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61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61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道则务执之,贤才则广之,盖建皇极以经世,而集众思以熙绩也。

    文之继汤也,则以德业未易全,而其心常操夫不足,民安矣犹若阽于危也,道盛犹若阻于岸也,盖必欲达于神化之域斯已矣;武之继文也,则以治忽为可畏,而其心常厚于自防,故虑深隐微而迩弗敢泄也,明烛无疆而远弗敢忘也,盖必欲密其周详之念斯已矣。

    迨周公承其后,思欲兼三王以时措举四事以立法。

    故事有于时势之殊,必精思以求其通,虽夜而不皇于寐。理有值夫变通之利,必果行以奏其效,待旦而不安于寝。

    夫思之则其神合,行之勇则其化流,禹汤文武之传,又在周公矣。即是而知,数圣人所生之时虽不同,而心则一也。心一故道同,三代之治所以盛与。”

    韩非用自己最拿手的馆阁体,一挥而就,写完再通读一遍,确认无误后放置一边,随后拿起经学释义卷。十道经学释义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有超级系统在,他的答卷可以说是最标准的答案。

    韩非不紧不慢的写好十道释义题,搁下笔,查看了一遍,准备像县试一样,等有人先交卷了才送上去。忽然,他愣住了,放在书案上的时文卷竟然不见,慌忙抬头,才发现一位同考官正拿着他的试卷,站在他侧后阅读。他连忙起身躬身一礼。

    同考官把韩非的释义卷也拿了起来,颔首道:“你就是韩非韩青山?好好好,才学果然不同凡响!”

    韩非见同考官主动收走了考卷,只好收拾考篮,向正朝这边含笑打量的知府余世英躬身一礼,走到考场入口等待出去。

    府试结束后,韩非全副身心投入到商会的管理,特别与薛家打造新式酿酒工坊。他所谓的酿酒秘方,其实就是蒸馏和勾兑技术,在后世很普遍,但在这时代的酿酒行业,绝对是一场技术革命,就好比成品药对药材行业的冲击。

    三天来,韩非一直早出晚归,连府试放榜的日子都忘记了。

    “少爷,高中了!少爷,府试案首呀!”韩府管家林福的儿子林全,一边高喊着,一边冲进商会。

    (本章完)


………………………………

第一百十三章 闺房之乐

    韩非初一听见自己又是府试案首,神情一愣,府试发现时文题目正是自己猜中的,他对能被取中很有信心,但没有想过再成为案首。

    “恭喜韩兄——”

    “恭喜会长——”

    薛蝌和其他会员的祝贺声,让韩非回过神来,连忙一一表示感谢。这时,他看见林全还恭立在一旁,忙道:“报信的差役,管家都打赏了吗?”

    “回禀少爷,父亲请示夫人后,已经厚赏了报信的差役!”

    “那就好,你先回去,告知你父亲准备……”府试今天发榜了,按例,明天取中的学子要去拜见知府,韩非本打算让管家准备一份礼物,想想又道:“就这样,先回去,拜见知府的礼物,等我回去再说!”

    韩府家丁林全走后,薛蝌等人又围过来祝贺,“会长连中县试府试案首,小三元可期呀!”

    “诸位过奖了,韩某连中两次案首,纯粹侥幸……诸位先忙着,薛兄,咱们再商谈一下酿酒工坊的事!”

    韩非邀薛蝌进入自己的值房,打发走下人,说道:“薛兄,目前酒坊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了,我想你可能有很多疑惑,现在开诚布公的谈谈!”

    薛蝌沉吟片刻,说道:“韩兄,恕小弟直言了,一般酿酒工坊都需要建造酵池等场所,但……按照你的方案建造的酒坊,不像是酿酒的!”

    “不错,我们的酿酒工艺与传统方法不同,或者说,咱们酿酒的原料不是粮食,而是市面买来的成酒!”

    “这……”

    韩非看到薛蝌一脸惊愕,微笑说道:“薛蝌,你有没有发觉,市面上的酒有两大缺点,一个是酒性不烈,另一个就是口味单一。”

    薛家是世家大族,对各种好酒自然很熟悉,而且薛家也有酒坊,薛蝌明白韩非说的是事实,便点头道:“韩兄说的不错,各家酒坊工艺不同,味道会有差异,至于烈酒……北边有几家酒坊酿制的就比较烈,去年京中斗酒,一位自称千杯不醉的壮汉,结果喝了一小坛就醉趴下了。”

    “如是喝了咱们酿的酒,不到一两就会让他醉得不省人事!”

