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502章

将血-第502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却都被请了过来,当然,也少不了李承乾的侄儿李清在那里陪着,本来李承乾还想给他弄个兵部的差事,但经过上次的事,脸被人打的啪啪响,也就将这个惹祸的班头留在了府内,说是修心养性,其实也是怕照这个侄儿的鲁莽性子,一旦入了官场,被人连肉带骨头的吃了……

可以说没有什么外人,不过就像眼前这般宴饮,府内一年次数用一只手也能数过来,当然,这等情形在大秦很不是什么罕见罕闻之事。

说起来,也不是大秦官吏廉洁自守到了这个地步,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其实很简单。

一个就是官员薪俸不高,即便是像李承乾这样的官宦之家,常俸加上各种例银,全都算上,还不够去彩玉坊的青楼吃上一遭花酒呢,多数还得从田庄里补贴才成,这般一来,迎来送往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这二来呢,官员之间宴饮多有忌讳,比如说你是兵部之人,却要宴请户部的,若是小吏,也没人管你,若是到了六品这个品级,就要有些忌惮了,若是被人在这个上面参上一下,串联走动,居心莫测,可着实是冤枉的不行。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大秦太小了的缘故,官员少,眼珠子盯着的人却多,这也是为什么小国好治理的缘故了。

而今天,李承乾下衙会转,就将众人召来宴饮,谁又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李承乾兴致极高,许是有什么喜事了。

其实只要想一想就多数心里有谱,南边大胜,近两年多的战事终于大功告成,举国皆欢,正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如此大胜,其功非小,功劳也不会是一个人两个人的,而兵戈之事,前方将士自然是首功,但论及运筹帷幄,却还当首推枢密院和兵部两家。

作为兵部之首,又是皇帝宠信之重臣,这功劳还能小了?可能在场众人中除了不学无术的李清,其他人心里和明镜似的,只是这里人多嘴杂,虽都心里极想知道大人是不是有什么喜事,但却无人首先开这个口,只是不约而同的陪着李承乾酒到杯干,嬉笑着说些京中趣闻,不时发出一阵欢笑之声,气氛很是欢悦,但大家的心思恐怕没一个是在这上面的……

席间免不了说起后周南唐来的使者,都道是诸国来朝,大秦当兴,蜀中战事上也说了几句,但诸人皆知,尚书大人与那明威将军赵石势不两立,却也无人不知趣在蜀中战事上多做交谈。

接着便说起前几日那南唐使者在大庭广众之间,舌战群儒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还亲眼所见,说起这个,众人皆是连连赞叹,江南人物确是非同一般,连相府的于友谅都吃了亏,言语之间多有幸灾乐祸之意,当然了,这也是为了凑趣儿而已,他们都是李承乾的心腹以及族人,知道尚书大人的志向,而那于友谅却是相府幕僚,说话间,自然而然的便也有些敌意在里面。

不过在说起南唐使者求亲之举来,众人却是谨慎了许多,只是一人喝的有些多,说道江南风物虽盛,但想娶大秦长公主,却是妄想,难道也如后周般,向人自称儿皇帝不成?众人皆是一惊,赶紧让人将这喝多了的家伙扶了出去……

不过李承乾却只一笑,言道:“此言到也不错,南人软弱,徒逞口舌之利,到是后周与金国交通往来,很是懂得些分寸,不似南唐使者般骄横无知。”

见李承乾兴致如此之高,李清眼珠儿转了转,举起酒樽,“叔父,侄儿敬您一杯,这些日子,南边事急,叔父为国操劳,殚精竭虑,吃不香睡不好的,连身子都累的瘦了许多,侄儿看着着实心疼,可惜,侄儿学无所成,不能为叔父分忧……唯有敬叔父几杯,祝叔父身体康健,事事顺遂。”

他这么一说,旁边的人都是附和劝饮,心里都道,这位大少爷旁的先且不说,到也算善祷善颂,说出来的话,虽说……却也好听,不过这里的人也没一个脑袋不够数的,哪里会听不出来,什么叫学无所成,不能为叔父分忧?想为叔父分忧,这却也得个官身吧?李清的这点小心思,在他们眼中自然是一览无余。

李承乾这里却是老怀大慰,举杯便又干了一杯下去,却是抚着胡须笑道:“你年纪也已不小,是该定下心来的时候了,这些日子听说希习文练武,很是勤勉,这就很好,京中不比延州,没有点真本事,如何成就事业?如今蜀中初定,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不愁没有用武之地,大好前程,我辈男儿当尽力取之。”

“叔父教训的是,孩儿记住了。”李清两眼放光,却还是恭身应道,比之初来京师时却也长进了不是一点半点。

李承乾笑眯眯的话锋一转,“云鹤,文泉,你们两位来府中也有两三年时光了吧?”

