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469章

将血-第469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帅请看。”宁向岳挽起袖口,指点着道:“汉中府辖下八县,共有良田四十余万亩,其中多为水田,自古以来,这里便有汉中天府之称,得之,今后必为大秦粮仓。

所以大帅所重之事,乃是汉中经此战乱,百姓十去五六,空有良田,却无人耕种罢了,今北山有一策,不但可解大帅之忧,更可为大帅添数千兵甲,大帅可愿细闻?”

赵石抿了抿嘴,心里有些腻歪,文人都这个德行,喜欢不停的卖关子,陈常寿如此,南十八如此,眼前这位也有这个毛病,不过听到竟然还能多出兵甲?这却是意外之喜了,于是点了点头,示意其快说。

宁向岳却是脸上放光,指着图上两道黑线道:“汉中被临秦岭,南依巴山,身处群山之间,大帅可知道这山间都有些什么?”

赵石恨不能一脚将他的话都踹出来,还好的是,这次宁向岳接着便道:“别处北山知之不详,但南面巴山之下,有金花,银花,顶花三处土司,此处乃蜀国平帝时所设,驻于此间的都乃蛮族,金花蛮,银花蛮,顶花蛮三族在此已逾数十年。

而群山之间,更有长洞蛮,明山蛮等蛮族村寨数十,就在五年前,蛮王阿律曾请命于安平郡王孟……孟信,设土司于浦县之南,孟信以蛮族不服教化,屡生事端为由拒之,由是与蛮族交恶,再无往来。”

“但北山少时居于浦县,曾随父入山采药,偶然救得一蛮人性命,那蛮人便是蛮王阿律幼子,此人不但说得一口汉话,且言谈之间,深慕我汉家风物,更曾言其父阿律,早想率族人下山,为蜀中治下。

以北山想来,汉中蛮族声息相通,几个蛮王皆出于乌衣蛮,若能说动阿律,则其他人也必意动,几家蛮族出山为民,不光汉中能添十数万百姓,大帅这里也可在蛮族中选取健儿从军,这样一来,蛮族子弟皆在大帅麾下,其余人等也必为大帅所用,不敢造次,岂非两全其美?

若大帅能许北山半月时日,北山这就动身南去,北山知道如今军情紧急,必会说动蛮族先予大帅数千兵马,若事情顺遂,至多六月间,蛮族也能举族迁来汉中,大帅可信得过北山否?”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五十七章寨子

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五十七章寨子

最终赵石还是决定不在汉中这里耽搁,第五日便拔营而来,径出汉中,临行之前将张承郭猛两人叫到一起,和两人细细商量了宁向岳所说之事。

宁向岳说的很是不错,这教化异族之功确实不小,蛮族若能下山为民,于现在的汉中看来,也是两全其美之事,但其中碍难重重,也不必多说,蛮族土司自秦汉以降,一直到唐时,其实都有存在,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到诸葛教化蛮越,使其知桑麻农事始,一直到大唐年间,对蛮族之策向来未怎么变过,还是那一句老话,分而治之。

但一直以来,蛮族之乱不绝,其中缘故自然是汉蛮两族差异太大,野心大些的蛮王终归不想为汉人统治,却又深羡汉地繁华,于是总想据而有之,和北边胡人的心思一般无二,即便是那些已经设立的土司以及蛮族在平地的聚居之所,也不太服朝廷管束,多数都是自行其是罢了。

教化异族,向来是中原汉家的千秋大业,其间会因时代改变而有一些差异,但根本是不会改变的,想将异族融合进来的目的也不曾变过分毫。

但之所以谓之千秋功业,是因为异族的人数太少,凝聚力必然很强,想要融合他们却是千难万难,古人说的好,宣之以威,教之以礼,八个字,也是道尽了其中的艰辛,不过汉唐之后,对于异族,汉家却是失了底气,多数时候都是听之任之,再无宣之以威一说了。

而如今,蛮族若来,也不知会生出多少事端?其中利弊,赵石是想不清楚的,最怕的还是那宁向岳私通蛮族,趁机挥兵来犯,那才叫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呢。

思忖再三,赵石本来打算只留下两千兵马在汉中,供张承,郭猛调遣,但现在嘛,却足足留下了七千兵马,几乎将整个中军都暂时留在了汉中,又与张承等商议,一旦蛮族举族而来,却不能给蛮族许多自主之权,不然之后必要得寸进尺,留下尾,不过这恩威并施之策,却还要张承两人自己琢磨,赵石这里也只能报京师长安,催促朝廷派遣能吏急来汉中。

在汉中等上半个月,那是等不得的,多拖延一日,蜀中战局也就不知会生多少变故,哪里耽搁的起?

