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 >

第148章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第148章

小说: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大才,何不与我一道回叶府,彻夜长谈一番?”确定了此人是徐庶,叶墨这个时候整个人都轻松许多了,便开口相邀道。

“如此,恭敬不如从命了。”徐庶既然被叶墨看穿了身份,也不扭捏,直接便答应了叶墨的邀请。而且,徐庶也是很好奇,自己的名声应该没有这么大吧,怎么连当朝太尉都听过?

第二四九章:徐庶论策

徐庶之所以拦下叶墨,就是因为徐庶之前在郭嘉的劝说之下,有了出仕的心思。可是,徐庶又担心自己的身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故而一直没有行动。直到徐庶在叶府门口看见叶墨收留马钧爷孙之后,这才有了投到叶墨帐下的心思。

徐庶之前也是听过叶墨其人的,可是,徐庶一直不能知道叶墨到底有什么样的志向,便趁着叶墨出城之后,一直等在路上,等到叶墨回城的时候将叶墨拦了下来。

徐庶问的两个问题,可都是针对当前局势的。若是叶墨心有壮志,不可能不会对如今大汉的局势有所了解。可是,徐庶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两个问题,非但没有问出什么东西来,反而是让叶墨猜出了他的身份了。

叶墨既然邀请徐庶长谈,自然不会继续骑在马上。将马交给身后的叶三,叶墨与徐庶并排而行,一路谈天说地,时不时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认识很久的朋友一起出来郊游的呢。

等进了叶府之后,两人来到书房当中,叶墨让人端上茶点之后,就吩咐别人不要靠近了。

徐庶坐在叶墨的对面,将自己头上的斗笠摘掉之后,开口问道:“不知道太尉大人是如何认出小人的?而且,小人自知身份低微,大人如何听说过?”

叶墨笑了一笑,斟了两杯茶,端了一杯放在徐庶的面前,这才接着说道:“元直先生莫要自谦,先生大才,天下罕有人及。至于是如何认出先生的,我若说是猜出来的,先生可相信?”

徐庶看着叶墨的眼睛,发现叶墨眼睛纯净,全然没有半点说谎的样子。“小人相信。”徐庶说着,端起叶墨摆在自己面前的茶杯,细细的品了一口。

“先生既不是叶某下属,何须自称‘小人’。若是先生不嫌弃的话,你我二人就以朋友相称如何?”叶墨听徐庶称呼他为“大人”,又是自称“小人”,顿时觉得生分,便开口说道。

徐庶愣了一下,叶墨乃是当朝太尉,而他徐庶只是一介平民,两人如何能以朋友相称?但是,徐庶看叶墨又不似敷衍,便点了点头,道:“如此,庶高攀了。”

看到徐庶答应了,叶墨顿时笑道:“之前元直问了叶某两个问题,不知道元直有何见解?”

一说到之前说的那两个问题,顿时徐庶就来兴趣了。“冀州,韩馥已死,可大权仍掌控在冀州地主世家手中,想要将冀州掌控在自己手中,只能够依靠冀州地主世家,慢慢图谋。”

冀州人才出众,田丰、沮授等大才尽是冀州的地主世家。想要将冀州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重用冀州的这些人才,乃是一条最好的道路了。像是荆州、徐州,刘表和陶谦无不是如此做派。

可是,如此一来,又会导致冀州一派坐大,最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叶墨也是知道冀州有大才,也想要招揽那些人。可是,叶墨却不会向他们妥协。否则的话,将来手下各派人多了,相互倾轧,就像前世的袁绍一般,纵是大汉第一诸侯,最终任难免败亡命运。

“若是叶某在冀州各地建立教堂,大破冀州世家大族对文化的垄断;再利用商会,在冀州倾销商品,打击冀州世家大族的经济。元直以为,此策如何?”听了徐庶的话,叶墨脑中斟酌了一下利弊之后,开口说出了一个计策。

徐庶一开始听到叶墨说出了一个新的计策,对于他之前所说的提都不提,还以为叶墨过于自大,心中略微有些失望。可是,在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叶墨的计策之后,徐庶顿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

尽管徐庶不明白“垄断”、“倾销”等词的含义,但是,却不妨碍徐庶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朝廷在各地建立教堂之事他也是知道的,而且,徐庶还特地去一些教堂查看了一番。那些教堂中的人除了教人读书识字之外,还能医治别人的病痛,这让徐庶当时还觉得很是新奇。

