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54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54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旨?”王若兰出身官宦世家,自然明白圣旨的意义,站起身大惊道:“夫君无官无职的,怎会有圣旨到咱家?”

    “来人没说,只让咱们快做准备,传旨的公公马上要进城了!”

    “快!吟心快去通知管家把夫君喊回来,在前院客厅门口准备……我亲自去准备香案,你去派人把夫君和琴妹都叫回来!”

    王若兰急急步出小亭子,吟心连忙喊来一个使女搀扶着,才到前面通知管家派人。

    向韩非传话的家丁并未说明原因,韩非还以为王若兰出现意外了,丢下手头的活计就匆匆赶了回来,进门看见前院中央摆着一个香案,王若兰坐在厅门口的椅子上,不禁大为疑惑。

    “大姐,你这是干什么?”

    “知县大人派人告知,一会京里给咱家下圣旨了!”

    “我还以为出啥事了,吓我一跳,不就是圣……”韩非猛地醒悟过来,惊道:“圣旨?咱们家都是草民,圣上怎么会给咱家下圣旨?”

    王若兰望着韩非嫣然一笑,道:“妾身原本也疑惑不解,后来想了想,可能是因为非弟拯救万民的功劳!”

    “我只是本着良心做事,这算啥功劳?”韩非走到大厅门口,左右扫了一眼,说道:“没派人去把琴儿叫回来高兴高兴?”

    “去过了,琴儿应该也快回来了……”

    王若兰的话音还未结束,薛宝琴就从门外快步进来,道:“家里出啥事了?”

    “没事,说是朝廷给咱家下圣旨了,咱们都回房换身衣物吧!”

    “咱们又没有朝服啥的,换……”韩非看见王若兰使了一个眼色,急忙跟在两个女人后面,走进后院。

    “大姐,你暗示我进来,有何事要说?”

    “非弟,妾身以前在金陵时,每次朝廷有旨意下来,妾身都看到家主暗中送些银两给传旨的公公,你身上可有准备?”

    如今韩非进出都有随从跟着,用不到他亲自花钱,他身上也很少带银子。

    “大姐,送分礼也是人之常情,你拿些银票给我吧!”

    韩非看了看王若兰递上的银票,诧异地问道:“两千两?要给这么多银子?”

    王若兰翻了个白眼道:“咱们家不缺这点银子,多送一些,结份善缘,以后说不定有用处!”

    巳时将尽,知县冷风陪同着一位太监,赶到了韩家。

    韩非大开中门,摆好香案,家中上下所有人,一起跪迎传旨使者。

    正如王若兰所料,圣旨确实是嘉奖韩非的,不过都是口惠不实,既无封官也无奖金,倒是送了一块“神医”的牌匾,据说是皇上亲笔所题,想来值些银子。

    韩非接过传旨太监递过的圣旨,高呼几句“叩谢圣上隆恩”之类的话,正要起身,又听传旨太监说道,“韩神医,圣上另有一道密旨,快谢恩接旨!”

    密旨?不说韩非,连旁边的知县冷风也愣住了,韩非又不是什么封疆大吏,皇上会有什么悄悄话要说?

    传旨太监见韩非只顾着发愣,又催促一句道:“韩神医,快快接旨!”

    “草民叩谢圣上隆恩!”韩非不想了,先接过来再说。

    既然是密旨,韩非也不便当众翻阅,双手接过折叠好的明黄绫布,小心藏进怀里。

    传旨完毕,传旨太监对冷风和韩非说道:“冷大人,韩神医,咱家赶着回京复旨,就此告辞了!”

    “草民送送公公!”

    韩非贴近太监身边,作出搀扶的架势,趁机递过准备好的银票。

    传旨太监想是老司机,熟练地偷瞄一眼,立即了然于胸,脸上笑开花,“韩神医,年少不凡,国之大才,咱家回京定当在圣上面前如实禀报!”

    “草民多谢公公!”

    “韩神医留步,咱家告辞了!”

    送走传旨太监,韩非把冷风请到书房,从怀里取出密旨,粗略看了一遍,提给冷风,愕然道:“大人,你看看圣上这是何意?”

