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373章

将血-第373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奠定了其在大秦军中的地位。

不过话说回来,年轻时老爷虽是刚烈无畏,但随着年岁渐长,又调回京师驻防,这脾气却是尽数收敛了起来,近些年来,除了两年多前,李严蓄要倒向废太子李玄持时,曾和李严蓄大吵了一架,最后大怒之下,一脚将李严蓄踹出了书房外,却是再没过如此大的脾气的,不成想,今日一听到此事,竟是大怒如此,两个人哪里有不害怕的道理?

此时内院王管家心里却是觉着分外的冤枉,不说此事与他一点干系都没有,就说这事儿若是搁在平日里,那还叫个事儿?四小姐为人虽然不错,但父母早亡,一直寄养在府中,这样的身份又不得几位老夫人得意,便是有老爷护着,受人欺负也是难免之事,高门大户人家,这种事儿平常的紧。

这两年四小姐得了朝廷官职,官位还不小,几与老爷平起平坐要是放在个男人身上,别说当面得罪了,估计便是背后说小话儿都得小心着被人听见,奈何是个女儿身,所以闲言碎语便多了些,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女人家到底都要算是旁人家的人,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那几个混账东西说也便说了,但该死的却是被人家的夫婿给听了个正着,这也就罢了更加该死的却是这人还是个不好惹的,羽林军左卫都指挥使,鹰扬将军赵石,那可是实权的领兵大将身份不但和老爷一般,而且满长安的人都知道是当今皇上身边的红人,不但出于皇上私邸,更有拥立大功在身,更不要说人家东征时立下的天大军功了,这样一个人,任谁只要眼睛没瞎能明白其日后的前程是怎样的了,你说这几个混账东西是不是该死?还要连累他王管家在这里面对老爷的雷霆之怒……

不过李敢当的事岂是他们这些人可以明白的了的?他虽半生习于战阵宦海沉浮了这许多年,眼界城府自然不会小了。

他对鹰扬将军赵石虽有惮却并不畏惧,今日赵石来访刻意做出的冷淡疏离之态就是他的聪明老辣之处了,京师三军,左右两卫,一由王虎统领,一个便是赵石,再加上他的雄武军,护卫制衡,这个大势怎么也不会变。

前些日还有在皇上面前提议仿唐制,另设武卫铁林,虽未得允准,但据说皇上也颇为意动的,在他想来,也是如今南边用兵正急,不然此议当是水到渠成的,毕竟已经有两代帝王是靠兵变登基,对此事上心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若是不闻不问才是怪了呢。

所以虽是应允了这门事,但却不能和那位鹰扬将军走的太近,这其中的分寸他早已想的明明白白。

但回来,如今李家正走下坡路,二弟虽说有起复之望,自己又在位上,还能够支撑,但长远看来,却有后继无力之忧,这门亲事也确实是雪中送炭,可为李家得一强援,虽说表面上要做一番姿态出来,但结亲就是结亲,以后若有个什么事情,旁人却还是要顾及那位皇帝宠臣的意思的,若是那位能出将入相,李家必定也会水涨船高,这个毫无问,不然他也不会那么痛快的答应下这门亲事,毕竟侄女李金花也算是在军中有了些根基,虽说限于女儿之身,不会再有多大的前程,但总归要比李家旁的子弟强了不少,他们几个兄弟去后,却还能勉强将李家支撑起来,不嫁人又有何妨?

本来打算的好的,若是因为几个下人的胡言乱语,给那赵石心里扎上一根刺,未得助力不说,却是惹了一个强敌,这让他心中如何不怒?

“你们……”

不过李敢当盛怒过后,嘴里也只出两个字,接着便是一声长叹,慢慢坐了下来,这个侄女身世凄苦,心里也苦的很的,但偏偏越是如此,还越就有人不愿放过,大儿子还稳重些,打着继承家业的心思,有上进之心,行事便也不会过于荒唐,但其他人却是……这下可好,那赵石刚刚表示了些善意,就有人去触他的霉头,这人年少气盛,胆大包天,对自己侄女又上心的很,现在不定心里是如何恼怒呢。

不过虽说处置几个下人不过是举手之劳,一句话的事儿,但事情一旦闹起来,不但他的脸子放不下,也不合他的初衷,想到此处,心里长叹了一声,唉,由他们去吧,他李敢当自诩一世英雄,从没含糊过谁,难道临到老来,还要放下脸皮,给个少年人赔罪不成?赵石若敢在他府中生事,他李敢当还怕了不成?

