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043章

将血-第1043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事关女儿,今天借着话头说起来,实际上不想让夫君发火,是一片慈母心肠。

此时见赵石望过来,她便笑着解释,“夫君回京之前,太皇太后娘娘相招,妾身便带着扣儿入宫了一次,在慈安宫瞅见了那副百鸟朝。”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这是当年旧事了,那副百鸟朝凤图还曾在宫中很是引起了一些风波。

蜀中降臣李凤景在景兴年间作百鸟朝凤图,为皇后娘娘贺寿。

李凤景其人,蜀中文坛之翘楚也,于剑门被俘,辗转入秦,于翰林院任职,此人诗书琴画,样样皆精,诗文辞赋更非秦人可比。

但此人之德行,也就不用再提了,被俘之初,孙文通当即降秦,成为大将军麾下属曹,此人到是不曾当场降顺,因为文名盛于蜀中,大将军赵石也没杀了他。

待得此人随军入秦,成为翰林苑词臣之后,此人可谓是节操尽丧,攀附权贵之热切,谁都比不得,却还写些文章,做传痛骂其他蜀中降臣,文人无行的种种表相,在他身上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而其作的百鸟朝凤图,更是将孔雀也画了进去,谄媚之心,人尽皆知。

其时,帝后之间已有间隙,这副百鸟朝凤图献入宫中,却转手被皇帝陛下赐给了二皇子,显然,景兴皇帝对皇后娘娘的不满,已经极深,而搬弄是非的二皇子,也没好了,身边近人皆被换了一茬。

从此,帝后之间,其时已经形同陌路,同时也为之后的长安之变埋下了种子。

景帝殁后,这副藏于皇贵妃曲氏宫中的百鸟朝凤图也被搜了出来,随即,被登基的成武皇帝陛下献给了太皇太后娘娘。

这里面的味道其实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一来,肯定了太皇太后在后宫中的地位,二来,皇帝陛下借此,也明确的告知人们,不欲再立太后之位。

也就是说,皇帝陛下已经表态,若有哪个心里不够数的在这个上面纠缠,也就不要怪皇帝陛下不教而诛了。

事实上,五年过去,没谁上书请立太后之位,显然,朝臣们心里有数着呢。

而这次李金花带女儿入宫,见到的就是这副百鸟朝凤图,而因这副图画而起的诸般风波,早已过去,画作虽存,人事已非,当年的那些主角,也大多作古。

能够遥想当年旧事的人并不多,无疑,李金花就是其中之一,能见到这副画作,也是太皇太后娘娘抚今追昔,想与知晓当年旧事的人聊聊的缘故,当然,也存着让李金花看看,以旧事为鉴的心意在里面。

不过李金花没怎么,小丫头却迷上了里面的凤凰。

回到府中,就吵着要知道凤凰的诸般故事,一听下来,更是着迷,浴火而生,凤仪天下,让小丫头觉着实在威风的不得了。

但小丫头毕竟已经懂事,隐约知晓,凤凰还是不要惦记了,但听了那许多故事,小丫头却知道,有一种动物,跟凤凰同属同源,虽无凤凰那般威仪,却也领袖一方,那就是南明朱雀。

于是乎,小丫头追着府中的幕僚,开始打听南明朱雀的神话典故,无论陈常寿,还是李博文,甚至初入府中的陆敖,都受到了小丫头的骚扰。

随之而来的,就是小丫头叫着喊着要改名,自己都想好了,就叫南雀

改名在这个时代那是大事,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弃,连身体发肤动一动都要手父母之命的左右,何况更为重要的名字?

小丫头自然受挫深重,但小丫头在府中无法无天惯了,愈挫愈勇,母亲那里不答应,就去缠着姨娘,姨娘们不同意,便去骚扰老夫人,老夫人最是疼爱于她,却也不敢在这个上面做主,只能含糊其词的糊弄她。

小丫头不敢在父亲面前胡闹,于是小丫头又去劝说几位府中的幕僚,请几位幕僚在父亲跟前说一声,显然,几位幕僚没这个心思,至今赵石也没听闻此事。

府中人等折腾了个遍,终于在年关上,让头疼的母亲帮着开了口。

不知不觉间,小丫头已经凑到了桌子旁边,依在赵石腿边,眼巴巴的瞅着父亲,拉着嘴角,要是父亲不同意,随时准备大哭。

赵石听了却是哈哈大笑,拍了小丫头脑袋一下,“扣儿心不小,不愧是我赵石的。只要不改姓,改个名字算什么?成,今后就叫**雀了。”

