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945章

将血-第945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啊,看上的人儿,本宫可清楚着呢,除了舞刀弄枪之外,心思也一个比一个机灵,就说琴其海那丫头,本宫每次见了,就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次你带回来的这个,估摸着又是个伶俐人,但本宫可要说说你了。。。。。。”

一边说着,一边顺手从憋着笑的宫娥手里接过茶盏,漱了漱口,吐到一个银盆里面,才又接着道:“本宫在宫里呆了这许多年,可一个胡女都没见到,偏你府里一个连着一个的收拢,皇帝还年轻,九五之尊,也不是没有嫉妒比较之心,比来比去,可就成了祸事了,这个上面,你可要想清楚了。”

这话也就这位太皇太后能说,其他人即便心里能想到,也断不敢宣之于口,不过,这样的言语,才是真正的良言规劝,要不怎么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在宫中呆了数十载,于许多事上,可能没什么远见,但在女人和皇帝这个话题上,却没有人比这位老人家更有发言权了。

赵石点头,借着这个话头就道:“多谢娘娘教诲,这不,臣从北边回来,可也带回来了几位真正的西域不过出身都嫌卑微,又不通汉家礼仪,正好来到娘娘这里,想向娘娘请教一下,若是献给皇上,合不合规矩。”

太皇太后立时来了兴致,随手挥退了在她眼前晃悠着布菜的宫娥,头微微扬起,教训道:“你呀,大事明白,小事糊涂,几个。送入宫中教坊就是了,日后能不能在宫中占据一席之地,都凭她们的本事,难道你还想捧在手里,送到皇帝面前去?”

“她们在宫中站稳了脚,自然会念你的好处,你一个大将军,为她们争地位,邀宠之名就要先落在脑袋上,皇后那里你也不好说话,再说宫里女人这么多,你见哪个是凭着娘家一步登天的?”

“若精善歌舞音律,就送到教坊,若只容貌上佳,便送去给皇后宫中打扇,还能彰显皇家威仪,若是两样皆无,你送到宫中来干什么?丢人现眼吗?”

赵石没干过这事,对此说是一无所知也不为过,府中几个幕僚,对此也是一知半解,胡乱打听之下,意见也是不一,这次他真的是问对人了。

“娘娘这指点,真的让臣茅塞顿开,其实,也只是臣一番心意,那些西域女子,也就长相特异些,其他皆不能与我汉家女子相比,只堪为宫中添上一道风景罢了。”

“嗯,这话听着顺耳,不过,西域长安城中可是几百年没见了吧?西域。。。。。你去的是北边,西域应该在西北吧,隔着老远,怎么让你给带回来了?来历查过没有,这事你可得小心些才好。”

“娘娘放心,臣在北边会盟于草原诸部,那些商人闻风而来,其中有个西域商人,带来的正是这些西域女奴,来历没法去查,都是来自西域诸国还有更加遥远的泰西地界,女奴在草原上,地位极低,几与牛羊无异,除了瞧着新鲜以外,根本没有什么可让人提防的地方。”

“臣这里吧,也只想着带几个人回来,昭我大秦威严,显我大秦强盛罢了,所以,最好的去处,还在宫里,若是不成,臣可就将人送到教坊司那边去了,就像娘娘所说,留在臣府中,实在招眼。”

“你这心啊,实在太狠,换了旁人,还不定怎么怜香惜要是本宫还有那精神头,让你送到本宫这里来也成,不过现如今本宫啊,只想安生度日,至于你们这些晚辈自己怎么折腾,本宫可不想多管了。”

“好了,这般说来,托你的福,本宫之后到也能见识一下西域风情,可还比旁人幸运多了。”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不禁有些黯然。

一直侍立在旁的宫娥,稍稍瞟了赵石这里一眼,赶紧开解,“娘娘,以后这宫中啊,看来又有热闹好瞧了呢,啧啧,总听人说,西域女子头发,眼睛,还有肤色,都与咱们大异,这回可要见识一下,到底是怎么一个不一样法。”

“好了好了,这些话也亏你说的出口,传出去可要有人说咱们没见识了,有这工夫,赶紧让他们快着些,这一来二去的,晃的人眼睛都花了。”

太皇太后缓过脸色,笑着连连吩咐,之后又对赵石笑道:“不用傻呆着了,你的酒量和饭量,在宫里都传遍了的,还客气什么,赶紧用着,等他们将菜上齐了啊,什么东西都温吐吐的,用着哪里还能香甜?”

