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刘尚传 >

第113章

三国之刘尚传-第113章

小说: 三国之刘尚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尚微微一笑,习惯性的摸了摸自己漂亮的胡子,道:“我主仁慈,就看士家人里,有没有聪明人了。”
士家人有没有聪明人刘尚不知道,不过,士家人里,还真有几个顾念亲情的子弟。虽然知道敌人的话不可信任,等到士燮兄弟合葬的哪一天,士壹的儿子披麻戴孝,带着数名从人奔丧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郁林太守的印信以及兵符。其余士家诸子,大多作壁上观,或者退保交趾,或者别拥郡县。
看在士匡识趣的份上,刘尚本来想表士匡为中郎将,作为他献土归降的奖赏,谁知掉士匡心灰意冷,婉言谢绝了刘尚的好意,只表示愿意卸甲归田,做那武昌一小民。
这自然是刘尚乐意见到的。本来他封士匡官职,就是要羁縻到武昌就近监视,这也是刘尚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处置士家的办法,既要斩草除根,消除可能的隐患,又得显露宽仁,表现自己仁慈的一面。士匡的打算,可以说是正中下怀。
既然士匡不愿为官,刘尚也不好薄待,就划拨了武昌一处大宅子,赐钱四十万,使其安心守孝。
就在士燮下葬的当晚,刘尚又令太史慈领一军,直扑交趾,徐晃领一军劝降合浦各地,魏延领一军,前往郁林,收编各县兵马,自己则带着刘晔,司马芝等人返回南海。就令程秉为合浦太守,领兵三千坐镇合浦,兼理各郡事物。可以说,程秉职权,已经完全相当于一个刺史。所差的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当然,程秉是不可能掌握军权。交州的军权,依然被刘尚牢牢的控制着。罕见的却是薛综,自愿放弃了苍梧都尉的职位,反而成了刘尚身边的一个属员。从地位上看,就仿佛当初程秉在士燮手下一样。可是程秉听说后,反而对别人道:“我不如薛敬文。”
一路无话,刘尚坐镇南海,一连花了数天时间,接见越族的各部的长老,头领。征氏的投降,也意味着越人的归顺,刘尚就把以前同许靖等人商议的亲越之策逐步实施,争取越人之心征氏兄弟不愿意参与中原混战,刘尚也不勉强,就命三人为护越中郎将,守护交州。又令许靖做鱼鳞册,清查越人户口,制定各项赋税。
因为刘尚所定赋税完全比以前少了一半,越人也渐渐心安。纷纷放下武器,或者回山,或者种地。
士燮一死,交州各地人心惶惶,听说刘尚来攻,或者驱逐士家之人,开门投降,或者杀死各自长官,内中策应。所以一路之上,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只有交趾乃是士家根基所在,极为难打,不过,随着士家大势已去,太史慈围城三日,令人射入无数劝降文书。
自知守城无望的区景也是趁夜举兵,尽灭士家诸子,然后开门投降。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木离反对,害怕夜长梦多的区景,尽然杀了木离,然后举兵。
虽然不耻区景为人,刘尚碍于承诺,也不好冒然杀降,只是封了区景一个闲职,也令其前往武昌。
一切忙完,时间也正式进入六月了,刘尚的大婚在即,也不好一直留在南海,只能带着区景士匡,在太史慈魏延等人护送下,一路快马加鞭,赶回武昌。
只是临行之时,刘尚又趁夜召见了程秉,令其在为越民等级造册之时,分为生熟两册。熟越人者,说汉语,依汉俗,可与汉民一视同仁。生越人者,也许习汉话,穿汉服,视其汉化程度,随时抬籍。有令司马芝为南海太守,领兵三万坐镇其中。所以,越人虽然不满,面对强大的兵力,只能屈从,一时间,越族村落之间,会说汉话者身价倍增。甚至有越民为了抬籍,不论汉女相貌,直接取回家中。虽然刘尚没有明说,但是,取了汉家女,当然是汉家人,这也成了交州不成文的规定了。
整个交州,就在这种这种恩威并施之下,渐渐的稳定下来。整个士家,只有一个士匡侥幸活命,犹在武昌刘尚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交州虽然因为刘尚大军离开,兵力大减,依然保持着和平的局面。
而且,为了不在刘尚大婚期间出了乱子,留守交州的官员纷纷卖力巡查,就是也野心,看到这架势,那也是偃旗息鼓,躲在地下。




