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色大导演 >

第380章

红色大导演-第380章

小说: 红色大导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寨的,因为之前总是搞各种电影电视剧的讨论专区嘛,那干脆,咱们就搞一个更自由的,可以自己建立的讨论专区好了。

什么都可以谈,但你别谈反动的,色情的,反正别违反法律,那就可以,所谓自由,是需要有法律为依托的,这是康德的观点。

不提那种高大上的哲学理论了,就这个电视剧的评论,那说好的自然是不少,可也有人有异议。

“净说光头党的发家史,那敢不敢说一下共党的发家史?!”

既然网友都如此的呼吁了,那《扁担银行》的第二集就来了。

其实,就那网友说的东西,就是网上有传言,说红军种过大/烟,用这玩意换过军费,甚至什么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其实是烧ya片死的……

种种谎言,让人忍俊不禁。这在当年(2005年)左右就已经给辟过谣,打过脸了,但这类的谎言遗毒很深。人们总是相信那些个被人编造过的东西。

那吴祥的这部《扁担银行》,好吧,其实他就是一个监制,但这里面应该怎么演,还是有过指导的,那么咱们这样的一个电视剧,应该怎么来说共党的发家史呢?应该怎么来对那些个谎言来进行辟谣呢?

首先。咱得先把银行给建立起来。

瑞jin的中央苏区,因为有主席的正确领导,那真的是经常打胜仗。打胜仗就会有缴获,而且中央苏区还进行了土改,这打土豪可是会有不少的收获的。

在1932年的时候,就缴获了一笔大钱。有20万块银元那么多。这可真的是一笔巨款,之前没人见过啊。
。。
手机直接下载小说http://m。。 

'百度一下:'


那一下子有了这么多钱怎么办?

咱们就得建个中央银行了。

其实,中央银行早就有了,就是在1931年中央苏区成立的时候,顺便把中华苏维埃中央银行也给建立起来了,但当时这个人选就很有意思。

“大家看看选谁当这个银行好呢?”**在跟其他大领导开会,这都是经常出现在电视剧里的那几位。

在这里,那当然是要用到特型演员了。这是必须的嘛。

“这个事情,我是不懂的呀。”朱老总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表示没辙。

“我觉得应该找有相关经验的同志。”周公还是很有想法的。

“那谁有经验啊?”当时地位相当高的博古,那也是少不了的。

是呀,谁有经验,要知道,这是搞金融,这搞金融,就是跟钱打交道,可这一帮家伙,都是‘穷赤佬’,要不就是‘欠薪团’,大家对钱这个概念,都不是很熟悉。

这是真事儿,就旧社会里,那有好多人,只是听说过袁大头,但可能到死都没碰过那玩意,穷人太多了,而这支队伍,就是穷人组成的嘛。

“好像毛泽民同志在搞工人运动之前,开过一个杂货铺吧?”说话的是个戴眼镜的,他就是张闻天,洛浦同志。

“那就是他吧!”

“嗯,我看行。”

“这个行,也算是跟钱打过交道了。”

得,一个只是开过杂货铺的家伙,成了中央银行的行长!

这毛泽民是主席的弟弟呀,这里就没有点儿裙带关系?

人家也是来革命的,而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支队伍里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从事过金融方面的工作。

不光是一个杂货铺的小老板当了中央银行的行长,现在中央银行的首席会计师,叫曹菊如,他早年倒是有留洋的经历,可那不过是在东南亚帮助老板去存钱和取钱,说白了,他更像个出纳。

可现在最有金融经验的就是他曹菊如了,因为在中央银行之前,曹菊如就凭借着自己的这个‘留洋’经历,在闽西搞过一个银行,虽然规模很小,但还算红火,人家这是有那么点儿先进经验的。

但要知道,那是在其他根据地啊,现在是中央苏区啊,是以这里面……好吧,人同此心,人同此心。

而之后还有个学徒,那就是毛泽民的爱人,钱希均,她主要是学会计,还有是负责伙食。另外还有两个人,一个叫莫钧涛的,这个人有来头,以前真的在银行里干过,还是英资的银行哦,不过,这个人当年是个收发信件的,也就是一个房门,那个时候,他还是个童工。

最后一位是个翻砂工,他是过来打杂的,因为翻砂工有力气嘛,身板好。

这五个人,此时看来,那简直就是吊丝的不能再吊丝,就这个团队,拿到现在,这能创业?

