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204章

将血-第1204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之后如何,和他干系就不大了,最多,要被问起一下,关于张培贤继任人选的问题,在这个上面,赵石不打算多说什么。

而河洛一旦有了人事变动,就可以趁机琢磨一下河中。

所以,大秦成武七年,可以说是多事之秋,无论军政,都很纷乱。

。。。。。。。

“前些时候,平宁郡王当街纵马伤人,朕罢其王爵,并诏由宗府堪问,肯定有人说朕心狠,爱卿来评评理,朕是否处置的有点过了。”

吃了几口菜,喝了两杯酒,君臣两人都不再提起河洛之事了。

这事赵石已经知道,这位平宁郡王自然是宗室子弟无疑,祖父是正德皇帝的兄弟,到了他这一代,终于混成了郡王,再往下传,就是郡公了,到了这儿,也就到头了。

毕竟,他们身上都流着皇家血脉,虽说隔的越来越远,但皇家就是皇家,只要大秦还在,总不能能削来削去,成了平民百姓。

当然,谋逆等大罪除外。

像这位平宁郡王,就属于比较倒霉的一个。

当即罢了王爵,这还不算完,还要诏由宗府堪问,不定要挨多少板子,最后,不定连郡公都保不住,因为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严惩。

这事儿之所以弄的沸沸扬扬,其实不在皇帝陛下这里,而在长安府衙门。

说起来,当街纵马伤人,不算什么大事,尤其还是位郡王,罪有应得不假,但这次处置的确实太重了些。

说这位郡王倒霉就倒霉在这里,当场就被长安府衙的衙役撞见了。

要不怎么说是多事之秋呢,若是往常,长安府的衙役先就得施礼,这边只要认个马匹受惊,不是故意伤人,赔上些银钱,长安府的衙役就得帮着把事端平息下来。

可惜,长安府的衙役态度到是不错,奈何长安府衙在晋国公府这里栽了个大跟头,名声一直没起来,而周仿到是接任了同门下平章事之职,但新官上任,有着做不完的事情,不太能顾得上长安府这边儿。

所以,这也给了许多人错觉,以为长安府也就那么回事,还不如以前的长安令尹衙门呢。

要不怎么说呢,权威这个东西,得失之间,有时候就是这么轻而易举。

于是,这位郡王以及其从人,也就觉着,你长安府衙奈何不得晋国公府,难道就敢向龙子凤孙张牙舞爪?

所以,这份倨傲就不用说了,不但没提什么赔偿,还反诬对方挡了道途。

说实话,这样吝啬下作的皇室并不多见,但不说这位郡王如何,只他府上的下人,就是这么跋扈了一次,郡王本人也没做声。

更巧的是,这次碰上的长安府衙役,都是从雄武军转过来的,常驻京师,见多了大人物,实在也太将一个郡王放在眼里,郡王是怎么来的,大家都清楚,只不过沾了皇家的名头,手里是一点权力也没有。

好言好语也就罢了,不占理还要摆架子,信口胡言,张狂至此,你当咱们没见过大人物怎的?

没几句,受伤的百姓没怎的,这两边先就吵起。

于是乎,事情就闹的大了。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斗气

对于赵石来说,这事只会当趣闻来听。

京师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没那么混乱,不过一年当中,总有几件关于权贵的故事发生。

皇室子弟当街纵马伤人,之后又与长安府衙役殴斗,不大不小,到是给长安市井添了不少谈资。。。

至于之后会不会有人说,皇帝陛下心狠?赵石是想也未曾想过。

要知道,当今这位陛下,可是弑父杀弟才登上的皇位,若还有人以为皇帝陛下宽厚仁慈,那才真叫见了鬼呢。

而这个平宁郡王,也是撞在了枪口上罢了。

朝廷多事,很多人都在缩着脑袋过活,唯恐惹火烧身,这位可好,顶风而上,那也就怪不得旁人了。

据说在长安府衙门就挨了板子,长安府正愁威权不足,他就撞了上去,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接下来的处置,损了皇家威严和名声,怎么严惩其实都在情理

这个话题不太好接,赵石也不知道皇帝陛下是真的顾忌名声,心里憋闷,还是有另外的意思在。

当然,照皇帝陛下以往的习惯看,还以后者居多。

于是,赵石道:“这事儿臣听说了,天家之事,不涉废立,谁又敢说三道四?陛下应以国事为重,又何必把这等小事放在心上?”