    韩非没有理会薛蝌惊愕的表情,继续说道:“咱们就是要酿制最烈和口味多样化的酒,这也就是我的秘方!”

    “太好了,韩兄,若是酿制成功了,一定会有大受欢迎,甚至可以拿到贡酒的御牌!”薛蝌混迹商场多年,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市场潜力。

    韩非并没有像薛蝌一样兴奋,而是凝神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薛兄,你有没有信得过的酿酒师?我的意思是对你绝对忠诚,而不是薛家!”

    “韩兄,你这是……”薛蝌疑惑地望着韩非。

    “薛兄,我打算把两种秘法交给你,由你完全自主经营,但你们薛家人员混杂,特别……”韩非叹口气,继续说道:“薛兄是人中之龙,振兴薛家必然要看你的,令堂兄薛蟠……我信不过,若是秘法被他知晓,说不定要被他泄露出去……这两个秘法并不复杂,一旦泄露出去,薛家就达不到专营的目的!”

    薛蝌知道自家事,拱手施礼道:“韩兄对薛家的恩义,小弟不言谢,小弟知道怎么做,绝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韩非从怀里取出一叠纸,交给薛蝌道:“这里面详细讲述了蒸馏和勾兑二法,薛兄先看看,有不清楚的再来问我!薛兄,我再强调一下,这里面蕴含了千万两银子的市场价值,一定不可泄露出去了!”

    这两种酒一旦试制出来,推向市场,若一直由薛家垄断经营,何止是千万两银子的价值?薛蝌明白其中轻重,仔细包裹起来,贴身藏好,朝韩非默默一躬身。

    韩非回到韩府,吩咐管家林福打赏阖府下人,就径自走到后院,发现薛宝琴和薛宝钗姐妹都在,不由笑道:“你们俩这是早退呀,要扣工钱的!”

    “大哥,你好像从来没有给我发过工钱吧?”薛宝琴美目一翻,娇哼道。

    “等等,情况不对呀,咱们家的财务大权一直由你们姐妹把持着,没领过工钱的人,应该是我吧?”

    韩非一副唉声叹息的表情,引得几个女人捧腹大笑。

    “大哥,我和姐姐听说你府试又是案首,特意赶回来道喜的,下人们都得到了赏赐,你奖赏我们什么呀?”

    “一个府试案首而已,又不是中了状元……”韩非见薛宝琴一副不得奖赏誓不罢休的眼神,立即投降了,说道:“说吧,你们想要什么?”

    “大哥,是不是我想要什么,你都会答应?”

    “那是当然……”

    薛宝琴生怕韩非反悔似的,急忙抢着说道:“我要那支蝶恋花!”

    蝶恋花是一支发钗,精妙的是发钗上有两只蝴蝶,栩栩如生,只要略微有风,蝴蝶翅膀就会扇动,就像要展翅欲飞。那原本是韩非,学习超级系统中另一时空首饰工艺时,兴趣所致制作的,恰巧被薛宝琴看到了。当时,她就眼冒神光,想要过去,但韩非考虑到还不想泄露自己高超的首饰技能,就没答应,为此,薛宝琴还闹了好几天情绪。

    韩非见王若兰和薛宝钗都是满脸疑惑,犹豫片刻,对薛宝琴说道:“琴儿,那支发钗材质不好,下次我再给你……”

    “不,我就要那支,大哥,你已经答应了,不许反悔!”

    今天不交出来是过不了关了,韩非只得去书房,拿来一个精致的盒子,对薛宝琴故意笑道:“琴儿,你确定要那支蝶恋花?”

    “我就要蝶恋花!”

    “那好,不许反悔哟!”

    韩非微微一笑,揭开盒盖,从里面取出一件发钗。

    “啊——”

    几个女人眼睛都直盯着发钗上的蝴蝶,薛宝琴生怕被别人抢走了,急忙从韩非手里拿了过去。

    “你们看,蝴蝶的眼睛还在动呢……真是太漂亮太精妙了,韩公子这是在哪里买的?”薛宝钗嘴里说这话,眼睛依然恋恋不舍地盯着薛宝琴手上的发钗。

    “这是大哥亲手制作的……”

    “啊——”薛宝琴的话音还未结束,几个女人都是惊讶的盯着韩非,特别是王若兰,她与韩非相处一年多了,都不知道他还有这般高超的本事。

    “你们不用这么看着我……”韩非见几个女人都是一副渴望的眼神,忙道:“都有,每人一件!”

