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049章

将血-第1049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石呵呵一笑,“如此多谢陛下,微臣到也没什么,只是一点小别扭而已。”

皇帝陛下这话,听过也就算了,他这个外戚,水分极大,不提也罢,这宫禁之内,还是少来为妙,当初只是在宫里呆了一夜,就差点拧断靖佳公主的脖子,这宫里啊,勾心斗角之处,怕是比朝堂上不遑多让。

所以,辞去君王,出了乾元殿,再没因皇帝陛下的话头,去慈安宫找不自在,径自出宫去了。

很快,木华黎的奏疏,以及赵石先前写就的奏折,一并便呈送到了皇帝陛下面前。

其实也不怪朝臣拖沓,而是在年头上,中书除了值守之人,其他皆以回家过年,各部皆是如此。

胡人入京觐见,又是大事,留守臣子不敢自专,又不能不慎重,一旦送入宫内,很可能皇帝陛下便要问众人意向,仓促之间,哪里能想的周全。

所以,才耽搁了一夜,第二日一早上衙的时候,便命人送入宫内给皇帝陛下揽阅。

其实,非是战报,灾患等事,中书皆是如此处置,并非故意拖延,只是皇帝陛下对中书重臣有了不满,想的也就多了一些罢了。

要不怎么说伴君如伴虎呢,也就是如此了。

皇帝陛下先细细看了木华黎的奏疏,其实,这是如今抚有草原诸部兵马的木大将军第一次真正的上书皇帝陛下,也表明木华黎地位的提升。

以前,木华黎一直便是大将军赵石之部将,要说什么话,直接派人送信于大将军衙署便了,不用上书于朝廷。

而今木华黎因伐夏有功,进了一步,真正领了大将军号,也便不能再以大将军赵石私曲自称了,虽然事实上,木大将军在北边草原,无大将军赵石军令,谁也指挥不动这位。

但在明面上,却不能再像以往般行事了,当然,这还是在幕僚参军的提醒之下,木大将军才不情不愿的口述了奏疏,并送入京师。

不过奏疏却写的分外详尽,从率领大军北归草原,一直到蒙古人的内乱,中间更有如今草原诸部格局等等等等,事无巨细,一一列了出来。

所以,奏疏显得很是冗长,与其他人的上书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当然不怪参军幕僚们不用心,也不能怪木华黎有什么其他意图,只是因为木大将军身边,如今没有一个写过什么奏疏而已。

即便是木大将军麾下的大将李刑,在这个上面也是无能为力。

所以,索性,一股脑将能说的都写了进去,没有什么文笔修饰,字里行间也直白的厉害,一看就知道是出于军中之人的手笔。

看着有些喜感,但越看,皇帝陛下也越是欣慰,尤其是木大将军对草原诸部格局的描述,很能让皇帝陛下对草原诸部有一番新的认识。

不过就算皇帝陛下再欣慰,这样的奏疏也是不可取的,以如今大秦之疆域,各地布政使,宣抚使要都这么写奏疏,无论中书,还是皇帝陛下,必定都要应接不暇了。

皇帝陛下用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将这封奏疏看的通透明白,对北方草原的大势,也清晰了许多。

而木华黎的奏疏中,也提到了这些胡人进京缘由,确实是等急了,而且,草原上有些动荡,木大将军的建议是,朝廷明年需要派出使臣来进行安抚。

木大将军更着重提及,桑昆汗之子,西克烈部王子图撒合入京觐见,是想为自己的儿子,娶一位皇室贵女为妻,要朝廷注意一下辈分的问题,也就是桑昆汗的孙子要娶妻,不能让皇帝陛下比桑昆矮上一辈或两辈才好。

当然,草原上不注重这些,就像桑昆和赵石结为安达,有着兄弟之好,但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石,这在草原上乃司空见惯之事。

但大秦不成,是有着汉家礼仪约束的,所以木大将军对此事很是说了两句,也不知是不是他自己想的,很有先见之明。

看完了木大将军的奏疏,皇帝陛下意犹未尽的翻开赵石的上书,和之前赵石所言诸事,差不多,只是简短了些,一些意思并未在这里得到体现。

这回皇帝陛下看的很快,放下两封奏折,皇帝陛下满意的长出了一口气,两封奏折对照,其实如何接待这些胡人使者,也就变得很容易了。

就像赵石所言,之所以有所碍难,不过是因为语言不通,不知胡人风俗习性罢了。

“传朕口谕,召皇长子李琼来乾元殿,召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理藩院主事王光弼入见。”

