县380,户3032500。宇文邕终于实现了多年夙愿,统一了北方,为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灭掉北齐以后,宇文邕并没有居功自傲。他仍然致力于北周朝政的发展。他在北齐地区继续推行灭佛政策,使整个中原地区4万余所寺庙全部成为王公宅第,300余万僧尼统统成了政府编户百姓,当兵的当兵,务农的务农。他下令放免奴婢和杂户,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他还提倡节俭,经常穿布制的皇袍,盖布被,取消了皇宫中那些华丽的装饰品。并削减宫女,后宫只留嫔妃10人。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五月,因突厥骚扰北周边境,宇文邕亲自率军讨伐。多年的战争使他积劳成疾,行军途中病倒在云阳宫。他预感到自己难以康复,便下令召宗师宇文孝伯火速来见,叮嘱后事。当夜,他授宇文孝伯为司卫上大夫,统帅宿卫军,负责镇守京城,以备不测。后来,宇文邕的病情不断恶化,六月,在返回长安的当天晚上便离开了人世,终年36岁。葬于孝陵,庙号“高祖”,谥号“武帝”。

第一百八十八章 宣帝宇文赟

一、浪荡公子屡教不改

宇文赟为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子,刚满两周岁即承袭鲁国公爵位。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宇文邕杀了宇文护亲自执政后,14岁的宇文赟又以长子身份被立为太子。

悠闲舒适的宫廷生活,使宇文赟渐渐养成了喜欢受人奉承的毛病,整天与一帮专事阿谀的小人混在一起。负责管教太子的官员左宫正宇文孝伯见太子不成器,不得不向武帝宇文邕报告。武帝严肃地说:“你家世代鲠直,尽心尽忠。从你刚才所言看来,真有乃父家风。”孝伯笑着说:“并非难于直言,难在使您接受啊!”武帝不无感慨地说:“为了教正太子,怎么会怪罪于你呢!”随后,武帝便又任命尉迟运为右宫正,让他们二人共同负责管教太子。

武帝为了让太子建立功业,树立威望,于建德五年(公元576年)二月命他巡抚西部边境,讨伐吐谷浑,并特地派了名将王轨和宫正宇文孝伯从行。谁知这次出征,太子非但寸功未立,反而与宫尹郑译、王端等亲幸小人在军中胡作非为,声名狼藉。八月,大军返回长安,王轨等立即一五一十向武帝作了汇报。武帝听后,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下令将太子和郑译等痛打一顿,然后把郑译等人开除的开除,责罚的责罚,以示惩戒。不料宇文赟的胆子越来越大,背着武帝又把郑译等人召回东宫鬼混,一如当初。郑译善于拍马,还讨好地问:“殿下何时能当皇上?”宇文赟听了这话,甭提有多高兴,自然和郑译更加热乎。

周武帝望子成龙,对太子管教不能说不严,每次朝见,都要求他和一般大臣一样,无论隆冬盛夏,不得偷闲休息。见他嗜酒,特地禁止宦官给东宫送酒。有了过失,也常常揍他。后来见他越来越不像话,只好直截了当地警告他:“自古以来太子被废的有多少?别的儿子难道不可以立吗!”并且下令东宫官吏将太子的言论行动一一记录下来,每月向他报告。这一手倒起了点作用,宇文太子开始有点害怕起来,于是竭力伪装掩饰,做出一副知错改悔的样子,把东宫官吏们哄骗得个个信以为真,连武帝也被他蒙蔽了。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五月,武帝亲自率大军讨伐突厥,二十七日走到云阳(今陕西泾阳),突然得病,过了3天,仍不见好转,只得下令停止进军,让驿马把宇文孝伯召到云阳别宫,武帝拉着孝伯的手深沉地说:“我自知不会好了,后事就托付给你。”当夜,任宇文孝伯为司卫上大夫,总领宿卫兵,又命他乘驿马急速驰回京城长安镇守,以备不测。六月初一,武帝病重,回到长安,当夜去世。宇文赟盼望已久的皇位终于到手。次年,改元大成。

二、倒行逆施为所欲为

即位伊始,这个暴君便真相毕露。武帝的尸骨还没有殡葬,他便摸着身上被武帝打过的伤痕,恨恨地骂道:“早该死了!”又将武帝的宫人不问年龄大小,长得美丑,全部接收去供他发泄兽欲。他的亲信郑译也一步登天,由吏部下大夫越级提拔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把朝政完全交给这个奸佞小人去处理。六月二十三日将武帝安葬之后,宇文赟便开始清除异己,残害忠良。

即位以来,宇文赟带头败坏了法制,以刑法太重为名废除了武帝时制订的《刑书要制》,又多次实行赦免,不问罪恶轻重,将刑事犯统统释放。结果,犯罪分子立刻猖獗起来,社会治安大大恶化。对他倒行逆施进行劝谏和批评的人越来越多,也使他十分头疼。于是,为了显示威风,吓服臣民,他又另行制订了《刑经圣制》,比被他废除的《刑书要制》更加苛刻。他还经常秘密派亲信去监视群臣行动,稍有过失,便或打或杀,严加惩罚。

