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01章

将血-第101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搁在以前,他断然不会说出这样一番攻守兼备的话来的。但自和景王李玄瑾接触之后,每日对着的不是心机深沉之辈,便是读书读老的文人,一番磨砺下来。口才确实渐长,可以说,他经过这些年的观察和体会,已经顺利的融入了这个时代,说话做事大致上和这个时代的人们差相仿佛,不过话说的还是硬邦邦的,且直指人心,不能稍带婉转,涵养稍微差些地若是听了,必定得闹个大红脸,说不定便是个恼羞成怒的结果……

不过他面前的老人见识心胸皆是上上之选,只是微微愕了愕,接着便笑了起来,笑的是云淡风轻,好像整个人瞬间充满了活力,垂垂老朽之态尽去,“小小年纪,竟然能想的如此之深,到也难得,不过……

老先生站起身来,慢悠悠的在屋中走了几步,话锋一转,“不过你说地话却也失之偏激,小小年纪就言辞激烈,这点不可取,但你出身寒门,见识有些局限也在情理之中,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不过日后你若是身居高位,俯身望去,他人皆成蝼蚁,军规律法虽在,而不加其身,心中再是无国无家……在,若无此心,便落下乘,将来成就也是有限,为官则为权迷,掌军则为权惑,最终也不过落得个祸国殃民的名声罢了。

二十年前,工部尚书王大人力主修复疏通大秦境内自隋唐以来修建的河渠沟道,费时十年,耗国帑百万,其间贪弊甚多,最后王大人终

而获罪免职,但如今看来如何,在河道上讨生活之人对王大人交口称赞,漕运畅通,朝而夕至,这便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之举,公道自在人心的。

而唐时李林甫,杨国忠之流,所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熏天,但如今说到此二人,谁不得说上一句佞臣贼子?

如今朝堂之上多有尸位素餐之辈,且平安日久,暮气深重,你们年纪还小,不用多作顾虑,若是有朝一日,居于庙堂之上,当存家国之想,才不枉了我教你们一场……

自此,赵石和李全寿两人便也算是拜入了这个老先生的门下,这位老先生教导起人来到也新奇,琴棋书画之中,到是先从手谈之道开始,围棋这个东西在不管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在后世,已经展成为了一种文化,从其中引申出来的东西有很多,有人说围棋如人生,波折起伏不定,有些人说围棋中蕴藏兵理征伐之道等等。

但到了老先生这里,却是一种养气功夫,镇之以静,深思熟虑,修身养性,在讲解围棋的规则之余,再穿杂些古往今来的围棋轶事,很能引起旁人地兴趣,像李全寿这样的孩子,虽也有了一定的心机,但这些游戏尤其能引起他的兴致,不几日便以沉醉其中,至于老先生下棋时讲地那些道理听没听在耳朵里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几日之后,见人便拉着对方下棋,再没了往日没事儿也要找出些事儿来的样子,也算是难得了。



不过赵石对这个没有什么兴趣,这位老先生确实博学的很,天南地北,风俗人物,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信手拈来,博闻强记,毫无半点穿凿附会,生搬硬套的感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这种风仪和气度却是赵石生平所仅见的,于平淡之间使人折服,不露锋芒,不着痕迹,这才是这个时代一个真正的饱学之士所具备的素养和气度,便是赵石这样铁石心肠之人,在他身边也有些自觉浅薄,言谈之间也便越加谨慎起来。

再过上些日子,这位老先生开始因材施教,对于李全寿,则是蕴道理于许多故事之中,每每娓娓道来,一个故事下来,旁征博引之下,道理分析的明明白白,却又让李全寿听得津津有味儿,便是吩咐下来的功课也是作的一丝不芶,平时再下上两盘棋,偷看几次那位陈小姑娘的剑舞,这日子对于李全寿来说实在是有趣之极了。

但到了赵石这里,各种兵书战策,排兵布阵之法,军规军律,古时名将之成败,家族之兴衰等等讲的也是细致非常,这些其实也正是赵石所需要的,他虽出身后世之军旅,但说起来,时代不同,则其中许多方面也是大相径庭,只靠前世那些东西剿剿匪,打打小规模的战斗还算可以,若真个到了战场之上,千百万人对阵,只靠这些,要是能纵横不败,那可就有些可笑了。

