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70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70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曾公子也是逮住了韩非的弱点,大叫道:“一个田园小儿能写出什么好的诗词来?姓韩的,听说你还是县试和府试的案首,今天终于显出原形了,本公子非常怀疑你的案首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的!”

    此话越说越大了,传出去后,不说韩非声誉受影响,连县试府试的主考都会受到牵连。韩非一拍桌子,怒喝道:“姓曾的,不要以为仗持着你老子的权势,你就可以胡说八道!韩某人行得稳坐得正,不在乎你们怎么乱说,但是辱及恩师,绝对不可以!”

    “一首歪词而已,何足道哉?”韩非冷冷瞟了一眼侧面的徐峥,径自朝曾公子走去。

    “你……你要干什么?”曾公子想起刚才韩非突然抓住自己的手,不由倒退一大步。

    “让开!”

    曾公子一愣,这才明白韩非不是来找他的,而是要去他身后的书案,急忙闪过一旁。

    韩非提笔略一沉吟,随即一挥而就,扔下毛笔,大步朝媚香楼外走去。

    “好字!好词!绝妙好词呀!”有旁观者大声念了出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本章完)


………………………………

第一百三十章 钟山访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洞彻人心的文字,让所有人都沉默下来。今晚能够进媚香楼的,都有一定文学功底,虽不见得能写出好诗词,但鉴赏能力都是有的,韩非的词,凭这一句,就甩徐峥十万八千里。

    这时,有人记起韩非在士林有个雅号韩青山,更是激起一片赞佩之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说尽人生沧桑,变却了故人心。这首小词,又像是一支利箭,洞穿了二楼三位姑娘禁锢的心房,她们不知是痛还是喜,都是泪水连连。不,还有一位姑娘,珠帘背后的翠兰姑娘,也是泪流满面。

    “韩公子——”

    四位姑娘忘形地奔下楼头,冲出门外,街头灯火阑珊,哪里还有韩非的影子?

    韩非和薛蝌已经坐上了回府的马车,两人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对比,薛蝌一脸兴奋夸夸其谈,韩非则一边听着薛蝌唠叨,一边随意打量着街头夜景。

    薛蝌终于意识到韩非的反应太过平淡,不禁奇道:“韩兄,你作出如此奇妙之词,明天必定传遍金陵城,应该高兴才是,怎么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没有不乐,只是我也没想过要靠诗词扬名罢了!”

    薛蝌像是突然吞下了一个硬饭团,心头堵得慌,转念一想,也是,韩非早已是天下闻名了,多一首词也增加不了什么。

    忽然,韩非说道:“秦淮河是个销金窟,利益纠葛非常复杂,金陵城中估计不少豪强牵扯其中,薛家有没有参加一份?”

    薛蝌尴尬地笑笑,“不瞒韩兄说,薛家确实参与进去了,媚香楼就有薛家一成股份,但薛家并未参与实质管理……”

    “薛兄,这也没什么难为情的,青楼本来就是一门不错的生意。”韩非笑道:“青楼也并非都是肮脏的地方,对社会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历朝历代多少文人墨客,都与青楼纠葛不清,很多不朽的名作也是靠青楼流传开的。很多青楼女子才华横溢,不让须眉,秦淮八艳就是典型代表。”

    两人回到韩府,听说薛家两姐妹还未离去,韩非就带领薛蝌直接进了后院。王若兰和薛家两姐妹,对进门的两人不理不睬的,表示正在生气中。

    薛蝌一进房间,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大声说道:“今晚诗会真是太精彩了……”

    “精彩什么,不就是几个狐媚青楼女子,哼,回头一定告诉娘去!”薛宝琴打断薛蝌的话,冷冷说道。

    “琴儿,你是不清楚实情……”薛蝌随即绘声绘色的,把韩非怒骂曾公子和徐峥,以及以一首词震惊全场的事迹,详细述说了一遍。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三个女人火热的眼光盯着韩非,像是守财奴发现了一座金矿。

    “好了,不早了,薛兄几人回去休息吧!”韩非被几个女人盯得不自在,赶紧催促他们离开。

    薛家兄妹走了一会儿,王若兰仿佛才从词的意境中清醒过来,敬佩地说道:“非弟,你真是太厉害了……”

    “你现在才知道为夫厉害,还有更厉害的……”韩非嘿嘿笑道:“今晚再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才是更厉害!”

