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178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178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非对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以三营精兵围剿南天法王一系千余人,还是有把握的,更何况有秀娘姨这个内应的支援,还有突然袭击的可能性。白莲教是大华的心腹大患,一次剿灭一千余人,绝对是响当当的大功。

    秀娘拿起身侧一个包裹,递给韩非道:“这里是本地官员与本教来往的证据,一并交给你吧,我也非常痛恨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你这次好好治治他们!”

    “秀娘姨放心,他们贪墨赈灾的钱粮已经是死罪了,再有了这些证据,哼,他们绝无逃生的可能!”

    韩非忽然想到前任钦差的死,又问道:“秀娘姨,前任钦差和大人是不是你们袭杀的?”

    “前任钦差是南天法王派人袭杀的,却是受了岳州府知府的请求,据说是前任钦差查到了岳州府知府盗卖官仓粮食的证据,我刚才给你的包裹里面,应该有岳州府知府与南天法王联系的信函,我没细看,你回去查看就知道了!”

    韩非回到钦差行辕,将秀娘姨给的布包打开,里面都是些信函账簿交接文书等等。他逐一翻阅查看,发现与白莲教有勾结的,上至知府下至县衙捕快,人数非常之多,可见白莲教南天法王在此地经营的基础之牢固,荆湖民乱是迟早都要发生的了。

    凭此证据,足可将一班官吏拘捕起来,但韩非想想,还是等锦衣府或灵儿查到贪官将赈灾粮食冲抵官场亏空的证据。尽管现在可以断定,赈灾粮食在官仓里面,但若是没有实证,冒然从官仓调查粮食,会有很多麻烦。

    (本章完)


………………………………

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网

    以韩非进入荆湖以来,经过亲身走访,各方证据的汇总,荆湖民乱的真相基本搞清楚了。连年天灾是客观原因,真正的主导因素却是地方吏治的腐败。没有官匪勾结,白莲教徒就不可能在此明目张胆的兴风作浪;没有贪官污吏侵吞朝廷的赈灾钱粮,百姓们不会被逼上绝路。

    荆湖一带民不聊生,人间炼狱的局面,说到底,都是地方贪官污吏造成的。

    韩非恨不得将那些贪官污吏斩尽杀绝,但他身为朝廷命官,首先得有无懈可击的铁证。与白莲教勾结的信函之类的固然定他们官匪勾结之罪,但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必须拿到赈灾钱粮去向的实证,才能根本上解决民乱,恢复荆湖一带的生产。

    可惜本地贪官污吏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组织,锦衣府和灵儿的紫府都没有查到有价值的线索。

    韩非离开京城,至今将近两个月了,时间不等人,眼看就到了夏种的时节,再拖延下去就要误了农时了。他想了想,写了一份密折,将荆湖民乱实情以及调查结果,用八百里急递呈送给皇上。随后,他又写了一份密信,通过紫府快速传送方式,送给恩师杜云。

    皇上很关心韩非宣抚荆湖民乱的进展,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次散朝回到御书房,都要询问一下,有没有韩非呈送的密折。可是,韩非一去快两个月了,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回京城,令皇上不免暗暗忧心。

    “陛下,荆湖宣抚使韩非八百里急递!”

    “快呈上来!”

    当值太监查验好密折外面蜡封,刚刚拆开,皇上就迫不及待的抢过密折翻阅。

    韩非在密折上,叙述了荆湖一带官吏勾结白莲教,侵吞朝廷赈灾钱粮的事实,并附上了勾结白莲教的官吏名单。密折上还讲述了前任钦差和大人因为查到了当地官吏盗卖官仓的粮食,被岳州府知府勾结白莲教南天法王袭杀一事,最后说明赈灾粮食极有可能被贪官们冲抵了官仓亏空,证据还在调查中。

    皇上看到这里,勃然大怒,一拍御案,怒喝:“真是罪恶滔天,该当族诛!”

    当值太监看到皇上震怒,身子一颤,急忙拜伏道:“陛下息怒……”

    皇上扫了当值太监一眼,坐回龙椅上,亲笔书写了一封密旨,然后对当值太监说道:“将密旨用八百里急递传给荆湖宣抚使韩非!传命锦衣府拘捕荆湖道巡察御史!”