豪气颇升,倔强之心亦起,心中自然而然便镇定了下来,淡淡一摆手,“下人胡言乱语,当不得真,按家法处置便是,不必小题大做,派人去把李朗找来。”

那王管家虽然见识不足,但却也听出了这话中的意思,立时如释重负声应是而去,心里还琢磨着老爷也不知要找那位二房所出,但

没个名份的李朗少爷有什么事情?

再说赵石,重又来到李金花居处,见面之后,李金花却是有些诧异他为何去而复返,不过心中却也欢喜石远行在即,这一去不定又得多少时日,更是在婚事临近之时,足可谓好事多磨的,自是不满足聊聊数语之后便即分离,见赵石回转,这喜色是遮也遮不住了。

不过见赵石神色有些不对,心里却是咯噔一下,她可是被坏消息给吓怕了,定下来的婚期都给延了道又有什么变故不成?她可是知道,不说当年护粮途中遭遇西夏精锐,赵石那时还只是初入军旅,也是神色自若谋迭出,就说东征时被数倍于己的金兵铁骑围追堵截生死只在顷刻之间,他也是指挥若定,不见一点惧色,现在却是阴沉着一张脸,让人望之生畏,也难怪李金花往坏处想了。

赵石如今百事缠身倦非常,加上余怒未消色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的,本来已经不打算让李金花随他去川中冒险经此一事,却是变了主意留在这里受气,还不如随自己到外面走上一趟。

他也不废话,直接将自己的意思一说,自然不会提起那些听到的闲言冷语,只说想到此去时日不短,也恐其中有什么意料不到的变故,考虑到两人都是官身,朝廷一旦征调,也就身不由己,还不如一同前去,再一起返回。

李金花一听却大喜过望,赵石虽然并无半句甜言蜜语,但在她听来,这简简单单的一去一返,关怀之意已经流露无,惊喜之下,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

等到赵石出了李府的大,会齐等在外面的随行衙兵,心中那股被人信任依靠的暖意还久久不去,面无表情的回看了一眼堂皇的李府大门,心头却是冷哼了一声,这才掉转马头,双腿一夹胯下战马,率领着十几个衙兵绝尘而去。

来到自家府之前,婚事才过去两天,牌匾之上的红绸裹布犹自未去,路旁还遗留着些鞭炮碎屑,两日之前宾客盈门的胜景还依依在目,但此时赵府门前却是一片紧张忙碌之色,十几顶轿子依次排开,赵府门前的家丁们跑来跑去,端茶送水,忙的不亦乐乎,赵石却是一阵头疼。

“老爷回府了。”

赵府门前又是一阵忙,管家老齐颠颠的跑出来,嘘寒问暖,几日来这位老管家却又是欢喜又是烦恼,赵府兴旺之相已呈,他这个资格颇深的管家也水涨船高,走到哪里都有人巴结的,但从那盛况空前的婚事开始,他这个管家就再也没能闲着,迎来送往,便是当初年轻时在景王府当差,也没有此时的风光的,只几天功夫,这眼界心气儿就已不一般了,上门来的若是官阶低些,老头儿腰都不带弯上一下的,不过风光虽是风光,但就是太忙,跑前跑后的,他这把年纪,身子骨还真是受不了,痛苦并快乐之余,他这心里不由暗叹,若是早几年到这般好去处那该多好。

见爷带人回转,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下来,将赵石等人迎进府内,一边急急让人安顿好那些衙兵,一边随在赵石身旁,将来府拜会的各色人等一一数说了一遍,也亏他年纪虽老,但这记性却不差,将内府几位先生着重点出的那些人都记了个清楚。

赵石不时点头,问了问石头娘可曾回转,得知老夫人带着小丫头去了西山佛院上香,这才挥手将管家老齐遣走。

他却并未急着见客,而是先到后;洗漱了一番,又将陈常寿等人分别找来问询,等心里有底,才依次见了几个客人,其中有礼部的,有户部的,还有兵部的不一而足,太大的官儿没有,议论的事情也非常琐碎,无非就是此次前去川中传旨的名单以及一应事宜。

饶是已经和陈常寿等人通了气,见过礼部来人之后,他还是深吸了一口气,不说别的,只礼部要求随行之人便有四五十人之多,听陈常寿说,吏部随员人数还要多上许多,他这心里已经满是苦笑,这哪里是钦差?简直不就是保姆吗?这许多闲杂人等,只两千兵马怎么能护得这么多人安全?

