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好莱坞制作 >

第214章

好莱坞制作-第214章

小说: 好莱坞制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到风衣墨镜,亚当几乎第一时间装扮在了身上,很有救世主的感觉,他准备刷卡的时候,听到那个售货员介绍,“我们这还有尼奥的手机。”

“是诺基亚弹盖手机吗?”亚当迫不及待的问道。

“是的!”周新立即取出样品,“原版、正品诺基亚弹盖手机,今天第一天上市!”

大不了这一个月啃面包!怀着这样的想法,亚当咬了咬牙,“给我拿一部,正好我也想买手机呢!”

来时不同装束的二十多个人,走的时候变成了一群尼奥和崔尼蒂。

这几乎是一天的写照,从送走这批顾客开始,周新再也没有闲过,随着看过《黑客帝国》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周边产品销量剧增,到晚上快要下班的时候,不但风衣、墨镜等相对比较便宜的东西几乎都卖光,就连五十部诺基亚手机都销售一空!

“boss,我们需要用最快的速度进货。”

拨通影院负责人的电话,周新尽量简洁的说道,“墨镜需要进货,钥匙扣需要进货,风衣需要进货,手机需要进货,……否则,明天周边卖品将无货可售!”

挂断电话,周新长出一口气,开始清点销售业绩,当计算完成后,他的眼睛都瞪大了,今天他卖掉了58950美元的《黑客帝国》周边!

这几乎是非旺季普通工作日影院一天的票房业绩!

因为不在售票窗口工作,周新不知道影院今天卖了多少《黑客帝国》的票房,但他确信,周边如此火热的影片,票房成绩一定不会差!

ps:每日三更~~每日求票~~

第三百零二章票房和周边

“第几次看了?我昨天看了两场,今天打算再看一场。”

电视机画面上,影院前的一个年轻人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看到了吗?这是我专门买的,酷吧?”

五月份的太阳,似乎对他没有任何影响,这个年轻人穿着跟尼奥完全一样的黑风衣,带戴着同款的雷朋墨镜,脚上是黑色的厚实皮靴,手中还拿着一个诺基亚手机,仿佛尼奥从电影银幕中跳了出来。

“你非常喜欢《黑客帝国》?”

“非常非常喜欢!”

他看问问题的记者,就像是看傻瓜一样,或许是为了显摆,也或许是为了模仿,他拿起诺基亚手机按了一下,手机盖立即弹出,然后学着尼奥的模样,拨通了一个号码……

取过遥控器,斯皮尔伯格关掉电视机,靠坐在沙发上,眼睛又一次落在了手中的北美票房统计数据上。

这是昨天,也就是周五的单日票房统计,排在第一位的没有任何悬念,只是数字比华纳兄弟和外界的预期都要高。

《黑客帝国》,3122家院线,周五单日1867万美元,北美累计1767万美元。

《天地大冲撞》,2014家院线,周五单日452万美元,北美累计4111万美元。

《天使多情》,1522家院线,周五单日322万美元,北美累计4587万美元。

《泰坦尼克号》,757家院线,周五单日241万美元,北美累计6亿1114万美元。

不管是什么时期上映的影片,都明显受到了《黑客帝国》的冲击,特别是《天地大冲撞》。斯皮尔伯格推测,梦工厂这部大作本周末的北美票房比首周末最少也要跳水百分之五十,本来首周票房就不理想,第二周情况正在变得更糟。

好在这个名单中还有更倒霉的,斯皮尔伯格多少能找到点心理安慰。

由狮门影业发行,在欧洲成绩不错的法国电影《的士速递》与《黑客帝国》同期上映。北美455家院线,只拿到了可怜的82156美元的票房……

斯皮尔伯格摇摇头,那点心理安慰被扔在了脑后,狮门影业把《的士速递》放在这个时间段上映,明显没有抱什么希望,欧洲大陆的电影在北美大卖的也少之又少。

如果不出意外,《的士速递》注定会北美院线三日游。

目光重新放回《黑客帝国》和《天地大冲撞》上,斯皮尔伯格很清楚,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梦工厂根本没有力量能够改变两部影片的票房走势,他只期盼着《天地大冲撞》能收回成本……

至于《黑客帝国》,他不知道最终的票房会走向哪个高度,但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得到的消息来看,这部影片的周边产品热度比之《泰坦尼克号》还要胜出一筹,直逼《侏罗纪公园》系列。

照此发展下去,华纳兄弟和公爵工作室只依靠与各个厂商合作的周边收入,恐怕就能收回成本!