最终,宁向岳走后,赵石便率领三万余兵马拔营而去,沿汉水日夜行军,不数日,便于驻扎于汉水之侧的李金花所部汇合,两日之后,将俘获之汉中乱匪留在金州,大军随即拔营过汉水,终是又踏上了利州地界。

此时已是大秦景兴三年五月夏,青山叠翠,绿意迎人,一路行来,满眼都是蜀中景致,但比起往日的利州,却是少了许多的人烟,一路上,人迹渺渺,田地荒芜,偶尔碰见几个村落,也已空荡荡的如同鬼蜮。

也正如赵石所料,利州一路,乱匪几乎绝迹,而幸存的利州百姓见到大军,已如惊弓之鸟,大军还没到的时候,就都逃了的。

景象虽说凄凉,但赵石却未有多少怜悯之心,乱匪能在利州一处聚兵二十余万,起初那些杀官造反,助拜火神教起事的终归还是利州百姓,不然拜火神教才几个人?哪里会有二十多万人马?

当然,这其中没有谁对谁错,此乃国战,蜀中百姓心向故国也说不出什么错来,还是那句老话,份属敌国,没有无辜一说。

大军一路行来,却未碰上什么敌人,到是一些险要之处,百姓聚集,大军一过,有的当即逃了,有的却是门户紧闭,一片的敌意。

大军到得西县,这里本是蜀中重镇,当初不但是汉水大营的粮草囤积之所,更有数万百姓于此聚居,但是现在,却是残垣断瓦,满目疮痍,荒草已经长出不少,进去一探,间或还能现些死人骸骨,一片焦黑之下,也不知西县被毁当日死了多少人,若非时日还短,留下许多痕迹,不然这座千年古镇看上去就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一般。

看了这等惨象,不光众将默然不语,便是赵石也长长叹了一口气,就在这废墟之上,赵石下了一道军令,派兵四出,纷高各处村县城镇,大秦援军已到,命各处百姓自归家园,不得有误,若再有敢手持刀兵,结寨自守者,杀无赦。

众将皆是不明所以,却是不知大帅要做什么,不过现在赵石在大军之中威望越来越高,解了汉中之围后,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众军皆以其为军中砥柱,即便是那几位京兆殿前司禁军出来的也收起了多余的心思,就更不用说旁人了,其实换个说法,就是胜仗越打越多,这军心士气也就不用再担心什么,而领军之人在胜利的光环之下被底下军兵无限的神化下去,于是,一支令行禁止的劲旅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一声令下,众将即使心中存疑,却也都凛然遵命,并无一人多问什么,在这一刻,赵石在军中的威望也是尽显无疑。

不过赵石领兵日久,虽说控制**强了一些,但对于领兵之道却也是越来越熟悉,众将不问,他已经开始解释。

“蜀道难行,阴雨连绵,这一路急赶,众军已然疲惫,再向前去,就是利州城,说不定要厮杀一番,在这里整兵五日,梳理一下地方,也好让蜀人瞧瞧我大秦兵威。”众人一听,都道大帅英明,多少觉得大帅行军布阵,总是有章有法,该急的时候急,该慢的时候慢,实是让人心服。

其实赵石这里除了如上所说之外,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从金州起兵之时他就已经让赵飞燕将手下人等都派了出来,此时一个月已经过去,却是到了看看效果如何的时候了……

绵谷县西南,背靠松竹岭,有一处寨子,此处名为成家寨,之所以以寨称之,主要是因为成家祖上据说也是后蜀开国之臣,后来告老还乡,回了故里,这位成家先人却是出身草莽,干的原是无本的买卖。

衣锦还乡,一门皆贵,后蜀朝廷赏赐众多,那位先祖却是豪杰之气大作,立了这成家寨,说是寨子,其实和小城差不多,有城墙围着,背靠松竹岭,也算是成就了一方人物。

成家后代子孙虽然没先祖那个福气,能赚个五品以上的官职回来,但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举足轻重的望族了,县太爷到这里上任,先要见的不是衙门中人,而是先要见一见成家老天爷,之后才能平平安安的在这个地方呆下去。