别说搞银行了,就是搞个小卖店,早餐点儿什么的,都不见得能成。

但这就是现在中央苏区的全部班底,而且如果知道历史,对后来的发展有了解的,那就一定会知道,这几个人,后来都成就了一番事业。

毛泽民夫妇不用说了,曹菊如后来成为了中央银行的行长,而莫钧涛也是知名的红色金融家,也就说,这妥妥的就是一个吊丝逆袭,还是集体的大逆袭!

这里面全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陈思程饰演毛泽民。杨密饰演钱希均,而曹菊如就是李辰了,莫钧涛就是张驿。反正就这个阵容。非常的年轻,这几个年轻人就要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了。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了中央银行的前头,这五个人是找了自己的办公地点,也就是个村民的二层小破房,可那20万块大洋,没了!

没了,被人先拿去打仗了。

1932年2月。红军攻打赣zhou,而正好这个时间是央行正式挂牌的日子,也就是说。刚刚成立,这个启动资金就被挪用了。

这事儿整的,还能不能好好的玩耍了?!

到了这里,那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战争戏的桥段。这种戏是吴祥擅长的。但很可惜,他没有亲自来拍。

“首长!同志们的死伤太大了!给我们留点儿种子吧?”

“什么?你这是畏战行为!”

很明显,打赣zhou,很不好打,而这个主意也不是**的,此时军事上,博古跟李德已经开始夺权了。

围城有一个月,可这城不但没有打下来。还牺牲了3000多人,而且那20万大洋也打没了。

这可怎么办?

“打漳zhou吧!”**这个时候的意见。总算是被采纳了,因为真的是山穷水尽,什么都没有了,而漳zhou,那个地方比较富庶,是侨乡,虽然离着中央苏区比较远,但那也得打呀!

“噢噢噢!打土豪分田地了!”

“红军来了!红军来了!”

果然,一战功成!

几乎就没费多少的力气,漳zhou就被打下来了,因为毕竟离的远,也没有什么大军驻扎。

这个时候谁都知道,那红军所到之处,立马就土改,打土豪分田地,穷人们都愿意。

这打土豪是不是有点儿过啊,人家的财产也是合法所得吧?

这个事儿吧,合法是合法,但是在当时的旧社会,那个法,它本身就有问题。

很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旧社会到底是怎么个旧法。

当时中国的农民被压榨到了一个什么地步呢?

农业税,人头税,就这些个各捐杂税,那都老重了。《让子弹飞》里面说过一个事儿,说鹅城的税,已经被征到了90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

其实还有更狠的,征到100多年以后的都有!

但能缴税的那还是好的呢,更多的是佃户,他们连缴税的资格都没有,他们只能给地主家种田。

你以为纳税人就好当?

可大家知道,种一年的田,地主拿多少吗?

85%!

对,就是佃户幸幸苦苦的种田,一年之后自己只能拿15%,当时的亩产那能有多少?

如果你要借钱呢?

粮食,那就也是85%,因为地主不傻,借粮食跟给我种地,是一样的呀。而且这个还是利滚利哦,那借钱呢?

至少是50%,也是利滚利,打着滚的往上翻。

这么说吧,只要你借了地主的东西,这一辈子别想还完,甚至下一辈子都还不完!

后来有位姓罗的胖子在自己的节目里说高利贷的事儿,然后他举了白毛女的故事,他说,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就只是黄世仁借钱给杨白劳,那黄世仁是不是有善意的存在呢?

85%的利息,还是利滚利,这善意能有多大呢?

说实话,当时的地主就等于是在抢劫农民,所以,打土豪分田地,根本就是让农民把土豪抢去的东西拿回来,是以,只要你喊打土豪,土改,那就有人跟你一起干!

那么打土豪,这就有钱了,中央银行自然得过去了,这回可不能让人再给挪用了。

可是还有一条,那就是光打土豪吗?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还有很多的民族资本家,也就是相对较小的生意人,或者一些个小的地主,特别是漳zhou,这里是著名的侨乡,那民族资本家自然非常的多。

那这些个人,难道也一起给打了?