第一百五十六章 回武昌
阔别数月的武昌城墙,依然是那么巍峨。今天更是刘尚凯旋的日子,天还蒙蒙亮,就有无数的百姓端着木盆,开始清扫周围官道,虽然地面上根本没有什么灰尘,但是时常有自发的百姓过来洒扫。
道路的两旁,原本刘尚随意命人栽种的树苗已经有了一米多高,它们笔直的,相隔三五步远的站在哪里。一个个神情肃穆的卫兵,站在两棵树之间,一动不动的笔挺着。他们的身后,道路的两旁,黑压压的全是人头,无数的百姓一大早就是提前过来,还是没能抢到最前的位置。只能各显本事,或者寻了木凳子,或者站在突破上,有那小孩子,央求着大人,就骑在脖子上,嫩嫩的小手对着那些大兵指指点点。
日头当空,所以人感觉有些闷气。尤其是人多,更加的热了。许多人不自觉的想要用手扇风,不过看到两排肃穆的,一动不动的卫兵,这些人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个大老爷们,虽然不像这些军爷那般有胆气,敢上阵厮杀。到底也是卵子不是,人家能够站在太阳底下一动不动,自己总不能像个娘们一样示弱了吧。只是,虽然许多人能够忍住燥热,只是这鼻子还是不自觉的狠狠的抽了抽。因为,人群里,不是只有大老爷们的,还有许多花枝招展的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娇声说笑,她们可没什么较劲的念头,赶到热了,自然拿起纸扇子摇一摇,一股股诱人的脂粉香,就那么飘荡了开了。
不得不说,刘尚的到来改变了不少事。先不说各地的局势因此产生了细微的变化,就说这民众的生活,就是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了。就拿这纸扇子来说,现在可是大汉女子们最流行的稀罕物。一个姑娘家,就是再没有钱,那也得用白纸糊了一把团扇,当作点缀。至于扇子上花了花鸟的,那更是了不得,完全是贵族小姐最喜爱的物事。也因此,武昌甚至还多了一种专门在纸扇上画画的手艺人。
日头更高了,议论纷纷的百姓也渐渐感觉到了饥饿。虽然刘尚有通知是今天入城,可是这个时间,到底也不是那么好把握的。原本兴冲冲的百姓,迟迟等不到刘尚大军过来,都是开始不耐烦起来。想要散去先吃了午饭,在来等着。
一日三餐,这换了以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刘尚没来之前,武昌的人里面,也就是那些豪门地主之类的,才能够享受这种福气。不过,随着左伯纸的发明,书籍的出现,大量的商人涌入,不知不觉,原本平常的武昌人家也是突然间富裕了起来。一个个手里有了闲钱,再不肯亏待而来自己的胃。所以,这种至上而下的一日三餐,就在刘尚完全无意之间,渐渐成了习惯,一种只有咱武昌人才有的习惯,。
没错,就是咱武昌人。往常的时候,说起哪里人,很多人都会说豫章人,扬州人,唯独不好说自己是武昌人,因为,武昌虽然资源充沛,刘尚没来之前,也不过就是一个大点的县城罢了。比起中原,也就相当于一个比较富庶的县城,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县长,而不是县令。
这长、令,看起来都是一县之主,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不说别的,就是人口,你县长管的就不如县令多。其他的什么地位,待遇,更别说了。
不过现在的武昌可是不同了。自从刘尚大发神威,很是灭了一部分三心二意的豪族之后,许多在外地的豪族也是纷纷把家搬了过来。这一嘛,自然是越来越繁荣的武昌强大吸引力,二来,也可就近结交各处的贵人,争取入了刘尚的法眼。虽然上次几家豪族的灭门惨案,公开的说法是因为匪徒入侵,不过在这些豪族心中可是各有一杆秤,看得清形式。
这不,虽然刘尚此次的回军并没有特意的通知这些豪族,他们依然一大早的带着仆人,驾着牛车马车出城等候。里面最突出的,当是乔玄。这个刘尚的既定老丈人自从出城后可是一直没有听过嘴。不是这家来拜,就是那家来请。整整一个上午,乔玄的嘴就没有听过。那还是许多自觉地位不够的小豪族没有上前的结果。
不过,随着太阳的高升,原本围着乔玄的豪族门又是老实了下来,一个个虽然没有想那些军卒一样笔挺了身子,也是亲自下了车马,跟着乔玄一道往鲁肃那边凑。
