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为妻不贤 >

第26章

为妻不贤-第26章

小说: 为妻不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她林燕染的身份怕是入不了那些太太们的眼,她若是贸然递了请帖上门,怕是没几家会允许她登门,若是这样,到时候她就不仅没帮上杨致卿的忙,还大大的落了他的面子,让他在与这些人的谈判中处在了下风。

    不过,她林燕染最不怕的就是困难,没有办法那就想出办法。她将一张宽大的用于作画的大纸,铺在桌面上,又取了炭笔,将看过三遍,诸多人命已然熟记与胸的各家成员,按照辈分、血缘、姻亲、门生这四种最重要的关系画出清晰了然的关系树。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对情报的要求极高,好在杨致卿那边基础工作做的极为扎实,除了偶尔遗漏的两三人需要补充,其他的只需要对照着文字描述画出即可。

    林燕染埋头画了三天,才将广平府的世族士绅画全了,而后,她又在后院女眷的关系图上,标注了嫡庶、原配继室、妾室等内容,毕竟与男子不论出身,均能够参加科举、建功立业不同,嫡女庶女、正室偏房的待遇差别极大且几乎是不可逆的,这些情况也要考虑在内。

    将外院男子的关系树图给了杨致卿,她又仔细地研究了一遍后院女眷图,尤其是年岁较大的当家太太甚至老太太们,这次林燕染填上了一些礼佛问道,看着几乎高达九层的礼佛统计,林燕染感觉她找到了突破口。

    杨致卿给她找了六七个广平府本地笃信佛法的老妇人,这些人一致推崇广平府外积香山上的积香庵,以及积香庵里德高望重、佛法精深的静心师太。

    林燕染和她们聊了许久,对悲悯慈悲的静心师太十分崇敬,又打探出广平府的世族士绅女眷都以能得到静心师太的接待和度法为荣,便提笔在静心师太的名字下打上了个星号。

    杨致卿派去查探情况的人传来的消息,更是让林燕染有了意外的发现,静心师太菩萨心肠,自十六年前成为积香庵的庵主,就开始手养被遗弃的女婴,养在积香庵的后山善堂里。

    这些女婴,积香庵不仅养育她们长大,而且还教她们识些简单的字、学些女红针织等,等她们长大了,若是有机缘便嫁了出去,从此安稳度日,若是愿意剃度,积香庵也收留了她们,若是两者都不愿,也能靠着辛勤刺绣劳作,勉强度日。

    不过,那都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后来世道乱了,广平府都从锦绣繁华堆变成了破布烂衫丛,远在山里的积香庵也没能逃脱这个灾厄,虽然因为积香庵的位置,没有遭了鞑子,但是,积香庵也经了几次兵匪。

    为了后山女子的安危,静心师太一早就将年龄八岁以上的女孩儿送到了相对太平的江南一带,只剩下一些老老小小。而随着流民的增多,路  这样一来,布施的人越来越少,吃饭的嘴越来越多,能够帮衬的年龄稍大的女孩子又都送走了,积香庵的善堂的情况是捉襟见肘,全靠静心师太凭着响亮的名号在勉力支撑,但静心师太年龄大了,积香庵善堂的前途不明,据说静心师太唯一忧心的便是这件事情。

    之后,林燕染通过王雨姐妹两,组织了一批有闲裕的女子,做了上百套棉服,衣料都是耐脏经穿的青色棉布,但内心的棉絮都要她们蓄的足足的,棉服一批照着十岁左右的孩子的大小,一批照着五岁左右的孩子的大小缝制。

    当然,这所有的原料以及人工费都是杨致卿出的,林燕染如今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穷人,她纵使有心力,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财。

    王雨姐妹两人寻到的都是心灵手巧之人,做起活儿又快又好,比林燕染预想的时间提前了一倍,让林燕染欣喜不已。

    寻了一个晴好的日子,林燕染带着王雨,和两辆载满棉衣棉裤的马车,出了广平府,前往积香庵,一路上王雨很是兴奋,平日温婉贤淑的淑女,难得的露出这等外露的开心。

    “雨妹妹你信奉佛法?”

