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738章

将血-第738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人们闪到一边,农夫们在田野之间驻足观望,都有些惊讶,不过让人更加惊讶的是,护卫车队的军兵虽穿着大秦的军服。但怎么看都好像有些怪异。

这些黝黑强壮,但却绝称不上高大的汉子,有着与中原汉人迥异的面容和打扮,他们一般都有着一把大胡子,皮肤泛着健康的古铜sè。看上去黑的很。也粗糙的好像被沙子打磨过一般。

他们虽穿着秦军军服,但身上的银饰在走动间,总能发出清脆的碰击声,长发披散着。结成辫子,有那些像是头领的,更是连发辫上都挂着银质的铃铛,尤其是有些人还光着脚底板儿,走的却不比旁人慢一点。

装饰打扮各异。充满了异域风情,但他们看上去,都有些凶恶,即便是笑的时候,呲出两排的白牙,也更像是山里的野兽跑了出来。

这样的一支队伍,当然很奇特,但从蜀中来的商人们却绝不会陌生,因为这些家伙。就是蜀中蛮人,以前,他们在蜀中山岭之间蹦跳如飞,据地称王,而今。秦人入蜀,平灭蜀国,顺便也把这些从来无法无天的蜀中蛮族也教训了一遍。

按照蛮族人自己的说法,就是蛮族的勇士们用他们的血肉换来了肥沃的土地和粮食。但汉人们却都知道,大将军赵石在破成都之围的时候。杀的蛮族各部人头滚滚,让蜀中南蛮闻风丧胆,之后便老实了下来,大秦任命了信任南蛮蛮王,给他们划出了土地,派遣了官吏,实际上,现在的南蛮大部分已经在大秦治下了。

而汉中蛮族,顺服的更早一些,甚至曾经派出过士兵,帮助大将军作战,他们的待遇要比成都南蛮好的多,尤其是新任蛮王,也是汉中蛮族的王子。

实际上,这些身穿秦军军服的蛮人,也正是汉中蛮族,而这支车队,也是蛮王博萨向大秦君主表示敬意的进贡队伍。

队伍中的一些人,也可以称之为使节,蛮族相对于大秦来说,毕竟还是异族,即便臣服,也有些很强的dúlìxìng的。

不过相比成都南蛮来说,汉中蛮族臣服的更彻底一些,队伍中的军士多为蛮族,而军官中却充斥着汉人将领。

宁向岳就在这样一支队伍中,也天然便是这样一支队伍中最尊贵的人,而以前那个落魄秀才,也已成为汉中别驾,在汉中府的威望,甚至尤过于现在的府尊大人,什么宣抚使,都察使之类的,更是比不了他。

实际上,汉中军政大事,一多半儿都要跟他商量,谁让蛮王博萨许了他一个蛮族洞主的头衔呢,要知道,蛮族中,一洞之主,就相当于汉人中的王爷,有了这个头衔,不论是在南蛮里面,尤其是在汉中这边,只要是跟蛮族打交道,就绕不过他的。

如此这般,前程远大,可谓是蜀中官场最独特的一位,本应是志得意满,意气飞扬,但如今行在车队中间的宁大人,却没有半点高兴的意思,甚至可以说有些焦虑。

他回头望了望车队,心想,太慢了,也不知长安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形,大将军现在怎么样了,他真想命人撇下车队,赶紧赶到长安,面见了大将军再说。

但这车队不能抛下,他也不可能离队先行,大将军于他有天高地厚之恩,而他现在的一切,多数是拜大将军所赐,他能与蛮族相交至今,并被蛮族上下信任,xìng情中自然少不了受人点水之恩,比当涌泉相报的侠气。

自接到大将军来信之后,他便立即开始准备,之后大将军又传来急信,他之前的准备便多有不足之处了。

大将军的来信虽然未曾明言什么,但他能从信中嗅出危险的味道,但人既以国士待我,我自以国士报之,在这事上,他是没有任何犹豫的,更是借着蛮王博萨的名义,准备了这样一支进贡队伍。

而护卫这样一支车队的,却是八千汉中蛮族最jīng锐的蛮兵,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破釜沉舟,即便不能帮上大将军什么,也要将大将军从长安城中安然接出来,即便这些人都死光了,也在所不惜。

若非时间太急,利州,成都那边都不好传信,传信也来不及,不然的话,不光蜀中蛮族,便是镇守各处的禁军,镇军,也能调出不少人手来,定能组成数万人的

当然,那也只是他的臆想而已,所谓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蜀中重燃战火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他现在只能懊恼着不能再走快一些,也在心里祈祷着,大将军现在还能安然无事。

这就是大将军赵石在蜀中留下的底蕴,这还只是他认为最可信的一个人,就已经能招来八千蛮兵,若他一声令下,怕不能组成十万人马出来,为他敢死效命。

跟在宁向岳身旁,一身亲兵打扮的中年汉子,见宁向岳这般,目光闪烁,笑道:“大人不必焦急,某都说过多少次了,大将军那边的音信很快就能过来,咱们这般张扬,行的慢些,也能不露痕迹不是?”