但是,因为叶墨之前所作的那篇《少年大汉说》,使得徐庶一直认为叶家强烈建议朝廷在各地修建教堂就是一个强国之策而已。毕竟,那《少年大汉说》里面说的很明白,大汉的未来,全在于少年。当今圣上相要做一名中兴之主,自然会全力支持教堂的建设。

可是,徐庶没有想到的是,叶墨的目的居然是这样的。现在回想教堂所做的一切,顿时让徐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先是教人识字,然后出行报纸,让天下百姓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当今天下的一些局势。同时,又可以减轻百姓对于当地世家大族的依赖。

“太尉大人之策,果然高招。一招釜底抽薪,天下世家危矣。”徐庶站了起来,对着叶墨做了一个揖,不由的感叹道。

叶墨看到徐庶行礼,也就阻止,生生受了徐庶这一拜。等到徐庶行完了这一礼之后,叶墨才接着说道:“元直直呼叶某表字‘归一’即可。只是,叶某此策,虽然效果良好,只是时间却要耗费颇长,不若先生之策,可起立杆见影之效。”

叶墨一说,徐庶顿时也就想明白了。两策皆有优点,同样,也都有缺点。“如此,那便只有两策齐用,再辅以重兵威慑,冀州可归于朝廷掌控之中。”只是稍微一想,徐庶便开口说道。不仅提出了两个计策同时使用,更是提出要重兵威慑,如此便可以达到目的。

叶墨点了点头,徐庶所说,和他自己之前所想差不多,只是叶墨没有想到要依靠冀州的世家大族罢了。“冀州已定,青州如何?”看着徐庶,叶墨继续问道。

“青州曹操虽未言明自立,但是现如今和自立俨然差不了多少了。只是青州却不能用冀州之策,也不能使重兵威慑。”徐庶既然之前就问过叶墨关于青州局势的问题,自然就会有所想法。

“愿闻其详。”听徐庶这么说,叶墨也是来了兴趣。徐庶可是大汉顶级的谋士之一,他的见解,必定是很有作用的。

徐庶见叶墨有兴趣听,但这个时候也不像之前那般自信了,毕竟叶墨看上去也是一名智珠在握之人。“曹操不想是冀州的那些士族,建立教堂,只会稳固曹操在青州的统治。而且,青州经过黄巾大军就食,也没能剩下多少世家大族。”

徐庶顿了一顿,瞟了叶墨一眼,看着叶墨听得认真,徐庶便继续讲下去。“曹操收拢黄巾军数十万,现在实力也是惊人。更兼得到荀家叔侄的帮助,重兵威慑,说不定反而会刺激曹操自立的决心。”

听了徐庶的话之后,叶墨点了点头。要说曹操,叶墨也是颇为佩服。只是现在曹操成为了他最难对付的敌人之一,这还是叶墨自己放出去的,可是叶墨却是一点都不后悔。

刘协尽管有大志,但是朝廷中的大臣心思不一,勾心斗角。若是刘协日后中兴了大汉,那大汉也没有办法达到最为鼎盛的时期。如此,倒不如让曹操将统一华夏,说不得会有一个新纪元的出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叶墨没有能力将现在这个烂摊子收拾好,但是现在看来好像不太可能,曹操注定只会成为叶墨的一块绊脚石而已。

“那先生可有何良策?”叶墨继续问道。

徐庶看着叶墨,眼神无比的坚定的说道:“封锁!青州最大的弱点,便是粮食问题。只要封锁青州与外界的联系,青州不攻自破。”

听了徐庶的话,叶墨顿时被震惊到了。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这意味着,青州数百万的百姓会面临饥荒,到时候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但是,叶墨也没有反对,毕竟,若是将来打起仗来,死的人可能会更多也说不定。

叶墨沉默了,便是叶墨在这个时代已经见惯了死亡,也无法坦然的面对可能有上百万的百姓因为他的一个决定而死亡。

第二五零章:青州对策

徐庶见到叶墨那副表情,便知道叶墨不能下定决心。徐庶心中暗叹一口气,叶墨性格终究是太过于仁慈,不具备一名枭雄之资。

叶墨自己也是知道,自己的性格有弱点。他可以冷静的看待在战场上死去成千上万的人,他可以为了胜利想出一条计策火烧近万人。可是,他做不到冷眼看着近百万的百姓死于饥饿,而原因是因为他断绝了青州的交通。

