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205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205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非陪着黄叶密谈了小半个时辰,送出了一封厚厚的礼单,送走黄叶,随后即带着一本奏折进宫谢恩。

    “微臣拜谢圣上隆恩!”

    皇上呵呵笑道:“爱卿快快平身!爱卿功在社稷,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韩非依旧跪伏在地,高举一本奏折,奏道:“圣上对微臣的知遇之恩,比山高,比海深,微臣早就立誓,今生誓死报效圣上的恩典!圣上对微臣加封日隆,微臣每每思此,都是忐忑不安,微臣自信有几分才气,但对大华基层百姓状况了解太少,何以辅佐圣君治理朝政?因此,微臣请求圣上准许微臣辞官归野,去各地体察民情!”

    “韩爱卿,你……你要辞官?”皇上大吃一惊,起身急道。

    “正是此意,请陛下恩准!”

    “胡闹,朕不许!”

    皇上的反对也在韩非的预料之中,他请求皇上屏退左右,然后说道:“圣上对微臣的宠信,微臣感恩戴德,此生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报效圣上。微臣明白圣上希望微臣辅佐太子,如今君明臣贤,太子年幼,正是微臣充实自己的良机。微臣走访各州县,亲身体验民间冷暖,掌握百姓需要什么,回朝后才能更好辅佐太子治理朝政。而且,微臣年事太轻已然身具高位,若再立下功勋,朝廷赏与不赏,都是为难之事。”

    如今君臣二人相对,皇上明白韩非说的都是肺腑之言,迟疑片刻说道:“爱卿要去体察民情也未尝不可,太子年幼,若是需要爱卿……”

    “圣上,皇贵妃身边两名女卫精通医术,可保太子的健康,微臣所到一地,也会与当地锦衣府卫所联系,一旦有要紧事,微臣即刻飞马回京!”

    “好,爱卿决意出京体察民情,朕准了,爱卿的官职继续保留着,暂停行使职权,回京后立即恢复职权!朕赐爱卿密旨佩剑,代朕巡视天下,有事就给朕呈密折!商业局的事务,别人管不了,爱卿做好妥善安排!”

    韩非手捧皇上的佩剑走出宫门,回望皇宫,忽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

    (本章完)


………………………………

第三百八十九章 再回金陵

    韩非辞官归野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在哪里,凭借超越时代的学识,在大政方针上可以提出独到的见解,或创造出新颖的物件,但若是要主掌朝政,还要对国情的通盘掌握。

    这次出使大漠,沿途所见所闻,让他深深知道,要想富国强兵,首先就要富民,为政者作出的决策要与民生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政权才能稳固,百姓才能忠心拥护。

    如今朝堂上基本在岳父杜云的掌控中,也就没有后顾之忧,是韩非暂时隐退的最佳时机,趁此机会四处看看,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将来的治国理政大有助益。

    韩非原本是要辞官的,皇上准许的却是保留官职,暂时停权,也等于停薪留职了,不过对他出游并无限制,爱上哪玩上哪玩,玩多久也自己把握,并且给了他密旨和佩剑,赐予他代朕巡视天下的权力。这是皇上前所未有的恩典,韩非更加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得到皇上批准后,韩非立即走访了岳父杜云、师兄余世英,以及去贾府见父亲贾政,将预先制定的措施,做一些交代,并提出辞行。

    第三天,韩非吩咐管家林全带领部分下人留守京城韩府,随后率领阖家大小,浩浩荡荡离开京城南下。京城西郊芙蓉庵里,白莲教圣母韩芸、令主秀娘以及小尼姑静娴,也率领部分人手,在同一天离开京城。

    “夫君,咱们干嘛这么急着离开京城,妾身还没进宫拜别皇兄皇嫂他们呢!”

    韩非坐在车厢里,一边饮茶一边看书,听到九公主张婉仪的埋怨,抬头笑道:“婉仪,你向皇上皇后他们拜别是假,想等着看重阳菊花会才是真的吧?”

    九公主张婉仪被韩非说破心思,也不脸红,理直气壮地说道:“就是呀,重阳菊花会好几年才举办一次的,非常热闹的妾身和家里姐妹都说好了,一起参加的,你却催着我们南下,真是扫兴!”

    “你看看自己的腹部,还能参加那些热闹的活动吗?就不怕伤了腹中孩儿?”

