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647章

将血-第647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天地不容,若非家仇刺jī的他几乎疯狂,也断不会北来,打算投靠金人。

“没想到小哥竟还有这般见识。”

小二儿虽然唠叨了些,心眼儿也不少,但到底不是心黑皮厚之人,脸上一红“【小的哪里有这般见识?来往的人多,偶尔听得再句,觉着有道理,便跟客官胡乱说说,再有呢以前大家伙儿在胡狗治下,能吃得饱,穿得暖,别被人惦记上,就要烧香拜佛了,哪里会想那么多?”

“现在世道不同了,王师北来,念着咱们同根同种,不欺辱咱们小民姓,帮着咱们打杀胡狗,谁的心不是肉长的?谁对咱们好,谁对咱们坏,心里都分明,就说这税赋,胡狗在的时候,一家子,一年忙活下来,十成却得让胡狗拿走八成,到了冬天,到处都是活不下去的姓,卖儿卖女的成群结队的,看着就凄凉,若再多两年啊,我看这河中也快空了,谁活的下去?

若非小的土生土长,从没去过外间,早就学其他人,往难逃了,就算死在路上,也好过这么苦挨不是?”

“老天爷保估,别让胡狗再回来了,保估赵大将军他老人家,长命多,战胜,把胡狗杀个干净,【小的们便给他老人家立长生牌位,日日供养”

孟青听着小二的话,又不经意的打问了几句,在小二琐琐碎碎的话里,才知道那位赵大将军远在临汾,现在解州城是一位姓南的军中参军以及一个姓孙的司马在做主,大秦竟是没派官吏来河中,全靠这些军中之人在维持。

但这等局面孟青对那位闻名已久的赵大将军却更是好奇了,一路偏师,竟搅得河中天翻地覆,轻而易举的得了河中民心,管中窥的,难见全貌,但却也真是了得的很了,手段狠辣,决断上更是人所难及,就是不知这心xiōng若何!。

第九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四十章碑林

年轻的山中汉子们一边狼吞虎咽的吃着喝着,一边大声谈论着方才看到的听到的,虽说二十多颗人头落地,场面必然分外惊悚,但对于这些山中汉子来说,也不过是恶心了一会,接着就全剩下异样的〖兴〗奋了。

刀头tiǎn血,马革裹尸本就是他们所憧憬的生活,若非一个个祖上都对金人恨之入骨,若非家中不愿沦为盗匪,也许这些彪悍的山中汉子早就当了金人的兵卒或是在山中成了劫道的强人。

茶肆里客人渐多,那略显唠叨的小二也开始忙活了起来,孟青此时也没了多少探问的心思,只是琢磨着之后的行止,客人的谈论声不断传入耳朵,里面有本地人,也有投军的汉子,皆是河中百姓,说的也都大同小异,除了大骂女真残暴之外,就是说起河中的种种变局。

孟青的见识自然非是常人可比,只略略听了一些,便也能大致把握河中如今的局面了,秦人北来,声势不小,但经的阵仗却不多,金人治下的河中实是已经糜烂到了极点,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让百姓不堪重负,加之这些年女真权贵以及其子女部属或是亲戚什么的,

在河中圈占良回,霸人妻女弄的河中之地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所以秦人一到,不论金人官吏,还是河中百姓,皆无半点守土之心,短短数月,便将河中丢了大半儿。

但秦人好似也是准备不足,并无官吏来河中治理百姓一应措置,竟全然出自北来大军之手,其实听来听去,最重要的只两条,一个便是宣扬胡汉之别,jī起河中百姓同仇敌忾之心,迅速在河中收取民心站稳了脚跟。

第二个便是征兵有头一条作保,这征兵好似也就简单了许多,不同于往常大军征战,强拉民夫上阵,而是全凭自愿,比之于前者,自然好处多多,而现在看来结果也是一目了然,来应征的河中青壮络绎不绝,便是身边这些躲于山中的山民也都动了心思,遑论其他人等了。

不过这两桩却都透着些急切和匆促,许是秦人也没料到河丰糜烂至此措手不及之余,却是jī起了秦人野心,这才想出了此等主意。

不得不说,孟青虽外貌粗豪,心思却偏于细腻,只听得些传言以及琐碎之语便猜了个大概出来,不过到也不算出奇,他本就随父亲孟珙征战于河洛再从河洛辗转来到河中,对大局之把握又哪里是河中寻常百姓能婆比的了的?