“先生可有计策,叫那曹操仍然听命朝廷?”叶墨既然不想让近百万百姓受这无妄之灾,便开口向徐庶询问道,期望徐庶能够想出一个万全之法。

徐庶听叶墨这么问,眉头顿时皱了起来。曹操要自立,这件事情据徐庶了解,那时因为荀家叔侄一直在旁怂恿。可是现在,便是没有荀家叔侄在,曹操自立之事差不多也是成了定局了。

尽管曹操本人对大汉朝廷还是颇为忠诚的,可是,曹操现在可不光是要为自己一个人负责。宋朝太祖赵匡胤,不就是因为手下黄袍加身,不上也得上了么?现在的曹操,差不多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了,想让曹操继续听命于朝廷,恐怕是不可能了。

想了足足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徐庶看着叶墨,还是摇了摇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今的曹操就是这个情况。除非,有大外力干涉,否则曹操断然不可能继续听从朝廷命令。”

“先生可教我?”听徐庶说还有一线可能让曹操继续听令于朝廷,叶墨顿时站了起来,对着徐庶行了一礼。叶墨知道曹操,此人忠厚,叶墨不想与之为敌。更重要的是,在叶墨的前世,曹操对待外族施行铁腕手段,也是让叶墨不想与之为敌的原因。

前世为什么会出现五胡乱华的事件,便是因为华夏的人才精英全都损耗在了内战之中。如此,华夏还那什么来抵御外族的入侵?

徐庶看到叶墨冲着他行礼,连忙躲了开来。叶墨这一礼,徐庶是万万不敢受的。若是徐寿生受了叶墨这一礼,那他徐庶可就成了叶墨的人了。

有道是“君择臣,臣亦择君”,叶墨想要招揽徐庶,可是徐庶却没有相中叶墨。徐庶也是一名心善之人,可是徐庶更是一名谋士,尽管是半路出家的谋士,但徐庶还是三国时期最顶尖的那一群谋士之一。

徐庶很明白,若是不能封锁青州,那曹操必定会得到极快的发展。先前黄巾军在青州就是,在吃掉了青州大量粮食的同时,也是让无数的老弱死在了那一场浩劫之中。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青州只要得到了大量的粮食,那就可以快速的发展。因为,青州现在基本上都是青壮,没有拖累的情况之下,无论是想要做什么,都可以获得极多的劳力,而且还少有光吃饭不干事的人。

叶墨不同意封锁青州,那就是给曹操发展的机会。叶墨表现如此妇人之仁,徐庶自然是看不上。

“先生以为,若是在平原城囤积重兵,如何?”叶墨见徐庶没有受他的礼,也不恼,只是让徐庶继续坐下,然后才开口继续问道。

徐庶一听叶墨这话,心中顿时冷笑一声。若是封锁青州,自然是要从南皮、平原、甘陵、卢县、奉高、开阳等城囤积重兵。光在平原城囤积重兵,那有何用呢?

“平原乃是青州与冀州交界出一座重要城池,在平原城囤积重兵,自然是可以封锁住青州与外界交流的其中一条道路。”徐庶这个时候既然不打算认叶墨为主了,说话也是随便了起来。

“若不为封锁青州,只是在平原城囤积重兵,威慑青州,先生认为此策是否可为?”叶墨也是感觉到了徐庶态度的转变,自己微微一想也是明白是什么原因。只是好在叶墨也知道徐庶是一名顶尖的谋士,有点性格那时应该的。

徐庶本来还打算听听叶墨的“高见”,可是没想到,叶墨居然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徐庶一开始,还打算继续讥讽叶墨一番,可是话还没说出口,徐庶突然想到了什么。

徐庶也不去管叶墨,而是走到叶墨的书桌面前,发现叶墨书桌上摆了一幅十分精确的地图。这个时候,徐庶也管不了这幅地图是从哪里来的,只是看着青州的位置,然后死死的盯住平原城的那个点。

这个时候,徐庶终于是发现了一点问题了,那就是青州的地理位置。青州临海,想要封锁青州,在陆地上容易,可是在海上就难了。

而平原城则不同,平原城乃是处于青州与冀州之间一条交通要道之上。可以说,便是让曹操发展,只要在平原城集结重兵,那曹操便不能安心发展。因为,在平原城,可以随时杀往北海或是临淄。

“如此,是徐某先前想错了。”徐庶摇了摇头,对着叶墨说道。看到叶墨书桌上的地图之后,徐庶便知道自己错了。徐庶也是一名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