    九公主闻言,抚摸了一下凸起的小腹,脸上有些讪讪之色,嘴里却依然说道:“咱家的护院那么厉害,能够保护我们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磕了碰了,就麻烦了。”韩非望着九公主,说道:“这只是急着离开京城的一个原因,最主要的,你们姐妹几个的预产期都快了,现在不走,拖一段时间就走不了。”

    “那我们在京城生下孩儿,明年再出去也行呀?”

    “形势不同了,皇上本就对咱韩家非常恩宠,外人争相攀附,如今朝堂上又是恩师独掌朝政的局面,攀附的人更多了,平时咱们可以婉拒,咱家一下子生了这么多孩子,亲戚朋友必定上门恭贺,咱们选择性的接待不好,全部接待也不好,人情债难尝呀,干脆咱们躲到金陵老家去!”

    九公主想参加菊花会也是随口说说,她是京城这个是非圈子里长大的,自然明白有时候太过荣耀,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祸事,“妾身明白夫君担心什么,我们姐妹也都遵照夫君‘低调做人’的原则,在京城里从不张扬!”

    “嗯,你们都是识大体的人,咱韩家要想长盛不衰,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一个‘度’,要居安思危,时时警惕!我这次暂时隐退,一方面是要想去各地体察民情,另一方面也是想避一避风头,如今朝堂的局势,不适宜我锋芒太露!”

    “夫君高瞻远瞩,妾身姐妹只要按照夫君吩咐的去做就是了。夫君,这次咱们回到金陵老家,是不是要回游子山拜祭婆母?”

    母亲是假死的,这事牵涉太多机密,韩非不便告知九公主她们,闻言便道:“游子山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算是咱家的祖地,回去看看也好,也不知下岭村的乡亲们过得怎么样?”

    这时,韩非脑子里猛地浮现两个人,不禁心情沉重。

    九公主看到韩非脸色不好,以为他想到了过世的母亲,暗叹一声,不敢说话打扰他。

    韩非一家人从通州码头搭乘官船,沿着运河,直放扬州府。按说,以他的身份,可以直接要求官船送到金陵的,但他为了营造一种低调回乡的气氛,决定在扬州府换乘民船回金陵。

    “二弟——”

    韩非回乡的行程,没有告知地方官府,但少数关系近的人还是知道的,薛蝌自然是这些人之列。他提前几天就赶来了扬州,算算时间差不多了,就一直等在码头上。

    “有劳大哥久侯了!”韩非扫了一眼码头上密集的大小船只,又道:“回金陵的客船可好预定?”

    “二弟,船只早预备好了,是咱们商会成员船行的,商会长老们得知二弟要回乡,都想来扬州迎接,我知道二弟不注重这些俗礼,都被我挡驾了!”

    “好,告诉他们,我回府后会抽时间和大家见见面,迎来送往的事就免了!”

    “愚兄知道怎么做了,二弟,其他人可以挡驾,江总督几次派人询问你的行程……”

    “江总督不是外人,告诉他无妨,就说我明天乘民船回金陵!”

    “二弟和弟妹们今天不走了?”

    “这一路上,你弟妹和孩子们都很疲倦,在扬州歇息一天吧!”

    “那干脆去瘦西湖逛逛吧!”

    “瘦西湖?”九公主张婉仪听到薛蝌的话,奇道:“大哥,本宫上次来扬州,没有瘦西湖这个景点呀!”

    薛蝌躬身道:“启禀九公主,这都是因为二弟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城北那条河改名为瘦西湖,如今瘦西湖名扬江南,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扬州府士绅捐资修建了一些景点,比以前更加壮观了。”

    “哦,那一定要去看看!”

