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038章

将血-第1038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没谁再在这个上面说三道四。

到是从晋国公封号转开视线之后,朝臣们觉着,以大将军赵石的功勋,除了那个封号有些不妥之外,其余只领了一个枢密副使,这样的封赏又好像太轻了。

这几年,枢密院大权旁落,被兵部挤兑的厉害,但这一次封赏过后,李承乾晋枢密使,张承晋枢密副使,加上大将军赵石,大将军种燧皆在枢密院有着职位。

这么一来,枢密院威势顿时不同以往,可以想见的,在之后的年月里,将死死压住。

不管外间如何,大将军赵石得到封赏之后,兴国公府,嗯不对,应该称之为晋国公府却已经一片欢腾。

和其他人的封赏比起来,晋国公府这里除了封号,封地,职位之外,得到的东西并不多,赵石的妻妾们这次又都跟着沾了光。

晋国公府老夫人晋二品夫人,三位正妻。都在三品之列。连晋国公的妾室。都有着赏赐,除此之外,诸如金银绸缎,这些东西却少的可怜,以往会大方的赏赐下许多田产,这次也是一概没有踪影。

皇帝陛下到底还是要脸皮的,宫中用度今年宽裕不少,其中除了大将军赵石的接济之外。还有一部分西夏一战的虏获。

这次朝廷如此慷慨的封赏群臣以及有功将士,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西夏一战虏获实在丰厚无比,大将军赵石不愧有着搜刮之名。

这一战中,西夏境内的党项权贵,以及跟党项人有着瓜葛的诸族人等,家底都被大将军赵石抄了出来。

而兴庆一战,更是将西夏的整个国库都搬空了,西夏京师兴庆的党项权贵们多年所聚,也都弄了过来。

献捷之礼上摆出来的那点东西,实际上都是九牛一毛。一连数月,车队往来于西北和长安之间。将大军所获不断的送回大秦。

让大秦成武五年这个年过的无比宽裕。

于是也就有了大秦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封赏,其实,这也正是中书重臣们同意皇帝陛下颁下晋国公封号的原因之一。

皇帝陛下并没有食言,确实给了赵石一个出乎意料的赏赐。

但也就是这样了,其他的东西,再赏给晋国公府,有些多余,晋国公府之富裕,满长安的人都知道,就说伐夏之战虏获如此之多,只要大将军赵石稍微动一下手,就够晋国公府那点人丁,几辈子的花销。

所以,皇帝陛下手一挥,也没厚着脸皮再给晋国公府赏些阿堵物,到是御笔亲书了晋国公府几个大字,让人装裱了给晋国公府换上。

当时赵石瞅着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还琢磨了半天,觉着皇帝陛下这几笔字实在写的不错,只是少了些劲道而已。

当然,就他那一手臭字,还要点评自小练笔的皇帝陛下,实在有些不自量力,而站在他身旁的新任幕僚陆敖,则喜滋滋的说着,皇帝陛下这手字迹有着她的功劳。

如今陆敖的名字,在长安也算名气不小了,晋国公府幕僚,本就让人眼红,如今竟然出了一位女幕僚,据说长的貌美如花,怎能不引起好事者之瞩目?

很快,这就成了长安街头巷尾的一个奇谈,百姓的想法,一贯简单直接,顿时晋国公纳了新宠的风声就传了开来。

为此,新任的幕僚大人,还闷闷不乐了几天。

不过更让她苦恼的还在后面,许多长安的文人士子知晓此事之后,顿时一地鸡毛,还有那胆上生毛,读书读傻了的士子,投书于晋国公府,劝大将军赵石不要为美色所惑,以免损了晋国公的威名云云。

而陆敖这里,没郁闷多少日子,就被文人士子们的书信给晃花了眼睛。

有写诗作赋,想博美人青眼的,有挖门盗洞,想入晋国公府任事的,有不服气,想与幕僚大人辩难,以证才学的。

这里面,最多的其实还是一封封的请柬,请幕僚大人赴宴,拉拉交情,实际上是想借此一睹晋国公府女幕僚芳容的。

让陆敖烦不胜烦,过年的时候,回了香侯府,据说向香侯陆飞翼大倒苦水,还在那里痛快的哭了一鼻子。

不过新年之后,陆敖还是没事一般回了晋国公府,没闹什么幺蛾子,而这时,在众人喧闹之际,晋国公府中悄然消失了一个人,除了晋国公府中有限的几个人之外,再没有人知道这个人去了何处。

