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210章

将血-第1210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上面,王景其人,功不可没。

。。

杏林盛会终于徐徐落幕。

与会的名医们出来的时候,很多目睹之人都吃了一惊。

这些名医各个形容枯槁,眼睛中也带着血丝,走路有如梦游,神思倦怠,不知情的,一定以为这些老家伙不定就是房事过度,弄的身子骨都快受不了了呢。

不过,这些人都是医术精深之辈,多擅养生之道。

知道这些时日,身心过于亢奋,若不善加调养,过后定要大病一场,所以各人回去之后,都是各施手段。

最后还是病倒了两位,其余到是无事。

这么一来,又为这次盛会添了无数谈资。

当然,盛会最重要的一环,这个时候也开始了。

与会名医,当即便有其人被太医署招募,又有两位擅治外伤的名医,得到了国武监的邀请。

一位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拒绝,另外一位却是欣然应允。

香侯府这边只延请了一位。

就是三十个名医当中,唯一的一个女子。

秦州人,李碧。

连香侯府都没敢派府中女子参会。就怕府中女子医术不足。惹了旁人耻笑。

而李碧不但能在杏林盛会之上露面。而且与众多同行较技,不落下风,可见,这位名叫李碧的女名医在医术上有着怎样的造诣了。

当然,女子从医,又不是出自国武监,多数是精于妇科无疑,李碧也无例外。

不过。其人精于行针走脉,尤其让人忌惮的是,对毒之一道,有着不凡的造诣。

这是行医之辈最忌惮的一种人了,若非其人是个女子,很多人都会直言斥其为旁门左道。

当然,用毒之人,多善解毒,为善为恶,也不过是存之于一念的事儿。

而这位女子能参加杏林盛会。也定然不会是邪恶之人。

不过,香侯府这边儿还是考量再三。才发出了邀请,虽说还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妥,但香侯府的女人们也有自己的心思。

后宫女子相争,用毒者多,此女若是入府,将来后宫贵人求到门上的时候,肯定不少。

当然,让香侯府用毒害人,那绝对不可能,只能是解毒一途。

而在这之前,还要求到晋国公府门上,让晋国公派人去细查此女底细才成

剩下的十几二十位,纷纷进入了长安权贵府中,只有一两位或是恋栈乡土,或是认为京师乃是非之地,不愿就留,而回去地方之外,其余,皆都被名利所动,留在了长安之中。

各人皆有所得不说,大头其实还在后面。

京师长安最大的一间医馆,在这个冬天算是热闹了。

三十位名医,不管有了怎样的去处,都被再次召集起来,于医馆中挂牌行医。

这是正经的扬名之举,也是给这些名医实实在在的好处之一。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杏林盛会,也就算是圆满结束了。

之前盛传的那些参会的好处,并没有都一一兑现。

但对参加了此次杏林盛会的名医们来说,收获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在医术上,开阔了眼界,收获良多不说,名声也着实宣扬了出去,又能在长安立足,有的还当即获得了官职,这其中每一件,都是行医之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名医们心满意足,并期待着新的开始。

但光就此次杏林盛会的效果而言,其实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参会的人太少,与会之人也无法做到毫不藏私,会后的交流更是几近于无,除了得到一些方子,记录了一些有价值的医术观点之外,并无多大收获。

也就更不用提什么改变观念这样的大题目了。

香侯府那边可能极为满意,但赵石连续十余日听了杏林之会的细节,便不再打算关注后续的事情了。

在他看来,这次杏林之会,也许是个好的开始,也许只是昙花一现,谁知道呢。

他现在也没那个闲心,去专注于打破一个行业局面这样的事情上。

所以说,一番花样下来,也许让长安上下,都觉得今年年末无比的新鲜,也许旁人会认为,香侯府和晋国公府这次出了大风头,邀到了不少好名声,但在赵石想来,除了造就了这些名医的名声之外,赵石还看不到多少真正的收益。