    “恩,林姐姐我早就听出过静心师太的善名,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够见到静心师太,更遑论听静心师太讲的经文了。”王雨眉眼都是雀跃的神采。

    “这真是太好了,到时候静心师太若是出的题目我答不上来,还有雨妹妹你呢,我放心了许多。”尽管这些日子林燕染恶补了诸多佛经,但那最多是个面子功夫,她敢肯定静心稍微问几句,她就得露陷,毕竟与王雨等笃信虔诚的信徒比起,她还差远了。

    此时正值冬日,虽然天色晴好,但空气里都带着冰寒之气,在马车上,林燕染笼着手炉都没觉得暖和,尤其是走在进山的那条道路上时,更是寒冷。终于走完了这条酷寒的山路,马车停在了山脚下,积香庵在山上,但是所有进庵之人都要登一段台阶,才能看到庵门。

    林燕染和王雨穿着打扮都是爽利朴素的,发上鬓边只簪了固定发髻的木簪和珍珠压鬓,华丽沉重的步摇、凤钗,两人都没有带,所以,台阶虽然不矮,两人爬的并不费力。

    爬完台阶,便见带着历史沧桑与沉肃的庵堂现在眼前,自右到左三个平和典雅的正楷大字积香庵,扑面而来的是百年庵堂的宁谧与安详。进到庵堂,便有一个十多岁的小尼姑,上前合十问好,林燕染与王雨也都双掌合与胸前。

    “小师傅,请问今日静心师太可方便,我们专程前来求见静心师太。”林燕染微笑着说道。

    “阿弥陀佛,施主抱歉了,今日静心师太闭关,不见外人。夹答列浪”小尼姑说道。

    “不知那位师傅管理布施的事情,天气冷了,我们为善堂的孩子们送几件棉服。”

    “施主请进静室稍候,贫尼去请惠安师姐。”

    “有劳小师傅。”

    “没想到见不到静心师太。”王雨比林燕染还要沮丧失望。

    “诚心到了就行了,下次静心师太出关,再来拜访。”林燕染看得很开,像静心师太这般佛法、仁心俱全的人物,那能说见就能见。

    惠安师太匆匆而来,她是为三十多岁,面容圆润祥和的女子,林燕染将来意给她说了一遍。惠安师太很是高兴,连连念佛,还诚挚地挽留林燕染和王雨留下用餐素斋。

    积香庵的素斋十分朴素,是真正的粗粮素菜,吃起来并不合口,但林燕染吃的很尽兴,因为在这安详悠谧的环境里,一切的人世纷扰仿佛都离她远去,而平日里沾惹红尘的灵魂却又离她很近,让人感到来自内心而不是外界的安稳。

    离开之前,林燕染诚恳地询问静心师太何时出关,到时她再来访,惠安与她约在了三日后,但是,静心师太愿不愿见她,还要看静心师太的意思,林燕染放下棉衣,带着王雨回去了。

    而她虽然没有见到静心师太,但她布施积香庵善堂百套棉服的事情,仍然传扬开了,毕竟当日前去积香庵上香的人不少,其中不乏有着她名单里的人名。

    三日之后,林燕染带着王雨刚刚踏入积香庵的大门,便有小尼姑将她们请入静心师太的静室,林燕染和王雨对视一眼,都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就能见到静心师太。

    林燕染觉得静心师太愿意见她们,不只是因为她们布施的那百套棉服,静心师太也并不是每个布施的人都见的。

    而静心师太愿意见林燕染,是在惠安师太描述了她在用素斋的反应,说她颇有慧根。静心师太却觉得林燕染生活富贵,而吃着庵堂里的粗茶淡饭,却能品出香甜,是个知足有善心的人,所以,她愿意见林燕染。

    “红尘俗人林燕染打扰静心师太了。”

    “两位施主请坐。”

    “谢师太。”两人合掌道谢。

    “贫尼也要向两位道谢,两位施主布施的棉服,让善堂的孩子们又平安地度过了一个寒冬。”

    “惭愧,还是静心师太慈心,数十年来养育了无数弃婴,这才是功德无量。”

    “唉,世道多艰,众生皆苦,这些孩子都是可怜人。”静心师太却叹了口气。

    眼前的这位静心师太既有佛家对俗世爱恨的超脱,却又没有泯灭对俗世中挣扎的众生的怜悯,实在可敬可爱。

    “两位施主今日可要听经?”