不过,这些都是插曲,封赏之后,新年之前,也就是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晋国公府的主人领着护卫,怡然自得的出了长安城,直奔长安城西承恩湖畔而去。

迎着凛冽的寒风,赵石眼角眉梢上去带着喜意。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确实有道理,如今赵石骑在马上,纵马奔驰之间,都觉着比以前轻快了不少,寒风吹在他脸上,就像春风般怡人,道路两旁的冰雪,好像在他眼中也多了几分难言的意境出来。

换句通俗点的话说,就是看什么都顺眼,不然以他这凡夫俗子的眼光,估计仙境摆在他面前,他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来。

其实,怨不得他这么高兴,因为在十一月初的时候,他已经来了一趟承恩湖畔的大长公主府。

于是,他确实得了一个天大的惊喜。

当看到靖佳公主殿下抱着个小小的婴儿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一下子,他就全都明白了。。。。。

这是个男孩儿,与种七娘给他生的儿子差不了几个月,不用什么胡思乱想,赵石马上就明白,这是自己的儿子。

赵石回京,和靖佳公主头一次见面,一个没有埋怨自己生产时情人没有在身边陪着,一个也没抱怨,为什么不早告知自己一声,只是对视着微微一笑,便一切都在不言之。

当然,这个小小的婴儿有着不幸,因为从他出生的这一天开始,注定就不会得到亲生父母的承认,但幸运的是,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全天下最具权势的人之一。

即便得不到承认,也注定他一生都将荣华富贵加身,甚至于,比他的几个兄弟姐妹,都要尊贵。

“他随我的姓,。”

一句话,聪明灵慧的公主殿下就将赵石一肚子的话给堵住了,却让赵石冷硬的心肠暖暖的融化开来。

他大笑着接过孩子,“好,就姓李,将来,这必定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姓氏,这小东西命不错。”

当然,照例,逗弄了几下之后,便毛手毛脚的将孩子弄的哇哇大哭。

赵石并没有在大长公主府多呆,接上琴其海和达达儿真两个傻丫头,当晚便回了长安城,说是两个傻丫头还真没说错。

这两位草原公主竟然还不知道赵石怎么会突然就出现在自己面前,显然,被公主殿下糊弄着,一直呆在大长公主府内,时不时出去射猎一番,玩的有些乐不思蜀了。

见到赵石出现,惊喜过后,便粘在了赵石身上,怎么也离不开了。

达达儿真在汉地生活不久,还不脱草原女子心性,挂在赵石身上不下来,还大声的用结结巴巴的汉话说着,“我的丈夫,你该送达达儿真一个孩子了,不然,长生天的使者若没有继承者的话,会让勇士们离心的。”

说的话很有道理,和皇帝立储一般,草原诸部最重传承,而克烈部公主若能诞下赵石的孩子,这孩子定然在草原上尊贵无比,天生便血脉高贵,无人可及。

此时,护卫们立即离开了大将军的身边,不过他们在草原上见多了草原女子的豪爽和肆无忌惮,到没多少吃惊的意思。

而琴其海立即将达达儿真扒拉下来,拽住赵石的胳膊便不松手了,一双淡蓝色的眸子,定定盯在赵石脸上,显然,她比达达儿真更想要一个孩子,而鞑靼人的公主,比之克烈部的明珠在身份上可半点不差。

不过她在汉地呆的久了,对汉人的规矩知道的多,便不会如达达儿真般。

但这事赵石可做不了主,还要看老天爷的意思,比如这些年过去,长子赵君玉已经将将成年,其他一子儿女却都年幼,也就是说,隔了十几年,才有了这么几个孩子。

当然,这也有他常年征战在外的原因,不过,说是生育率低下,也说的过去,不过,按照自然界的规律,越是强大的存在,后代越是艰难,这个用在赵石身上,并不为过。。。。

(四更奉上,大家给点支持哈。)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偶遇

(阿草啰嗦两句,因为近来有书友反应,感情细节描写不够,阿草解释一下,将血这本书写的够久了,大家应该能够看的出来,将血主要内容就是权谋和战争,会穿插一定的女性戏份,但不会太多。