    一旁收拾物件的吟心扑哧一笑,羞红着脸就要退出去,韩非一把拉住她,“今晚咱们三人一起……嘿嘿!”

    “啊,不……”

    王若兰和吟心一惊,正要逃脱,韩非一手一个,拉进怀里,揽着她们纤腰,分别轻吻一口,推倒在锦被里。

    清晨起床,吟心整理床铺,王若兰则为韩非整理衣物,猛地像是想起了什么,匆匆走到书案上取来一张名帖,说道:“非弟,钟山大儒闻人先生派人送来名帖,让你得空时去钟山一会。”

    韩非接过名帖,说道:“说来惭愧,咱们来金陵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去拜望闻人先生……今天刚好事务不多,我去一趟,顺便送些中秋节礼去。”

    “嗯,闻人先生在高淳期间,妾身和琴妹都受益良多,非弟代我们问候一声。”

    “我知道,这样吧,若是闻人先生不忙,就请他老人家来府上住几天吧!”

    “也好,妾身先吩咐管家做些准备!”

    闻人望是闻名天下的大儒,韩非特意换了一身朴素的衣物,带着灵儿驱车赶往钟山。车子进山后,一路闻得桂花香气,倒也倍感舒畅。

    马车到了隐庐前一里的样子,韩非为了表示对闻人望的尊敬,亲自挑着一担礼物,和灵儿步行赶到隐庐。

    “喂,你是谁家的下人,怎么在此乱闯?”一名书生见韩非挑着担子,直接往大门走,连忙喝止。

    韩非放下担子,谦和地说道:“不好意思,我还以为门口没有人,麻烦公子通报一声……”

    “没看到人就能随便往里闯?你家主子在哪里,我倒要问问他是怎么教导下人的?”

    韩非望着倨傲的书生,一股火气腾腾上升,以他如今的身份,何曾遭到如此训斥?他身旁的灵儿也是满脸愤怒,一副随时要发作的架势。

    他想到自己几天是来做客的,强按捺住心头怒火,挥手令灵儿退开,平静地说道:“韩某是应闻人先生邀约而来,还请公子……”

    那书生打断韩非的话,斥道:“闻人先生是何等身份,岂会邀约你一个下人?真是笑话!”

    “有眼无珠的蠢货!”说话声里,四个人从山下走了上来。

    那书生急忙迎上前去,对当头老者躬身笑道:“小生恭迎大人!”

    老者看也不看书生一眼,径自走到韩非面前,拱手道:“韩公子,真是幸会,咱们这么快又见面了!”

    韩——公——子——

    这是哪家韩公子,连老者都如此客气?书生张大了嘴巴,瞪着眼睛,像是看到什么极恐怖的景象。

    韩非认出正是昨晚在媚香楼为他喝彩的老者,赶紧躬身还礼道:“小子能再见先生,真是三生有幸!”

    “说明咱们有缘,哈哈……”老者笑罢,做出请的动作,说道:“韩公子,咱们进去聊!”

    “先生请!”韩非蹲下身,重新挑起担子。

    老者指着身后随从,说道:“韩公子,这些物品让他们挑着吧!”

    “不了!小子敬佩闻人先生的才德,理应亲自挑进去!”

    “好好好,韩公子果然名不虚传!”老者抓住韩非一只手,笑道:“走,咱们一道进去!”

    这时,那书生忽然大喊大叫:“我想起来了,你是韩非!”

    韩非和老者相视一笑,走进隐庐。

    (本章完)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好一条大腿

    隐庐并非草庐,而是一个庞大的书院,据说当初是金陵一位土豪家的别院,因仰慕闻人望声名,就送与他作隐居之所。后来,慕名前来求学的人太多,经过一些土豪的捐建,隐庐才形成如今前后五进,房舍上百间的规模。

    闻人望得知韩非来了,从后面迎了出来,笑骂道:“小友来金陵的时间也不短了,非要老朽邀请才肯屈就?”

    韩非放下担子,躬身谦和地说道:“实在抱歉,来金陵后俗务缠身,一时没有过来拜望!”

