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002章

将血-第1002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大哥赵石能等到中原平定的时候吗?

以大哥的威望,现在能压制得了军中诸将,让他们跃跃欲试,却不敢越雷池一步,但一年,甚至几年之后呢?

当陛下以及军中大将,都在为平定中原而殚精竭虑,大哥赵石那个时候又会做什么?又有多少人会跟随在他身边?

是的,张峰聚看的很清楚,平定西夏之后,大秦将迎来最好的机会,没有人会忍得住,即便当今陛下,也不会再容许牵绊中原之战的事情发生。

大哥赵石之前所做的一切,更好像是在为中原之战做的准备,这个准备是如此的充分,让大秦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

但张峰聚却觉得,大哥赵石之所以做这一切,与逐鹿中原之战没有多大的关系。

这更。打开了一扇门。。。。。。大哥赵石会不会忍不住一脚跨进去?也许,当大哥忍不住的时候,大秦。。。。。。将迎来最大一场变局,那无疑是一场狂风暴雨,一个不慎,就要受那没顶之灾。

想到沉重之处,他晃了晃头,不愿再深想下去,这些年来,多少风浪都过来了,风雨再大,又能怎的?

他只知道,有一些人,不管大哥做什么,都会追随在他身边,就像自己,就像木华黎,就像杜。。。。。。猛林。

他下意识的竟然将木华黎放在了杜山虎的前面,自己随后便觉着有些不对劲儿。

这一番相谈实际上已经结束,赵石兴致已尽,调转马头,带着人回转大营。

一直没有离去的张峰聚也是满脑子的胡思乱想,他现在并不担心家里真出什么事情,担心也只担心老爷子熬不过这个冬天,其他的。。。。。。不论是二叔张贤,还是三叔张承,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世上,除了老爷子和大哥赵石,没有谁能让他畏惧。。。。。。

他只是有些隐隐的忧虑,盘桓在心间,却又不能说出来,不觉有些憋闷,所以,最终他还是开了口,“大哥,咱可也是大将军了,杜山虎那老小子别想再在小弟”

说到这里,他脸色却是变了一变,话头也顿住了,他自己恨不能抽上自己一巴掌,本想着弄些玩笑话,松缓一下气氛,提什么杜猛林。

不过,他猛然间就又是一惊,终于知道方才哪里不对劲儿了,杜。从什么时候开始,随大哥南征北战这么多年的同袍,虽说一直不很对付,但却是可以付之以生死的交情才对,但他竟然对杜猛林下意识的有了忌惮。

事实上,张峰聚这个人很聪明,只是生于军旅世家,从军之后,也一直呆在军中,性情不免偏于耿直,很多事,不愿多想,换句不好听的话,这一生太顺,在西北的时候有老爷子宠爱,到了京师,又跟随在赵石身边,风浪虽经历了不少,但从没经过大起大落,想的也就少了。

但在他这样一个位置上,又是那样的家世,要说没有一点城府,就是胡扯了,最多最多,也就是反应慢些而已。

既然察觉了些不对,只一回想,便有了些头绪,心中不免忧虑更深,而更多的,则是愤怒

想到了就说,对上大哥赵石,他从来不会隐瞒什么,也好给大哥提个醒不是,“大哥,杜山虎那里。。。。。。好像等不”

他心里琢磨着措辞,骑在马上的赵石已经轻笑了一声,好像已经知道了他的心意,声音和缓,带出些暖意,“杜猛林年纪大了。。。。。。他和你不一样。。。。。。”

“和我到是挺像的,起于寒微,于军中厮混多年,几番起落,最终才有了今日之权位,他用兵厚重,善于隐忍,但真要论起胆子,可要比你强上许多,一旦让他抓住时机,立即便是雷霆暴雨,让人难以抵挡。”

张峰聚听了这个,眉头顿时就是一挑,对于杜山虎,他从来没有服气过,这几乎成了下意识的反应。

不过,这一回他忍住了没有反驳,心中反而安宁了不少,看来,大哥心中早有成算,用不着他再多说什么了,也是,杜猛林再老奸巨猾,到底是大哥一手简拔出来,任他再蹦跶,还能蹦出大哥的手心?