而且,想看细腻的感情描写的,在将血这里肯定找不到感觉,因为阿草觉得,男人吧,在古代三妻四妾很正常,见一个喜欢一个也不算什么,但没必要弄的各个一往情深,那不现实,照着阿草原来的思路,石头女人要有那么几个,但真正喜欢的也就一个两个,但写到现在,有些收不住手,所以在书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性格柔和了许多,但这已经是极致了,不要期望太深。

这不是宫廷剧,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男人的书,核心就建立在男人的野心和**上,不要将石头当成爱心泛滥的天使,这是一个军人的故事,一直会贯穿始终。)

随着年关将近,赵石出城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晋国公府上登门造访的人不少,但能面见大将军赵石的,也没

于是,赵石也有了不少的闲暇,先是抽空去了种家一趟,见了自己的岳丈大人,种从端老是老了,但身体不错,他这里算在京师养老,见如今的种家如此的兴旺,心情自然

这人老了,就怕心情不好,抑郁之下,很容易就出什么毛病,如今心情大好。身上早年留下的小病小灾也就没了踪影。看上去红光满面的。看上去比去年见到时还要年轻许多。

见了赵石,摆酒设宴,席间接着酒意,便唠叨了起来,话里话外,都在遗憾不能亲眼见到大军进入西夏京师兴庆的情景。

朝廷老将们,可能都是这么个想法,他们大多出身西军。与西夏人你来我往的厮杀了半生,对西夏可谓是恨之入骨。

但所谓生不逢时就是这般了,大秦渐渐强盛的过程之中,他们却逐渐老去,无法亲眼见到西夏的覆亡,确实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憾事。

本来,赵石早先准备登门,还期望着跟种从端商量一下将来,听听老人家对朝局的看法,但到了两人相见之时。事情差不多都已经定了下来,便没必要跟老人家再说这些烦心的政事了。

种从端到是人老心不老。还想着搀和一下,席间问起赵石是不是准备出任枢密使,若是决定了的话,种氏这里当全力相助云云。

但赵石心意已定,只是摇头,多的话没说,也没法说,种从端最终才嘀咕了一句,三十几岁的枢密使,是有些不妥。

于是撇开朝堂政事,宾主尽欢而散。

除了种府,赵石又去妹夫那里转了一圈,那边情形不错,妹子的一颗心,也都放在了几个儿女身上,当然,最着紧的还是自家儿子,赵石看着一家人相处的不错,也就放下

这段日子,赵石除了呆在家中,逗弄儿女,和妻妾厮混之外,已经出城了两次,差不多是将大长公主府当做了外宅。

公主殿下如今算是儿女双全,一身的母性,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如此一生足矣,再不用多思多虑了。

当然,儿子的出身还是要想一想,跟赵石商量了一下,等儿子再大些,便以收养之名,寄在自己名下,与收养的女儿一般,担个义子之名。

这事没什么道理可言,这孩子的父母虽皆显贵,但连夫妻名份都没有,哪里还能给孩子名份?

不过无论赵石,还是公主殿下,这么多年过来了,也没了别的想法,没有名份便没有名份,以他们两人的地位和身份,还瞅这孩子没个将来?

只是大长公主自幼便读些女经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有点惋惜,说什么赵石子嗣单薄,如今这个儿子有了却认不得,实在让人扼腕云云。

说的赵石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心里也多了几分愧疚,所以说,聪明女子,当着自家男人的面,从来不会有太多的抱怨,越是如此,越得男人喜爱,而大长公主殿下,无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世事无绝对,男人的德性,大家都清楚,归根结底,还得看女子到底找没找对了人。

这次,赵石赶着年节之前,又溜达出了长安城,这些时日,事事遂心,心情自然舒爽,心里很是觉得,这么多年过去,数这两个多月来过的逍遥自在。

当然,赵石是了解自己的,安稳的日子过长了,定然不会甘于寂寞,但现在感觉尚好,便没必要纠结于其他,随心所欲的过上几天再说。

不一时,一行人已经到了公主府外的桃林。

如今承恩湖畔的桃林已经是长安城外一景,因大长公主府这边颇为爱护,以往稀疏错落的桃林,现在却密实的很,规模也越发大了,渐渐有将半个大长公主府包围在内的。

寒冬腊月来到这里,虽然没有满眼桃花盛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