成家子孙繁茂,只这一代就有五子,都是嫡支所出,其他旁支子弟加起来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成家福禄绵延,到得现在这个地步,子孙行事也渐渐张狂了起来,这一代的五个儿子就号称成门五虎,各个都是横不能走路都横着走的角色,绵谷县之人私下里皆称之为五霸。

太平时节其实也就罢了,这五人就算再是嚣张跋扈,只要不想着谋逆,也惹不出什么滔天大祸来,但方今乱世,五人却是给成家招惹来了灭门之祸。

秦人来了,成家寨没事,因为成老天爷还在,将家里惹是生非的几个愣头青圈在家中,自己则带人率先去秦军军营劳军,秦人也无意与乡中百姓士绅为难,大军一路并无所犯,就过了绵谷县。

这里刚将心放下,没过半载,利州又闹起了匪患,这回见多识广的成家老天爷也捉摸不清到底该是如何了,事也凑巧,松竹岭上就有一伙儿强人,人数不多,只有数十人而已,这些家伙见利州大乱,立马打着趁火打劫的念头下了山。

说来也是好笑,这伙强人中到有一半儿是被成家强占了良田,这才被逼上山的,下山第一件事自然是找成家报仇了,这个根本就不用问。

而成家树大招风,还有几伙儿乱匪也盯上了成家的家财女人,于是乎,成家就算想安稳也安稳不得了,先是松竹岭上的强人趁夜而来,想要将成家满门杀个鸡犬不留,但成家到底不是好惹的,外间闹的纷纷扰扰,寨子中能无防备?

这伙儿强人也才几十人而已,而寨子里佃农,家丁,以及成家的子孙亲朋等等,近千人居住于此,这伙强人一来,就如羊入虎口,让成家那五个恶霸小子带人杀的杀,擒的擒,一个都没逃的出去。

后来的几伙儿人也是如此,几仗下来,成家却是打出了些名声,周围村县百姓纷纷来投,成家为了自保,来者不拒,一时间,成家寨是人口剧增,不多时便已有数千之众。

这人一多,粮食,食盐等物也就紧了起来,最后是成家五虎中的老四一拍脑门,想出个主意来,也没告知老太爷,伙同几个兄弟率人径奔县城,此时利州大乱方兴,像绵谷县这样的大县,却有地势有些偏僻的所在,还没吸引那些大伙儿乱匪前来。

成家五虎带人进了县城,直奔县城官库而去,见这伙人人多势众,气势汹汹,却是无人敢管。

成家的这五个愣头青不管那许多,带人便砸开官库,将其中粮米等物,尽皆劫到了成家寨,这一下可是出尽了风头,来归之人更多,便是一些乱匪也听闻了绵谷县这里有成家寨,和大家伙儿乃是同道中人,杀官造反,很是有些声势,即属同道,大伙财的地方很多,也就不去绵谷县人家的地盘上讨食儿了。

这么一来,成家虽说是为了自保,却真还保全了一县之百姓,若照此下去,等蜀中平定之后,也算有功无过,继续过他们的太平日子了。

但坏就坏在成家五虎见人越聚越多,人人恭维,各个谄媚,竟然还有那无耻的将他们几个与三国时的五虎将相提并论,这般下来,心气儿可就不同了,再不管家中老太爷之类的长辈唠叨,都觉乱世出英雄,所不定他们还真能干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

而乱匪群集利州城下,虽说有人前来拜会,让他们带兵前去汇合,但这些土包子真还没看在成家五虎的眼里,所以没去搀和,到得乱匪北上,去取金州,他们到有些意动,但琢磨来琢磨去,自己好容易弄到这许多兵马,到了那里却得听人家的,那又何苦来哉?

于是又躲过了一劫,而到得五月间,利州这里算是清净了,绵谷县更是一家独大,成家也派出人去,将绵谷县的良田几乎占去一半儿,并开始耕种,相比利州其他地方的残破,却是另有一番景象。

这一天,成家五虎的老大成先正志得意满的在房中享受着新纳的小妾的温柔滋味儿,外间却传来管家有些惶急的声音,“大公子,有……有人想要见您,您看……”

成先正舒服的乐不思蜀,以为又是来了投奔的,不耐烦的道:“将人安置下就算了,大公子我也是寻常人都能见的?”

“大公子……来的人好像是秦人……指名要见成家寨管事之人。”

成先听见秦人两个字,先是一惊,接着便也不以为意,先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