赵石想了想,随即道:“娘娘,先不忙,趁着高兴,臣这里有一件喜事,想跟您说说?”

“哦。。。。。。”太皇太后笑了起来,显然,见到赵石,她是非常高兴的,笑语连连,就没断过。

“可是种家丫头有身孕的事情,这个本宫可早就听说了,确实是件喜事,你府里人丁单薄,每一想起啊,本宫这心里都揪得慌,人丁若是不旺,你在外面再是风光,又能怎样?”

赵石赶紧摇头,“劳娘娘如此挂怀,臣愧疚。只是臣说的不是这个,是真正的喜事,前几日,归义王派人传书于臣,言及王妃与子嗣之事,多有名位不正之忧。”

“臣就想啊,归义王那里恐怕还是想着娶一汉人贵女,以为传承。。。。。。此乃好事,我秦州赵氏,若有佳女,不妨配之,于公于私,皆有莫大好处,只是不知,娘娘这里意下如何?”

太皇太后愣了愣,眼中瞬间便闪过惊喜之色,不过脸色却立马严肃了下来,因为此事已然有关于社。

(求月票,求赞,今天热的已经开始让人受不了了,该死的鬼天气。)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人情

“此事跟皇帝陛下禀过没有?”

赵石摇头,“不急,若没个眉目,陛下也不好措置,若娘娘有意,书信往来还要耗费时日,归义王那边的意思也要顾及,波折不会太少,还是私下里先说说为好。”

太皇太后皱着眉头想了半晌,才展颜一笑道:“都说归义王与你相交莫逆,如今这联姻之事,也让你为他做主了,不过啊,你不劝着归义王娶皇室贵女,却来哀家这里推波助澜,可是有损于为臣之道了。”

太皇太后虽然老了,但心思越加通明透彻,只这一句,便已隐隐点明其中的些许不妥,不过话语中那点责怪,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的佳许之意,是个人就能听的明白。

“是,娘娘教训的对,微臣考虑有欠妥当,但臣也无奈,皇室之女,远嫁于外,好像大秦没这个先例,而且,归义王是什么出身,朝野尽知,一旦夫妻不合,家务事也能酿成天大风波,所以,微臣想来,还是谨慎些好。”

太皇太后当即就乐了,眼珠儿来回转动着,依稀便有当年那个后宫宠妃的影子。

“瞧你这说的,都是些什么话,好了,总算是一桩喜事,哀家便不给你多计。你这番心意,也属难得,外间那些赵氏子弟,若是有你一半的好处,哀家这里还能有什么心事?”

“哀家老了,许多事情都耗不起那个心神了,所以啊。以后秦州族内之事。还需你多多照看一些。要说你才三十许人,搁在哪里,都还应该是承于父祖余荫中的时候,以往,哀家还想着能对你扶持几许,但现在看来,却是个笑话了。。。。。。”

“好了,不说这些。这件事啊,哀家这里跟那些不成器的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陛下那里呢,哀家也会去说一下,你就不要多搀和了,只需传信于归义王,皆大欢喜的好事,断不会办成坏事便是。”

赵石微微躬身,“是。谨遵娘娘懿旨。”

抬起头的时候,脸上已经带了笑。“娘娘不知道,臣听了归义王的传信,也觉好笑,那人岁数也已不小了,却还这般折腾,真个是人老心不老,要是照微臣的意思,找个人糊弄他一下也就完了,青春年少的女子若是到了他那地界,谁能受得了?”

“尽胡说,归义王深明大义,实乃世间不可多得之豪杰,哪个女子得了,都是自己前世修来的福分,幸亏这些事不用你来多插手什么,不然的话,哀家还要担上许多心事。。。。。”

“倒是你自己,一个个的往回娶着,还有脸去说人家。”

赵石呵呵一笑,“娘娘有所不知,归义王帐幕里的女子,可要比臣多。”

说了这么一句,他立马住了口,心里后悔,太过随意了,亲事还没成,这不是给人添堵呢吗?

不过他可低估了皇家之人的忍受限度,太皇太后只是微微摇了摇头,不以为然的道:“他与你可不一样,你那。哀家还能不清楚,拉到身边的人,都心疼着呢,看着都让人觉着有些舍本逐末,估摸着,连子嗣到底几何,都不顾了吧?”

