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好莱坞制作 >

第13章

好莱坞制作-第13章

小说: 好莱坞制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只说了一半,他就住嘴了,眼睛停在大银幕上……

旁边的琼斯也做出了几乎相同的反应,作为有着长时间观影经历的资深影迷,他立即被直入主题而又紧张刺激的开头吸引住了。

“嘭……”

狭小范围内的爆炸声显得异常的惊心动魄,电梯快速向下滑落,画面频繁的在电梯和乘客惊恐的脸庞上切换,琼斯原本轻松的心立即紧张起来,还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座位,似乎在担心它也变成电梯。

从这一刻起,他的心就彻底揪了起来,一直提到了嗓子眼上,特别是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男主角被气浪掀飞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心都被震碎了。

“噢,上帝啊……”

“他不会死吧?”

附近响起了不少惊叹和担忧的声音,因为影片进入短暂的缓冲情节,琼斯稍稍回过神,“这……这是顶级动作片才有的开头吧?”

“这个导演好像很有一手……”艾伦早就忘记了爆米花和可乐,“为什么我感觉无论在哪个场景里,我自己就是影片中处境最危险的那个角色?”

“代入感,这就是代入感。”

相比同伴,琼斯明显对电影手法更有研究,“我也有相同的感觉,导演使用了大量第一视角镜头,并且用……”

“咦,反派没死!”

刚才的话还没有说完,琼斯就又转到了电影银幕上,“该不会又有什么阴谋吧?”

“闭嘴!”

艾伦嫌同伴的声音打搅了他,“影响别人看电影是很没礼貌的行为。”

万分不舍的转过头,琼斯刚想对艾伦瞪起眼睛,却听到了又一次惊天动地的爆炸,目光闪电般回到银幕上,只见一辆行驶的大巴中突然炸起火光,火光从大巴内部向外涌去,冲破层层钢铁阻碍,似乎在向着大银幕外的自己席卷而来,令人止不住的心惊胆战。

爆炸窜起的火焰几乎铺满了整个银幕,大巴的顶棚更是被炸飞到了空中,翻滚着落下,又将另一辆汽车砸成废铁,破碎的车窗玻璃如同天女散花一般,破碎飞溅……

画面很快切换回男主角的视角,琼斯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胸腔内蓬勃跳动的心脏却没有任何减缓的趋势,带动着血液似乎都要沸腾了。

很明显,琼斯的身体在大量分泌肾上腺素。

作为职业观察员,邓恩竭尽全力才忍住专心观看影片的欲。望,这样从开始就能把观众带向高。潮,在适当缓冲之后又不断让观众嗨个不停的影片,他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看到过了。

他也很想成为身边的普通观众,只看影片,不去管其他,但他不能,他还要养家,必须完成自己的工作。

手中的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记录本上快速滑动,记录下身边观众的真实反应,其中有影片开始前的不在乎、放映后恢复安静到聚精会神的观看、为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担心惊叹等等。

他亲眼见证了观众随着影片的发展一起慌张、纠结、沸腾、感动而又欢喜。

“琼斯,我忍不住了。”

忽然,邓恩的右侧传来了带着微微颤音的话,而另一个同样颤抖的话做出了回应,“我也忍不住了。”

说话的人自然是艾伦和琼斯,因为开始时喝了比较多的可乐,他们早就感觉到了明显的尿意,却不想错过影片不容丝毫懈怠的情节,一直强忍到了现在。

“我们去厕所?”他们相视一眼,做出了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快!”

“请让让……请让让……”

因为听到了刚才的话,邓恩赶紧收回脚,夹着腿的两个年轻人迅速走过,大概是他们别扭的姿势的关系,邓恩眼睛的余光,不自觉的就跟了上去。

进入过道的两个人,似乎不想错过电影的任何一个情节,竟然面对银幕倒着走向洗手间!

“这……”

邓恩有些惊讶,从事这份职业数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

慢慢的收回目光,邓恩不再去管大银幕上放映的影片,借助有些晦暗的光线,目光极其郑重的从周围的观众群中一一扫过。

那些观众忘了喝可乐、忘了吃爆米花、忘了窃窃私语,他们只是抬头坐着,甚至连姿势都一动不动,他们对《生死时速》投以了最大的热情!