    “老朽知道你是大忙人,故而也未登门打扰!”闻人望忽然指着地上担子,笑道:“你韩大公子,仆从如云,为何要自己挑着担子上来?”

    “中秋节到了,小子带来一些薄礼,此地是尽显圣贤气息,小子怎敢让那些粗人进来?”

    韩非说得客气,闻人望感受到了他的真诚,非常感动,说道:“你我是忘年知交,何必带什么礼物?”

    “不过一些笔墨纸砚,也不是什么贵重之物,还有一些酒菜……”

    同来的老者大笑道:“老夫正感叹闻人兄这里没有好酒,韩公子送来的恰好,咱们三人且进去,共谋一醉,哈哈……”

    几人进入闻人望住处外的宴客厅,摆上酒菜,闻人望、老者和韩非三人围桌而坐,灵儿侍立在韩非身后,隐庐一位弟子持壶斟酒。

    闻人望端起酒杯,先敬老者一杯,问道:“杜贤弟怎么这么巧与韩小友同来?”

    老者笑道:“这是赶巧了,你的门下有眼不识金镶玉,错把韩公子当作下人,大加斥责,不准他进来,老夫正好这时赶回来了。”

    “这是哪个蠢货……”

    韩非见闻人望要起身出去问责,急忙拉住他,道:“小小误会,不值一提,闻人先生,小子敬你一杯!”

    酒过三巡,闻人望望着韩非和老者,笑道:“看你们两人似乎是早已相识了?”

    老者呵呵一笑,道:“韩公子名扬天下,如雷贯耳,老夫岂会不识?”

    “先生过奖了,小子学识浅薄,当不得如此夸奖!”

    “哈哈,能够创办民申报,传播《传习录》,写出‘咬定青山不放松’、‘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韩青山,会是学识浅薄之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闻人望重复吟了几次,拍案叫绝:“千古绝唱呀!杜贤弟,这句诗莫非也是韩小友所作?”

    “正是!”老者饶有兴趣的把昨晚媚香楼诗会的情景,大致述说了一遍。

    闻人望拂须笑道:“韩小友真是天纵之才,前途无量呀!杜贤弟,韩小友在媚香楼诗会一番论述,与你的主张不谋而合呀!”

    “所以老夫才说有缘嘛!”老者含笑望着韩非,眼里满是赞赏的神色。

    韩非被两位老先生轮番吹捧,有些汗颜,适时抱拳欠身,说道:“小子虽只见过先生两面,但先生超然的气质,令小子万分敬仰,敢问先生高姓大名如何称呼?”

    老者拱手还礼道:“老夫杜云!”

    杜云?韩非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杜云是何方神圣,但见他的架势,又是一尊大神。他不敢怠慢,起身重新施礼道:“原来是杜老先生,小子拜见!”

    闻人望从韩非的言行已经看出他不知道杜云的身份,不由莞尔一笑,道:“小友,你不熟悉官场,大概并未知晓杜贤弟的身份吧?”

    被人识破了,韩非只得承认,“小子孤陋寡闻,确实……”

    “哈哈,小友虽然声名满天下,但毕竟出道时间不长,对外界了解不多也在情理之中!”闻人望笑道:“杜贤弟是武英殿大学士,当朝内阁次辅,字乘风,苏州人氏,如今丁忧回乡,这两天刚好来金陵看看朋友!”

    果然是一尊大神呀!韩非只好再次起身见礼,道:“小子不知是杜大人当面,多有失礼!”

    “韩公子不必多礼,还如刚才一样,随意些更好!”杜云摆摆手,示意韩非继续坐下聊。

    闻人望也说道:“小友,杜贤弟是个随和的人,不用拘束!”

    其实,韩非的拘谨,一半是惊讶,一半是装出来的,闻言也就顺势继续坐下来。

    “韩公子,你那民申报办得好,雅俗共赏,尤其难得的,如实报道了黎民百姓关心的事务。以前在京城当官,只能看各地上奏的折子,才能知道一些民情民意,如今有了民申报,朝廷大臣们都能掌握天下动态了!”杜云感慨地说道。

    这是个重要信息,说明民申报已经能影响朝政了。韩非心头暗喜,面上却谦虚地说道:“多谢大人赞赏!民申报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小可恳求大人对民申报多提宝贵意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