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652章

将血-第652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这个中书初定,兵部职权略显混乱的时节却是让人喜忧参半,当然,李承乾也看出来了,为长远计,兵部入中书辖下,对兵部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用兵征战自然过不去兵部,而太平时节,于中书之下,可要比身处枢密院辖下日子要好过的多,也就是说,不管将来如何,兵部都不会吃亏如今所欠者不过是明晰职权罢了,一时之忧,算不得什么,而待得将来,说不定,他早已更进一步了也说不定。

话虽如此说,他的眼光也不错,但就此时来说却还是有些纠结,众臣目光瞧过来,都复杂的让人难以言述,便是他自己心里,这滋味也是莫名的很了。

不过陛下动问容不得他想太多时候,该怎么说,才合陛下心意,又该怎么说,才不会得罪太多同僚,而最重要的合了陛下心意不难,难的是,陛下会不会高兴好像有些矛盾,但说实话他瞧的太清楚了,陛下绝无意降罪于赵柱国,召其回京议罪?不啻于痴人说梦一般。

但话出自他的口中,虽说必定深合陛下心意,得罪了中书同僚不说,陛下却也未必高兴,至于缘由嘛,李承乾也是有苦难言,以陛下的心xìng而言,最为不喜见风使舵之人,揣摩君意,故意为之,若他李承乾也是这般。如今哪里会得陛下如此信重?

陛下颇有任侠之气,奈何身为帝王之身,不得不为百姓计,为国事计,有许多事,便不得不为尔竟本xìng如此,所以,最不喜欢那些揣摩人心,唯唯诺诺的臣子,这就是李承乾眼中的皇帝陛下,他从来没跟人说过,便是最亲近之人,也不会lù出一丁半点口风,这不但是他安身立命的宝贝,而且却也是招致祸端的东西,所以只能藏在心底最隐秘处,估计这一辈子也不会想旁人提起的。

而观陛下重用之人,也各个如比,这变相证明了他猜的一点都不错。

但话说回来了,反其道而行之?附和于中书诸人?那更不成,一旦掺和进去,惹得陛下心中不快不说,日后的麻烦也必然会接踵而至。

而陛下这个时候单单问他,除了示群臣以信重之外,是不知道他的处境吗,那断然是不可能的,陛下圣明烛照,哪里会不清楚这点关节?是故意为难于他?那更不是了也许,不过是见他一言不已经心有不李承乾想到这里,心中已有些后悔,这个时节,闭口不言,就是大错啊。

所以这左右为难之处,除非身处其中,旁人就算知道,也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滋味于万一的。

众臣注目之下,李承乾面sè不动,其实心思却已经转了不知道多少,片刻之后,他终于咬了咬牙,开口直言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得胜伯领兵渡河北上,本为偏师,进军临汾,已是大险,再若坚守,实乃不智,张大将军所虑不错,为大局计,当严令得胜伯回军。

避重就轻,谁都不会满意,但着实不愿卷进这番风bō当中,无奈之下,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果然,许多人目中lù出嘲讽之sè,转过了头去,但李承乾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只是微微抬头,向陛下那里瞄了过去。

景帝笑意未减,还微微点头,摆手示意李承乾退下,但平静之下,所含的失望之意,让李承乾如坐针毡,不过是顾着他的颜面,没有细究而已,若是换个人,估计就不是这么轻描淡写了。

这一刻,李承乾后悔之余,却是将那远在河中,还带给他天大麻烦的赵石恨到了骨子里

李承乾看的不错,皇帝陛下有些失望,皇帝陛下甚至在想,从什么时候开始,李承乾也变得这般圆滑了,当初赵柱国曾言,可以数千兵马,破李承乾所率数万大军,当时

他不以为意,心中还道,朕要的是兵部尚书,又非领兵大将?

但现在想来,也许赵柱国说的根本不是这个,许是

一旦心xìng变了,人也就变得……让旁人不认识了

当然,这纯属皇帝陛下触景生情,胡思乱想而已,要不怎么说,没人愿意招惹皇帝陛下身边的近臣呢,道理就在这里了,身在帝侧,一言一行,也许都会对皇帝陛下产生影响,即便当时未有那个效果,过后却也难保陛下不会记得,应景的时候,可不就有了作用?真真可谓是防不胜防,这也正是近臣们足可自峙的地方,和常人所说的枕边风之类的类似,关乎的却乃旁人荣华富贵,甚至是身家xìng命罢了。

