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989章

将血-第989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弱的,伤病的西夏士卒被吐蕃人都挑出来,屠杀也就此开始,无辜的百姓,士卒的家眷,男人,女人,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富贵的,贫穷的,纷纷倒在血泊之中。

这其实就是屠城,吐蕃人和草原人相似,都有着这样的习惯,但相比粗犷的草原人,吐蕃人显得更加的排外,实际上也更加的贫穷。

他们杀人杀的很仔细,就好像一个守财奴,不会有一点的浪费,但他们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残暴和草原人没有什么区别。

即便归义王李匪也无法阻止,因为这是吐蕃人战后的习俗,他也只能命令各部,将城中的汉人百姓和工匠都尽量保留下来,仅此而已,至于命令到底会被执行成什么样子,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严禁滥杀?笑话而已

事实上,吐蕃人的缴获有限的很,没有珍珠财货,没有粮草辎重,最多的就是人,再次就是瘦的皮包骨头一般的战马。

这要是秦军,一定会失望之极,但吐蕃人不同,这一战的收获让他们非常的高兴,成群的降卒,在他们眼中就是比那些货物粮食银钱都还珍贵的东西。

有了他们,不愁换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尊贵的太阳之子在战前也表达了秦人那边的愿望,愿意用武器和粮食,或者美酒茶叶盐巴来换取他们手中的

天明,归义王李匪率军入城,这个时候,整个西凉城都已经臣服在了吐蕃人的马蹄之下。。。。。。

归义王李匪策马行于大旄之下,贪婪的望着高大的西凉古城。

突然,他的口中爆发出一阵狂笑之声,立时引得左右侧目,只见这位出身马匪,曾效力于秦人军中,又曾率领西北群匪入吐蕃低地,搅得吐蕃天翻地覆的太阳之子指点着城门之上,斗大的西凉两个字,在马上大笑不止,涕泪横流犹不自觉。

这一刻,周遭鸦雀无声,只有归义王一人的笑声回荡在这西凉古城之前。

半晌,伴随着笑声,归义王大人才环顾左右,断断续续道:“没。。。。。。没想到,我。。。。我一介草莽。。。。。。竟然也有今日。。。。。”

见他如此癫狂,余人皆诺诺不敢言声,听了这话,才都喜笑颜开,惟方半儒怕他欢喜过度,对身体不利,到底这位土匪头子年岁已经不轻了,不由劝道:“王爷,似您这般英雄,一座西凉城又算得了什么?来日名标青史,也不过等闲事尔。。。。。”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西凉(八)

西凉这个地方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要真说起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当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凉兵马了

汉末,董卓,马超,韩遂率领的都是西凉兵,史载他们的统治地区,也正是如今的西夏西凉府,那个时候,西凉兵马甲天下已经广为人们所知。

而西凉这个地方,也是胡汉杂居之所在,西凉军中也向来非是汉人的天下,其中多有各部西北胡人杂于其间。

不论秦汉,还是大唐,西凉兵都曾出现在西北战场之上,不论是当时的政府军,还是乱军,甚或是雇佣兵,其战力一直为人所侧目。

而到了汉末,西凉兵马也来到了一个**之处,这个时候,他们中间的许多兵卒,也都有了古罗马的血脉。

古罗马带来的大盾,希腊密集步兵阵以及中者立死的投枪使他们战力猛增,几乎没有谁有太好的办法在正面战场击败他们。

在渭水之畔,也正是他们击败了曹操所率的大军,让曹操割须弃袍,逃的狼狈无比。

可以说,那个时候西凉乃是步兵的天下。

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到得唐时,无论是弓箭的射程还是战术的运用,等等等等,都已非当年可比。

而汉末曾称雄一时的西凉军阵也不再适应这个时候的战争节奏了,无论是汉人,还是吐蕃,甚或是各部胡人。都已经将骑兵作为了纵横西北荒蛮之地的主要手段。

这个时候。西凉兵行动缓慢。缺少远距离打击手段的步兵阵也就不再适合这个时代了,而陇右精骑在这个时候顺利的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成了唐军中一支很重要的军事力量。