第十八章免费旅游的人

求推荐!求收藏!

试映结束后,影院中的人迅速分成了两拨,福克斯宣传部门的人带着影评人和媒体记者奔赴附近的酒店,发行部门的一些人则留在影院中,从观众手中收回反馈的调查问卷。

等影片彻底散场后,包括哈里·邓恩等观察员在内,发行部的人迅速返回世纪城的福克斯大厦,整理归纳问卷上的内容。

对于一个每天都要推出新作品的产业来说,准确把握住市场的脉动是极其重要的,而且电影行业存在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决定了电影发行公司必须收集大量数据并把分析结果运用到作品的营销中。

映前调研不只是关心观众对电影的兴趣水平,还要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不同的观众群所反馈的信息,以制定针对性的宣发方案。

总之,宣发绝对不会比制作简单,往往还要复杂许多。

“罗斯曼先生……”

一间巨大的工作室中,邓恩正在向发行部主管汤森·鲍斯曼说着最新的问卷汇总,“这份问卷就很有代表性……我就像坐了一次高空电梯,乘了一次高速巴士,被劫持在高速地铁上一样,紧张刺激的感觉从头到尾就没有消失过,虽说整个故事看起来有点简单,但惊险的动作场面让我看的非常爽快,特别是其中的几场爆炸戏,我认为完全超过了《终结者2》被盛赞的爆炸场面。”

靠坐在宽敞的椅子上,汤森·罗斯曼单手摩挲着下巴,接连看过的观众好评,以及邓恩描述的有些观众为了尽量不错过片子而倒着走去上洗手间的情形,进一步加大了他对这部影片的重视。

“统计结果出来了。”

统计调查问卷的工作人员走了过来,罗斯曼微微抬头,数据不会说谎,这次试映的观众口碑,终究还是要靠数据说话。

“我们发放了265张观众问卷,收回263张。”

那名工作人员尽量用简练的话说道,“评价为a+的有205张,a的为44张,b+7张,c+以下7张……”

工作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这可以说是超高的观众口碑了,二十世纪福克斯明显要对《生死时速》赋予更多的信心。

与此同时,四季酒店的宴会厅里,杜克正在罗宾·格兰德的介绍下,应酬着职业影评人,尽管其中没有耳熟能详的那些,甚至百分之九十的名字都没听说过,但在该笑的时候,杜克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笑容。

毕竟,他现在没有资本,《生死时速》也需要这群电影业的寄生虫摇旗呐喊。

至于这群人谈话中对《生死时速》的评价,杜克根本就不在乎,既然他们来参加这个聚会,必然会接受卢卡斯影业和二十世纪福克斯送出的礼物,那接下来他们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都要尽量引起观众对《生死时速》的好奇。

拿钱做事是最基本的规则,不管是电影人还是影评人莫不如此。

谁都知道,影评人只是‘相对’公正,而‘相对’可以有多种解释。

就说这一次吧,除去来回的车旅费以及在四季酒店的住宿餐饮费用,二十世纪福克斯还根据影评人在业界的不同地位,准备了各自相应的礼物或者支票,哪怕是其中最没有知名度的,也有一份价值近五百美元的纪念品,福克斯总共为这群人开出了超过五万美元的预算。

同样,这些人写出的影评在发表前,都要传到福克斯的宣传部门审阅,如果不经福克斯同意就胡乱发表批评的声音,那会遭到福克斯的封杀,很长时间内都不会享受到福克斯极其合作伙伴旗下的电影的免票待遇。

这是影评界和电影界默认的规则,没有人会随意去打破,而且发行方也不会让他们发出那种恶心的好评,即使是抨击也可以接受,但前提是抨击的影评必须能引发观众对影片的兴趣。

比如《生死时速》,如果对方写‘除了无数爆炸、打斗、追车外,影片一无是处’,那福克斯也会接受,因为主流观众就喜欢这些,影评也直接写出了影片的卖点,必然能吸引观众。

这些在好莱坞圈内根本不是秘密,从世界上第一个影评人协会——纽约影评人协会成立的三十年代起,好莱坞与影评界之间就是既合作又对立的关系,电影业需要影评人摇旗呐喊,影评人也需要趴伏在越庞大越好的电影业上吸血。