但失望归失望,景帝却已经有子决断,微微tǐng直身子,沉声道:“下旨”

随着这两个字,随时候在殿外的几个御前待诏立即便被引了进来,陆续坐于众臣之后。

“晋羽林中郎将,猛虎武胜军指挥使,明威将军赵石平虏将军,加兵部shì郎,领东宫卫,掌河中事,许便宜行事之权。

群臣大震,连李圃和汪道存都惊愕的望了过来,又如当年平蜀故事但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胆敢开口说话……

这还没完,大殿之中,除了几位待诏下笔之时的刷刷声,便是皇帝陛下清晰而又坚定的声音在回dàng。

“晋潼关镇守使,总掌大军事,明远将军,加兵部shì郎张培贤征东将军,太子少保问他,朝廷加恩至此,可有为大秦开疆拓土之志?若无,朕当亲征”

到了这个时候,群臣真的是面无人sè,尽皆惶恐无措了。

“晋潼关镇守副使,大军留后,兼转运使,扬威将军折汇平寇将军,卸大军留后,转运使之职,为大军副,可随大军出征。”

“诏,委京东路安抚使韩聪,领潼关镇守副使之职,领大军留后,粮草转运使,圣旨到日,不须回京述职,即刻上任……至于京东路安抚使之职,应由谁来继任,中书议一议人选,奏上来便是。”

半个多时辰之后,候在外殿门外的宫人们眼瞅着诸位朝中大人鱼贯而出,没有赐宴,都径自出宫去了,众人不由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诸位大人们失hún落魄的样子,还是让多数人吃了一惊,更让人惊悚的是,一位四品大员,在出殿的时候,木呆呆的,根本没有留意脚下,结果在殿外台阶处狠狠摔了一跤,帽子滚出老远,手脸都摔破了,还没待震惊的宫人们上去搀扶,自己却已经利落的爬了起来,找到帽子,就这般心事重重的走了,看的一众宫人又是好笑,又是心中战战,也不知生了多大的事儿,竟让诸位朝中重臣失hún落魄至此,连失了官仪都不顾了呢。

他们哪里知道,随着皇帝陛下一连串的旨意搬下,其中隐藏的可都是陛下的雷霆之怒,当庭下旨,表达出来的,便是皇帝陛下已是不满到了极点,所以这一棒子下去,真的让人有些胆战心惊,也就难怪一众大臣们如此了。

尤其是其中两桩事,一个自然是赵石,朝中争论着许多时候,却是又成全了此人,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以领兵大将之身,而行节度使之事,若说当年事急,还可从权论之,但这次呢?是陛下一时意气,示群臣以威?还是早有此等打算个例,真的开不得啊

有的人真想当庭便说一句,唐末藩镇之乱殷鉴不远,怎可导其覆辙?做如此想的人不少,但有勇气在这个时候说话的,却是没有一个。

而相比赵石,张大将军就显得有些倒霉了,虽说晋升到那个地步,稳稳压住了赵石一头,但听陛下的语气对于张大将军却也有了不满,也是,王佩已经战败回京,赵石又远在河中,张大将军还不依不饶的两位大军副帅,要都被弄回京来张大将军难逃专权跋扈之名啊。

一些人不由后悔,虽说事涉军机重务,但事情绝不能说有多重要,偏偏赶的时候不对,于是牵扯下来,这次委决不下,到底是惹怒了皇帝陛下,得了这么个结果,弄的大家都是提心吊胆,何苦来哉?

不管中书怎样,枢密院怎样,这次的争论却已经是尘埃落定了,谁也没有讨了好去,而这样的碰撞,不是第一次,也必然不会是最后一次,随着大秦越来越是强盛,疆域不可避免的变得越来越是广阔,可以想见的,这样的碰撞也将越来越jī烈。

诸国争雄,bō澜壮阔,这样的时代从来不缺机会,也少不了风险,正是天下豪杰,大显身手之时,注定不会少了这样那样的精彩,而大秦朝堂之上的这一幕,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罢了。

不提大秦朝堂之上的这些纷乱,回到河中。

临汾重镇,不会因为秦金交战,而有什么不同,依旧tǐng直身姿,立于汾水之畔。

临汾东北三十里,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原野,大雪初融,各处已经显出了几许春意,遮蔽道路的积雪慢慢融化,lù出下面斑驳而又肥沃的土地,看上去有些丑陋,但却深蕴生机,几许绿sè,从泥土中倔强的爬出来,于风中招摇。