(今天阿草生日,依旧努力码字中,请大家支持啊)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消息

所谓知子莫若母,石头娘并不意外,只是笑眯眯的瞅着,反正是遂了孙女的愿。

小丫头猛的欢呼了一声,谢了爹娘,立马跑到旁边那桌跟哥哥炫耀去了,李金花笑的柔柔的,嘴里去埋怨着丈夫不该这么娇宠女儿,连名字都说改就改,成什么体统,但谁都看的出来,她也不过是嘴上说说,心里不定欢喜成什么了呢。

趁着热闹,种七娘也想让赵石给儿子现在就取个名字,小家伙百日已经过去,就等着抓周了,之前没取名字是赵石还没回京。

回京之后,又忙了一阵,再加上想给儿子取个好名字,也就拖了下来,现在扣儿连名字自己都改了,种七娘也有点着急了,难道等儿子自己取名字不成?

赵石笑道,“已经想好了,就叫赵君武,君玉学文,自然是君子如玉,这个儿子让他练武从军,但也不能目不识丁,寓其君子用武好了。”

瞧这名字就知道,赵石自己想的,他这里本来要和几个学识渊博的幕僚商量了一下,让他们给取个名字,但想到赵君玉就是交给了南十八和陈常寿两人,才对文事感了兴趣,这么一想,也就不愿再跟幕僚说这事了,省得两个儿子,都去读了圣贤书。

种七娘咂摸了一下,觉得这个名字真是俗不可耐,远不如赵君玉听着顺耳别致,但丈夫的心思她却明白,心里便不由美滋滋的,也就不计较名字好坏了。

这时石头娘又低声问了一句。“那孩子有名字了吗?”

赵石摸着额头。有点头疼。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实话实说道:“他娘没说话,儿子还不好”

老太太这里又想动手,最终忍住,狠狠瞪了儿子一眼,不过心里也是泄气,这个儿子从小就不用人管,她也管不来。

如今已经贵为一朝国公。封妻荫子,她更是没法管了,就拿家里几个媳妇来说,除了柔儿,哪个是她做主给定下来的?都是儿子自己娶回家来。

至于外间那位,她也是有心无力,那位身份更尊贵,如今却连儿子都给赵家生养了一个,她这里只觉得过于亏欠人家,但真要管。她怎么管得了?最多最多唠叨几句而已。。。。。

至此,一家人再无旁话。欢声笑语间,午宴便过去了,等到大年夜,晋国公府中灯火通明,鞭炮声响作一片,渡过了成武五年最后的一天。

。。。。。。

新的一年到来,大秦显得越发的强盛,而作为大秦京师的长安,也越发的繁华了起来。

正月里,街道之上人流如织,携儿带女走亲访友,整个长安都洋溢着喜悦和欢快。。

晋国公府这里,大年初一还不怎的,只是种家,柳家,李家等姻亲上门拜年,送上年礼,张世杰也派了自己次子,除了拜年之外,也留在府中帮着支应。

这样的日子,各家主人,尤其是官宦人家,都脱不开身,只能是派了看重的子侄四处走动。

等到了大年初二,晋国公府门前就排起了长队,一辆辆马车,打着各家的旗号,等在晋国公府门外,轮流登门请见。

京师府邸,权势显不显赫,地位重不重要,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便显露了出来,上门的人越多,越是能彰显出府中主人的身份权柄来。

像京师李氏,郑氏,种氏,折氏这样的大阀豪门,在大年初一一直到大年初五这几天里,都是热闹非凡,宴席能从早晨一直摆到深夜。

晋国公府底蕴差了不知多少,人丁也显得很是单薄,声势上无法跟这些大族豪门相提并论。

但大将军赵石的门下,以及军中旧部,却多不胜数。

这些年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很少在京城多呆,加之早年也没有如今的声势,又要顾忌皇帝陛下猜忌,所以很难有登大将军府门的机会。

现在换了成武一朝,大将军赵石终于放开了手脚,定河中河东,抚草原诸部,用半载时光,便亡了大秦世仇西夏,如今回京,有了晋国公的封号,声势一时无两。

这个时候登门,正合其时。

于是,晋国公府空了一多半的库房,又迎来了收获。

礼物都算不得过贵重,但太多了,吃的穿的用的,没多少金银细软,但从名家字画到各地土产,珍奇物什,可谓是应有尽有。

尤其是一位羽林军的部将,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对雪貂,关在笼子里,送到了晋国公府。