一群人吃过了这顿不知是午饭还是晚饭的伙食,便急匆匆的按照殷勤的店家的指点,往解州城北门赶了过去,征兵之处,正是在解州城北门儿。

到了北门,放眼望去,城门没看到,看到的却是秦人连绵不绝的营盘,旌旗招展,刁斗林立,望之森严,在入目的一刹那,年轻人们皆为气势所慑,屏住了呼吸,秦人之彪悍善战,勇武难敌,军阵之严整森严,孟青见的多了,此时也不以为意。

不过终于见了河中秦军正军军卒,让孟青渐渐有些意外的是,一路行来,目之所及,无论军官兵卒,皆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年纪轻轻,身形健捷,年轻的让人羡慕,也让人惊异,也不怪他少见多怪,要知道当世军伍,二十多岁的青壮从军的自然不少,但军中之人,年纪相差可谓是参差不齐,有的不过十五六,有的却已经四五十岁,十五从军去,六十乃得归,可不是一句空话来的,哪里似这般,清一水的都是二十多岁的棒小子,对于年过而立,从军十余载的孟青来说,这等生气勃勃的军旅,还真的是头一次见到。

高大的寨墙,来回巡视的秦军士卒,不时能听见兵刃撞击的声音以及简短而又有力的传令声,不期然的,让空气中带上了肃杀之意。

一行人绕着寨墙,又向前走了不知多少时候,偶尔怯怯的上前打问,一身军服,显得威风凛凛,让年轻的山民们羡慕不已的军爷板着脸,并未粗暴傲慢的将众人赶开,而是简单的为众人指点方向,说不上亲切,却也绝无半点暴戾之意。

年轻的山民们之后则小声议论着这些披挂整齐的军爷的威风之处,自己若是也从了军,必定也是这般,各个满怀憧憬,只孟青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些军人有一种。说不清楚,但总归给了他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感觉。

其实他虽久于军伍,但见识上还是少了些,若是他父亲孟珙亲临,就能立马明白,这是一种特质,并不算稀奇,比如说,有的军旅善守,结成军阵,便如铜墙铁壁,坚韧难拔,有的军旅善攻,一遇战阵,则勇往直前,其势如火,久经战阵的,无论将校兵卒,则都精神饱满,视生死如儿戏,疏于操练的,则懒懒散散,不堪一击,这就是特质,一支军旅的精神所在。

无疑,以国武监生员为骨干,在长安城外,承恩湖畔精心操练数载的猛虎武胜军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特质,而这种一般意义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却会体现在猛虎武胜军的各个角落中,甚至于每一个兵卒的身上,虽然还显稚nèn,但随着日月积淀,必定会越发的厚重起来。

一丝不芶的着装,严厉到每个细节之处的军规戒律,接人待物不畏不亢之下,隐藏着的是骄傲到极点的军心士气,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会从细微之处泄lù出这支年轻的军旅的特质,接触的多了,自然会发现其中种种痕迹,但对于方自接触的孟青来说,却只是感觉不同罢了,并不能说出其中关节,这就是经验和见识上的差距,一样需要日记也累才成,显然,现在的孟青,还是受年纪所限,并不能得其精髓。

闲话尖说,回到正题。

绕着这俨然如城郭的大寨走了约半个多时辰,解州城北官道出现在众人视线之内,眼前也随之豁然开阔,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阔大的校场

没有黑压压的人群,却显得分外的热闹,人喊马嘶的声音不绝的传入耳朵,穿着令人羡慕的浅红sè战袄的军卒在校场周遭不停巡视戒备,而校场之上,同样也有亲人士卒来来往往,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人也越来越多,三三两两,如百川入海般汇聚到校场辕门之处,然后搜检一番,这才会被放进去。

官道上来往的人不多,有匆匆而过的,也有驻足观瞧的,不过只要过上一会儿,便有秦人士卒上前询问赶开,显然,盘查的很严。

年轻的山民们知道,成不成的就看这一遭了,都不自禁的整理破烂的袍子,tǐng起xiōng膛,加快了多子,而孟青慢慢落在后面,吸引他注意力的却并未越来越近的校场,而是一处位于官道旁边的特异所在。

那是一处碑林?

