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487章

将血-第487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军所属,连乱军到底多少人马,也探不清楚的,更别说仿效当初汉中城下破敌故技,通知城内兵马,两面夹击了。

“好大一块肥肉,就看咱们有没有这个牙口了。”说出这等没心没肺之言的自然是张嗣忠了,除了厮杀之事,这人没有其他任何热衷的东西,面前数十万乱军,却也吓不住他,反而满面红光,几日的疲惫都好像没了踪影,咧开大嘴便笑。

其他人可没这个心情,都蹙着眉头,冥思苦想,但却茫无头绪,乱军如此之众,想想都让人头皮麻,其中竟然还有原蜀国官兵,南蛮兵马,这些人凑在一起,还能相安无事,真是怪异。

不过在数十万兵马面前,这些都已是细节末节了……不知不觉间,众人的目光都投在了虚弱的大帅身上,一路行来,接连激战,五万余大军,却是损伤轻微,不论如何,赵石已用一连串的胜利成功的在全军上下建立起了无人能及的威望,至此关头,众将自觉不自觉的便都在想,也许大帅又有奇谋也说不定。

不过众将都乃带兵之人,没有自己的主意是不可能的,多数都在琢磨着,是不是劝大帅回军,先在绵州驻扎观望一番为好呢?

他们不知道的是,赵石这里也有了些悔意,大军急行,得到消息的时候太晚,只有等大军聚集于此的时候,才能做出决定,而这里离乱军太近了些,一旦乱军有所察觉,必定派兵前来浪战,到得那个辰光,最好的结局也只是退回绵州罢了。

这个时代的通信手段太过落后,让战事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让领兵将领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挥,这也是每逢战乱,中华大地便英雄辈出的根源所在,不过此时此刻,这一点也让赵石感到分外的无奈,若是能早些得到消息,肯定不会是这么个进退不能的局面。

“都说说吧,咱们现在身在险地,没那么多客套,有什么说什么就是了。”躺在床上,赵石喉咙有些嘶哑,这些天伤势虽无好转,但总归说话再无气促的感觉了,只是这些日子以来,没有好好休息,喉咙却是有些肿了,这都是伤势带来的症状,并无大碍。

片刻之后,还是杜山虎先开口说出了多数人的想法,“不若回军到绵州再作道理。”

其他人都默默点头,只有段从文上前一步,和在京师时比起来,他脸上多了些风霜之色,但整个人看上去却越的精干深沉了起来,这时众将环立,段从文却也无多少局促,而是朗声道:“乱军虽众,却各有所属,大帅命我等一路急行至此,取的便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之意,今我军到其侧后,其无所觉,正应趁势击之,一战而竟全功,若我退兵而去,于军心士气皆为不利,再想与乱军战守,最多也只保僵持之局,我等率军入蜀,所为何来?

以末将之见,不若置之死地而后生,率军死战……不世功业就在眼前,我等当取之……”

一番话掷地有声,慷慨激昂,立时便有几人相应和,其他想要建议退兵的,心中也有所动,想到若真一战功成,功劳先不说,就说以数万兵马,溃敌数十万之名望,此战过后,此战所有人等,以后在大秦军中将再非同侪可比,思及于此,年纪轻些的便都热血奔涌,有些心动了。

不过接着迟殿虎大声道:“不可,乱军太众,一个不好,岂非置众军于死地?乱军如此众多,日久粮草必缺,不若回师绵州坚守,切断乱军退路,等乱军粮草断绝,不战自溃……”

话音未落,却又有一人站了出来,这人众将都不陌生,其人官职虽卑,但从其随军之后,众将不论品级,对其都颇为敬重,这人不是旁人,正是在利州大战数月,保得利州不失的江善江君慈。

此人为赵石命之随军之后,一直少言寡语,虽是参将,但麾下也没兵卒,行的多数是参军之责,与众将都不统属,也算是援军中的一个异数了。

这时他的脸色比之赵石只是稍好一些,可见旧伤并未全好,站出来便躬身一礼,沉声道:“粮草断绝?正如大帅之前所言,那时成都可还安在?我数万兵卒可还安好?若乱匪取了成都,粮草无忧之下,回军而攻,我等又如何?大帅明鉴,主帅遇刺于中军,带伤挥兵南下,为众军之表率,一路行来,以末将观之,军中士卒皆怀奋勇之心,而今士卒虽有疲惫,但士气正旺,军心可用,时机正佳,天时地利皆在于我,若回兵而去,实为不智,末将以为,可派兵夜袭,乱军互不统属,可催敌于混乱之间,此为险地,大帅当早做决断为好,末将不才,愿为大帅效死。”