果然,赵石继续道:“还是管管你自己的事情吧,别操那么多的心。。。。。。杜猛林眼睛盯着上党呢,玩的也是左右逢源的把戏。。。。。。但毕竟多年的交情,不会如旁人般,为了名利,将生死兄弟卖了。。。。。。而他年岁已经不小,也已经是大将军了,有自己的主意很正常,以后相见,一如平常便是,别闹什么脾气。”

张峰聚彻底放下了心,要知道,当年羽林左卫,其实就是他们三个人撑起来的,要说杜猛林投入大哥麾下比他来早上几年,征战这些年,几个人虽然见面日少,但战阵之上,培养出来的生死交情,实胜于手足之情。

他是真怕大哥和杜山虎闹起来,那样的话,大哥无异于断了一条臂膀。

心中虽安,但他还是撇了撇嘴,“那老小子面似忠厚,实则奸狡,惯用些小伎俩,我已经不知吃了他多少暗亏,大哥还是小心些”

他这里心中安定,却是不知,在他这位大哥的心目中,杜山虎实已不可信任,说出的那些话,不过是安他之心,不要过后和杜山虎闹起来,让杜山虎察觉出什么罢了。

实际上,赵石在京师时,就已接到河东密报,长安之乱前的那一个冬天,也正是第一次太原之战落下帷幕,他准备回京之时,有人自京师去到河中,进了杜山虎的府邸,之后,杜山虎的府邸中,死了一个下人。

那个时候,赵石记得分外清楚,从京师来了一个人,给他带来了太子李全寿的口信,,然后,那个人静静的消失了,何其相像的过程。

天下群山,吾与君共之,就是不知道,杜山虎得了怎样的承诺。

若是什么急于建功立业啊,什么年岁大了之类的理由,赵石都可以理解,但那个时候,他回长安的途中,经过河中,杜山虎都说了些什么?

再之后,河中闹了起来,是他入大理寺牢狱最直接的罪名,若非他早有准备,召数万大军直入长安,他赵石会是什么下场?

所以,再什么样的交情,再什么样的借口,于他而言,杜山虎此人,都已经是不可信重了。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韦州(十)

天空中,巨大的石块,翻滚着,落向城池,然后发出一声声巨响,整个韦州都好像在震动一般。

密密麻麻的身影,顶着盾牌,迎着同样密集的箭雨,在大地上涌动,不时有人惨叫着倒下,或者迎来死亡,或者被同伴儿救起,扶助而行。

很快,韦州城下,就多出了无数尸体,鲜血的味道,也开始在秋风中浓重了起来。

秦军的队列依旧整齐,将韦州三面,围的水泄不通,队列中,一个个秦军将士,冰冷而又麻木的注视着前方,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新兵了。

从庆阳,到萧关,再到韦州,就算没有经历过怎样艰难的战事,但西北的风沙,还有散布在道路周围的部族,都磨练了他们的精神,让他们迅速的融入到了这场战争中来。

这是第一天攻城,远没到最惨烈的那一刻,现在,只是攻城的序曲,需要忍受一定的伤亡,填平韦州还算宽阔的护城河。

这样的事情,必然也不会由各部精锐来做,他们中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民夫,这无可避免,当然,和以往民夫要忍受最惨痛的伤亡不同,秦人这里已经为他们准备了比较好的防护。

这不再是猛虎武胜军的专利,无论猛虎武胜军的制式军刀,还是投炮,或者其他在河中河东战场上经受过战争检验的东西,都已经渐渐在各军普及装备,以大秦如今的国力,这样的事情。已经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了。

当然。大将军赵石领兵。照例不会太过仁慈,填平沟壕这样的任务,怎么会少了沿途搜掠而来的西北部众以及各处盗匪呢,其中,还有一部分,则是陆续俘获的降俘。

他们中间,很多都是汉人,但既然曾为西夏人效力。在大将军赵石这里也不会受到过多的优待,他们会在攻城之战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是注定了的,当然,在经历过这些战事之后,他们中一些人会补入秦军当中,立下战功的,则可以得到奖赏,其余人等,也会得到自由。成为大秦治下的百姓。

实际上,在赵石心目中。这些在西夏人统治之下日久的汉人,还另有用处,一场场战事下来,俘获的党项羌人将越来越多,这些西北汉人还可以当做屠刀来用上一用。

可以说,护城河的作用在这样一场战事中,并无多少发挥的余地,这里不是江南水乡,所谓的护城河也没有多深,更不会有多宽。

随着尘土飞扬,多半天的工夫过去,韦州城的护城河已经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随着一队队灰头土脸,好像在泥土中打过滚一样的民夫,战俘归队,战争的序曲终于结束了。。。。。。