这些人动静,立刻引得围观的群众大喜,纷纷低声道:“大人们动了,看来辅国将军要来了!”
话音未落,突然之间,远处的尽头出现了无数的黑点。随后,一片片军马不紧不慢的奔跑了过来,战马之上,一个个骑士雄赳赳的挺着胸膛。在周围卫兵羡慕嫉妒的眼神下整齐的排在两边,恰好是一棵树一个骑士。
就这样,一个站在地上,一个骑在马上,这地位自然天差地别。当场就令的许多人羡慕的流口水。暗道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够披上这样的盔甲,替辅国将军征战沙场,就是死了,那也值得了。
可别小看这些骑士,就是在北方这等战马泛滥的地方,一个骑士的待遇都是高出步卒数倍,更不要说在南方了。凡是跟着刘尚南征北战的骑兵,那一个身后没有几亩薄田?战功大的,已经完全算个小地主了,这如何不令人羡慕。
但是,羡慕归羡慕,百姓空城而来,可不是紧紧为了看这些骑兵的,而是为了见一见传说中的辅国将军。他们也抬起头,踮起脚,拼命的往远处张望。
只是,他们看见的,依然是一队队的军卒,一片片的盔甲,虽然这些军卒个个精锐,每一批出现,都是赢得无数的喝彩声。可是大家的心里,总觉得空落楼。也痒痒的,恨不能冲过去把刘尚当场揪出来。
城楼上的陆环,就有这种忍不住疯一把的冲动。只是她咬着嘴唇,看了一眼坐在一边的一个年轻男子,又是狠狠的攥紧了拳头,硬生生的忍住了这口气。
那个男子很文弱,看上去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偏偏的,这人身上还带着剑,怎么看,怎么有种滑稽的感觉。尤其是,这人看起来斯文,现在的动作可是跟斯文一点也不沾边。只见他一只手飞快的剥桔子,一只手抓起一半,就是往嘴里塞,地面上,厚厚的桔子皮可以把人的脚跟淹没。就是奉命监视他的士卒见了,牙根子也忍不住发酸,恨不能当场跑去下求鲁肃把他们换下去。
只是鲁肃可没有那个闲工夫管这些事,他虽然是武昌的大总管不假,事无巨细都是亲历亲为,不过今日可是刘尚回城的日子。而且,鲁肃也不敢肯定,这些天自己的施政方式合不合刘尚的心意。
虽然刘尚临走的时候曾经拍着鲁肃的肩膀说道:“我信任你就像相信我自己!”
但是伴君如伴虎,这种独揽政权看起来威风,鲁肃却时刻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现在刘尚回来了,鲁肃也可以稍微的松了口气。
拍了拍有些僵硬的腿脚。看到破军营,定难军以及山越营的兵马陆续经过,或者回营,或者护卫,鲁肃也扭头对身边的文武官员道:“差不多了,你等随我前去迎接主公!”
众人闻言精神一振。凛然的跟在鲁肃身后。按照品级大小,一个个跟在鲁肃身后。本来,汉朝的官职,是按照俸禄的多少来排定大小的,比如两千担之内的,可是刘尚嫌难听,感觉一个个像是个卖粮的,于是私底下该做了一到九品。当然,这只是私底下武昌流传的,大家可不敢摆上台面。毕竟还有个大汉朝压着。只是隐隐的,凡是接受了这种分法的官员,就可以算作刘尚的心腹,升迁也快,若是不能接受,那只能一张凳子坐在到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一脚踹了下去。比如许邵,虽然也是个大名士,十个鲁肃的名头加起来才抵的过他一个,可是他的身边就是冷冷清清,只有几个童子陪着。
闲话不说,但说官道之上,薛综见了刘尚令军马先行,自己等人却随后,颇为不解的问道:“现今城中诸公望眼欲穿者,只为能早日见到了主公,缘何主公却令军卒先行,自己殿后?”
连日的奔波,刘尚也颇有些无聊,听到薛综发问,不禁笑道:“我能有今日,全赖将士用命,文武同心。没有这些军卒,就没有今日的我,所以,他们应当是最先被迎接的。”
“原来如此!”薛综点头,不禁有些钦佩的看着刘尚。他本来就是走的统兵的路子,虽然骨子里是文人,却丝毫没有这时候那种文人轻贱兵家子的偏见,刘尚的回答,可是说道他的心里去了。
有了薛综开头,刘尚也来了说话的兴致。加上两人的年纪也是相仿,自然也能说道一块。不必面对许靖那种礼数周到的压抑。就这么一路谈笑,渐渐的,刘尚总于接近了武昌的城门。




第一百五十七章 请他吃桔子
城外大道之上,新撒的清水犹未干涸,点点滴滴的落在地面上,印着一排排的轻微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