不过赵石也看得出来,这位老先生说的虽然头头是道,但更像是纸上谈兵,有些想法也是想当然尔,有照本宣科之嫌,不过赵石也是知道,理论即便是理论,但他缺乏的正是这些理论上的东西,这能帮助他更好的了解这个时代战争的真正面貌,而不是只根据后世的一些书面上的东西来推测,尤其是对这个时代军制,兵种的了解更是尤为重要……

这期间李玄瑾也来过几次,从其强颜欢笑的脸色可以看得出,兵部掌事并不是那般好干的,估计现在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不过他却并未怎么诉苦,来了之后也是以闲谈居多,可见虽然有些麻烦,但却并不怎么重要,他尽自处置得了的……

又过了半月有余,终于传来消息,三司使曾度失踪,下落不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便像是捅了马蜂窝,曾度是谁?那可是三品大员,朝廷重臣,竟然在大秦境内失去踪迹,这还得了?几乎是一夕之间,迁陵一事便被所有人抛在了一边,雪片般的折子飞进宫禁之内,正德皇帝更是震怒非常,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大秦京师本就已经暗流涌动的局势显得越的扑朔迷离了起来。

第一卷乱世可有桃花园第一百三十五章密议(一)

魏公者,名征,字玄成,幼孤贫,少年时曾出家为道于乱世,后事李密,多有奇谋,李密归唐,其为东宫洗马,后建成事败身死,太宗世民气度恢宏,兼收并蓄,不以其过往为意,任其为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知政事,终成一代名臣。

魏公一生行事毁誉参半,多有坎坷,其先事李密,后又归唐,为窦建德所俘,窦建德兵败,又为东宫洗马,建成身死,却又任谏议大夫,臣节尽失,为时人所构。

不过其身死之后,太宗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之语,一语之加便成绝代人物。

魏公为谏官时多有趣事,一日太宗得一鹞鹰,乖巧伶俐,把在肩上赏玩之际,魏公来到,太宗忙把鹞鹰藏在怀中,和魏公叙事良久,魏公走后,拿出鹞鹰,鹞鹰已被闷死……

听到这里,李全寿扑哧一声乐了,想到的却是自己平日里有什么好玩的物什,到了老娘面前全都收的严严实实,不敢露出丁点半点的,这唐太宗李世民却也有如此惧怕之人?不过想到那些板着一张脸的御史台官员们,到也觉得这些家伙们确实遭人惧怕,到也说得过去。

老先生微笑着看了他一眼,到也不加斥责,反是他的孙女觉得爷爷对这个家伙比自己还好。嫉妒之余狠狠剜了李全寿一眼,不过李全寿反觉这小丫头生起气来很是可爱,只是平日里老是板着一张脸不怎容易亲近,还以嘻嘻一笑,见他如此惫懒模样,气地小丫头立马转过了脸去。却在心中骂了不知多少句坏蛋家伙……

这些小儿女的动作看在老先生的眼里,心中不过一笑,但是目光落在赵石身上的时候,眉头还是微不可见的一皱,这些时日以来,他对这个少年的观察最是仔细,这个少年性情淡漠,丝毫没有他这个年龄地人应该有的那份张扬毛躁。如此年纪就能有这般沉稳的气度也算是个异数了。

不过这个少年为人过于冷淡,不好言辞,不争强好胜,便是他多方以言语试探,也不知少年到底喜好什么,前些时李全寿拿来一双碧玉镯子,做工精细考究,是难得的珍品,不过像王府这样的地方,到也算不得什么。李全寿却是为了讨好他的孙女,目的到也简单,只是想光明正大的瞧瞧剑舞罢了。

他那孙女心高气傲,瞧也没瞧上一眼地,不过李全寿年纪虽小,脸皮儿却不薄。刚在她面前献了一顿宝,转头就又拿东西去讨好赵石去了,这些天来李全寿过的颇为愉快,有人陪他读书,有人陪他说话,有人还能陪他玩,相比之前恨不得马上把先生赶走,现在嘛。却恨不能留这位老先生住在这里一辈子了,赵石虽然沉默寡言,但在他心里,叫这个本事极大。又很有主意的人一声大哥到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这人见了自己不磕头,也不刻意讨好,平平淡淡之间,却是让他有一种难言的亲近感觉。