席间两人赶紧站起身来答道:“是,东翁记得不错。”

李承乾温和的摆手,“坐下,坐下,诸位先生于我亦师亦友,这几年,若无诸位鼎力相助却是不成,无需如此客套,两位先生的才干,老夫是知道的,就是不知,两位先生愿否去南边为国效力,牧守一方,若是不愿,老夫断不会强人所难就是。”

两个人刚坐下,就听到后面的话,一惊之下,又都站了起来,脸色变幻,却是先惊后喜,其中一个反应快的,马上深深一躬下去,“多谢东翁提携。”

李清愣在了那里,断没想到这话头怎么就转到旁人身上去了,在京中日久,又有李承乾耳提面命,他总算明白了,京里的这些豪族门阀,实在非是李家可比,别看自己叔父现在身居高位,为人侧目,但此只一人而已,和那些簪缨世家哪里能比?荣宠不衰的永远是这些根基深厚的门阀大族。

明白了这个,他到是收敛了不少,但张扬惯了的人,要想让他整日缩着脑袋过活,还不如杀了他合适,一群豪奴被一顿板子拍下去,多数都打发回了延州,剩下的也唯唯诺诺,不敢再陪他出去招摇,而府中那些下人,各个都和木头似的,看着就让人来气,又没有俏丽的丫鬟妾侍陪伴左右,真真是气闷不已。

最终,他也老实了些时候,不过私下里却已打定主意,要离开这见鬼的京师,哪怕回家乡厮混,也好过在这里闷死。

不过他**那里却是来了书信,言辞之间,依然极尽宠爱,但对于他所说的回乡之事却是只字未提,还念念叨叨,让他安心在长安呆着,他叔父那里自有安排。

既然回不去,就等着吧,不过左等右等,也不见叔父给了章程,反而让府中的先生们轮流教导于他,他这里顽劣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个?若非一到长安就吃了那么大一个亏,让他泄了胆气,他早就对这几个之乎者也,惹人厌烦的先生拳脚相加了,也不看都是些什么东西,还敢来他面前指手画脚。

即是如此,心中之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的。

而今再听得那赵石立下大功,更是怨恨交加,不可排解,今日宴饮,见叔父兴致极高,正好上前试探一下,也好争取个一官半职,早日离开这见鬼的京师,总好过那赵石回京之后,干看着人家耀武扬威,气出病来。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是为他人做嫁了?眼见那两个家伙躬身做谢,李清一口气堵在心里头,脸上阵青阵白,真真如吃了苍蝇般难受。

李承乾可没想到,自己此举在一直宠溺有加的侄儿心里就此种下了怨恨的种子,笑着连道了几声好,蜀中千里河山,一朝平定,几乎是一下子凭空便多出了许多职位出来,而且缺的最多的还是各处主官。

那些后蜀降臣能留用的留用,但蜀中初定,一些事情多需后蜀降臣辅助,但多数主官的位置上却断不会任用他们,还需大秦官吏前往,这么一来,吏部面临的却是一个让人无奈的烦恼,官吏不够。

礼部那里已经决定在明春开科取士,然后还要开一次恩科,以补官吏不足,但那还是明年的事情呢,却是远水不解近渴。

于是,有人便出了个主意,京中豪门中的这些幕僚便成了首选。

以李承乾估算,即便如此,能让蜀中安定下来也需数年不可,要想恢复蜀中元气,十年二十年都是正常。

不过取得蜀地的好处也将慢慢展现出来,蜀中向来便被称为帝王基业,而今大秦得之,已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再加天府之国的人力物产,不出十年,必然兵精粮足,到时或顺江而下,或出潼关,或用兵西北,皆是进退自如……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自不必提,李承乾对那两人勉励了几句,让其他几个幕僚是又羡又妒,即便是那两个身有官职的亲族都有些嫉妒两人的运气了,这时机赶的太好,与人为幕的,即便是大家豪门出去的,多数也不过是**品的小吏,而听李承乾的意思,这两人放出去,可能便是值守一地的正堂,估计怎么也该是县丞,县令了吧?一跃至此,怎么说才好?

