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347章

将血-第347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膊黄a且,很得旁人敬重的,却不想还有这等……相眼光之准,随手点拨,即是人才,下官实在是佩服的紧啊……

他这话到是说的滴水不漏,虽说他官阶比郎中还要低上一些,但品评起两位同僚来,却也无人觉着不对,毕竟是皇帝近臣还有着一个世袭渠远伯的虚爵,如此说话也是恰当,这里不但保了徐郎中几句,还着实恭维了老相爷一下,真可谓是玲珑剔透的心思,杨感只是微微一笑,但那位郎中听了,心中自是对这位李大人感激莫名的……

赵石听到李师雄几个字却是心中一动,和尚的儿子?这才往那位郎中身上看去,诗词他听不出好坏,更不明其中意境,笑话虽然好听,但唯独他没有笑,在他来说多少凄惨之事都经过了,什么笑话在他耳朵里也就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效果,到是这些大臣们的答对很是引他注意,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都好像充满了秘密……

这时李师雄的名字传入耳际,他想到的却是和尚的死讯还没有告诉他,转念一想,也就放了下来,人死如灯灭,又何必让活人烦恼?

景帝李玄谨此时也是心情大好,抚掌笑了几声,微微摆手道:“都说经一事而长一智,但知易行难,律己更是不易,虽是趣事,又有些……吧,以后用心做事,用心为官,只要做到不亏于心,也就不用怕其他什么……

徐郎中这时却是高兴的眼眶微红,半晌才道:“谢陛下教诲,臣定谨记于心,不敢或忘……

“下一位该是谁了?”李玄谨兴致高昂,眼睛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对于这些平日讲究正身正己,威严持礼的大臣们能有什么尴尬的趣事却是更为的期待,如不是身为帝王,时刻都要保持着自己的威严和君王气度,这个时候估计脸上已经乐开了花儿的,不过此时却也是在心里大赞自己英明,这个赵石果然如自己所说,很有些奇思妙想,这等有趣之事还真亏他想的出来。

既然已经有人抢先。还得了好处。众人都是官场沉浮日久之人。自然知道方才这位郎中大人算是得了大大地彩头。日后升迁已在预料之中了。心中好笑之余。却是用心思索起什么事算得上尴尬。却又能人警醒了。

这时杨感微微躬身。清朗中带着些慵懒地声音响起。“老臣想好了一新词。请陛下。诸位大人品评。”

景帝李玄谨虚扶了一下。喜道:“谁不知杨爱卿文章华美。浑然天成。心中更有千般锦绣。诗词冠于朝野。快快吟来。让朕听听。”

众人也都不自禁竖起了耳朵。杨感早年。文声鹊起之时。当真可谓是惊采绝艳。大秦不作第二人想地。如今为政日久。却是少有诗词传诸于外了。今日御前赋词。能与闻其间。何其幸也?

不想这时却有人笑道:“杨相且慢。”

众人看去。却是兵部尚书李承乾。他笑着先是躬身一礼。接着才又笑道:“杨相之文名我等尽知。有杨相珠玉在前。我等岂不是都羞于献拙。未战而败了吗?”

他这话看似恭维,又合情合理,但在场诸人哪个不是精明到骨子里的人物儿,枢密院与兵部之争向来曲折琐碎,以往杨感德高望重,坐镇枢密,兵部很难争锋,但如今心新皇登基,气象不同,杨感又已年迈,精力大不如前,有同门下平章事的重任在肩,枢密院的许多事便也无力顾及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老相爷即便是荣宠不衰,过上个几年,也该是退位让贤的时候了,再加上如今兵部尚书李承乾是皇帝宠臣,摆出这么一副模样出来,并不只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地位,而是要在说,兵部如今和枢密院的份量已经等同。

本来还很轻松的气氛,一下便沉默了下来,景帝李玄谨的脸色却也不见异样,更增诸人联想,这一刻,所有人的呼吸都好像变细了许多,也许这时只要皇帝一句话,以后朝堂上将又是另一番局面的了。

那边参知政事,兼任户部尚书的李圃却是脸色阴沉了下来,他和杨感同殿为臣已有多年,佩服杨感才干为人的同时,也很是看不惯李承乾这难看的吃相,微微动了一下脚步,就想上前说话。