为什么公爵工作室推出的影片总能成功?而梦工厂每前进一步都那么难?

紧皱眉头叹了口气。斯皮尔伯格自然知道原因何在,却不想轻易放弃。不过有些人却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了。

拿起手机,他拨通了大卫?格芬的电话。

“大卫,我建议,”他的声音极其严肃,“梦工厂以后不再与马丁?鲍勃合作!”

《天地大冲撞》远不及预期的原因有很多,但项目最为直接的负责人就是他和caa的马丁?鲍勃。

斯皮尔伯格不想因为这个项目而降低自己在梦工厂的话语权。那马丁?鲍勃就是最好的背黑锅的人选,而且需要替死鬼的不止是他,还有大卫?格芬和杰瑞佛?卡森伯格,他们必须要找一个人或者理由,向股东和投资者做出交待。

随着周六到来。《黑客帝国》经过一天的放映和观众口碑发酵之后,单场上座率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后期宣传中,网络成为了华纳兄弟和公爵工作室的重要阵地,各大网站和论坛上,到处可以见到讨论这部影片的新闻和贴子。

在如今水军远没有泛滥的年代,这样的宣传效果是惊人的,特别是帕尼?凯利斯网络公关部的水军们,几乎占领了网络上重要的影片阵地——imdb。

虽然这个网站的投票规则不是计算平均分那么简单,但就像是曾经imdb发生了无数次的刷票大战一样,庞大的水军影响到这家网站其实并不算多难的事,上映一天多来,《黑客帝国》的评分一直维持在9。7分左右,观众影评栏中更是一片叫好的声音。

是的,在很多人眼中,这部影片很有哲学深度,像肯尼斯?图兰等少数几个影评人,还称赞了影片的思想性,但影片的上映宣传中,打出的主题与之完全无关,反而是最肤浅的口号——够酷够炫够爽!

一部影片,不可能受到所有人欢迎,批评声也有,而且《黑客帝国》的分级必然会影响到部分观众的选择,尤其是带着未成年人的家庭观众,肯定不会选择这样一部r级片,这些也影响到了影片票房,使《黑客帝国》的单日票房根本无法像《独立日》那般超级爆发。

好在影片周边销售足够火爆。

“刚刚拿到的大致统计数据。”

罗宾?格兰德几乎是跑进了杜克的办公室里,随便拉过一张椅子,坐在对面,“昨天一天的时间,《黑客帝国》北美周边销售额大约为780万美元!相当一部分销售网点都出现了卖脱货的情况!”

“我们与各大厂商签订的销售额提成是多少?

昨晚没有睡好,加上一直同时忙碌《魔戒》和《黑客帝国》两项繁重的工作,疲惫令杜克的脑袋有些昏昏沉沉,“我怎么记不太清了?”

“百分之三十!”蒂娜?菲提醒道。

杜克点了点头,喝了口浓咖啡,“看样子周边收入不会是问题了。”

“肯定不是问题。”

接过蒂娜?菲送上的咖啡。罗宾?格兰德道了谢,又说道,“按照正常的规律,周边产品一般在影片上映一周之后才会达到一个销售高峰。还有,如果影片全球票房能超过五亿美元,各大赞助商还要追加百分之十的赞助额。”

感觉脑袋不是太舒服。杜克站了起来,“我昨晚没有睡好,先回家了,如果有事情,罗宾,你和蒂娜协商处理。”

出了公爵工作室,杜克开上自己刚刚更换的新款宾利车,驶上伯班克拥挤的马路,向着马里布的方向行去。路上特意从两家商业院线的门口经过,如同《泰坦尼克号》那般的排队情况确实没有,但影院的附近,救世主频频现身,黑风衣和黑墨镜以影院为支点,不断向着周围扩散。

宾利车从伯班克西郊的一座影院前经过,只留下一道青烟,影院中走出来的几个年轻人。根本不会想到被他们议论的影片的导演,刚刚从附近经过。他们只是在讨论着刚刚看完的电影。

“尼奥的打斗太帅了!”

一个黑风衣黑墨镜的人说道,“特别是他和史密斯最后的对打!”