见他送过来一对儿镯子,赵石也没推辞,顺手便塞进了怀里……子,到好像是出身大富之家,但实际上他却是出身寒门,别人送的东西毫不犹豫的就收了,送的人喜笑颜开,好像得了大便宜,但收地人却好像收的是破铜烂铁,看上去有些怪异……

这些先不去说它,只是老人察觉这个少年对于军旅之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而且直觉惊人,所以在给他单独讲解之时,耗费的心力简直是平时的数倍,这个少年虽然有时终日不一言,但若是说话,问上几句,便叫人冥思苦想,颇为头疼,在听到回答之后,却只是低头思索,并无欣喜状,让人猜不透他心中所想,饶是他心机手段结是一时之选,面对这样一个人也有些束手无策之感,若是在当年,他自是不怕,但如今他年老体衰,应付起来便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了……

赵石这些天来到是觉得收获颇丰,闲来和府里地护卫见了几次面,景王府的护卫有三百余人,加

自己带来的,也不到五百人,看上去不少,但相对于地方,要想护卫的严密是不可能的,不过话说回来,景王府地处内城,也没有哪个胆上生毛的家伙敢到这里生事的,这些护卫不过是将内院,书房,议事之所等几个比较重要地地方看得严密些也就行了,四百多人绰绰有余,有王虎和杜山虎两个在,也不需赵石吩咐什么,只是景王致力于整顿府内诸事,这些护卫也都是聪明人,早就已经觉察出今时不同往日,都把懒散劲收了起来,再加上王虎这次出京一行,很吃了苦头,无形中对下面的人也便要求的越加严厉起来,这样一来,到也省了赵石的事儿,不用多管,这些护卫便已经面貌一新。



正在这时,院门一响,景王李玄瑾领着齐子平和胡沉舟两个已经漫步走了进来,挥手让从人守在外面,三人这才施施然走来。

三人穿今日穿地都是便服,如今天气渐渐炎热,几个人脑门之上都是汗渍隐隐,但脸色阴沉的却好像严冬腊月。

来到门舍之内,李玄瑾的面皮才松了松,勉强对着迎上来的陈老先生笑了笑,一番客套过后,老先生是什么人,一看各人脸色便知都怀着心事的,赶紧将几人让进了里屋儿。

“赵石,你也进来吧。”撂下这么一句,李玄瑾才转身进去。

直到各人坐定,不大的屋子却是显得略为拥挤了些,不过显见众人心思也不在这个上面的。

李玄瑾瞅了一眼老先生,老先生的来历他也算是隐约清楚,但其中细故他也知道的不多,只在杨感那里听到一句帝友,想来是父皇当年未登基时府中的幕僚,不过能以友称之的,身份便自不同,就算是以他皇子的身份,这其中的关节也不敢细究。

但这样一个人来到自己府中,安置上便有些头疼,对于父皇的意思也有些揣摩不透,正好儿子少人教导,便给老先生安排了这么个差事,至于参赞事务,还是要等看看再说的。

不过今日的事情他却没打算瞒着这位老先生,进了里屋儿,温度骤降,浑身一个激灵,精神却是一振,遂笑道:“陈先生这些日子可好?犬子顽劣,到是有劳先生了。”

“小王爷天性聪慧,到是老朽才学不足,唯恐误了他……

说笑了几句,李玄瑾脸色一肃,这才说到了正题,“曾度失踪,诸位可能也都听说了吧?巩义县的事情不知怎么传了出去,嘿,这后果我不说你们也明白……曾闻远更是当庭痛哭,嚷着喊着要父皇为他儿子主持公道,就差指着本王的鼻子说本王是凶手了,父皇也是震怒非常,责令刑部严查此事,昨日晚间刑部尚书就来府里询问,还真拿本王当凶手看了……如何应对才好?”

随即看到陈先生脸上有些莫名其妙的神色,便朝齐子平使了个眼色,齐子平自然会意,低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老先生听的也是仔细,还不时询问两句,到得最后,眼睛却是有意无意的朝赵石望了过去,他本就是聪明绝顶之人,听完之后,立时便觉得整个事情太过巧合了些,到像是有人精心设计,将所有人都聚合在了一起一般,尤其是这个少年在其中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也不确定,一来赵石年纪太小,便是有些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也应该不会有如此的心机和手段,二来他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旅帅,就敢将一个王爷,一个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