    冷风和韩非关系亲密,也就老实不客气的结果密旨,只见上面写道,“韩爱卿天纵之才,居留民间,非国之福,朕望爱卿早日入仕,为国效力!”

    “哈哈,本官明白了!”冷风沉吟片刻,笑道:“韩神医并非朝廷官员,圣上不便明旨夺情,只好用密旨的方式,变相夺情,让你参加科举考试呀!韩神医简在帝心,一旦出仕,必获重用!”

    韩非有些哭笑不得,皇上费了这么大的劲,只为了让他早些参加科举考试。他忽然想到现在是二月初,县试即将要举行了,不由苦笑道:“大人,县试只剩下几天时间了,小可一点准备都没有,如何考起?”
………………………………

第一百章 县试

    冷风浅饮一口茶,微微一笑道:“圣上都说了,韩神医是天纵之才,小小县试自然不在话下,就算拿下案首也在情理之中!”

    韩非愣愣望着冷风,忽然醒悟过来,县试的出题阅卷录取,都是面前这位爷一手操办的,冷风的话明显有放水之意。尼玛,老子怕个毛!

    “大人金玉良言,小可时刻谨记在心,小可一定加倍努力,不负大人期望!”

    “好好,韩神医的才学,本官也深知的!”冷风明白韩非听懂了他的意思,点头说道:“韩神医对哪些经学掌握得更熟练一些?”

    韩非想了一下,自己有超级系统相助,经史子集等经典自然不在话下,但时文……若是出题比较偏,就怕系统中也无范文可借鉴呀。

    “大人,坦白说,小可对经史子集以及释义,都能熟练掌握,但对时文写作练习得不够!”

    能够精通经史子集,也非普通人做得到,冷风见韩非表情庄重,不像是吹牛,面上的笑容更浓了。他对韩非放水也担着风险的,若韩非基础太差,一旦被人举报,他也要承担责任。

    “韩神医精通经史子集,那就更好了,本官现在就考你一考!”冷风沉吟半响,说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出自哪里?”

    韩非脱口而出:“出自《论语*颜渊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好,韩神医如此精通经典,自可放心报名参加县试!”

    “小可多谢大人提点!”

    送走冷风,韩非心中大定了,冷风考问的那句话,必然就是今年县试的时文题目。

    韩非回到后院,见王若兰依然捧着圣旨,和薛宝琴嘀嘀咕咕,不由笑道:“大姐,你怎么还捧着,也不嫌累得慌?”

    “别瞎说,这可是圣旨呀,是咱韩家的荣光!”王若兰白了韩非一眼,娇声道:“按理,圣旨应该供奉在家庙里,但咱韩家还未建家庙,妾身和琴妹商议,该供在何处比较合适!”

    韩非明白她们两人都出身大家族,对这种忠君思想比较浓,便笑笑道:“先收在柜子里吧,可能咱们不久就要去金陵了,到时买一个大宅子,建一个家庙供奉着就是!”

    薛宝琴点头道:“这样也好,哦,对了,大哥,圣上给你的密旨说了什么?”

    韩非从怀里取出密旨,道:“你们自己看吧!”

    薛宝琴双手接过密旨看了一遍,奇道:“大哥,圣上这是什么意思,你在孝期内不能参加考试,如何早日入仕?”

    “冷大人说了,圣上这是变相的夺情,要我早些参加科举考试!”

    “大哥,那你的意思呢?”

    “琴儿,圣上之意说得这么明显了,我岂能违抗?冷大人之意,让我今年就参加县试!”

    王若兰一愣,接口道:“今年的县试还有几天就要开考了,你什么都没准备,如何考试?”

    “县试而已,冷大人说,以我这才中个案首也是理所应当的!”

    王若兰和薛宝琴都是玲珑心肝的人,当即明白冷风要放水。

    “非弟,县试且不说,四月就要举行府试了,时间紧迫,你也要抓紧复习功课才是!”

    “大姐,考试的事,我心中有数,你们尽可放心,眼下有个要紧的事,需要你们做好准备!”

    薛宝琴忙道:“大哥,何事要紧?”

    “琴儿,你忘了,我们已经说好的,县试若考中了,就去金陵定居。如今虽然时间紧迫了点,但咱们的计划不变,你们做好回金陵的准备!”