而这些人,大半都来自西凉兵,其中大部分,则为羌胡。

西凉,地处荒蛮,这里的人们。无论胡汉,皆为战而生,身形高大,皮肤白皙,高眉深目,多少年的血脉杂交,就算是他们自己,也不会清楚祖先到底出自哪个部族了。

吐蕃人强大,他们自称吐蕃人后裔,汉人强盛。他们则又称自己为汉人遗族,等到党项羌人终于完全占据了这里。这里许多人便也成了羌人血脉。

这里远离汉人中原之地,但汉人却一度成为这里的主角,留下过无数的传说,顺便也在这里流下无数的鲜血。

李匪之所以如此癫狂,自然也不是没有道理,西凉城,是一座充满传奇的城市,而这样一座大城,现在却已经匍匐在了他的脚下

当然,这对于马匪出身,而又为汉人的李老四来说,只是更具有一些特殊的象征意义罢了。。

事实上,相比于他在吐蕃低地的丰功伟绩,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充其量,不过是下了一座西北坚城要塞,数遍覆灭了西夏右厢军司而已,毕竟,现在的西凉城,也不过是一座城池而已。

驻守他的,已非当年纵横西北的西凉兵了。

如今的西夏右厢军司,充斥着党项贵戚,汉人仆军,而他的正兵,来源很是杂乱,到是在这一点上,还和当年西凉兵有些类似,但他们的战斗力,则不值一提。

西凉兵的彪悍和嗜血,早已在党项人的连番清洗之下,消失殆尽了,而随着党项人的衰落,驻守西凉的西夏右厢军司差不多也无法称之为一支军。

可以说,李匪率领的吐蕃骑兵战胜的,就是这样一个敌手,深想一下,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而在另一个时空当中,蒙古人到此,甚至没怎么停留,只是一鼓而下,便将这座西北坚城抛在了身后,甚至什么西北坚城,什么西凉兵马,都没出现在这些蒙古人的脑海之中过。

所以说,李匪这里,也不过是一些汉人特有的怀古情节作祟而已,对于如今的战事来说,更像个笑话。

而事实也是如此,吐蕃骑兵们在这座千古坚城之下顿兵只有三四日,便嚎叫着,挥舞着他们从秦人那里得到的兵刃和弓箭,怀着嗜血的**,收获的喜悦,以及无发表述的愤怒冲入了这座城池。

然后在这座城池当中,肆意杀戮抢掠,宣泄着兽性。

当他们终于停下来,欣喜若狂的太阳之子李匪,以及各部吐蕃首领们终于发现,他们带领来到这里的部族勇全都没了精气。

用汉人的话来说,士气已泄,思乡之情大盛,已经不堪征战了。

是的,你没听错,这些没用多少时日,便得了西凉府重地的吐蕃人,想家了

接下来的几日,吐蕃人没有再派人西进,在西凉城中那座犹自飘着血腥味儿,最大的府邸之中,各部吐蕃首领吵成了一团,当然,顺便向尊贵的太阳之子表达着自己的苦处,希望尊贵睿智的太阳之子能够体谅他们的难处。

与此同时,许多吐蕃人带着虏获的奴隶以及缴获,偷偷的出了西凉城,然。往吐蕃方向去了。

当然,这里面多数都是高地来的家伙们,他们自然不愿为手上沾满高地人鲜血的太阳之子效力,他们更不愿为秦人去征战。

在西凉城破之后,他们自然也就心满意足的带着战利品溜走了,这在如今的吐蕃人来说,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

李匪率领的低地部族之所以能屡次战争高地联军,这样的因素也是其中主要原因,因为不用怎么跟高地联军接战,只需要等上几天,高地联军自己也就崩溃了,实际上,这个时候吐蕃还存在于那里,不是吐蕃人还有着什么勇气荣光,只是因为那里的气候实在太过于恶劣罢了。

在这样一个时候,就算李匪以及方半儒,或是来到这里的秦人将校,也是一筹莫展,因为吐蕃人好像在瞬间,便失去了作战的**,这种情形在那些秦人将校来看,真的是太诡异了。

而让他们为难的是,无论是李匪,还是秦人将校,都知道大将军的意思是,吐蕃这一路人马,至少要拿下肃州,以防西州回鹘在得到消息之后,出兵东来。

要知道,甘州的主要部族就是回鹘人,西州回鹘若来,甘州回鹘必为内应,这一路人马若不能及时拿下甘州,肃州等处要隘,很有可能,西州回鹘将辟地千里,将沙洲,瓜州,肃州,甘州等地囊括入西辽统治之下。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秦军已经克下西夏京师兴庆,百战兵疲的秦军将士,也不可能再行军千里,将回鹘人赶出玉门关了。