但此时杨感眼光波动了一下,之后却只剩下了云淡风轻之色,微笑道:“陛下,老臣老了,到真是不如李大人想的周到,不过老臣这些年已经疏于文事,却当不得李大人盛赞的,也罢,老臣就再想想,若是输了,有什么事才是老臣这一辈子最觉难以启齿的……”

这算是退了一步,众人总算将一口气呼出,不过心中却都多了一份儿心事,这之后,若是老相爷真的老了,这朝堂之上,该如何应对?李承乾功利之心虽是急了些,但却并不能引起所有人的反感,毕竟官场之上,可不是非敌即友那么简单的。

景帝李玄谨这个时候却是好似对众人的心思根本未曾察觉一般,摆手笑道:“杨爱卿之文章诗词,人所共知,也不怪旁人……惧怕……

到这里

一笑,指着李承乾道:“既然是你起的头儿,那就你

这样一来,偏袒之意已明,众人心里都不由暗叹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位四朝老臣在位子上的时日恐怕无多了吧?

这时靠近赵石,将赵石遮住半边身子的一位大臣也不自觉的悄悄挪了挪步子,将赵石整个儿露了出来。

李承乾心中一喜,却也不欲将杨感得罪过甚,毕竟这位老相爷主持朝政达三十年,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即便是有皇帝信重,若是将对方得罪的狠了,也是得不偿失之事。

微微躬身,向杨感一礼,笑道:“杨相,那下官就逾越了。”

直起身子,微微沉吟,这才朗声吟道。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耸。立谈生死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骁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控,斗城东。轰传酒芦,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间呼鹰唤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阴阳顿挫,一气之下,众人都觉词间豪气逼人,有让人热血***之感,不自觉间,一副少年任侠,呼朋唤友,鲜衣怒马的出猎图已经生动的展现在了众人眼前,众人心中都是暗赞了一声,好,之后才觉出了古怪……

却是李承乾脸色微红,躬身道:“臣是武人,不学无术惯了,急切间哪里能想出什么好诗,也就将这些年做出来的最好的一挑出来,以博陛下,诸位大人一笑,望陛下恕罪……

这番话一说,众人心里又暗自道了一声好,这样的答对和机敏心思,在朝中也是少有的了,圆了方才稍微有些过分的话不说,有些示弱,又有些藏拙,却能博得其他人的好感,再加上这佳作……害人物。

“好像只是半阙吧?”“是,臣少年时也曾效那游侠儿行径,轻狂恣意,每每想起,都觉虚掷了许多光阴,,后来从军,才归正途,不过臣实在文才有限,如今也只得了半阙,下半阙却总是不得下笔,如今被杨相一吓,也只好拿出来献丑,实在让陛下见笑了。”

众人都是滋味莫名的笑了起来,杨感也是摇头道了一句,“后来之人果然可畏啊……这词,还是说的其他。

不过一句玩笑话,却是将之前的那些许不愉快都扫了个干净。

李玄谨也是摇头,脸上喜色却是浓了起来,“词是好词,朕细品下来,也有不能自己之感的,不过……于景,这题目本就宽松,你却全然不理,却是说不过去,这样说来,你这惩罚也是逃不了了……

李承乾赶紧接道:“臣自知不擅于此,这里已经准备好了……

“那就说来听听。”

众人都是竖起了耳朵,这个游戏虽说掺杂了许多其他的东西,但也着实有趣,众人到都是兴致盎然。

瞅了其他人一眼,李承乾老脸也是一红,硬着头皮道:“陛下也知道臣去过边寨的,臣还记得,那处寨子在秦霞边境的一处山上,寨子里有百余兵卒,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寨子了,没到边寨时,臣是满腔的壮志豪情,但到了那里……

实话,第一次面对西夏兵的时候,臣却怕的厉害,西贼的人数多出我们许多,也不是西贼主力,和我们差不多,抢下寨子的话,就地固守,这样的阵仗一年中总要有数十次之多的。

两军对阵,只守不攻,早晚会被人破了寨子,于是领兵的校尉一声令下,大家就都冲了出去。

那位校尉看臣身强体壮,也就把臣也算在了里面,臣那个时候可是怕的要死,眼见前面的人肢体横飞,竟是被吓的不敢稍动地方,后面的一个老兵见了,大怒之下,一刀就扎在……|+里……