    “能够听到师太的讲经,是信女的荣幸。”王雨眼睛闪亮闪亮的。

    听了一中午的经书,静心师太也留下她们用了餐素斋,仍然是粗粮素菜,而林燕染照例吃的香甜,静心师太微笑着颔首。并邀请她五日后再来听她讲经。

    静心师太见了她的消息,又一次飞速地传进了一些的高墙大户。

    广平府传承最为悠久的世族黄家里,年轻的大奶奶在老太太面前逗趣的时候,将林燕染送了百套棉服,然后买来静心师太的一次见面,当做笑话讲给了老太太。

    不想,老太太非但没有如同往日被逗的哈哈大笑,反而严厉地指出大奶奶言行轻浮,没有大家风范,这让素日来最爱掐尖的大奶奶,受到了诸多妯娌的嘲笑。

    老太太赶走了一众在她面前奉承的孙媳妇,叹着气对贴身丫头说道:“家里的小辈越来越不像子了,仗着家里祖宗庇荫,不思进取,坐吃山空,现在可好了,连佛祖都拿来打趣了,积香庵的静心师太,就连我都不是说见就能见的,那个林燕染能够得到静心师太的青睐,自有她的过人之处。”

    “这林燕染是那家的姑娘,又是那家的媳妇?”合着老太太还没弄明白人家的身份呢。

    “回老太太,当日二太太去积香庵上香,恰好遇到了这位林夫人。据说她本性林,与新近占了广平府的杨大人关系亲密。”这大丫鬟还是个未嫁女儿,将话便含蓄许多。

    “明日让大爷来见我。”老太太早就知道广平府府衙换了人坐,但她自从颐养天年之后,便很少过问外面的事,一概都交给了儿子孙子们,但对待这个杨大人的态度上,她却不赞同儿孙们的决定,明日里便要点拨点拨老实的大儿子。她这把老骨头好歹也活了七十多年了,经的见的总比儿孙多些,眼光也看的远些。

    当然,这些事情,正在和林安谨一块包饺子的林燕染一点都不知道。

    这些天,林安谨的个子长大了许多,性子却更沉稳了,林燕染每次看到他一副小大人的模样,都要感慨一番这世道孩子的早慧。

    包了一笼肉饺子之后,林燕染又包了许多素饺子,而后将这些饺子放到了外面,寒冷的气温,很快就将那些饺子冻得硬邦邦的。

    “娘,那是给静心师太的吗?”

    “安谨也知道静心师太。”

    “恩,三顺说的,他说她娘缝了很多棉服,给积香庵里的孤儿穿的,还说他们没有爹娘,很是可怜,都靠静心师太养大呢。”林安谨夹了一个饺子放到了她的碗里,同情地说道。

    “安谨,一块玩的小朋友多吗?”

    “除了两个还没来的,有十多个呢,怎么了娘。”

    “积香庵里也有一些男孩,你们想不想去积香庵里看看他们,和他们一块玩。”

    “我明天问一问他们的意见。”

    林燕染想的是积香庵到底是座尼庵,里面都是女尼,善堂里的孩子也以女娃居多,这些男娃,小的时候还好照顾,但等到他们长大了,再待在积香庵里就有些不方便了。而杨致卿这边有地有房,有钱有粮,就是缺人,如果可以,她觉得将这些男娃带来,跟着杨致卿长大,还是比较合适的。

    第二天,林燕染将这想法,说给了杨致卿听,杨致卿自然一口应下。

    当林燕染第三次去积香庵的时候,带去了十多个男孩,结果回来了三十多个,积香庵四岁以上的男娃都让她给带了回来,静心师太说相信她,将孩子交给她放心。

    这次事情,虽然是林燕染办得,但外面一些率先投靠杨致卿的文人士子,都将这件善举按在了杨致卿头上,说他恤老怜幼,仁义无双。林燕染无所谓,反正最后出力出钱的也都是杨  倒是杨致卿看了一篇外面传扬极广的文词华美、格律严整的赋体文,一脸郁卒,直说那些人言词太过、过分吹捧,将他吹捧的,他都快认不出自己了。林燕染大笑打趣他道:“阿卿,你急需要增加脸皮的厚度,以后这种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做什么都需要包装,他们吹捧的好话,都是包装你的彩纸呢。”

    与林燕染这边的情况不同,杨致卿在捋顺了广平府的政务,便选了几天资历老,且对他释放了善意的世族士绅前去拜访,双方都有意交好,且对对方又都各有所求,自然是宾主尽欢。

    当然,杨致卿先矮下身段,主动结交,那些有心交好的人家,自然便要回拜,一来二往,双方就算是走动上了。在外边男子们走动之后,自然需要双方女眷往来,杨致卿每次都推出林燕染,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