随之,各部将旗开始前移,一队队秦军兵卒整理好武器甲胄,一阵阵呼嚎声在四处响起,那是各部将领们在鼓舞士气。

随着隆隆的战鼓声开始作响,一列列秦军士卒在军官声嘶力竭的命令声中,顶着盾牌,开始迈步向前。

城头的西夏人也是奔跑呼喊,战争终于进入到了最惨烈的攻城阶段。

密密麻麻的箭矢从城头升起,然后带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锐啸声落下,就像雨点般钉在盾牌上落在地上,或者插入人的身躯,带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这样程度的攻击,并不能阻止秦军向前,在经过箭雨的洗礼之后,秦军终于来到城墙之下。

带着倒钩的攻城梯猛在秦军阵中升起,并拍在城墙上。

城头西夏人的惊呼和嚎叫,隔了很远,也能清晰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典型到有些枯燥的攻城战事,一方围城而攻,一方死守,可以说毫无新意可言,但越是这样的攻城战事,才越发残酷。

这样和消耗无异的攻城战,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战术层面,是从来不会产生什么胜利者的,攻城的一方,无疑有着战场的主动权,但却要忍受地利上的劣势,而守城的一方则相反。

许多攻城之战之所以被人传扬,不过是因为由战术而及战略罢了,而如今的韦州城,到底能不能成为这样一个角色,还要看战事后续的发展。

秦军开始登城,韦州还算高大的城墙上,开始出现一串串的秦军身影。

这个时候,秦军不可避免开始出现大量的伤亡,城上的西夏人,拼命的射出箭矢,扔下石块,倒下早已准备好的滚烫热油。

一个个秦军惨叫着,手舞足蹈的落下去,他们中很多人,将不会再有机会站起来,城根上,尸体开始堆积,鲜血开始流淌,很快,这里的土地就泥泞了起来,也开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儿。

几架扶梯还没有靠上城头,就被伸出来的撑杆挑翻,晃悠悠的向反方向倒去,将下面躲避不及的秦军砸的骨断筋折。

这个时候,一声大响,南城城门前的吊桥终于被砍落在地,早已等候多时的秦军立时推着撞锤车,向城下推进,城头设下的箭雨,被撞锤车的挡板挡住,对他们并无多少损伤,很快,他们便来到城门之前,推动巨大的撞锤,开始砸起了。

城头倒下了一片火油,火把扔出来,城下立时火光一片,将扶着撞锤车的秦军士卒烧的惨叫连连,但并不能止住秦军的行动,很快,火焰便衰弱了下去,立时便有秦军补上,撞的城门咚咚大响。

终于,有秦军将士冲上了城头,秦军阵中,立时发出参差不齐的欢呼声,秦军的战鼓声,也猛的急促了起来,像是在催促战士们勇猛向前。

不过,希望很快就被蜂拥而上的西夏兵卒所不灭,上了城头的秦军士卒,纷纷被斩的血肉横飞,掉下城头。

过了也不知多少时候,仿佛老天爷也不愿再看到人类互相残杀的丑恶景象,拉过浮云遮住了面庞。

这时,秦军的勇气已经衰竭,终于,也不知是谁,开始掉头向后跑去,整个秦军的攻势,一下便崩溃了开来,在城根上的秦军,抛下还在攀爬扶梯的同袍,纷纷向后退却,然后在慌乱中,被城头的西夏人一个个射倒在地,他们很快退出了西夏人的射程之内。

战鼓声猛然停歇,数万秦军将士,寂静一片,眼瞅着城墙上的秦军士卒,被西夏人一个个杀死,尸体掉落在城墙前面。

帅旗之下,赵石冷漠的看着这一切。

随口传令,“传我军令,先自退却者,全伍皆斩,再斩队正,营正十军棍,让其戴罪立功。”

城头方向,响起西夏兵卒的欢呼声。

但秦军并不罢休,第二波攻势很快便已来到,和前面别无二致,然后是第三波。。

等到太阳西沉,天色渐渐昏暗,赵石终于传下了收兵回营的。

一天的战事终于落下了帷幕,三面攻城,除了填平了护城河之外,皆无所进展,到是西城,三次攻城,皆都登上城头,赵石传令嘉奖,使主攻西城的郭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