但他也明白,这必将又是个长远工夫,就像香侯府那边,已经开始在琢磨着,要举行下一届杏林会了。

香侯府的女人们到是想着投桃报李,回点什么给晋国公府这边。

但想来想去,一群女人不由气沮,拿得出手的东西还真想不起来。

这也是晋国公府的权势全面超越香侯府所致,只是女人们不太愿意承认而已。

最终,晋国公府算是享福了。

之后香侯府护卫晋国公府内宅的女卫增加了近一倍,女人们还在晋国公府中开设了学堂,专门教授晋国公府丫鬟,近侍等内宅下人们学识。

如此种种,不用一一赘述,而这架势,明显是把晋国公府内宅,当做自己家来经营了。

当赵石去到公主府的时候,靖佳公主就有点反酸的说了一句,不如把香侯府和晋国公府合为一处,岂非更加方便一些?

实际上,说出这话的时候,靖佳公主兴致很不错。

因为又一件大事发生了,和公主府脱不开干系,也算是出了她一口恶气。

当然,这件事对朝廷来说可不光彩。

此时,杏林盛会也已结束,并迅速冷却了下来。

前年,有蜀中皇商张某暴毙于金州,经过近两年的探查,终于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出来。

刑部捕头终于“找到”了张某死后,立即失踪了的一个小妾以及跟随小妾一起失踪的账房先生。

于是,“大案”乍起。

茶商与光禄寺官员勾结,伪造账目,私吞皇供,谋取私财事,被刑部报上了中书。

然后迅速传入宫内,皇帝陛下震怒,接着便转大理寺以及御史台下的都察院。

风起于利州路,最终蔓延到了整个光禄寺。

户部立即派人封存了光禄寺往来账目,此时正值各地皇供入京,探查起来更为方便不假,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实际上,像光禄寺这样的地方,大家都心知肚明,再廉洁也廉洁不到哪里去。

不查则已,一查就都是窟窿。

和商人打交道的官员,自古以来,廉洁者能有几何?

其实,这是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用过于苛责官员有多贪婪,换句不好听的话,两边都不是好东西,狼狈为奸是早晚的事情。

本来,朝廷正处于动荡渐息之时,如今又起大案,对朝廷来说,并不是好事。

但若是案子出在光禄寺这样的衙门,却又两说。

这地方,皇亲国戚扎堆,皇帝陛下乐见其成,就算没这个案子,他也正打算寻他们麻烦呢

至于朝臣,很多人更是欢欣鼓舞,打下来一只两只皇亲国戚。。。。。。嗯,很不错的事情嘛,可以搞一搞。

上下隐隐有了共识,于是,大秦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贪腐案,就此诞生。

户部很快就接管了光禄寺的各个职责,皇商们滞留京师待查,混乱之处,也很快被户部联合兵部刑部弹压了下去。

京师又热闹了起来,这回,杏林盛会不再是新鲜名词,而光禄寺三个字成了重点。

出人意料的是,首先遭了厄运的不是下面的小官儿,更非是那些战战兢兢的皇商。

第一个坏了事儿的却是“年轻有为”,堪堪就要接任光禄寺卿正的光禄寺少卿刘景尧刘。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大案(二)

权势地位越来越是稳固的晋国公赵石从来不以宽容闻名于世。

所以,光禄寺少卿刘大人是整整提防了两年,从蜀商张某在金州暴毙,一直到如今成武七年冬,刘大人从来没有放松过心里那根弦儿。

在光禄寺任事,更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这到也有好处,因为勤勉而又谨慎,很得上官赏识,很快,光禄寺卿的位置,就开始向他招手了。

刘大人有点踌躇满志,两年过去,那边并无什么太大的动静,看来当年的事情,没寻到他的头上,到了张某那里,也就断了。

要不然,以晋国公赵柱国的权势,想让他直接罢官不太容易,但给他找点麻烦,应该是轻而易举。

要不怎么说呢,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

那边没动静,他即日也将高升,虽然不能转任六部要职,有点遗憾,但怎么说,也算是一步迈进了朝廷大员的行列,就是权责有点小罢了,品级上到了,但和外朝重臣们相比,光禄寺明显不够看。

这么一来,刘大人又动了心思,照样对准的还是公主府。

因为晋国公府那边实在不好下手,朝野内外,现在多为赵柱国一党,让他有点无从着手之余,也有点心寒胆颤。

而公主府那里不一样,光禄寺是干什么的?