但现在这样一个情形,就算这里最愚昧的吐蕃部落首领也清楚,让这些根本不愿再上马征战的战士去攻打肯定已经严阵以待的甘州。

那将是一场灾难,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吐蕃大军在甘州坚城之下碰个头破血流,然后被甘州肃州兵马一鼓而破,连到手的西凉城也守不住。

到时可就不是一路兵马大败的问题了,很可能西夏人在击败吐蕃大军之后,转而向东,扑向会州,萧关所在,一举将中路秦军后路截断。

那样的话,谁也不敢想象,到底会发生什么,而这里的每一个人,就算是归义王李匪,也负不起那样的责任,他就是秦军的罪人。

大将军赵石若战死在敌前也就罢了,若是侥幸回到大秦,这里的人就都是死人,不会有什么意外阻止大将军将怒火发泄到吐蕃低地,就。大秦的皇帝也不成。

在激烈的争吵中,归义王李匪将所有人都骂了个狗血喷头,将一干面无人色的吐蕃首领赶出府邸之后,这才跟自己的谋士心腹以及秦人将校们商量到底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之前的欣喜和得意,早已被这位归义王大人抛到了九霄云外。

没有什么意外,谁也不敢带着这样的吐蕃兵马去甘州,只能顿并凉州,尽量安抚吐蕃各部,然后派人急报大将军赵石,将这里的情形详细告知,然后就等着大将军自己定夺了。

丰功伟业好像触手可及,但却咫尺天涯,这样的结果,别说归义王李匪,以及那些秦军将士了,就算是方半儒,也沮丧到了极点,在睡觉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咒骂着吐蕃蛮子的无能

不过,那句俗话说的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归义王李匪等人坐困愁城,无计可施,还要防备着这些吐蕃首领们带着自己部族战士逃走的时候。

一个人来到了乱哄哄的凉州城,并顺便为这支好像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的大军指明了方向。。。

(阿草因为工作,以及其他事情太忙,所以断更了这么长时间,实在对不起,重新拿起来之后才发现,许多情节都忘的差不多了,所以自己也在重读自己的作品,更新不能连贯,请见谅,等细细读完了,更新量就会上来,再次感谢,竟然还有人在支持阿草。)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西凉(九)

这一日午间,几匹瘦骨伶仃的战马,驮着几个衣衫褴褛,满身风霜困顿,形如乞丐,偏又形容特异的人来到了凉州城下。

他们自西边迤逦而来,望着城头在西北朔风中飘扬的吐蕃战旗,有些恐惧,却又有些欢喜,各个神色复杂。

他们在城外逡巡良久,又聚在一起嘀咕了良久,不论是城里的吐蕃人还是城外吐蕃人营寨,都没什么动静。

这要是秦军驻守于此,肯定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人窥探军营城池,形容鬼祟,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但吐蕃人此时,已经变得懒懒洋洋,分外的懈怠,根本不像是战场上的一支军伍了,更像是在这里放牧的部族,杀气完全释放在了几日前的那场入城之战中了。

不过,这一行人并没有

几个人下了马,围坐在一起,掏出奶块肉干以及酒囊,一边慰劳着肠胃,一边争论着是不是要冒着被那些吐蕃蛮子射杀的危险,去到城下叫门。

说了半晌,其他几个人也没有谁愿意鼓起勇气,去跟那些很可能杀红了眼的吐蕃蛮子交涉。

为首的黑壮汉子很无奈,厉声的斥责着他们,但说实话,效果并不好,其他几个人不是无动于衷,便是屡屡推脱,可见,他虽为这一行人的首领,但他的威严却并不能使其他几个人冒着送命的危险去办事。

不一时,为首的黑壮汉子便泄气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呼呼喘着粗气。脸上留下的汗水。混杂着泥土。冲出几条印痕,看上去有些狼狈。

如果鞑靼人的大汗不颜惜班汗在这里的话,会很快认出他的,虽然这个家伙瘦了许多,穿着打扮也迥然有异,但那特有的腔调,以及过于精明的眸子,一定能很快的唤起不颜惜班的回忆。

没错。这位就是曾经去到云外草原,来自西州回鹘,作为阿萨兰汗的使者,走进他的帐篷的回鹘商人,阿健苏禄。

时隔一载,在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