“归义王能和你一样吗?从这桩亲事就能看出来,人家注重的是子嗣血脉,这才是根本,回去之后多读些书,就能多明白些道理,这妻妾再合你心意,若是没有子嗣继承家业,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这是观念上的问题,无法辩说。

赵石连连点头受教,却开始饮酒吃菜,若是换了旁人,旁边自有人呵斥其无礼,太皇太后娘娘说着话呢,怎么能不洗耳静听,还敢饮酒吃菜,也太过放肆了些。

但这位却是朝廷冠军大将军,兴国公,不但手握兵权,更是一地的封疆大吏,最重要的,他还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人,越是放肆,可能太皇太后这里越是高兴。

果然,见了他这么一副模样,太皇太后也不多唠叨什么了,点头笑眯眯的看着,心想,和当初入宫来的那个冷面小子比起来,可真的不同了,怎么瞧,怎么顺眼。

可惜,当初就没和秦州那边亲近起来,不然常来常往的走动一下,不定还能给他说一个赵家这边的女子。

如今可以跟归义王联姻,这边却是不成了,不合眼缘的女子,到了他跟前,不定得受多大的委屈呢,而想强扭瓜下来,也不可得了。

趁着皇帝陛下未到之前,有些事赵石是想说一说的。

归义王的事情,不用太过避讳旁人,这事早晚瞒不住,现在瞒的太死,反而不妥,若是能借旁人之口,传到皇帝陛下的耳朵里,却是有着好处。

但他接下来说的话,就不能宜让旁人在侧倾听了。

吃喝了一阵,放下筷子,左右瞧瞧,又望了望太皇太后那边。

宫中尽快心眼灵通之辈,不用太皇天后会意,侍候在她身边的一个四十多岁,风韵犹存的宫娥就已经凑到太皇太后耳朵旁边,嘀咕了两句。

随后,太皇太后便摆了摆手,宫娥便笑着走下来,向赵石施礼,并开始屏退闲杂人等。

很快,殿中便清净了下来,太皇太后笑着道:“行了,有什么话就说吧。”

赵石道:“微臣准备举荐赵布宗为兵部侍郎,说起来,其人深有才干,在军中资历也以足够,但臣与其并不亲近,为人秉性也是一知半解,所以,还想跟娘娘讨个主意。”

太皇太后惊讶了一下,随后心里便明镜似的了,这问的是赵布宗在赵氏一族中德望如何,而所谓德望,乃众人之望也,只要她回答一个此人已经另立门户什么的,可能兵部侍郎这个位子也就飞了。

孤家寡人,又是当年景帝旧臣,与大将军赵石还不亲近,赵石吃饱了撑的,推举此人上去,对自己没有半点好处不说,还让其借助自己威势在兵部站稳脚跟,之后还很可能与他反目成仇,世上哪有那样的道理。

实际上,这又是一个人情了。

太皇太后心里也暗叹了一声,到底是不同了啊,若是当年。。。。。。眼前这个晚辈,避讳还来不及,怎么会结连送出这样的人情出来。

如今新朝新气象,他这权势涨了,胆子也随之大了起来,已经开始想着插手朝政了呢,不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大秦第一个进封国公的军中重臣,诸位大将军之首,若还如往昔一般,畏首畏尾,何能服得众人?

换句话说,位份到了,这样的事也就自然而然的可以开口说话了。

这个人情不比与归义王联姻之事重,却也绝对不算。

“布宗这孩子,性情耿直了些,虽为旁支子弟,却能踏踏实实,走到今日地步,很是难得,朝中之事,哀家不想多做置喙,你如今位显,想向皇帝陛下荐举什么人,自己心里有数就成,哀家一个妇人,能给什么主意了?”

赵石一听,算是彻底安。

说起来,后宫妇人不得干政这一条,历代都有,但却屡禁不绝,也是有着原因的,后宫女子,多有依靠,一旦得宠,父兄子侄,便受其利,这个总是难免,而亲族一旦有事,宫中女子又怎么能不管?

相互牵扯,相互支撑之下,又如何能保证后宫妇人不干涉朝廷政事?

就算太皇太后这里有着撇清,但实际上,已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了个明白,这个兵部侍郎,是可以由赵布宗来做的。

赵石自然心领神会,之后也不再多提这个,话题很快便来到了大长公主这里。

太皇太后又开始唠叨开了,“那孩子我瞧着长大的,在后宫这许多公主里面,除了容貌好些,也不算怎么惹眼,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