    随之,他取出两人步摇,分别送给王若兰和薛宝钗,每件都是精妙绝伦之作,两个女人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忽然,他看到吟心一副羡慕渴望的表情,便笑道:“吟心过来,还有一件发簪送给你了!”

    女人对首饰的痴狂超越想象,有了这些首饰,就把韩非晾在一边,没人搭理了。韩非狠狠咳嗽几声,说道:“你们别光顾着评论首饰,我明天要去拜见知府,该送什么礼物,你出个主意呀!”

    薛宝钗闻言说道:“韩公子,余知府青年才俊,前途无量,世俗之物,他是不会收的,这礼物确实费心思!”

    “嗯,大小姐是持重之言……对了,早就听说大小姐擅长书画,不若你帮我画一幅画吧!”

    (本章完)


………………………………

第一百十四章 拜见知府

    “奴家?”薛宝钗大吃一惊,急道:“韩公子,奴家的粗浅之作怎能拿得出手?不行,不行!”

    韩非笑道:“大小姐就不要谦虚了,谁人不知你的画作不让名家,在金陵画坛颇有名气?再说,若是去买一幅名家之作,余知府不收,空费了力不说,还浪费钱!”

    薛宝钗狡黠一笑道:“要奴家作画也行,你得题一首诗!”

    “行,咱俩携手合作,完成这幅画!”

    这话听在薛宝钗耳里,似乎另有意味,她眼里闪现一丝异彩,脸腮也升起一层薄晕。

    “韩公子,奴家该画什么?”

    画什么,韩非也没有定见。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据说余知府幼年家中贫寒,几近无力支撑他读书,但他靠顽强的毅力,坚持四处求学,常被乡里人骂成一块石头……就画山中顽石……对了,你石灰窑见过吗?就画顽石烧成了石灰!”

    “啊——大哥,余知府被人说是石头,你却要姐姐画石头烧成灰,这……你不是要得罪余知府吗?”薛宝琴担忧地说道。

    “琴儿,放心吧,我自有主张,等会你们就知道了!”韩非又对薛宝钗说道:“大小姐,就这么画,能画成顽石被烈火焚烧的场景最好,留一小块空白给我题诗即可!”

    薛宝钗虽然心存顾虑,但依然遵照韩非的吩咐,让吟心准备好笔墨纸砚,随后凝神作画。

    “好画!果然名不虚传呀!”韩非一直站在薛宝钗身侧,看到她运笔老道,画意盎然,由衷赞叹。

    薛宝钗拿起一支笔,递到韩非面前,嫣然一笑道:“奴家的粗浅之作已经完成了,韩公子题诗吧!”

    其实,薛宝钗之所以要韩非题诗,另有原因。她有金陵第一才女之称,诗词之道,自然非同一般。她听说韩非有韩青山的雅号,但这些日子从未见他写过诗词,也未听说他有什么旧作,今天正好借故看看韩非的诗才。

    韩非心中已有腹稿,坦然接过笔,蘸墨运笔,以董其昌的行书风格,一挥而就。

    “好字!好诗!”在座的几个女人都是才华绝世的人物,立即被吸引住了。

    王若兰喃喃说道:“‘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诗与这幅画真是绝配!”

    薛宝钗听到“绝配”二字,浑身一阵轻颤,不由自主抬头望向身侧的韩非,继而又红着脸腮低下头。

    “好了,总算搞定,吟心,拿出去,让管家派人去装裱起来!”韩非随手卷起画作,递给吟心道。

    薛宝钗望着吟心的背影,眼里似是有些不舍,转头对韩非说道:“韩公子……你这首诗送给奴家好不好?”

    “一首小诗……”

    韩非见薛宝钗已经在书案上铺了一张纸,然后亲手磨墨,明白不写也不行了,只得再次提笔,又把《石灰吟》重写了一遍。

    “大……”

    韩非刚开口要说话,薛宝钗已经把诗稿捧在手心,一脸的欣喜,如获至宝。

    府试也同县试一样,放榜后,取中的学子要去府衙拜见知府,号称拜座师。当然,县试府试还只是科举的起步考试,取中的学子连生员都算不上,拜座师更多的只是形式,除非你一飞冲天了,才会有人想到这层关系。

    因此,尽管学子们都是满怀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