毛茸茸的小东西,纤细灵巧的爪子,黑溜溜的小眼睛,简直是小孩子的最爱,一下便把扣儿小丫头给弄晕了,抱着便不撒手。

还有一位有心人,给晋国公献上了一把南唐制式的突火枪,最简陋原始的火器。

赵石把玩了一下,瞅了瞅,这东西应该便是枪械的鼻祖了,虽然原始的厉害,在战场上没多大作用,但它却象征着火器时代的开端,经过几百年,先出现火器的中原却是越来越落后。

反而是如今还在泥巴里打滚的西方,率先应用了起来,最终打的东方各国落花流水,牢牢占据了世界的主导权。

看的出来,制作工艺很粗糙,但其中一些关节之处,不知就里之下却很难仿制。

虽然赵石对这样原始的火器兴趣寥寥,他更明白,想要研制出便于发射,杀伤力强大的火器来,可能需要数十甚至上百年,自己可能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但人有我无,作为领军征战的大将,又晓得武器的走向,他再是没什么兴趣,也不会无动于衷。

可以说,这是一件不错的礼物,可以送到国武监匠作科,让匠人们去折腾,他也有心在这两年,对国武监做出一定的改变,这个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征兆。

送上这些稀奇古怪的礼物的人,多数都是羽林军中人,也只有这些闲得无聊的家伙,才会收集这样稀罕的物什。

将送礼过来的羽林军偏将叫过来,问了问这突火枪的来历,那偏将却是从来到长安的蜀中商人手中收购所得。

据那商人说,如今这种突火枪在蜀中并不算少见,至于从哪里流出来的,商人很老实的告诉了这位偏将。

如今南唐水军军纪败坏,和蜀中许多商人在做生意。

大将军赵方在夔州等处勤练水军,除了严防南唐谍探入境之外,很少干预这些事情,还让人收集了一些突火枪,以做军用。

无疑,如今赵石手中的这把,便是从南唐水军手中流出来的南唐军中制式火器。

赵石只是想了想,便吩咐这个偏将,让其寻到那蜀中商人,再收集一些,送到晋国公府来。

偏将立时大喜,这样能为大将军效劳的机会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说不定这事办下来,便能入了大将军法眼也说不定,就算不能得大将军青眼,也能在正管羽林军的李将军那里讨喜不是?

于是乐颠颠的离开了晋国公府

这事赵石并不打算走正规途径,去寻大将军赵方说事,火器的研制,非是一日之功,想要让火器成为当今战争的主流,现在看来,也是白日做梦。

只有新的完善的制度,才能催发新的事物的产生和延续,这样的道理,现在赵石已经非常的清楚。

还好,这次归义王李匪没有再来凑热闹,估计这位王爷大人,正在准备迎娶娇妻过门,无暇再管其他的事情了。

实际上,等过了些时日,赵石才得到消息,归义王大人正在整军备战,准备再次去吐蕃高地掳掠一番。

到不是李老四缺了银钱花用,而是出征西凉时,很多高地部族不曾派兵参战,而且,参战了的部族,多数也是阳奉阴违,更是在他顿兵西凉之际,大多偷偷的带兵跑了,让归义王大人觉着丢了脸面。

于是,回到低地没几天的归义王,便想着今年带兵再去教训那些高地部族一番,让他们付出些代价。

至于迎娶秦州赵氏女,归义王则派人过来传话,大咧咧的说了一声,等娶了娇妻,正好借着低地诸部来道贺的功夫,发兵高地,来个攻其不备。

听到这个消息,赵石算是明白了,这位李四哥,是真正的草莽心性,报仇不带隔夜的,连大婚之事都被算计在里面了,显然对高地诸部非常之恼火痛恨。

隔着千山万水,劝是不用劝了,赵石只是叫人给归义王回话,让他稍微等等,也许自己将奉命去低地赐婚,到时兄弟相见,再说其他。

大年初三这一天,赵石却是接到了又一个来自远方的消息,而且,这个消息让赵石极为震撼

(不知怎么,收藏在今天猛涨了起来,应该没有推荐才对啊,怎么回事,难道阿草过生日,大家都来帮忙?哈哈,谢谢大家的支持啊,今晚出去乐呵一下,可能就两更了,大家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