李承乾脸红的也不下去方才那位郎中大人,稍微转身,众人也就知道他的意思了,有人当即忍不住,扑哧就乐了出来。

李承乾也是不管,自顾自又接着说道,“臣那时吓的厉害,身后一痛,哪里管那许多,回身就是一刀,接着就……了疯魔似的冲进了西贼堆里……

那一战,臣斩三级,其中就有西贼的统兵官儿,至于杀伤多少西贼臣那时迷迷糊糊的,哪里知道?最后反正是被人抬回寨子的,那个校尉对臣十分赏识,亲自过来给臣包扎伤口,但看了一圈,也是……好像死了一般,大伙儿这才明白,原来是脱力了。

后来大伙儿都拿这事儿取笑那些新兵,尤其是那位被臣在脸上划了一刀,留下一道疤拉的老兵,更是给臣起了个绰号,火牛。

也不知他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怎么就听说了乐毅火牛阵大破敌阵的事情,说是和臣当时到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臣当初年轻气盛,听不得旁人取笑之言,每每都要和那老兵扭打上一番,后来官职渐高,这个绰号更是甚为忌讳,有时连牛字也不愿听人提起。

但如今嘛,却是想听也听不到了,当年那百余守寨同袍,也不知如今还剩几人在世,不过……养老,但火牛这两个字却再也不敢说出口了,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四百三十章游园(三)

畔吟哦之声不断,间或笑声频传,其情其景,到是其T+

不过大秦文风本就不盛,这些大臣们忙于政务,哪里有空闲去吟风弄月,悲春伤秋?三四小诗,五六婉词,却多有些生硬,寄情于景到还不算艰难,只是君王之前,总要逢迎奉承上一句半句的,这可就难坏了他们,做出来的诗词自也就不会精绝到哪里去。

景帝李玄谨到也不以为意,只是稍加点评,故意放过几个年老德高的,其余却是都要说说自身的尴尬之事,这些大臣作诗作词虽是生疏,但一个个却都经历了不少风雨,像李承乾便曾在边寨爬冰卧雪,征战杀伐,其他诸人地位相当,自也不会差了。

虽然这些陈年往事多数是不堪回的,不过能博得君王一笑,也数不易,自便都挑选些寓教于乐的,一个个缓缓道来,言之有物,却不知比他们作诗作词的本事高明了多少,所说之事各个不同,稀奇古怪者有之,匪夷所思者有之,但却都让人忍俊不禁,回味一番的。

终于轮到了同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杨感这里,这位老大人却是笑道:“方才听李大人之词,颇有感怀,愿为李大人补上这下半阙之词,只是怕扰了陛下和诸位大人兴致……

“无妨,今日之会,君臣相聚,笑谈无间,朕甚欢喜,老大人只需自舒胸臆,不用顾忌。”李玄谨脸露笑意,轻轻颔道。

众人却都收了笑容,静静聆听,有些人心中已是担心,这位老相爷德高望重,若是在诗词中隐隐讥讽上几句,今日之局面便有些不堪收拾了……

杨感直起身子,轻咳了一声,这才缓缓吟道。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落尘笼。薄书丛。

鹖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鼓动,渔阳弄,悲思翁。懒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余音未歇,老人却是站起身子,又接着吟道:“山秀芙蓉,湖明如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组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年豪。耳根清净功名话。”

文字功底浅地。此时便有些不明所以。但也觉前一词意甚悲。有一股郁气于胸。李承乾此时依然面沉如铁。他这人自诩文事武功。不让于人。是个自傲于心之人。不然这些年在兵部备受打压。也不会深自隐忍。也不愿投向李严蓄。

杨感补地这半阙词。他听了并不能深懂其中意境。但也知其中意思之深。实不可是自己上半阙能比得了地。这还不算。其中地郁闷之气更是让人心堵。上半阙意气豪飞。实被他誉为平生之力作。正如他此时之心境。正准备再接再厉。一飞冲天。展平生抱负之时。下半阙自应抒己之志。一展胸怀。所以有乐匆匆之语在最后。以为后边留下余地。想说地是。这只不过是少年游戏。建功立业。裂土封侯还在后面。不成想人家给他接了个似黄粱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