宁向岳勉强笑了笑,他身旁这位不是旁人,正是蜀中密碟的头子,赵飞燕。

对于这个人,宁向岳知道的不多,但他却是明白,此人能居中传信,肯定也是大将军的心腹之人了,所以颇为礼敬。

微微点头,然后问道:“能先派人打探一下长安那里。”

赵飞燕心中暗叹,大将军就是大将军,入蜀一趟,竟然便招揽了这样的人留在蜀中,当他与这支队伍汇合的时候,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便是他,接到大将军来信的时候,也犹豫了一番,才做出决断。

但眼前这人,却是有着泼天大的胆子,这样的人足可称之为人杰,但却一心记挂着大将军安危,赵飞燕佩服之余,心中也是暗自惊悸,也不知长安情形如何,最好是大将军无事才好,不然的话,这些蛮兵发了疯,足以在长安掀起腥风血。

不过他还是料不到,经由自己之手,送出去的两外两封信才更令人骇然。

从吐蕃来的足有一万骑兵在他们眼中的神之子李匪亲自率领之下,骑着吐蕃低地特产的战马,如同狂风一般来到庆阳府,汇合了从延州兼程赶来,由西北悍将张承所率的两千jīng锐骑军。

向庆阳守将递上军令,在守军惊疑的目光中,如同滚滚洪流一般,通过了庆阳城,只用了两天,便赶到了凉州。

凉州镇军已然裁撤,只剩下些殿前司禁军,又一直不甚得志的李驰勋率领,坐镇凉州。

张承与李驰勋相识久矣,到得凉州城下,也没费什么功夫,便入了凉州城,李驰勋还道张承是奉了调令,赶往东边阵前效力,满心的羡慕和嫉妒。

但匆匆而来,满面尘灰的张承随即命人封锁了整个凉州城,不准任何人进出城门一步,这个时候,李驰勋才感觉不对,却已经晚了。。

当晚,张承与李驰勋密谈一番,翌rì,李驰勋便令人取了凉州粮草,留下张承所率一千延州镇军守城,自己则随着张承率兵东来。

万余骑军奔驰在大地之上,滚滚向前,大地也为之颤动不已,根本不在路上有什么停留,铺天盖地般直奔长安而来。。

不求什么月票了,也就这个成绩了,五月初的时候大家给力一些,再瞧瞧情况,本来要放在那会儿的,但更新的很快,也很多,就没能等到,嘿嘿,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阿草。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四十四章围营

当漫山遍野的彪悍骑军奔驰而来,如同乌云一般将出现在天地尽头的时候。

即便是最强悍的蛮族勇士,也战栗了起来,他们骇然望着远方,耳中传来的,除了那些汉人军官们的嘶喊声,其余已经全部被雷霆般的马蹄声占满。

生活在山岭间的他们,从来不曾面对过如此规模的骑兵,那等骇人听闻的声势,足以摧毁他们任何的斗志,巴山蜀水养育出来的彪悍蛮族在平原上一旦与这样的敌人遭遇,其实结果只能是一个,那就是全军覆没。

但好在,这些骑马的战士并不是他们的敌人。

等到宁向岳,赵飞燕有些惊恐的派人前去打问,回报来的话终于让两人安下了心,底气在一瞬间爆棚而满,两万人的大军,攻其不备之下,这是足以攻陷长安的力量。

两支人马合在一处,声势更加浩大了起来。

满脸络腮胡子的李匪,一脸刚毅的张承,被夹带而来的李驰勋,满身斯文之气的宁向岳,探头探脑神情诡异的赵飞燕,还有从蜀中秘密赶来的种遂,几个人终于凑到了一起,商议起了之后行事。