想到蜀地物产丰饶,沃野千里,又是新得之地,正是大展才华之所在,厅内的人心思都热的和火炭儿相仿,将来自己……想到这个,收起多余的心思,推杯换盏,不一时便将两个得了甜头的家伙灌的酩酊大醉……

李承乾也喝了不少,让人扶着回来内宅……

到了内宅,洗漱一番,却是叫人将李清又找了过来,李清本来心中郁闷,已经喝了个半醉,一听叔父召唤,又来了精神,之前的不快立马没了踪影。

不过到得书房,劈头盖脸先迎来了一顿训斥,却是因前几日为细故打断了一个家仆的腿,又将其赶出府去,做的实在没有道理,而且太过张扬,与李府名声有损等等。

李清喝的有些多,火气也越积越多,不免顶撞了两句,李承乾扬起巴掌就要打,却没舍得下手,缓和下脸色来,着实说了几句劝勉之言,李承乾哪里想得到,侄儿有如此急切的心思想要离京而去,当不当官都放在其次了,这些话又哪里能说到点子上?

李清这里唯唯诺诺,却半点没听进耳朵里,最终也是不欢而散……让李承乾兴致着实低落了几分。

不过朝中将有变动,他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之后又将两个族人叫进内宅书房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八十七章廷议

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八十七章廷议

“赵石现在就在蜀,统领大军,威权自专……之后恐怕颇多掣肘……”

“听闻赵石率兵入蜀,不论汉,利州,还是成都,赵石所部杀戮皆重,许多地方大族屠戮一空,田地,银钱……”

“是不是让御史上书弹驳,稍挫其锋芒,不然兵乱过后,地方驻守军伍,定多出其门下,朝廷威严何在?”

“赵石依仗陛下宠信,素来跋扈非常,在朝结怨甚多,而今蜀大胜,功高自傲之下,若干涉地方政务,怕有安史之忧啊,朝廷自应早做筹谋,那赵石为刺客所伤,今在成都养病,谁知是真是假?若不早做决断,速召其回京,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处于私室之间,两个人说话也没多少忌讳,其难免危言耸听,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蜀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如今大乱之后,宛如无主之物,自然是令人垂涎欲滴,两个人已经隐约感到,大秦新一轮的权利分配就在眼前,不论是朝堂之内,还是在那巴山蜀水之间,都有着巨大的利益在等着胜利者去篡夺。

但好死不死的,统领大军的偏偏是赵石赵柱国,打下偌大的江山,之后分量不言而喻,虽说职权并不分明,但之前只那一句总揽蜀战事,就给了他多大的自专之权?

而今大胜,威势一时无两,往蜀安插私人,任用官吏,说不得就得人家点头才成,不然大乱之后,安靖地方,没有那些领兵大将的支持,想想就能知道结果,对于他们来说,战功什么的到在其次了。

再一想到赵石与李家自从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就与自家不睦,索性便有什么说什么,但说起来也是丧气,就连说话的两个人也觉着自己说的有些不靠谱,这个时候找赵柱国的麻烦,却是如同找死一般,但这么大一场盛宴,李家若不能参与其,分上一份出来,老天爷估计都瞧不过眼,想到蜀那许多无主的田地山林,还有权力为家族带来的荣华富贵,却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不过他们位卑职小,这主意还是得李承乾来拿……

李承乾在那里不动声色的饮着茶,浑不似方才般兴致高昂的样子了,其实心里也是暗自摇头,族人才太少,就拿眼前这两人来说,一个是他的晚辈,一个却是要叫他一声堂兄,也算是族有才干的了,但眼界却着实低的可怜,以那赵石现如今的声势,岂是旁人能轻动的了的?打这么个主意,真真是上赶着授柄于人,也不想想,那赵石得罪的人是不少,但他李承乾得罪的人又能少到哪里去?

更让他无奈的是,这两人明显是为眼前之利所迷,混言混语,如同赌输了急待翻本的赌徒,也不好好想想,赵石临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