“爱卿劝人,总是别具一格,不过让人听了。也确实舒心。要说这是小事。那么之前有宗室上书,欲要将子弟送入国武监,并以为常例,说的也好,皇家子孙,为天下表率,皇家尚武,则天下奋起。朕有点拿不准,爱卿以为如何?”

赵石想了想,随即正色道:“进言之人,其心当诛。”

“哦?这是为何?”

“陛下心知肚明,就不用考量微臣了吧?”

这话说的有点不恭敬,但皇帝陛下却立马笑了起来,点着头道:“嗯,进言之人,已经在闭门思过,别处机枢。连结外臣,想的到是挺好。就是有些不自量力,看来啊,西山陵寝之内,还需些人去看守门”

你到是一点都不脸红,赵石暗自腹诽,琢摸着,这又是要将人往沟里带的节奏。

但这会儿说起此事,是不是因朝廷纷乱,宗室这里也有点不稳?

还真没听到什么风声,但皇帝陛下总不会无的放矢,和他聊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又不是什么趣闻。

宗室不稳,涉及的可就是皇权了,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外臣参与其中。

想到这里,遂笑道:“陛下不会是想让微臣带人上门,劝人去守灵吧?若是这样,微臣可担当不起,抄家灭族微臣还成,劝人的事儿,我可不在行。”

皇帝陛下本来端起酒杯,想抿一口,听了这话,手一抖,差点没把酒杯掉了。

拿眼瞪着赵石,那样子好像在说,呀,你个赵柱国也学会耍赖了?

片刻之后,皇帝陛下才转了转眼珠儿,略有尴尬的道:“爱卿想哪儿去了,来,陪朕再饮一杯,说起来,朕与爱卿相交这些年,每次相聚欢饮,还都能觉出新鲜来,不容易啊”

皇帝陛下打着哈哈,赵石这里已是微恼,心道了一声,果然,这小子又没安好心。

新鲜?新鲜个屁,被算计了这许多回,若还不长记性,当老子傻的不成?

端起酒杯来跟皇帝陛下碰了一下,笑眯眯的就道:“臣在回京途中时,陛下有口谕到来,微臣听的有点不太明白,陛下可能为微臣解惑?”

皇帝陛下这酒都送到了嘴里,闻言顿时呛了一口,赶紧把酒杯放下,咳了两声,才哭笑不得的擦了擦嘴角,哑着嗓子明知故问,“口谕?嗯。。。。。。说。。。。。。”

赵石占了上风,哪里还会客气,“陛下好像最后问了臣一句,微臣的家财够不够?问的臣有点糊。微臣想了一路,也没想明白,可谓是心痒难耐,如今见了陛下,微臣斗胆问上一句,难道陛下是想微臣将家产献出来,以助国事?若是如此的话,微臣自然责无旁贷。”

他可好,一下把后路都给堵死了。

皇帝陛下目瞪口呆,有心想凭着帝王之尊,强词夺理一番,不过,他和赵石相处,从来没怎么摆过皇帝架子,赵石也很少跟他针锋相对。

用句浅白的话来讲,就是相互都给面子,做的还都不错。

不管是我挖坑你来跳,还是我挖坑你没跳,皇帝陛下显然都占据了明显的上风,可以说,这是皇帝陛下难得的乐趣之一。

甚至于,每一次都能让他心情好上许多日子。

不得不说,君臣两人的相处模式,非同凡响,当然,应该说历来帝王身边,从不缺少这样的人。

区别之处只在于,没谁会真的想堵的帝王没话说而已,很多时候,帝王身边的亲近之人,只是为了让帝王舒心顺意,或者偶有争执,最终也会给帝王个台阶下,当然,这还要看帝王本身的权威以及心胸了。

像赵石这样,抓住了皇帝陛下的小尾巴,便狠狠揪住不放,根本不打算搭什么梯子,就想把帝王吊起来的,可谓是绝无仅有。

看着皇帝陛下眼神开始发飘,这个姿态他熟悉,当年在景王府中,这小子一旦犯了错,就是这么个模样,转着圈的想瞒哄过去。

一时间,赵石心情大好,酒喝到嘴里,也觉得香了不少,菜吃到口中,也觉得爽口嫩滑了。

皇帝陛下则有点下不来台了,他本意吧。被赵石确实猜的**不离十。不过。他可真没有让一位大将军去找皇族子弟的麻烦的意思。

最近些时日,朝廷纷纷扰扰,确实让一些皇室宗亲们有了些不安稳。

虽然,他的皇位依旧稳固,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威胁,但他得位时,做的太过激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皇室一旦不稳,头一个会发生什么,他心里非常清楚,一定会是谣言。