    杜云接到韩非的密信,也是暗暗心惊,预感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官场大地震要来了。他明白韩非的来信,是让他预先做好人事布局,荆湖一带必然会有大批官吏被清除,空缺的职位是安插亲信的良机。

    韩非接到皇上的密旨,心中大喜。皇上的密旨抛弃了正轨圣旨的格式,只有一行字,“韩爱卿放手施为,一切后果朕担着”,这十几个字,等于又给了韩非一柄尚方宝剑。他略一沉吟,即传命召锦衣千户和三营精兵统领议事。

    韩非留下锦衣千户和统兵将领,然后令其余人等退出营帐,并让杜一虎在四周巡视,禁止任何人靠近营帐偷听。

    “两位大人,时间紧迫,为了不耽误了夏种的农时,本官决定要开展收网行动了!”

    锦衣千户和统兵将领都明白韩非此话意味着什么。统兵将领没有任何意见,他本就是负责抓人和剿匪的,只要听命行事就行了。锦衣千户不同,他还有查案子的责任,但目前并无拘押官吏的实证。

    锦衣千户犹豫一下,说道:“大人,那些官员身份不同,若无实证,冒然拘捕,必会引来朝臣非议!”

    “自然有实证!”韩非将当地官吏勾结白莲教的证据取出来,又道:“凭这些,足可拘捕他们了,至于赈灾钱粮的事,则可在拘捕后,搜查审讯得之!”

    锦衣千户疑惑的翻阅了包裹里面的函件,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锦衣府是专业查案组织,忙碌了这么多时间,并无重大进展,韩非不动声色的已经查到了这么重大的证据。他敬佩万分地说道:“大人高明!卑职不知大人是如何查到这些证据的?”

    秀娘姨的事是绝密,韩非不可能泄露出来。他知道这么证据拿出来,必然有人疑惑,早就想好了台词,闻言淡淡说道:“说起来也是巧合,本官微服查访期间救治了一位病人,不想却是白莲教徒,他感恩图报,答应给本官做内线,这些证据就是他偷出来的!”

    韩非一路微服查访期间,不知救治了多少伤病人员,这些锦衣府都是知道了,碰巧有一位白莲教徒也是正常的,锦衣千户毫不怀疑。

    “大人,太好了,有了这些证据,加上一些旁证,完全可以将那些贪官污吏们统统抓起来,只要将他们控制在手里,卑职有信心拿到他们贪墨赈灾钱粮的罪证!”

    “嗯,锦衣府是审案的行家,审讯那些犯人,就偏劳千户大人了!”

    “卑职遵命!请问大人,何时展开抓捕?”

    韩非沉吟片刻,道:“此案涉及官吏太多,又跨岳州府、常德府、荆州府三地,为了避免有人闻讯逃匿,本官决定由锦衣府和精兵联合行动,你们先悄悄赶到目的地,三日后凌晨统一抓捕,然后将所有犯人押解到岳州府城待审,本官的钦差行辕也将进入岳州府城。”

    “卑职遵命!”

    “本官此次宣抚荆湖,不仅要把贪官污吏一网打尽,彻底整顿地方吏治,也要把此地兴风作浪的白莲教徒一网打尽!”

    锦衣千户和统兵将领闻言都是兴奋不已,特别是统兵将领,他来此的目的就是剿匪的,只有剿灭了白莲教徒,才有实实在在的战功。两人不约而同地问道:“大人已有白莲教徒的情报?”

    韩非颔首道:“据内线报告,在此地主掌白莲教活动的是白莲教的南天法王,这一系人马共有千余人左右,骨干人员约有三百人,我们抓捕贪官后,就要做好与白莲教南天法王一战的准备,时机一到,立即出击,争取把这千余人歼灭!”

    (本章完)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官场大地震

    动韩非的收网行动,快准狠,各路人马一起动作,在天色还未大亮之时,锦衣府和精兵联合抓捕队撞开犯官的府门,直接从床铺上将案犯抓捕起来,然后集中押送岳州府城。

    如此同时,韩非的钦差仪仗也在侍卫卫护下,开进岳州府城。由于岳州府上下官员几乎抓捕一空,韩非干脆就将钦差行辕驻扎在岳州府衙。

    天明之后,荆湖一带大抓捕行动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荆湖地区的民众都沸腾了。那些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不知道犯下了多少罪行,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如今钦差大人一到就抓捕了贪官污吏,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韩非适时在岳州府、常德府、荆州府所属的诸县,城门道口交通要道等处,张贴布告,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号召百姓有冤屈的都可以到钦差行辕上告,韩非承诺一定要为百姓做主。

