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147章

将血-第1147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世杰心里舒了口气,只要不是内讧就行,那样一来,事情可就大了,不过沉吟了一下还是道:“贤弟是说李任权那奸贼?”

赵石想了想,觉着还是把话说清楚的好,和这位表兄说话,他的节奏也被带沟里去了,怎么隐晦怎么来,实在有些累人。

“李任权是一个,女真人到是不用管了我在河东的时候,曾经遇刺,捉了些人,打的旗号是什么北方道门领袖,后来到了草原,才知道是蒙古人在作祟。”

“蒙古人?”这一下扯的远了,张世杰明显有些晕。

赵石点头,“一些江湖草莽,投了异族,说什么救民于水火之类的,和当年为乱蜀中的拜火神教相类,专行刺杀,掀起民乱之事,我这里早就报上去了,朝廷应该晓得。。。。。。”

“嗯。杜猛林应该知道些。上党那些乱匪。许多就是这些家伙在为祸,说什么驱除女真,其实是在为蒙古人做前驱。”

张世杰讶然,这些消息,他还真接触不到。

“这么说来,图谋可是不小,蒙”张世杰有点牙疼,“竟有如此野心?”

赵石斜了他一眼。心说,何止,人家蒙古人可还做过江山呢,都打到欧洲去了,还把北边那头坐地熊祸害了个够呛,也就你们这些读书人,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这天下英雄,多了去了,哪个真个是读了圣贤书才开了窍的?

“蒙古人还在草原上喝风呢。只是三两跳梁小丑在作祟,大哥到了河中。叫杜猛林小心些便是,只要太子无事便成,那么多的人,护卫不周也是有的。”

张世杰点了点头,他没指望别的什么,毕竟杜山虎,张峰聚这两位,虽和赵石交情匪浅,但皆已坐镇一方,若没有战事,赵石对他们也不能肆意指手画脚了。

这个道理张世杰明白的很,他所说的费心不在这里,却引出赵石这么一番话来,张世杰觉着,也算是值了,到时见了杜大将军,也更好说话。

“大同那边。。。。。”

赵石不在意的笑笑,“放心,早已派人过去了,行宫还在建,不过总不会委屈了太子殿下,其他人将就将就,过几年再去,肯定就不一样了。”

话有点不好听,张世杰有些讪讪,同时也为赵石心疼。

大同是晋国公封地,按理来说,大同税赋应该分作三份,朝廷,地方以及晋国公,实际上是两份,朝廷之外,地方和晋国公的都要进晋国公府的库房,然后分发出去多少,就要看晋国公府的了。

但现在,晋国公府分文未取不说,太子殿下出巡到大同,一应事宜所费,却都得晋国公府出,连地方上都不用了。

这么一来,晋国公府的银钱,可谓是流水般花了出去,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即便是张世杰这样的人,也替自家表弟心疼了。

赵石很轻松,张世杰不知道,皇帝陛下也觉出了不好意思,出京之前,宣赵石入宫时,就提了出来,大同商税在未来数载之内,将全部留在大同,修建行宫之外,其余全归晋国公府所有。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不过只要朝廷没再有其他明令下来,也就会如此这般的维持

赵石回去琢磨了一下,大同商税可也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还在越来越多,所谓商税,其实商旅往来的税目只占一小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将是大同的矿产和武器交易,粮食什么的不用想,这个口子不会开。

按照皇帝陛下以往的作风,赵石当即就察觉,皇帝又开始耍心眼儿了。

无疑,这将很快会补足晋国公府的亏空,甚至有很多盈余,晋国公府豪富之名,怕是再也甩脱不掉了。

但如此一来,闹出不少风波的大同商事,也就可以拖一拖了,到了旨意下来,这事差不多就落在了晋国公府的头上。

商税收的好,收的合理,一应处置的妥当,那就是朝廷的功劳,反之,嗯,可以推到晋国公府头上嘛。

反正,晋国公也是以军功起家,商事上有了差错,也怨不到晋国公,但吃点亏总是难免。

这是皇帝陛下一贯的作风,算盘珠子打的噼里啪啦作响,次次都是吃小亏占大便宜,让赵石极为恼火儿,却又无可奈何,当初那个景王府中的混小子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呢?赵石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小说《将血》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河洛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将血》更多支持!