孟青错愕,高大的青石,一块块的竖立在那里,在已经西斜的厉害的阳光照射下,笼罩着光晕,离的太远,可不太清楚,但怎么看,都是一处碑林来的,在这样一个地方,突兀的出现这么一处碑林,确有那么几分特异。

最让孟青注目的是,校场侧门,陆续有人出来,打头的是个秦军军官,身后跟着他的,除了两个兵卒之外,其他穿着各异,一看便知,都是应征入伍的河中汉子。

一行人出来,略略整了下队列,便在那年轻的军官的带领之下,径自朝着碑林方向而去。

孟青不由停下脚步,打望着那边动静,果然,一群十几个人来到碑林之前停了下来,隐约能听见那军官一边指点着碑林,一边在大声说些什么。

值此时节,孟青的好奇心并不多,但略一思量,还是悄然离了队尾,往碑林方向而去!。

第九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四十一章请见

缓步走过,不一时便到了近前,并不上去跟旁人掺和,而站在稍远处望去。

他眼力不错,最高最大的一块石碑上的字迹清解入目,于云成,自雨秋,河中常山人,金秉烈十四年进士

只瞅了几个字,孟青眉头就皱了起来,金国人?竟然立碑于此,定非一般人物了,但这碑是金人立的?不像,看这痕迹,立下没多久嘛,难道是秦人立下的不成?那于云成何等人物?竟然劳得秦人给其立碑刻传?古怪

心思电转,再往下看,才知是大错特错了……

“启平三年,知解州,王师北来,据城而守,不一日,城破,云成死乱军”

“于云成,xìng忠直,有才干,素有爱民之美名,今死,时人不知就里,解州百姓皆颂其名,然,云成者,汉人也,女真掠北地,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女真残暴之名,已传扬天下百余年矣,云成不思本为汉家苗裔,却甘为女真之走狗,何为爱民?养我河中汉家百姓为女真猪羊尔”

“王师大至,不思开关以迎大义之师,而竭力抗之,终至身死。

所思所行,大谬,不明胡汉之大防,不谙圣贤之大义,实可谓胡人之爪牙,汉家之jiān贼”

“如此云云,加之其身,污我耳目,乱我视听,遂为正河中百姓视听,不为胡人所huò,勉强书碑记之,非为传其污秽之名,乃为后人戒尔”

我他***后,孟青瞠目结舌,脑中纷乱,背后嗖嗖的往外冒凉气,当场便木在了那里。

旁的他不知晓,于云成的名字更是头一次听闻,他只知道,此碑一旦立下,碑上所书之人,真可谓是遗臭万年了,生人三十多个年头,京师,洛阳,只这两处,他见过的碑刻自己就都数不清了,更别提听闻的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封禅碑以及封狼居胥碑了,而后者,更是每个武人一生的梦想所在。

但今日,秦人在河中,这解州城外立下了石碑,上面刻的,不是煌煌大言,更非丰功伟绩,而是而是一块块论罪之碑,胡人之爪牙,汉人之jiān贼,区区八个字,定下的却是一人千古之名,不是美名,却是骂名,何其何其的大胆,何其的狠毒。

孟青想也不敢想,若是这碑上,有他孟青的名字,之后淮左孟氏,谁还有脸活于世上?秦人这一招,真真是戳在了许多人痛处,意思相当明显了,儒家本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话,这也使得许多人有了籍口与遮羞布,给背叛找到了依据和理由,但在这普普通通的石碑之下,直指本心的言辞之前,遮羞布再是华丽,也将被撕个粉碎,谎言编的再是义正词严,也将被驳斥的体无完肤。

“数典忘祖,助纣为虐,恨不能生食其肉……”不远处,那年轻的秦人军官说的慷慨jī昂,脸型扭曲,而他面前的一个个年轻人脸泛潮红,热血奔涌,恨不能振臂狂呼,有个年轻汉子,恶狠狠的再一块石碑吐了。唾沫,嘴里念叨着“原本觉着俺们那地方的官老爷还不错,今日才知道,原来都是金狗的看门狗,罔俺们受了欺辱,还想去寻他评理,呸,日后定砍了他的头,也在他坟头上立下这么一块石头”其他人立即纷纷附和,那秦人小校也不阻拦,显然乐见其成。

孟青出了一身的虚汗,此等洗脑教育在后世屡见不鲜,便是当世,也不算多稀奇,无论黄巾贼,还是黄巢乱军,这都是他们的看家法宝,杀官造反,大家就有吃的有喝的,这显然便是一种另类的洗脑,不然的话,大家无枪无甲,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