理藩院设立于景兴初年,已经有些年头,但说实话,和唐时的鸿胪寺没法相比,一直以来,理藩院只设了一个主事,乃从六品,又设下两个副职,都是正七品,其余文书,户曹等,皆为吏员。

可以说,这一直就是个小衙门,说的不好听一点,更像是驿站,只管胡人入京的吃穿住行,一旦来使,还可充当一下礼仪教授,但估摸着要去礼部,国子监,翰林院,等处找人来做。

所以,皇帝陛下心里的埋怨没有多少道理,朝廷对此处不够重视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因为虽然大秦收服了吐蕃低地,草原诸部,但这些年入京觐见的胡人,屈指可数,朝廷的目光,也从来不在此处。

不过随着时局进展,设于礼部之下的理藩院,实际上会越来越炙手可热,尤其是当古丝绸之路再次通畅的时候,这里必将是胡人入京的第一站。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款待

回到府中的赵石,并未清闲多久,到了中午时,赵幽燕陪着图撒合以及不鲁黑台来到了晋国公府。

来的只是这三个人,赵幽燕乃赵石亲兵出身,如今在大同任镇守副使,又是大将军赵石的亲戚,有着这样的关系,即便身上有着军务,大年初四登门送上节礼也合情合理。

至于图撒合与不鲁黑台二人,一个代表着克烈部,一个代表鞑靼诸部,这两个部族,都给大将军赵石有着姻亲的关系,入京安顿好了之后,必然会到晋国公府拜见。

至于其他人,即便不懂什么,很想跟大将军,天神的使者在第一时间交谈,也不会得到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是不懂,但赵幽燕等随同入京的将领们却是懂的。

还没有等到朝廷接见,这些胡人先就聚于晋国公府,十分的不妥。

他们在冬天里从遥远的草原,来到大秦京师,一路紧赶慢赶,顶风冒雪,自然这两个草原贵族也就没带来什么礼物。

说实话,草原部族现在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在他们眼中珍贵无比的草场,羊马,甚至说是奴隶,在大秦京师地界,皆不值一提,问问满长安的百姓,估计也没哪个愿意去草原挨冻。

也没人会弄些羊马养在家中,即便是长安城外的皇庄,都不会缺了这些,至于奴隶,大秦律中有着明文规定,不准买卖奴隶。

当然,各府中都有家奴,但和奴隶有着完全不同的说法。这些家奴都有着身契,虽然掌握在主家手里。但主家可以打骂,但如果闹出人命。即便是自家家奴,官府也要介入调查,一旦查实有草菅人命之嫌,则以命案论处。

所以,非是与人通奸,忤逆等大罪,各府绝对不会轻易处死家奴,一般偷盗之类的小事,皆绑送官府。叫官家处置。

而奴仆也有着月银,可以娶妻生子,虽同样为奴仆,但只要你攒够了银钱,任何时候,都可自赎己身,只要主家愿意,便能成就买卖,得到自由。

而草原人口中的奴隶。是没有任何保障的一个群体,生死都握于主人之手,他们的妻儿,也必定都是奴隶。没有特殊原因,他们没有翻身的可能。

其实,这也是封建王朝与原始奴隶社会的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所以。图撒合带来了两件大氅,做工不用提。但却真材实料,皆乃北边雪狐毛皮硝制。穿上之后,一身银白,是一等一的保暖之物,一件送给赵石,一件送给自家妹子。

这两件大氅,只要送到草原贵族手中,可以换到的羊马,奴隶,都不会少,甚至于遇到大方的草原贵族,会得到一小片草场也说不准。

不鲁黑台则聪明的带来了六匹骏马,无论颜色,还是长相,都是千挑万选,一路带着赶过来,没费多少事儿,但说实话,这个主意很糟糕,因为一路疾驰,这些战马在寒冬腊月里,已经瘦了一圈下来,看上去也脏兮兮的,精神萎靡。

不能说草原人小气,但他们的礼物放在晋国公府这里,真的很寒酸。

到是赵幽燕,不用担心这个,早就让京师的赵氏族人给准备好了年礼,等到他回京,顺手带着年礼便来到了晋国公府,晋国公府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份儿。