另一个人,好吧,也是黑风衣黑墨镜,说道,“泰勒。我觉得还是崔尼蒂酷,她的枪斗术走的是轻灵迅捷的路子,灵活的简直不可思议。”

人堆中装扮唯一正常的那个人说道,“泰勒,詹姆斯。你们只注意到了这些?我觉得最酷的是导演杜克?罗森伯格。”

“但他根本没有在影片中出现啊,杰瑞!”第一个说话的人反驳。

杰瑞不屑的撇了撇嘴,“别忘了,导演和编剧都是杜克,是他创造了这个世界,能把这部电影制作的这么酷,你们认为他酷吗?”

想了一下,其他几个人点头附和。

看了周围的同伴,杰瑞又说道,“还有,这个故事没有讲完,尼奥和母体最后会怎么样?”

“还有锡安是什么……”

讨论了几句,几个人忽然同时站住,泰勒说道,“我只顾着看酷了,现在才发现忽略了很多。“

“我也是。”詹姆斯附和。

杰瑞第一个转回身,“那我们再去看一遍!”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只顾着耍酷扮帅,随着时间推移,也有不少人对剧情展开深度解读,特别是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解读,能让杜克这个导演都感觉脑洞大开,不过这不是没有好处,一些影迷自认为发现了忽略的细节,往往会再次购票进入影院。

周日一早,拿到周六单日票房数据的时候,杜克只能安稳的待在家中,因为他病了,不是什么大病,仅仅是普通的感冒发热,或许是这几年积攒的疲惫一起爆发,也或许是白种人的体制问题,感冒加发热的症状,让他头昏脑涨,不得不选择休息。

“给我说一下上映日期最近的三部电影的数据就可以了。”

吃完药,歪坐在沙发上,杜克瓮声瓮气的对蒂娜?菲说道,“离我稍微远一点,别传染给你。”

蒂娜?菲坐在足有十英尺外的沙发上,“《黑客帝国》1997万美元,《天地大冲撞》385万美元,《的士速递》62156美元。”

她看了看杜克,起身端了一杯热水过去,然后说道,“根据院线的反馈,《的士速递》明天就会从北美下档。”

对于吕克?贝松监制的这部电影,杜克到不觉得意外,毕竟他隐隐有印象,这部在其他地区还算成功的影片,曾经在北美的票房也不到30万美元,这种纯粹的外来影片,想要在北美大卖真的很难。

“《天地大冲撞》的票房应该收不回成本。”蒂娜?菲又说道。

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杜克干脆躺在了沙发上,“这个周末的票房出炉后,就能彻底见分晓了。”

ps:求月票啊求推荐票~~

第三百零三章首周票房超预期

有质量保证的影片想要大卖,必须要有与之相辅相成的宣传,宣传想达到乃至超过预期的效果,必须要有针对性,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要搞清楚影片面对的主要观众群体,并且拿出能影响到他们的宣传策略。

所以,一部影片上映前期,各种调查反馈都不会中断。

忽略《黑客帝国》几乎被水军刷爆的imdb评分,相关调查机构在首周三天之后公布的观众好评率,也维持在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方面根本不用担心。

而对观众群体细分的调查则显示,《黑客帝国》的主流观众群为这部影片打好评,就是因为影片非常酷。

同样,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喜欢研究影片的细节,甚至能得出编剧和导演都没有想过的结论,这个人群也有相当的数量,往往还是各大影视论坛发言的主力。

所以,在周日休息的时候,杜克就与华纳兄弟宣传部门主管杰米?约翰逊通了电话,然后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开始出现一些对《黑客帝国》的解读。

类似“你没有看到的《黑客帝国》的细节”、“导演杜克对《黑客帝国》的深层次设定”、“《黑客帝国》与基督教的关系”、“《黑客帝国》对东方佛学的解读”、“《黑客帝国》与世界规则的对立和互补”等等文章,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经常能够看到。

有一些是华纳和杜克雇佣的枪手,依托电影专门写出来的,但更多的却是一些影迷受到引导后,脑洞大开完成的。

这些文章很难影响到还没有看过《黑客帝国》的潜在观众,却是促使已经观看到《黑客帝国》的观众重新走进影院,并且寻找新的细节和答案的好办法。

出色的影片从来都不缺少影迷解读。但热映期间的很多看似真诚的解读,到底出自谁手,连杜克这个可以算是好莱坞比较资深的导演都说不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