    金——陵——

    那是王若兰和薛宝琴魂牵梦萦的地方,她们做梦都想回去,现在真的要回去了,她们都有些失神。

    韩非理解她们的心情,暗中示意吟心照顾好她们,准备退出房间。这时,薛宝琴忽然说道:“大哥,咱们家这么大的产业,短短两个月哪能搬迁得走?”

    “高淳县城内的店铺继续经营,咱们只需把关键物件搬走就行,我前期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不会乱套的。再说,也不急于一时,我们人先去金陵,产业可以慢慢转移!”

    “那就好!”薛宝琴摇着王若兰的手臂,笑道:“兰姐,咱们很快又可以吃到夫子庙的小吃啦!”

    “吃货!”王若兰的兴奋之情也是溢于言表。

    韩非笑笑,正要出门,忽然想到王若兰的文才不凡,忙转身道:“大姐,你若闲来无事,帮我写篇时文吧!”

    “时文?”王若兰一愣,猛地醒悟过来,定是冷风透露的县试题目,忙道:“是何题目?妾身试着写一篇吧!”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这是出自《论语*颜渊篇》的。”

    韩非笑得更开心了,王若兰张口就答出了出处,文才果然不一般,有她代笔,自己就不用费脑子了。

    县试对韩非来说,应无悬念,但一套程序还是要走的。县试报名,按例要请禀生作保,如今在民申报效力的就有不少禀生,一听说韩非要报名考试,都是竞相要求作保。

    走过了报名的程序,接着就是等待考试开考。韩非参加本次县试的消息,不知怎么透露了出去,立即成为了街头热议。不过,人们议论的不是他能不能取中,而是他能不能成为案首。

    “韩神医不是案首谁是案首?知县大人若是点了旁人为案首,老朽第一个不服!”

    一位老年书生的高呼,迅速成为舆论的主流意见。

    街头的议论,被各种渠道,传回韩家,韩非苦笑道:“难道就没人对我的学问产生怀疑?这下好了,我若是考砸了,就无颜见父老乡亲了!”

    “大哥,以你的才学怎么会考砸呢?大哥取得本次案首,也是众望所归的事!”

    “大家对我的信任不是因为学问,而是名望,这个时候,咱们更要低调。”韩非平静地说道:“琴儿,明天以我的名义在民申报登一封公开信,就说我会加倍努力,争取不负父老的期望,但本县人才济济,我决不敢奢望取得案首!”

    韩非的低调更获得民众的好感,当然,街头也出现了一些理性的声音。

    不管民众如何议论,也不管韩非愿不愿意,县试终于如期而至了。
………………………………

第一百一章 案首是怎样炼成的

    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才大典,大华太祖曾明旨宣告天下,无论老少贵贱,在科举考试面前是平等的。大华立国数十年来,科举考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程序,至少表面上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天刚蒙蒙亮,韩非也像所有考生一样,提着一个考蓝,排队等待查验进入考场。不过现场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所有看见韩非的人,都是默默朝他躬身一礼。那些认识他的考生,更是自觉分开一条道,要让他先行进场,被他以考试规矩为由,再三谢绝才作罢。

    不远处一辆马车旁边,过来送考的薛宝琴见此情形,对车里王若兰奇道:“兰姐,那些人为何都对大哥行礼?”

    王若兰自豪的笑道:“亏你还掌管记者部,连这个都不明白?非弟这次献出种痘之法,战胜了天花瘟疫,救活了数十万百姓呀,人们都传扬他是万家生佛呢!那些考生以及他们的家人都得过非弟的恩惠,自然敬重他,对他感激不尽!”

    “大哥本就是仁德之人!”

    “嗯,连当今圣上都称赞非弟是天纵之才呀,咱们姐妹能够侍奉他,是咱们的造化!”

    高淳县是文教大县,这次参加县试的人数很多,从卯时开始查验入场,到巳时正,考生才全部入场。

    “肃静!肃静!”

    坐在监考席上的主考官冷风起身宣讲了一遍考场纪律,无非是严禁作弊之类的话。

    韩非也和所有考场新丁一样,面容肃穆,当然,他的内心很是坦然。这场考试对他来说,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各位考生,本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