最后赵石一咬牙,定下除吏部礼部之外,其余各部随员绝不能过二十人,还都要身强体健的,七老八十的免谈。

这么一来,其他几部来人自然是满腹怨言,不过任他们说的天花乱坠,赵石也是咬死了不松口,这些人无法之下,才悻悻告辞离去,说是回去商量商量,他们做不得主的,赵石心里冷笑,只当没听出他们话里的意思。

不知不觉间,半天就已匆匆而过,到得晚间,口干舌燥,再加上心力交瘁的赵石才回到后院,想要到石头娘房中用饭,这时陈惜寿却又匆匆而来,一见面就急急道:“大人,有贵客来访……”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四百六十九章贵客(二)

贵客?”赵石目光一凝,陈惜身在府中已经呆了两秉性他却也知道的清楚,年少老成,聪明天纵,外虽示人以谦和自抑,如温文君子,但内里却是孤高傲岸,不屑于众人同的一个人,这便是是他和他那位惊采绝艳的爷爷不同的地方了,陈老先生生性飘逸却深懂内敛之道,常于不经意间别出枢机,使人折服。&1t;》

其实这两人却是不能比较的,陈老先生一生坎坷,屡经风雨,那份沉积下来的厚重和从容却不是现在的陈常寿可以比拟的了的。

不过爷两个最大的相同点便是两人都是地道的阴谋论,总喜欢揣摩别人的一言一行,这种言传身教,承继下来的阴私心理,让他们只能成为别人的助力,却很难真正站在阳光之下,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不过,能从陈惜身嘴里听到贵客两个字,那赵石也就毫不怀,来人一定非比寻常的。

“这人大人也见过的,大人应该不会忘了身为杨相府中长史的南先生吧?”

赵石微微点头,海中出现的是那个身材高大,面门上带着疤痕,但却讳莫如深的身影,那位南先生也是谋士幕僚之属,很得当今宰辅杨感的器重,能为相府长史,才能智慧自也是凡脱俗,这个不用怀。

当初离京东去潼关之举是此人给出的主意,不过此人给赵石的感觉总带着些神秘的味道,和陈常寿等人不同,这人来历若是他自己不说,便根本无从考据,身上还常年带着一柄长剑,看上去颇有古君子之风,但赵石是什么人?却能敏感的从对方身上感觉出一丝隐藏极深的彪悍之气,若非经过生死锤磨的人,断不会如此的。

“他可说了到上来是所为何事?”两人一边朝外走着,赵石一边问道。

陈惜身笑着点头,“无事登三宝殿,大人可能不知,这位南先生在大人东征之后是时常来府的,都由我与鸿儒三人相陪,饮酒畅谈,惜身暗自观瞧此人见多识广,天文地理治兵事,乡野杂谈,涉猎之广,见闻之博,实是让人叹为观止说惜身,便是曾在外游学数年迹遍布大秦的鸿儒也是自叹不如的,再加此人心思敏锐,才智不凡,以惜身看,此人实是个无双智士……

不过,为观之人其气抑郁,常怀心事有故事在身,此次前来求见大人身之前试探了一下,却是……大人不妨静下心来心置腹,与之细谈一番,也许……”

“哦?”赵石心一动。有些惑地看了陈常寿一眼。这番话地意思是……不可能吧。那位南先生现在可是相府长史。却要来就他这座小庙?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知道人不信。惜身这里也是满腹惑地。此人为相府长史。于杨相来说也算得上是心腹之人。若是千里求官之人。到了此等位置。到也不必舍近求远……杨相如今虽然已经年迈。但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以其人之才干。只需杨相一封荐书。到了哪里。只要稍微展布才学。过上数年。其人之成就也是未可限量地。但如今……这也正是我与鸿儒疑惑之处了。”

“不过之前他为大人谋划将来。如今又于大人临行之际来寻。观其言行声气。坐卧不安。满怀心事。欲言又止。却是有求而来地样子。其为相府长史。朝廷政令。过其耳目。文政书函半出其手。却有什么事是难以开口地?还要求到咱们门上?”

“以我想来。在这个关节上。无非就是大人将要南下川中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