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45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45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顿片刻,他又说道:“如此一来,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京城的代理权可就不能给外人了呀!只是……咳咳,王家最近账面上资金周转堪紧,恐怕拿不出太多的代理费……”

    马特,京城的代理费怎么着也得二三十万两银子呀,王家看样子不想给呀,太黑心了!

    韩非腹诽一阵,堆满笑容道:“大兄,王家能够把大姐下嫁,小弟万分荣幸,京城的代理费就算是小弟的彩礼了!小弟听说王家在京城有家酒楼,小弟打算出资购买一成股份,你看如何?”

    “好,韩贤弟,咱们如今就是一家人了!愚兄做主了,送京城酒楼两成股份给韩贤弟,就当做回礼了,哈哈……”

    王家京城酒楼生意并不好,王仁乐得大方,当然,韩非目的也是先在京城建一个桥头堡,为以后布局打下基础。其实,整个过程就是一桩交易,王仁和韩非各得其所吧。
………………………………

第八十二章 对药铺经营的思索

    王若兰父母早亡,她是王家族长,也即王仁父亲,抚养长大的。王若兰自小就非常聪慧,很得王家族长的钟爱,和王仁的兄妹关系也很好。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王仁才会亲自赶来高淳,当然,他这次来了,也收获了很多惊喜。

    王仁与韩非讨价还价,纯粹是为了王家家族的利益,在外人看来,金陵王家豪富天下,其实内情,只有王家人自己清楚。谈好了交易,剩下的就是亲情,他特意在梁府住一晚,与几年不见的妹妹聚一聚。

    第二天一早,韩非、王若兰、薛宝琴一同出城十里,为王仁送行。

    “十三娘,你也算苦尽甘来,以后好好过日子,得闲了,就回家看看,王家永远是你的娘家!”

    王若兰虽然对王仁的感叹有些奇怪,还是顺从地应道:“多谢大兄关爱,小妹一定会回去看望大兄和家里人的!”

    “嗯,那就好!”王仁又望着薛宝琴,说道:“二姑娘这次真的不跟愚兄回金陵了?”

    “王大兄……”薛宝琴低着头,说道:“请王大兄告诉我娘和兄长,我想留在这里陪兰姐!”

    “你兄长已经去了北边,数月之内是回不来的,你娘一时向佛,恐怕也不会派人来催你……你实在不想回金陵,愚兄也不劝了,你好自为之吧,最好尽快回去一趟,免得你娘惦念!”

    “王大兄,你告诉我娘,我在这里很好,一定不要派人来接我,过一段时间,我就回去!”

    “那好!”王仁又对韩非说道:“韩贤弟,多余的话,愚兄也不说了,十三娘和二姑娘就托付给你了,多多保重!”

    “大兄尽可放心!相信不久,小弟和她们两人也会去金陵了,到时再登门拜见!”

    送走王仁,几人又回到梁府后院。

    王若兰的情绪明显不佳,黯然道:“妾身真是不祥之人,想不到还得了个被休的名声!”

    “大姐,这还看不出来,那纸休书明显是假的,不然梁涛哪有那么容易就撕毁了?”

    薛宝琴奇道:“大哥既然知道那是假的,为何还要把这宅子给梁家?当初咱们说好的,要让梁家竹篮打水一场空!”

    “琴儿,不要忘了咱们那纸遗书也是假的,再闹下去,就算最后证明休书是假的,大姐的声名也毁了!和离的结果最理想,再说,咱们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何况,梁家最后还付出了两千五百两银子!”

    “都是为了妾身……”王若兰忽然想起在城外王仁说的话,不由说道:“非弟,大兄临走时对妾身说的话,好像另有所指?”

    韩非呵呵一笑,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了王若兰。

    王若兰茫然的看了韩非一眼,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红色的纸,展开一看。

    “婚书?”

    韩非望着流泪的王若兰,说道:“是的,我向大兄解说了咱们的情况,大兄代表王家同意了咱们的亲事,并交换了婚书。”

    “恭喜兰姐!这下好了,兰姐可以光明正大的和大哥在一起了!”说完这话,薛宝琴内心不免酸楚,她不知道她的心愿是否会得到家人的同意。

    王若兰开心的笑了,脸上流满了幸福的泪花,有了这纸婚书,她就可以堂堂正正的以韩非的夫人自居。忽然,她想到一个问题,王家毕竟是大家族,怎么这么轻而易举就答应了?