之后再无人说话,赵石沉思良久,“连夜后退十里扎营,命人找些沙土来……”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七十三章穷途

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七十三章穷途

(昨天又稍微看了一本架空历史类小说,三国的,作者的名气,排行榜上的位置,都很靠前,但让人失望的是内容实在写的有些勉强,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地方,嗯,除了更新度以外,失望……

阿草其实很搞不懂,装逼和真的厉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若想写出主角的强悍来,其实要将这两个概念分清,并下一些功夫才行,不是欺负两个人,或杀一堆人,演一出什么英雄救美,铲强扶弱的戏码就成的,可惜的是,大多数网络小说里都缺乏这个认识,弄的非常之生硬,让人看了就觉得……唉,不说了,阿草绝不是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其实就像是看粗制劣造的电影一样,让人浑身上下都不舒服,不说两句实在不痛快。)

两日之后,中军大帐,一个巨大的沙盘已经被造了出来,只是时间太短,沙盘预演的许多要素被忽略掉了,尤其是在地理准确性上大打折扣,只能勉强算是造出了一个最最简易的沙盘而已。

众将聚在此处,有些稀奇的看着,沙盘以泥沙制成,山川地形只是略略做出了个样子,中间插着许多旗帜,以代表乱军以及秦军的位置,让人一目了然,虽然简陋到了极点,但对于这些领兵大将来说,却是新鲜,而且看到实物和听探马禀报完全是两个样子,许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在探子不停的补充当中渐渐完善,乱军大营的大致轮廓已经清晰的出现在众将面前。

要说沙盘这个东西,据说秦始皇曾经做过类似的东西,之下汉时也有类似记载,但普及却是后世民国时候的事情了,这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仅仅依靠目测或者简单的工具,除非耗用大量的人力,不然根本无法实现沙盘最重要的精确性。

用泥沙为盘,山川为线,两军上下为棋子这样的事情,众将都未曾见过,当然,像杜山虎之类从巩义县一直跟随赵石左右的人除外,所以从这沙盘摆出来,众将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到后来沙盘渐渐完整,众将恍然,仔细观瞧,心里皆是啧啧称奇。

不过说起来,此事也有取巧之处,一来成都府一马平川皆为平原,不须演化高山丘陵之类的复杂地势,二来,赵石也只想取个直观些的效果,并不求其做到真正精确无误,这般一来,就好说许多了,乱军大营排布之处以各类旗帜充之,中间成都城只以一块顽石代之,大军退后十里,离开大路扎营,在平原之上,这么做有些掩耳盗铃,但却也聊胜于无,总归不会让人无意中现大军行踪就是了。

众将围在沙盘之前,指指点点,沙盘做的不小,上面旗帜密布,其实最显眼的还是代表广安军,遂宁军,蓬州军等原正规蜀军的十几支旗帜,还有代表南蛮兵马的几处,剩下的很大一片,显得乱七八糟的便是乱匪了。

蜀军据于成都城东面,不论乱匪还是南蛮兵马,皆不与其混杂,而南蛮兵马与乱匪混在一起,居于城北正面,两侧皆为乱匪,看上去和乱匪相处竟然很是不错的样子。

其实等到沙盘成型,众将心中也就明白了,大帅这是要打了,既然大帅做出了决断,众将再不想及其他,议论的便是该怎么打的事情了。

七嘴八舌间,有的认为应该分路进击,使敌军混乱,然后于乱中取胜,而有的则以为南蛮与蜀军两处应为攻之处,只要击溃两处人马,乱匪虽说人多势众,却并不会放在如今的秦军眼中,更有的则提出应造些投石之类的攻城器具,以火攻取胜,这个提议立即遭到了众将的驳斥。

蜀中天气本就阴雨连绵,在这样的天气中用火攻之计,并无多大用处,投石等物作用虽说巨大,但若要造出来,恐怕也得些时日才成,大军身处险地,也没那么多的时间。

不过此议到是让人想出了个点子,蜀中草木阴湿,若能找对风向,以烟气混乱敌军,再趁势击之,到有几分胜算。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以前还不觉得,大军接连攻伐,皆为赵石一人独断,但此时重伤之躯,也没那个精力去细细琢磨,只是躺在床上,静静听着,慢慢心中已经有了些轮廓……