    韩非一家在扬州游玩了半天,也没有惊动当地官府,找个客栈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搭乘薛蝌预备的民船,逆水上行,傍晚抵达金陵燕子矶码头。

    (本章完)


………………………………

第三百九十章 入住老宅

    江苏行省总督江枫昨晚就接到了薛蝌的传讯,知道韩非今天傍晚要抵达金陵,本打算率领金陵城中官员乡绅赶到燕子矶码头迎接,忽然想起传讯的人提到韩非回金陵是乘坐的民船,随即取消了安排。

    韩非何等身份,忠义侯,正二品的太子少保,官场上只要有点头脑的人,都明白他是皇上宠臣,未来太子的第一辅佐大臣,这样的人出行自是官船。而韩非选择了民船,必然是刻意为之,也就是不愿高调,江枫还了解到,韩非一行到底扬州府时,并未知会扬州府衙。

    江枫略事沉吟,便派人知会了江苏学正洪方智和应天府知府侯强,洪方智是韩非的座师,侯强是杜云的嫡系人马,两人都与韩非关系非同一般,同去迎接也在情理之中。三人都身穿便服,轻车简从,提前赶到了燕子矶码头等候。

    江水滔滔,舟帆往来不停,江枫站在岸边,望着天际的浮云,感慨万千。他出任江苏行省总督,初见韩非就觉得此子不凡,然而他做梦也未想到,韩非竟然不凡到了如此地步,短短数年时间,平步青云到了当朝的忠义侯、正二品的太子少保、九公主驸马,固然有家族和运气的成分,但毫无疑问,韩非惊人的才干是主要的。

    江枫觉得今生最明智的决定,就是与韩非早早结交了,不过有件事他很是后悔,若是趁韩非还在微末之时,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就好了,还是杜相公有远见呀,连当朝内阁首辅的体面都不要了,竟然把嫡女送进韩府做侍妾。想想韩非未来的地位,杜云的决定又是何等的明智?

    如今韩非的地位高贵,若这时候再把女儿送进韩府,就要被士林骂为无耻了,江枫想到这里,暗暗一叹。

    “总督大人,那边过来一个船队,想必是忠义侯的座船了!”侯强望见数条客船缓缓向码头而来,急忙提醒江枫。

    江枫抬眼远望,颔首道:“不错,正是忠义侯的座船,船头那人是薛家二公子薛蝌!”

    客船缓缓靠在码头上,薛蝌看见江枫等人来了,急忙进入船舱禀报韩非,然后陪同韩非先行下船。

    “下官恭迎侯爷!”

    “江总督,洪恩师,侯大人,久违了,有劳三位迎接!”

    这时韩非的家眷正在下船,江枫忙道:“侯爷,还请引下官三人拜见九公主!”

    “大家都是自己人,这些俗礼就不必了,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待回府安定下来,韩某再与三位大人叙叙旧情!”

    “那好,下官先行告退,方便的时候再去府上拜访!”

    韩非举家回金陵,尽管行程一再低调,但还是很快传遍了金陵士绅圈子,金陵地面上的士绅纷纷去往韩府投递名帖,与韩府有交情的,自然希望得到韩非的接见,与韩府没有交情的,也去问候一声,攀攀交情。

    韩非回乡虽然匆忙,但老管家林福提前得到了消息,又有薛家人的帮助,韩府已经整理妥当,一家人回到府里,倒也没有什么不便的地方。

    当晚,薛家两位老夫人、薛蟠等人就赶来了韩府,韩非看到薛蟠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也放下了成见,勉励一番,并希望他继续努力,争取干出一番事业。

    第二天,应天府知府侯强和江苏学政洪方智,先后来访,与韩非晤谈了一个多时辰。傍晚,韩非派人持贴将江苏总督江枫请到府里,两人屏退左右,在后院偏厅边吃边聊。

    江枫见此情形,知道韩非有要事与自己谈,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在京中有很多人脉,如今内阁少了一名阁员,能够入阁拜相是文臣的最高荣耀,很多有资格的官员都在期盼着,他同样也想争一争。

    能不能成为阁员,决定权在皇上手中,但若有重量级的大臣举荐,自然是可能性最大的。江枫预感到,今晚韩非与他谈的,可能就是这个问题。

    “江总督,咱们相交多年,韩某就直说了,如今内阁缺了一名阁员,离京前,韩某岳父说准备举荐你……”

    江枫神情振奋,激动地说:“多谢杜相公和侯爷的赏识,江某若能进入内阁,一定紧跟杜相公的步调……”

    “江总督,请听我把话说完!”韩非能够理解江枫的情绪,看了他一眼,说道:“江总督,韩某劝阻了岳父了打算!”

    江枫一愣,继而想到韩非告诉自己这些必有内情,缓缓说道:“侯爷明鉴,江某的才干却有……”

    “江总督治理江苏行省政绩斐然,满朝文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