那当然不能打了,只不过,在当时军队过境,那都是要筹集一些个军饷,这是规矩,那个时代都这样。

说白了,这就是摊派,只不过好听点儿的叫筹款,叫劝捐,每家商户都出点儿,但出的都得按照实力来,有的100,有的1000。

但这个钱,怎么弄上来呢?人家要是不给呢?

难道这里面就有红军的黑历史吗?没有巧取豪夺吗?

ps:感谢bswar,真加真;我才是大邪,几位书友的月票,非常的感谢!

第三章送上,黑车不多说了,求支持,求支持,你们懂的,嘿嘿嘿!

第五百一十一章种牙片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时,画面马上转变了,不再是漳zhou的打土豪现场,而是一个海外华侨的居所,因为带着浓郁的东南亚风格,所以,让人就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位中年人在讲电话,只不过,他的脸上都是焦急的神色。

“老板,共匪打来了!我们的铺子被共匪给抢了!”

“啊?那我们的损失有多少?”

“我不知道啊,我看共匪来了,我就跑了!”

“什么?你……这可怎么办?”

显然,这位先生就是漳zhou城里的一个商户,很有可能是个民族资本家,因为在东南亚混的,大多是这样的人。

很快,字幕给出来了,这个中年人叫陈嘉庚,是当时一个知名的民族资本家。

陈嘉庚心急火燎的往回赶,他得看看自己的铺子损失了多少啊?

结果等他回到了漳zhou,打开了自己的铺子一看,这铺子并没有如他想象中的狼藉!

还很整齐,只不过,那仓库确实是被打开了,但却有一张条子。

“……鞋1000双,抵大洋50块,布匹……贵商号已经交清了……”这是一张清单,上面列出的就是取走的东西,而这个清单就是个证明,本次摊派,陈嘉庚这个民族资本家,已经交清了自己的那一份。

“这,这还有这样的队伍?”本来自己的东西被人家拿了,应该是生气的。但此时的陈嘉庚却是不相信!

这个年头,‘筹款’这种事,那是正常的。所有的军队都这样,但像红军这么做的,却没有。

一看这个铺子已经没人了,那咱们就想拿多少就拿多少,这就都是我的了……这种事,红军不做。

该拿的拿,不该拿的就不拿。就是这样。

这个陈嘉庚是真实的人物,而且这个事儿,也是真实的。后来陈嘉庚在解放之后还找过**,就拿着这个条子,说,你们红军当年是很讲信用的。说拿多少。就拿多少。

虽然说,这个事儿也是拿,美化点儿的叫筹款,再美化点儿的叫‘支持革命’,但在当年那个历史时期,能做到这样的,就只有红军。

要说秋毫不犯,那是对普通老百姓。而对土豪劣绅,那是坚决镇压。而对小资本家,也就是民族资本家,主要的是劝捐筹款,这就是当时红军的政策。

这个事儿如果也算黑历史,那黑就黑吧……

在打下了漳zhou之后,红军一下子筹到了105万大洋,狠狠的发了一笔,而且马上就给战士们发东西。

每人两套新军装,两双胶鞋,两双袜子,一床棉被。这就跟过年一样了,红军气势大振啊。

而最关键的,还是中央银行有了启动资金!

《扁担银行》到了这里,第二集也就结束了,而首播的结果很快也就出来了。

1。2%的收视率!

这,这也太少了吧?才1。2?

这个1。2是全国的收视率,你央视一套,自然得比较全国的了,现在的这个时代,收视率已经进入了个位数了,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了,因为网络播放的普及,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在网上看。

就说去年2010,最高的电视剧收视率也不过是1。3%多一些,而大火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是1。27,当然了,实际上《媳妇》的重播很厉害,几乎收视率不降,每次重播都能拿下同时段的收视冠军,但尽管如此,因为最高数据不够高,所以只能算是第三名。

也就是说,现在的《扁担银行》,实际上已经是跟去年的最高收视率平齐了!

如此的高收,那评论自然少不了的。

“这个电视剧太有意思了!”

“没错,这回某朝廷台没有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