    “非弟,你是不是答应大兄什么条件了?”

    韩非轻松的一笑,道:“京城脆皮烤鸭的代理权,彩礼就是代理费!”

    “啊,这怎么行,京城代理费起码得有数十万两银子呀!”王若兰惊得站起身来。

    “这点钱算什么?在我眼里,再多钱的也没有你们重要!”韩非自信地说:“脆皮烤鸭进入京城后,也是对北边市场打下基础,到时京城周边各州府的代理费,就足够让你们数银子数到手抽筋了!”

    “你才会手抽筋哩,咯咯……”

    王若兰和薛宝琴靠在一起,笑成一团。

    韩非看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女人,内心也洋溢着一股幸福之感。他眼光转到薛宝琴身上,轻咳一声道:“琴儿,你好像有话还没跟我说吧?”

    “大哥,我……”薛宝琴低着头,就像是犯错的小学生,局促不安。

    王若兰把薛宝琴拉进自己的怀里,对韩非说道:“非弟,其实琴妹一直想跟你说,但又担心你催她回金陵去……她是不愿离开你才拖到现在!”

    “琴儿,我不是怪你,我能够明白你的心意!我只是太意外了,想不到你竟然是金陵薛家的二小姐,你当初怎么流落江湖,沦落到了那种地步?”

    薛宝琴伏在王若兰怀里,哭道:“爹爹过世后,娘一心向佛,兄长忙于家族的生意,整天在外面奔波,没人管我……我赌气离家出走了,本想出去玩几天就回去,可是我带的银子都被人骗光了!我没钱住店,没钱买吃的喝的,又累又饿又迷了路……若不是遇见大哥,我真的要死在路边了!”

    “想不到你吃了那么多的苦!”王若兰拍着薛宝琴的后背,也是潸然泪下。

    现场气氛有些悲情,韩非连忙转变话题道:“苦日子都过去了,以后等着我们的都是开心的日子!咱们还是商议一下接下来的事情吧!”

    “对了,过两天,梁家就要来接收房屋了,咱们住哪去?”王若兰急道。

    “住的地方不用担心,我已经安排好了,卫家在城东有一个别院,正好空着,我已经租下来了,里面家具齐全,下午让下人过去打扫一下,明天就搬过去!我想与你们商议的,是有关药铺的事!”

    “药铺?非弟,药铺不是已经整修好了,在营业嘛,从这个月掌柜上报的账目来看,经营得还不错呀!”

    “药铺这么经营方式不行,没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就无法做大做强!”

    韩非摇摇头,继续说道:“现在出版社的事务已经走上正轨,不需要我再一直盯着,空闲时间就多了,我这几天仔细考虑了一下,准备彻底改变药铺的经营模式!”
………………………………

第八十三章 制药工坊

    韩非一番话语气郑重,不像是开玩笑,但王若兰一时猜不透他的话意,愣愣的望着他。薛宝琴的注意力也吸引了过来,好奇地问道:“大哥,这经营药铺还能如何如何改变?我薛家也有药铺生意,爹爹在世时,也都是一直这么经营的呀!”

    韩非笑道:“如今各家药铺千篇一律,基本都是批发零售各种草木药材,有的最多加一个坐堂郎中,可说是千百年来都是这种模式,这固然没有错,老百姓也适应了。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对病人来说,有个极大的不便?”

    王若兰问道:“这不是很正常嘛,有何不便?”

    “如今的病人,哪怕是感冒咳嗽此类很普通的病症,郎中都会开一堆草药,回来还要煎呀熬的,折腾半宿,才变成一碗难闻的草药汤。有些病人,可能草药还没煎熬出来,病已经自己好了。你们说,这是不是很大的不便?特别对于急病,正需要药物治疗时,药却一时出不来,往往就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呀!”

    一番话说得王若兰和薛宝琴都是沉思不语。

    “非弟,道理确实不错,但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呀,还能有办法改变不成?”

    “当然有!”韩非故作得意的表情,打趣道:“大姐,凭你家夫君的能力,又有何难?”