“明尊。”有人小声轻呼。

这里便是乱匪中军所在,帐内灯火摇曳,一须皆白的老者靠在椅子上,脸上沟壑密布,配着脸上的一些斑痕,老态毕露中透着深深的疲惫,这老者正是如今在蜀中闹的天翻地覆的拜火神教之主,方老爷子,此时的他双目微眯,光亮一明一暗的照在他脸上,留下许多阴影,和平常老者并无二致。

听到有人轻唤,方老爷子微微睁开眼帘,目光开始还有些浑浊,但不一时便清明了过来,挪动了一下身子,“何事?”

声音嘶哑的让人甚至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身子比起当初在汉阴召集神教众家堂主,商议大事时,却是天差地远了。

不够想想也就明白,神教起事到如今也有半年多了,千头万绪,都得他这个教主明尊一力当之,这才成就了今日之局,但神教中也一下子多出了许多事务,让从未经历如此局面的神教中人都是手足无措,应接不暇。

所幸的是,神教布置多年,教中也有些人才,之前又是布置周密,有了许多准备,再加上起事之初,大事顺遂,皆与之前料想暗合,让神教上下尽皆振奋,这么一来,就算屡有失误,也都勉强应对了下来。

兵围汉中,夺取剑门,连结蜀军残余兵马,与南蛮盟好,一连串的布置都一一实现,到得南蛮各家蛮王出兵,广安军节度使率兵来会,把成都城围了个铁桶相似,一切都在按照之前的谋划在进行,方老爷子虽然劳累,但能为神教谋一块百年基业的心思支撑着他没有半点的懈怠,精气神更比当初健旺的如同年轻人一般,即便是因轻敌,而被成都城中秦军大败,他也无半点心灰,更能重整旗鼓而来。

但世事难料,近两月来,情势却是急转直下,先是去取金州的方半儒等大败而回,所率二十余万兵马竟是全军覆没,只余方半儒等脑在数百人护卫之下逃回了西川,接下来青龙堂那里也失去了联系,这还不算,之前更有消息,秦人援军已至剑门,剑门守将邓海派人求援,语出不详,竟有诀别之语奉上,邓海乃蜀中大风堂之主,其人坚毅多谋,秦人一到,竟是闻风胆丧至此,实是让人揪心,情势只数月间便败坏至此,实是让人始料未及,正应了那句老话,其兴也,其亡也忽焉。

殚尽竭虑,再加频传噩耗,方老爷子这身子骨自然是每况愈下,就像这帐内的火烛,油尽灯枯只是早晚间事。

而让人唯一还算安心些的是就是,前些日得了剑门急报,却是自己那三弟派人传过来的,消息实在算不得好,急报上说剑门蜀军哗变,秦军趁势入城,剑门天险已失,邓海以及那不成器的二子皆殁于剑门,而值得安慰的是,三弟行险刺杀秦军援军主帅,重伤之……

当然,好消息就在这里了,秦军主帅重伤,以三弟的本领,恐怕秦人主帅应是凶多吉少了,而刚刚攻克剑门的秦军群龙无之下,多数是应该陈兵剑门,不敢南来的了,而且自己这里还派出了两万余援军,没有消息传来说路遇秦人大军,看来近日应是无碍才对。

不过接下来又是坏消息了,传来的急报上说,秦人不知为何,竟然知道了方家隐匿于汉阴,三弟行刺秦军主帅时负了些轻伤,却还是急急赶往汉阴,也不知能不能救回一家老小。

这才真正是晴天霹雳一般,方家老弱妇孺皆在汉阴,若为秦人所获,定然是灭族之祸,到了此时,方老爷子也是心胆皆裂,深恨当初不应存了留条后路的想法,将一家老小仍留在秦人的眼皮子底下,但此时却已悔之晚矣,远在成都,即便是忧心如焚,却也无能为力,只有遥遥祷告,让方家留下些血脉才好。

这些事都是近日生,若非这位神教之主自小练气,也是刚强坚毅之人,只这连番打击,便能摧垮他的身体甚至是意志。

当然这都是闲话,到得如今,方万川也就是方老爷子也是神思倦怠,将一些事情都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