二月二十日,宇文赟忽然心血来潮,宣布传位于太子宇文阐,改元大象,自称天元皇帝。

三、荒唐透顶淫逸亡命

宇文赟做了太上皇以后,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自比上帝,他的住处称为“天台”,对臣下自称为天,改“制”为“天制”,“敕”为“天敕”,大臣要去天台朝见,必须吃斋3天,净身1天。大臣都不许和他穿戴相同的衣服冠带,严禁别人使用“天”、“高”、“上”、“大”之类称呼,凡有以此类字为名者,一律改掉,姓高者改为姓姜,高祖改称长祖。又下令除宫人以外,天下妇女都不得涂脂抹粉。他每次召见大臣,不是要兴建新的楼堂馆所,便是想来点新花样,刻剥愚弄老百姓,从来不谈政事。他常常带着仪仗卫队,早出夜归,毫无节制地游戏取乐,搞得陪侍的官吏都疲于奔命,苦不堪言。稍有不如意,便要打人,公卿百官很少有没被鞭鞑过的。每次打人,都要打120棍才算了事,美其名曰“天杖”,后来更加了一倍,要打240棍。连他所宠幸的皇后、妃嫔和宫女,也不免杖背。

在洛阳一直折腾到三月底,春暖花开,宇文赟才返回长安。到了十二月,他忽然又要去洛阳散心。他亲自驾御马叉马,冒着刺骨的寒风,日行300里,让四个皇后及文武百官侍卫随从几百人也都骑马跟着。到洛阳不几天,便又驰回长安。一路上,许多体质差些的人马,都被累得倒在地上,他却觉得非常有趣。

宇文赟的胡作非为,搞得内外恐惧,人人自危。他自己却并不以为满足。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二月,宇文赟的本家叔父西阳公宇文温的夫人尉迟繁炽进宫朝见,宇文赟见她长得如花似月,娇艳无比,立刻动了歹心,用酒将她灌醉后强行奸污。一个月后,宇文赟又杀了宇文温,将尉迟氏纳入后宫,当了第五个皇后。宣帝常常让5个皇后各坐一辆车,在车上挂着许多倒悬的活鸡和散瓦片,他自己率领左右侍卫步行跟在后面,车子一走动,碎瓦碰击声和鸡的扑腾号叫声此起彼伏,乱成一团,宇文赟见了便乐不可支。

在5个皇后中,随公杨坚的长女杨丽华性情温和,人际关系最好,深受其他皇后、嫔妃和宫女们的尊敬和爱慕。可是宣帝却偏不喜欢她,经常要给她点颜色看。杨皇后虽然温和,却认死理,觉得自己没有过失,她便心安理得,并不卑躬屈膝,宇文赟哪里容得她如此,便逼着要她自杀。消息传到杨皇后母亲独孤氏那里,赶忙进宫,叩头流血,苦苦哀求,才算免于一死。

随公杨坚屡建功勋,威望隆重,早已受到宇文赟猜忌。杨坚也有所觉察。宇文赟亲信郑译和杨坚是同学,见杨坚相貌不凡,德高望重,天下归心,前途不可限量,便拼命巴结他。杨坚也顺势托他在宇文赟跟前为自己多说好话。

后因杨皇后惹恼了宇文赟,宇文赟忿忿地说:“一定要灭你全家!”接着便召见杨坚,事先吩咐左右:“他要是神色慌张,即刻杀掉。”不料杨坚神色自若,丝毫没有破绽,加上郑译从旁帮忙,宣帝才消除了怀疑,没有动手。

十九日,宇文赟深更半夜兴师动众,去了天兴宫。不想他那纵欲过度的身体已经极其虚弱,不堪折腾,略感风寒,第二天就生起病来,赶紧打道回宫。自知性命难保,派人把亲信刘昉、颜之仪召到卧室,打算嘱咐后事。待二人赶到,这个暴君已经奄奄一息,不能说话,当天便呜呼哀哉了。终年22岁,葬于定陵。

第一百八十九章 静帝宇文阐

北周静帝,原名衍,后来又改名阐,父宣帝宇文赟,母宫女朱满月。

宇文赟当了皇帝后,于大成元年(公元579年)正月立7岁的宇文阐为鲁王,过了几天,又立为皇太子。1个月后,字文赟自称天元皇帝,将皇位传给太子宇文阐,称静帝,改元大象。

同年七月,这个7岁的小皇帝娶了大后承司马消难的女儿司马令姬做皇后。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天元皇帝宇文赟病故。8岁的小皇帝宇文阐自然无法治理国事,故众大臣联名推举天元皇帝的国丈杨坚以大丞相、都督中处诸军事身份辅政。一切国务均由杨坚做主,由此,静帝宇文阐变成了个摆设。

杨坚执掌朝政以后,迅速改组了中央政府,起用一批有政治远见的大臣,如李德林、高颍、庾季才等。又革除宣帝苛政,躬行节俭,删订旧律,恢复了法制。杨坚又让世子杨勇当了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管原北齐地区,以加强控制。随着权力的巩固,杨坚本人也在这年年底进爵为王。

大象三年二月,宇文阐被迫让位于杨坚。杨坚改国号为隋,封宇文阐为介国公。3个月后,杨坚又派人杀了宇文阐,将他葬于恭陵,谥号“静帝”。北周正式灭亡。

第三十七卷 隋

第一百九十章 文帝杨坚

一、扶摇直上野心勃勃

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弘农杨氏”世任高官,是汉、魏、北朝至隋唐时期最著名的门阀世族之一。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杨坚的父亲杨忠追随独孤信投靠在西魏专权的宇文泰。因在宇文泰执政和宇文觉建立北周过程中功勋卓著,杨忠被赐姓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