    王若兰白了韩非一眼,低笑不已,脸上散发着幸福满足的光泽。

    薛宝琴也是娇笑一阵,说道:“大哥,你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呀?”

    “很简单,咱们先把药材按照一定的配方,熬制成药丸,也就是制成成品药,病人买回家,也就无需煎熬,只需按照规定的剂量吞服就行了!”

    “这能行吗?每个病人病症有差异,郎中开的药方也各有不同,咱们怎么能满足客人需要?”

    “琴儿,其实大多数病人都是普通病症,同一个病症,每个人表象可能有细微差距,但根源是一致的。比方说感冒,有人会发热,有人会咳嗽,其根源都是因为发炎了,只需要消炎就可以了。至于说药方,你是被那些郎中所谓祖传秘方迷惑了,每个郎中的药方或有不同,但主要药材是一致的,差异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有些药材是那些郎中故意加进去的,或为骗钱,或为显示自己的独特之处,反正那些药材对病人无害。”

    “原来是这样,那些郎中真的坏死了!”

    韩非看薛宝琴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笑道:“也不能怪他们,郎中也要生存下去嘛!不过,咱们这成品药研制出来,肯定要得罪不少郎中了!”

    得不得罪郎中,三人都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关心的是成品药能否研制出来。

    王若兰想到一个问题,说道:“非弟,你这想法确实非常高明,但想要制出成品药,首先得有各种药方呀!”

    “药方?哈哈,我的脑子里塞满了药方,即刻可以写一部药典出来!”韩非心道,有超级系统在,什么奇特的药方搜不出来?

    “妾身忘记非弟是医圣传人啦,咯咯……”

    薛宝琴这时忽然说道:“咱们能制出成品药吗?”

    “有难度,但总会克服的!”韩非坚定地说道:“我脑子里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还需要经过试验摸索,咱们先设置一个制药工坊,招批人专门研究,一旦开发出来,就是惠及子孙的事呀!其实,那些道人炼制出来的丹丸,也就是成品药,这就说明是可行的!”

    王若兰一听说“惠及子孙”,下意识里摸了摸自己小腹,眼里自然流露出母爱的神采。

    “制药工坊是咱们家的机密,研制的工匠,也要像印刷工坊一样,找些忠诚的人!”

    “嗯,这是必须的,明后天,我去奴仆市场看看,买几个得用的奴仆回来!”

    研制成品药的想法,其实,韩非还在初进高淳县城时,就已经有了,只是后来被一连串的琐碎事耽误了,最主要的是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要想最终制成成品药,反复试验是必须的,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药材的浪费,因而,前期投入的资金量很大。他曾经想过要找合作伙伴,随即打消了想法,毕竟一个新鲜事物,钱景如何不得而知,很难赢得别人的支持。

    如今好了,不说从梁府获得的巨额财富,就是出版社和悦来居酒楼,以及熟食业务的收益,就有足够多的闲散资金支持他搞研究。他具有后世的学识,自然明白,这成果一旦研制出来,前景极为广阔,甚至可以说会颠覆医药界的传统。

    但正如王若兰所顾虑的,找到可靠的人,保得住机密,才有巨大的收益。这时代又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之类的,配制方法泄露出去,所有的心血就白费了。

    韩非等人从梁府搬出来,住进卫家城东别院后,他一连数天都在奴仆市场转悠,可惜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匠人。

    这天,韩非又从奴仆市场出来,沿着南大街步行浏览,准备赶回城东的出版社。

    “韩公子,您真是好雅兴,逛街呢?”

    韩非转头一看,见是县衙的宋班头,正要见礼答话,忽然发现他身边几个衙役押着几名道人,不由奇道:“这么巧,宋班头,你们怎么押着几名道人?”

    “唉,只怪这些道人道行不深,得罪了祝融火神!”

    “哦,宋班头,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情况?”

    “韩公子,他们都是溪口镇茅岭观的道人,一直在观中炼丹丸,不想走水了,不仅烧毁了道观,连带附近几户人家也遭了殃,大老爷剥夺了他们的度牒,贬为奴籍,这是要发往采石场做苦工呢!”

    炼丹的道人,不正是韩非寻找的研制成品药的人才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