最终,张承的建议为众人所接受,甩下车队,因为已经到了长安县左近,再有迟疑,定然让驻扎于长安县的殿前司禁军察觉。

以张承,李匪两人为先导,直扑长安县,先控制了长安县殿前司禁军再说,后面宁向岳两个兼程赶路,到长安县汇合。

而赵飞燕相信,到了长安县,大将军的信使也一定已经等在了那里,到时长安情形,一问可知。

他们所行之事,已然同谋反无异,不差再多些罪名,这一次。就算大将军赵石亲来,也已经阻止不了他们行事了。

入了长安,第一件事,肯定就是直扑皇宫,没有什么商量的。这么多兵马。空跑一趟不是不行,但怕的是人家找后账,做事就要做绝,入了皇宫。先将皇帝老子拉下皇位再说。

到时候再由大将军定夺之后行止,他们这些武人,听命行事便是,找到了主心骨儿,还愁没有肉汤喝?

多少人的身家xìng命在他们起兵的那一刻。就已经背在了身上,不成功则

若说之前宁向岳,赵飞燕,种遂几个人还有待遮掩的话,等到李匪,张承,李驰勋几人到来,就开始已经变得肆无忌惮了。

有了这么一支人马在手,他们也有了足够的底气。想来大将军也能想到这个,就算大将军没有想到,几个人也不介意让大将军明白,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什么是骄兵悍将。这就是骄兵悍将,什么是乱世出英雄,这就是乱世中的英雄豪杰。

实际上,不用到长安县。定军侯,冠军大将军赵石的信使便已经到了。

。。。。

长安县依旧是那么平静。五月间的阳光照下来,让长安县里里外外,都充满了一种慵懒的气息。

但殿前司禁军指挥使,大将军王佩却并没闲着,长安城中种种变故,都会有王家信使传报这里得知。

情形也渐渐清晰了起来,大秦诸将中,最耀眼的那个,定军侯,冠军大将军赵石,完了

这是王佩已经认定的一点,那位年轻的大将军再没有翻盘的余地,他有些庆幸的想,还好这位没闹出什么事情来,不然殿前司禁军这里还不定是什么情形呢。

当然,庆幸之后便是不甘,他甚至希望那位能闹出点什么,不然殿前司禁军不是又成了摆设?

不过转瞬间,那些微的不敢就已经烟消云散了,接下来,肯定是废黜储君了,当年那场风波,景帝继位,他谨慎小心没做什么,换来了什么?

王佩不由冷笑了一声,换来的是接二连三的风刀雪剑,当今陛下也从没将他这个大将军放在心上,削夺兵权,兵败河洛之后,回到京师,也没有疾言厉sè的训斥,静悄悄的回到了长安县,虽然还是殿前司禁军指挥使,但不一样了,连下属们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更像是在等死。

现在机会摆到了面前,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紧紧抓住,罢废储君,让二皇子的位置稳固,这才能有一线生机,再谨慎?难道等人拿着刀上门吗?

有了这些念头,他自然不会介意,如果当今陛下还不愿废储的话,便带着殿前司禁军入京来个兵谏,这是最坏的打算,当然,京师有王家,在外有折家,大将军赵石被圈禁在府中,张大将军也没了兵权,想来陛下能够看清眼前情势,不要来个鱼死网破才好。

也正如赵石所料,景帝出了昏招,多少人的心思,在他被软禁于府中之后,都变得炽烈了起来,他是景帝心腹,景王府旧人,景帝皇位之下,最坚固的那根支柱。

力保景帝登基的是他,平灭蜀中的是他,平定左卫兵变的是他,北渡黄河,令金人闻风丧胆的也是他,一旦这根支柱摇动了,那么,看似平稳的朝堂政局,看似如臂使指的骄兵悍将们,便都杂念丛生,因为大将军赵石就快倒下了,景帝身边还有谁能压制住他们的野心?

朝堂上那些大臣们吗,恐怕他们的心思比外间的军将们更要多些吧?靠他们,还不如靠那个废物一般的王虎呢,起码忠心是有的。

十余年的经营,新政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连年的战争,将将军们的刀磨的雪亮,却也磨利了他们的心肠,不再那么俯帖耳了。

多疑善变的皇帝陛下,也不再被臣下们所信任,若是治平之世也就罢了,但这是乱世,英雄辈出,豪杰用命的乱世,帝王心术,在臣下们熊熊燃起的蓬勃野心面前,并非是那么值得敬畏。

便如眼前的大将军王佩,已经显得有些迫不及待了,他的眼睛,始终死死盯着长安,想要从中看穿些什么,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