所以,有人想送子弟如国武监时,他便雷霆震怒,虽然只是个闭门思过,但他已经起了心思,想收拾一批人了。

到了平宁郡王纵马伤人事发,处置的也就重了许多。

现在。赵石回京,京中乱局平息的也会更快。腾出手来,便是不安分的宗室。

实际上,他想用的是李金花。

京军整编之后,各军纷纷重建,在他这里看来,现在最得用的还是李金花下辖的羽林左卫,其他的用着都还不太顺手。

所以,一旦找到借口发作,用的也只能是天子亲军中的羽林左卫。

至于为何又兜着圈子等赵石跳进来,没办法,一来李金花是赵石的妻子,避不过去,二来呢,整饬宗室,最后名声一定不太好听,需要赵石来分担一下,反正,这位名声本来就不太好,黑锅也背了几个,再背上一个两个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是没想到,这回人家把扔过来的黑锅敲的当当响,就是不愿意接下来。

而且,顺手还揪住了他的错处,来了个反戈一击。

皇帝陛下这会儿有点后悔了,不该在郑氏分崩离析在即的时候,得意忘形,接二连三的弄出点小动静,来表达自己的大好心情。

显然,李圃,赵石这样的人物,都不是那么好耍弄的。

像李圃,就能倚老卖老的他面前摆个架子,赵石更好,当面直接质问上了。

皇帝陛下这下可就纠结了。

要知道,跟臣下开玩笑,会带来这么难受的后果,他那会儿绝对不会画蛇添足,给人家添堵。

想了半天,他才耷拉了一下嘴角,算是笑了笑,“爱卿如今功成名就,朕这里啊,不是怕爱卿失了进取之心,想要提醒爱卿一下,大功未靖,还有待来”

这番话出口,皇帝陛下这心里的别扭就别提了,帝王尊严所致,时刻都提醒着他不该如此示弱。

但眼前这位喝酒吃菜,看上去好不爽快的家伙,又在提醒他,一旦强词夺理,这位恼火起来,说不定就会提议到皇宫校场上,舒活一下筋骨了。

赵石满意的哈了一口酒气,笑道:“陛下放心,微臣的家财不算多,但也足够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女们分了,到是”

说到这里,赵石嘿嘿一笑,趁胜追击,“当年陛下好像说过,论起生儿育女来,微臣不如多矣,现在再看,微臣家中,可又要多上一双儿女了,好像。。。。。。到是先行了一步,哈哈。”

这都是什么,驴唇不对马嘴的,皇帝陛下鼻子差点气歪了。

就好像后世男人们讨论行不行的问题一样,这个时代,讨论谁的儿女更多一些,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皇帝陛下有点毛了,冷笑一声,道:“赵柱国,听说你在河洛,碰到了个故人,朕是不是还要恭喜你一声,府中又要多添丁进口了?”

赵石正高兴,逼得这位皇帝陛下恼羞成怒的时候,可不多,没有半点畏惧不说,反而心里生出了点得意。

摇着头就道:“不成不成,微臣府中妻妾已多,再多怎么照顾的过来?在这事儿上,微臣只能甘拜下风了,后宫佳丽三千,陛下得多辛”

风凉话一句接着一句,不过,皇帝陛下终非平常人等,虽说被这样气着的时候比较罕见,但控制情绪的本事却是世间一等一的。

压了压胸中懊恼,气沮的嘟囔了一句,“再多,也没你那里杂乱,现在又出了弹琴的,哼,不知所谓。”

交锋告一段落,赵石大获全胜,也终于想起来给皇帝陛下搭个梯子什么的了。

“这些都是闲话,惹的陛下不快,还请陛下。”

皇帝陛下哼哼了两声,闷头喝酒,显然余怒未消。

赵石则继续道:“说起来,天子家事,微臣本不应多言,但陛下既然提起,微臣到也觉得,宗室们老是这么呆着没事儿,有些不妥。”

听了这话,皇帝陛下立即竖起了耳朵,只是就这么下台,还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没有接话。

赵石拿起酒壶,给皇帝陛下斟满了酒杯,这才继续道:“如今我大秦抚有吐蕃,草原诸部,西域诸国,也联通在即,如此中外交通之际,正乃汉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