奔腾的马蹄随着骑士们狂野的呼嚎声骤然踏下,重重的将那几许绿意踏在地上,碾碎成泥,只留下一片狼藉。

生命在这个时候,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原野之上,彪悍的战士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的荣耀。

狂野的女真骑士,娴熟的驾取着战马,挥舞着手中的弯刀,瞪着被杀气jī的通红的眸子,向不期而遇的敌人冲去。

身材高大,装备齐整的秦11男儿,丝毫也不示弱,他们发出狼嚎一般的呼啸声,射出呼唤同伴的哨箭,便排起锋利的阵型,毫不犹豫的向当面冲来的敌人迎了上去。

弓弦响动声中,箭矢带着锐啸,撤向天空,划出优雅的弧线,再在对面落下,带来的,却是丑陋的死亡。

尖利的惨叫声根本无法被震天动地的马蹄声掩盖,中箭的骑士栽落下马,翻滚在地上,几匹疾奔的战马哀鸣着,贯倒在地,将马上的骑士摔出老远,不论人马,噼里啪啦的骨折声,听上去悦耳而又残酷。

鲜血又一次喷洒在这河中沃

越发劲急的马蹄声中,终于让两边人马合在了一处,随即分开。

但就在这一瞬,刀光闪动,刺耳的兵刃交击声中,数条人影立时被砍翻下马,身体重重砸在地上,声音传出老远。

正在女真骑士们勒紧马缰,准备比敌人更快的转过身来,再次将弯刀挥入对方柔软的身体的时候“卑鄙”的汉人士卒却已经熟练的从马侧取下上好了弦的弓弩,在疾驰的战马上回过身来,将弩弓对准了女真骑士们毫无防备的后背。

随着弩弓弓弦特有的低沉绷动声,数条女真骑士粗壮的身子如遭雷击般颤动了一下,惨叫着从马背上掉子下来。

秦军骑士随即转身掩杀,剩下的几个女真士卒再是武勇彪悍,这个时候,也再非人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对手了。

四个人带着伤,狼狈的向汾州方向逃去,秦军士卒挥舞着手中犹自带着血sè的风刀,高声欢呼,几个射手当即摘下骑弓,拉满弓弦,向那几个落荒而逃的身影射去。

远方,向后奔逃的女真骑士惨叫着,落下马来,只余两人,催动战马,渐渐逃的远了,随即在带队军官的命令下,收拾战死的同袍尸首,治疗伤患,顺便砍下女真骑手的脑袋,打扫战场,本来就是胜利者应有的权力,而他们并无多少追逐残敌之意,再次获得最终的胜利,对于秦军最精锐的斥候营来说,已经不算什么

一个冬天下来,在这方圆数十里的河中大地上,秦军斥候营与金人的斥候来回厮杀,山野道路之间,已经不知有多少人葬身其间,金人以及亲人的鲜血更不知流了多少,其中之惨烈,实在难以言述。

开始时,遇到的只是金人汉军斥候,对于究竟训练,却又人多势众的秦军斥候大营来说,自然占尽上风,除了令人讨厌的严寒天气让人有些不痛快之外,斥候营的斩获也是越来越多,但随着那些狂野而有彪悍的女真骑士的加入,这样零星而又必要的斥候战也就进入了分外惨烈的阶段。

论起对敌的凶残以及对敌厮杀的勇气来,这些多数未曾经过战阵的秦军士卒不得不承认,自己一方要略逊一筹。

但决定胜负的可不只这些,更好的衣甲,更优良的军械,以及越来越能体现出优势的严苛训练,和战术,让这些斥候营的年轻人们在厮杀当中迅速的成熟了起来。

到了冬末时节,这临汾与汾州之间数十里方圆的土地上,已经很难再看到金兵斥候的身影了,这只说明了一件事,无论追涛猎杀,还是面对面的骑战,女真人已经全面的败下阵来,不是他们缺乏勇气,也不是他们不够武勇,只因为他们碰到的是猛虎武胜军斥候营。

数载操练,即便是一头绵羊,在经过这样系统而有针对xìng的训练之后,也会变成狮子,而在见惯了鲜血和杀伐之后,他们必然也会变得越来越嗜血,越来越难以阻挡,在忍受了一些伤亡之后,他们终于将强横的女真人精锐,杀的再也不敢贸然出战,和这些越来越可怕的敌手争夺战场空间了。

收拾完毕,纷纷翻身上马,带着收获的喜悦以及对战死同袍的哀悼,呼啸而去,但过不多时,十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