张世杰本想着和赵石同行去潼关,但最终,他还是先行了一步。

没办法,因为他看出来了,赵石真是不着急,想是在为河洛张大将军等人容出更多的时间,拖一日算一日。

至于赵石打的什么算盘,张世杰也没问。

除了他自己这里满脑门的官司之外,赵石河洛一行,到底担负着怎样的职责,他也不是很清楚。

而朝廷军权最重的两位大将军碰面,又会有着怎样心照不宣的默契和碰撞,他也猜

而赵石也没再说过多的话语,张世杰明显的能感觉到,这位表弟对朝堂上的事情,越来越不上心了。

比如,他此次出行,回朝之后,职位会有怎样的变动,而此事,无论对他本身而言,还是对晋国公府来说,其实不是小事情。

但赵石至今只字未提,反而是张世杰自己,屡屡有所求助,这让张世杰有些脸红,但在心里,却也松了一口气。

带着这样矛盾的心情,张世杰辞别赵石,径自带人先走了。

赵石一边让人瞧着太子那边的动静,一边带着人在华阴优哉游哉的停了下来,让华阴上下,感觉压力倍增。

数日之后,太子一行启程,赵石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命人收拾行装。也上了路。

朝廷邸报也接二连三的追了上来。长安城内很热闹,等到了潼关,朝廷邸报终于送来了一个重量级的消息。

同门下平章事之位有了人选,正是那位周枋周大人。

虽然很多人或多或少都预料到了,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人觉着有些不可思议。

已经到了潼关的赵石,没有多做理会,在他看来。如今的中书,谁来做这个同门下平章事,其实都不重要,皇帝陛下需要的就是一个听话的人。

周枋资历不深,却又得李圃看重,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而当同门下平章事之职尘埃落定后,朝堂上的纷扰可能也要告一段落了,因为皇帝陛下已经安插了足够多的心腹臣子,很快就能将朝政大权完全拢入手中,之后要做的。可能是安抚人心,可能是立下规矩。谁知道呢。

到了潼关的晋国公一行,受到了潼关兵马指挥使谭行林的热情款待,这位指挥使大人其实上任不久。

要说呢,这位是正经的晋国公旧部,出身羽林左卫,曾随赵石东征,还参加过平蜀之战,论起地位来,当年可是和杜山虎,张峰聚并列,并没有多少差距。

但现在和其他众人相比,可就天差地远了。

搁在十数年前,潼关指挥使定然是大将军无疑,但现在嘛,时移世易,潼关兵马指挥使最多最多,也只能算是四品武职了,权责上,也没法跟前方统兵将领们相提并论,只能说是粮草总管。

随着河中,河洛陷落于秦军之手,潼关正在失去他的战略地位无疑。

不过也怨不得旁人,当年景兴皇帝拆散羽林左卫之时,羽林左卫中的赵石心腹将领,纷纷到外间赴任,独独留下谭行林在羽林左卫为羽林左卫副都指挥使,算是给赵石看家,这样的信任,实不比其他人差了。

但王虎任职期间,谭行林日子不好过,这位眼瞅着其他人手握权柄,前程一片光明,自己则在羽林左卫受王虎的气,最终没忍住,自请调离羽林卫,来了潼关。

要是平常时节,也不算什么,但那会儿其实在赵石进京之后,最孤立无援的时刻,在朝堂上没什么根基,功劳却又为帝王所忌,挂着羽林中郎将的虚衔,兵权也没剩下了多少,旧部四散出京,虽然职位都不错,但也都在为人隐隐排挤。