而粗犷的草原汉子们,却从未想给天神使者的亲人准备礼物。

不过,现在的晋国公府,可是什么都不缺,上门拜访,礼物都是小事,只看心意而已。

于是,中午时候,晋国公府正厅之中,便摆开了宴席,赵石亲自款待这些远路而来的客人。

琴其海和达达儿真两个也列席其间,问过了亲人安好,再又说起草原风物,即便是活蹦乱跳的达达儿真,都红了眼睛。

而琴其海已经离开草原多年,对那里的一切,心中更是百转千回,哽咽难言。

不鲁黑台不好说什么,到是图撒合笨拙的说了两句,“这样好像长生天国度的地方,在草原上呆一辈子,也见到这么多的人,大哥来了都不想走了,你在这里呆着,又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不过说再多,女子远嫁他方的苦楚,也非男儿懂得,过不多时,琴其海便和达达儿真退出了正厅,男人们必定要有事情要谈,女人身份再是尊贵,也不能搀和。

菜肴十分丰盛,非是草原上可以比拟,两个草原汉子,大吃大喝之下,真真是酣畅淋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不鲁黑台开始频频举杯,向天神使者敬酒,说的都是大秦京师的繁盛,和草原相比又是如何如何。

显然,第一次来到大秦长安的鞑靼万户,已经被这里的繁华所震惊,这也许是每一个初次来到汉地的胡人的心情,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尤其是他们从边关大同一路南下,已经路过了很多汉人城镇,或大或小,人口或多或少,对于汉地的繁荣和人口之众多,都有着深切的体会。

而天神使者的帐篷。。。。。。嗯,府邸,也没有让他们失望,这里的女人很多,都貌美如花,这里的奴仆很多,各个恭顺手脚麻利,尤其是奴仆中还有能做出如此美味的人,草原上最奢侈的贵族,也不会有这样的气派。

一切的一切,在不鲁黑台看来,都是新奇至极的体验。

图撒合终于酒足饭饱,脸色已经喝的通红,拍了拍肚子,打了一个饱嗝,大咧咧并无比确定的开了口,“这是长生天赐福过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改被人口口传唱。。。。。。”

这马屁拍的很扎实,实在不像图撒合这样的人能说出来的话,让不鲁黑台相形见绌。

不过粗野的克烈部王子下一句话,便暴露了他的本性,他丝毫没有任何转折的就换了话题,“尊贵的您应该知道,去年我们派出勇士,跟随您作战,我们流了很多血,现在冬天来了,羊群在挤作一团瑟瑟发抖,马匹在大片的倒下,您的安达,我的父亲很着急,我们需要您的帮助。”

如果是汉人说这样的话,明显有影射之嫌,换句话说,那就是你吃着这样的好东西,喝着这样的美酒,但我们现在的日子过的却很很苦,你忍心吗?

但这话出自克烈部王子的口中,却只会是就事论事,他还没那个心眼儿。

不鲁黑台也安静了下来,他等的其实就是图撒合开口,因为图撒合的身份更加尊贵,和天神使者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些话由他来说,最合适不过。

赵石放下酒撰,看着图撒合,认真的道:“我们曾在草原上发誓,共同应对敌人,共同享受战利品,我需要你们跟随我与西夏人交战,也并未在获胜之后,要求你们奉上战利品的一部分,难道,你的父亲,我的安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图撒合的脸一下就更红了,他有些羞愧的微微垂下头,道:“图撒合并无意指责什么,只是克烈部现在需要您的帮助,不然的话,这个冬天过去,即便有着丰盛的草场,明年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羊群可以放牧了。

那样的话,部众将会离心,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候,我的父亲第一个便想到了您,所以才派图撒合来,恳请您的帮助。”

这个时候的赵石,和之前谈话时的样子已经完全不同,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在草原上威风八面的天神使者的模样。

他面无表情,目光凌厉而又有着压迫感,他的声音浑厚,却带着异样的威严,“我们曾在天神的见证下,结为兄弟,你们也曾向天神起誓,在我需要的时候,跟随我作战。”

“在你们困苦的时候,我也定然会帮助你们度过难关,但我毕竟已经离开了那里,我不知道,再过上几年,那里还会有人记得我的名字,记得我的赐予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