    三府之地,数十官员被抓,当务之急是要朝廷派遣官员接管地方的治理,韩非派遣精兵维护地方治安的同时,向朝廷发送了八百里急递。

    四天后,韩非的奏折送到朝廷,荆湖地区官吏几乎被抓捕一空的消息,也在京城散开了,顿时朝野震惊。这么大的案子,在大华立国以来,还是第一次,京城舆论一片哗然,迅速成为京城焦点话题的头条。

    荆湖地区犯官,特别是做到知府这样的高官,在京城都有紧密的关系网。他们当中不少人闻听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走关系托人情,希望为犯官们开脱或减轻处罚。

    当然,京城大佬们则看到了机会,荆湖地区那么多官位空缺,正是安插培植亲信的良机。

    朝廷内掌权的内阁六部,主要分为两大派系,分别以内阁首辅阮长风和内阁次辅杜云为首,消息传回京城后,很多人分别向阮长风和杜云的府邸投递名帖。

    通政司接到韩非八百里急递的奏折,第一时间就呈送给了皇上。

    “韩爱卿办事果然干练,好,哈哈,来人呀,宣内阁首辅阮长风和内阁次辅杜云议事!”

    阮长风和杜云一起走进御书房,皇上命当值太监将韩非的奏折递给两人,沉声说道:“你们看看荆湖地区吏治已经腐败到了何等程度,骇人听闻呀,大华立国将近百年了,从未有过如此大案!此案必须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内阁制定一个官员考核办法,肃清吏治!韩爱卿已经抓捕了荆湖地区的贪官污吏,你们议议,接下来该如何处置?”

    阮长风快速翻阅一遍奏折,对荆湖地区的事态也是暗暗心惊,沉吟一会,说道:“启禀圣上,老臣也未想到荆湖地区吏治败坏至此,老臣赞成严惩贪官污吏,但韩大人此举稍显鲁莽了,就算证据确措,但一次性抓捕了那么多官吏,荆湖地区已无官员管理,恐怕要失控……”

    皇上淡淡接口道:“阮爱卿的意思,是想留充足时间,好让人给那些贪官通风报信,毁灭罪证,甚至逃匿吗?”

    阮长风一怔,皇上此话明显表明了站在韩非一边的立场,他猛地想到前几天有八百里急递从荆湖进京,恐怕韩非动手之前已经请示过皇上了,不由暗悔刚才说话没有考虑清楚。

    “皇上,老臣别无他意,完全赞同韩大人雷厉风行的举措,只是对荆湖局势稍有忧虑!”

    杜云本也打算反驳阮长风的质疑,听了皇上的话,暗笑阮长风不明形势。皇上支持韩非大刀阔斧整治荆湖吏治,不仅仅是对韩非的信任,实则皇上早就对地方吏治的腐败不满了,荆湖大案只是开端,后面必然还有惊天动地的举措。

    皇上扫了阮长风和杜云一眼,喝道:“荆湖大案说明了朝廷一贯以来对官员考核松懈了,吏治腐败之风决不可助长,必须从速从严整治!忠义伯韩非在荆湖铁腕整治,顺应民心,是忠心体国的举措,朕非常欣慰!两位爱卿尽快拿出应对之策,确保荆湖地区的安定!”

    杜云从怀里拿出一本奏折,奏道:“启禀圣上,当务之急,是迅速派遣官员去荆湖地区上任,引导荆湖百姓开展夏种,否则,误了农时,荆湖之乱很难彻底平息!老臣草拟了一份官员名单,请圣上御览!”

    韩非是杜云的弟子,杜云能提前得到消息展开布局,也在阮长风的预料之中,他除了暗恨,也无可奈何。他现在希望皇上将名单交给内阁讨论时,能拖延一段时日,尽量抢夺一些位子。

    皇上翻阅了杜云的奏折,特别是他推荐的官员名单,见很多人都不是他一个派系的,甚至还有人与他的政见不合,非常欣慰,含笑道:“杜爱卿忠心体国,不负朕望,这份名单,朕准了!杜爱卿,你责令吏部立即按照名单调派,所选官员一起出京,由侍卫护送至荆湖,十日内必须到任。”

    “遵旨!”

    皇上已经决定了,阮长风不敢再反驳,回到内阁看到杜云举荐的官员名单,又很是诧异,他不明白杜云为何会举荐他阵营的人员,同时,也明白了皇上为何违反常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