甚至,这种影评人试映场有一个专门的称谓——,也就是免费旅游的娼。妓的意思。

来参加《生死时速》试映的,只能说是红。灯区的橱柜女郎或者高级应招,二十世纪福克斯开出的这点预算,根本吸引不了那些高级交际。花回眸。

至于谁是高级交际。花,自然是北美最顶尖的一批影评人,例如《时代》的理查德·克里斯,《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好莱坞报道者》的托德·麦卡锡,以及大名鼎鼎的罗杰·艾伯特等等。

他们远比今天到场的影评人公正,但他们的公正背后同样掩藏着大量的交易,不说别人,单说罗杰·艾伯特吧,他与西斯克尔主持的《罗杰·艾伯特与西斯克尔看电影》是北美最高度商业化的点评节目之一,而评论高度商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想必也不难猜测。

就算罗杰·艾伯特这个等级的影评人,也会参加,而且都是最顶级的那种。

比如罗杰·艾伯特曾经为去年的《终结者2》竖起过拇指,所有人都知道,詹姆斯·卡梅隆的影片绝对当得起这样的评价,但有多少人清楚作为发行商的二十世纪福克斯背后所做的公关?

根据杜克得到的消息,《终结者2》试映的那周里,来到洛杉矶的罗杰·艾伯特要求每天都去马里布一家顶尖私人会所打高尔夫,二十世纪福克斯当然会满足他的要求,至于双方私下里还有没有其他内幕,那就不是杜克这样的地位能得知的了。

作为经历过网络时代的人,杜克自然明白该如何应对职业影评人,既不能轻视,也不需要过于重视,他们只是他前进道路上借力的工具!

应酬完影评人,杜克又去了另一个会场,与其他演员一起,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

跟影评人一样,除去自己旗下的媒体,二十世纪福克斯请来的不过都是些中低层媒体的记者,他们的目光也都聚焦在演职人员中名气最大的基努·里维斯和乌玛·瑟曼身上,杜克这个导演基本乏人问津,哪怕是娜奥米·沃茨,依靠出众的外表和经纪人的提携,都获得了远超过杜克的关注。

这也与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宣传策略有关,九十年代初的导演还站在幕后,除非是已经具备了相当知名度的导演,否则很难引起影迷和媒体的关注,影片的宣传策略往往也是围绕着演员而展开。

有记者问起的时候,杜克也说了几句,大多都是‘对影片有信心’‘男女主角非常出色’等套话,记者缺乏深度探究的毅力,杜克对媒体采访也兴趣缺缺。

如果接受采访后媒体报道能让影片大卖,杜克说破嘴皮都没关系,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就算是将影片夸到天上去,也不会有什么作用。

一直折腾了大半天,接近了傍晚,这次试映总算告一段落,杜克出了会场,进入旁边的休息室,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就见娜奥米·沃茨在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的陪同下,也走进了这间休息室。

“嗨,杜克。”她主动打着招呼。

她的脸色有些难看,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而且还是很挣扎的那种。

“嗨,娜米。”杜克回以微笑。

虽然记忆中的对方曾经攀上过好莱坞的一线,但杜克自幼就在与好莱坞有交集的圈子里长大,未来式的明星不知道见过多少,早就习以为常了。

在他的印象里,娜奥米·沃茨就像是很多来好莱坞寻梦的年轻女人一样,有些梦想、有些心机、有些手段、有些外貌、也有些演技,当然还有些运气,最起码比他记忆中的运气要好太多。

“不介绍下吗,娜米。”

跟在她身旁的女人忽然开口了,娜奥米·沃茨立即反应了过来,带她来到杜克近前,“南希,这是杜克·罗森伯格,影片的导演。”

“杜克,这是南希,南希·约瑟夫森,我的经纪人。”

“约瑟夫森?”

在心中重复一遍,杜克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哪里听过这个姓氏。

“认识你很高兴,约瑟夫森小姐。”他主动伸出手,对方在上面握了握,“叫我南希就好了,可以称你杜克吗?谢谢。”

双方简单的说了几句客套话,南希·约瑟夫森在接了一个电话后,与娜奥米·沃茨低声说了些什么,率先离开了休息室。

“南希来自国际创新管理经纪公司icm。”

娜奥米·沃茨很有心,特意解释了几句,“她是icm的创始人马文?约瑟夫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