他这么一闹,等于是断了赵石后路,为羽林左卫兵变埋下了伏笔。

官场大忌,他犯了最重的那一条,为了自家前程,背主而去。

所幸,走的还算光明正大,留下了些余地,但也就是这样了,之前同袍情谊,简拔之恩,重用之情,皆都断了个干干净净。

后果嘛,现在也看到了,到了潼关,与张峰聚等赵石旧部形同陌路不说,无论张培贤和折汇,也都不会给他任何出头的机会。

苦熬至今,各部连番激战,杜山虎,张峰聚都已是朝廷上将,而他却只能呆在潼关眼巴巴的瞅着。

到了成武六年的时候,因河洛变乱,波及到了潼关,前任潼关指挥使因大军粮草事,受了牵连,加上岁数也到了,于是就势上了辞呈,回乡养老去了,再加上大将军折汇定罪,潼关这里的折汇旧部也受了波及。

如此一来,潼关兵马指挥使的职位,也突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蹉跎至今,这位其实也没了多少其他念想,只盼着别再出了什么差错,连个养老的地方都没有罢了。

至于当年种种,后悔也没多大用处,晋国公是什么样的人,他比旁人清楚的多,再说了,当年离开长安的时候,人家把话也说的很清楚了,再者说了,随着晋国公渐渐得势,他在潼关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

即便是他这个潼关兵马指挥使的职位,其实多少也是仗了晋国公的威风才落在了他的头上,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晋国公驾临潼关,他这里能做的,就是把晋国公伺候好了,任他心情再是忐忑,也没有别的选择。

迎接赵石一行的,除了谭行林之外,还有大将军张培贤以及河洛布政使韩聪派来的人,张培贤派来的是段从文。韩聪派来的则是自己的次子。都是久经宦海之人。在礼数上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任谭行林有再多的主意,现在也凑不到赵石身边了。

而赵石也没打算在潼关多呆,后面太子一行很快就要到达潼关了,乱纷纷的,没什么好呆的。

在潼关这里象征性的带了一百军兵,径自出了潼关,进入了河洛地界。

不过在离开潼关之前,赵石还是给谭行林留下了一句话。安于本位,将来可待。

谭行林大喜过望自不待言,赵石留下这句话,意味深长,但谭行林在潼关憋屈的太久了,忍着心中的狂喜,接待了太子车驾,多日之后,又将太子一行送过了黄河,之后立马着急自己的心腹和幕僚们商议。

大将军的意思其实很好猜。晋国公要向河洛伸手了。

潼关作为河洛大军粮草必经之处,只要有晋国公作为依仗。那么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把握住河洛大军粮草命脉,是早晚的事情。

当中原之战再次开始,也许国公在不动声色之间,就能让河洛将领低头俯首,听令行事了。

大军粮草总管,这样的职位对于如今的谭行林来说,也是求之不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重新得到大将军的信重。

要问赵石是这个意思吗?这世间的聪明人确实很多,赵石心里想的很简单,也非是临时起意,大将军张培贤在河洛经营太久了,在保证张培贤兵权的同时,加以掣肘,才能让河洛上下清醒过来,他们还是大秦的军伍。

这不但是赵石自己的意思,其实也是朝廷的意思,赵石自己没多少选择,那么张培贤更没有选择的余地。

他来河洛确实是当恶人的,从始至终都是这么个章程。

要怪也只能怪张大将军自己运气不好。

不过这中间的分寸,却需要赵石自己来拿捏,谭行林这里,不过是布下的棋子,一旦战事开始,秦军主力,却不会有任何变化,不然的话,对赵石而言,将没有任何好处。

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蜀中赵方,河洛张培贤,或者是其继任者,都将是赵石加力扶持的对象,其实这就是政治,这两位大将军军功越盛,赵石也越安稳。

赵石一行不快不慢,赵石也没在哪里过多的停留,沿途走马观花,间或见一下地方官吏,也没什么太多的话留下。

这其实让河洛上下都松了一口气,如果能一直这么下去,将晋国公送出河洛地面,那就太完美了。

即便是身为赵石旧部的段从文,心底都是如此想法,可见,张培贤在河洛经营的如何用心了。

这就是大将军张培贤的地盘,赵石到了这儿,感受到的,完全是陌生的气息,无论是军中将领,还是地方官吏,都是恭敬有加,但明显也都透出疏离。

感觉很清晰,连达达儿真和琴其海,都觉察到了空气中如临大敌般的味道。

赵石自己也在心里自嘲,这哪里是来到了大秦治下的河洛,简直就是到了敌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