皇家的事情,许多都要光禄寺来办,公主府无疑算是皇家一员,用点手段,就能沾上公主府的边儿。

不用说这手段有多隐秘。也不用提这手段有多阴狠。

最终的结果就是。把刘大人自己陷进去了。

这一次的报复。。。。。。没错。在刘景尧自己想来,就是报复,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报复来的这么快,而且这么的不留余地。

从蜀商张某那里,牵涉到光禄寺不说,还没等他缓过神儿来,京师这边的出了事儿。

有京师刘府总管。刘景尧最信任的人之一,到长安府衙出首,一棒子就把刘大人砸倒在地。

从刘府中搜出贡品虽然不多,价值最高的就是一些极品茶团,如果刘景尧亲自在那里,一定能认得出来,那是他派人送到公主府的东西,却是在自家被搜了出来。

人证物证都在,根本无法抵赖。

私吞皇供,只这一条。就够刘大人掉脑袋了,而且。从蜀商张某那边,刑部还给刘大人设了案卷。

贪渎之事,大秦不是没有,但来到光禄寺少卿这样的品级上,还是大秦开国以来头。

和科举案差不多,这次贪渎案也是突然爆发,事先好像没有一点征兆。

和科举案更像的其实是,两案发作,都有着必然的原因,过后想想,好像又都是顺理成章。

不说科举案,就说这次贪渎案。

大秦来到成武七年的关卡上,一系列动荡频出不止。

许多聪明人便都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许多故事,又为什么会是在这个时节出现。

然后,便是豁然开朗。

随着疆域的扩展,政事上的繁杂已然非是当年可比。

大秦从景兴年间开始变法,一直到成五年间,还在继续。

这不光是说两任君王都雄心勃勃,有志于天下等等,而且,此时看来,更像是大势所趋。

如果没有景兴鼎革,也就没有今日大秦的强盛。

而成武皇帝若不继续下去,大秦一统中原之日,也许就会遥遥无期。

因为疆域越来越大,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朝廷上下若是固步自封,像前秦商鞅变法一般,戛然而止,那么大秦也许还要等待几位明君出现,才能一统天下。

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算困难。

而回到贪渎案上,也就明了了

大秦吏治渐渐在走下坡路,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每一个帝国,都会重复这个过程。

大秦贪腐官吏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许多人在大案一起之后,便想到了这一点,多数人也都认为,也许。。。。。。之后的几年甚至于十几年,整饬吏治,都将是大秦朝廷最重要的政务之一了。

回到大案本身,光禄寺少卿刘景尧很快就进了大理寺。

之后,又陆续有十数人被捕拿,入大理寺待堪。

光禄寺上下,一片哀嚎。

真要这么查下去,不说人人有罪,把光禄寺翻个底朝天吧,但差不多一半的人会陷入此案当中,却是可以预期之事。

光禄寺的账目不禁查,除了光禄寺的大人们大笔一挥,多报损耗之外,来往之间,收受礼物,在光禄寺也早已乃是平常之事。

有些人更是借助皇商之手,暗中当起了商人,名下酒楼,茶园,屋舍等等,都在渐渐增加,怎么来的,那还用问吗?

当然,此时的光禄寺,还没有糜烂到明末清末那么触目惊心,操作起来,也更加的谨慎和隐秘,还没有形成大家心照不宣的“规矩”。

但只要继续细细追究下去,糟烂事儿也绝对不会少了。

这个府里,收了歌姬,那个府里,弄了几张字画,至于顺手拿点皇家的东西,那都不是事儿。

这么一来,宫里的太监也没好了。

几个代皇家监察供物的大太监,自缢了两位,剩下的都被拿下,由皇后娘娘亲自

相互攀咬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宗府那边首先就有皇亲国戚吐了口,大理寺那边又多了几位犯人不说,其他光禄寺犯事官吏也没坚持多少时候,纷纷写下供状。

当官的最怕其实就是这种情形。

无论是审案的,还是被审的,一下就都痛苦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此事已成大案无疑,虽然现在还局限在光禄寺一处,但谁也不知道,此案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