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小郎中 >

第216章

唐小郎中-第216章

小说: 唐小郎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倪大夫摇摇头:“这次要不是你们接济,全家都得饿死,还辉煌什么啊。”说到这,拱手又道:“愚弟还有一个想法,请左兄成全。”

  这两个月两家人在一起,患难以共,倪大夫和左贵也称兄道弟的。听倪大夫说得恳切,忙拱手道:“倪兄有事但说无妨。”

  “愚弟与家母商议,为报答贵堂救命之恩,愚弟拟在贵堂当坐堂大夫 ,替贵堂义诊半年,请左兄成全。”

  左贵老爹惊喜交加,倪大夫是合州最有名的大夫,当初 曾替京城王爷诊过病,还曾得王爷的馈赠。虽然过去两个月中一半时间,倪大夫也在贵芝堂当坐堂大夫,可是这一个多月,人人关心的都是如何填饱肚子,而不是看病,所以病患非常少,但是,如果有了粮食,肚子问题解决了,人们自然要注重生活质量,有病也会看病的了。病患会很快增加。

  当初请倪大夫在贵芝堂当坐堂大夫,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他们能顺理成章住下来 ,好一起吃饭,现在战乱已经平息,倪大夫如果提出解聘返回惠民堂,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没想到他提出愿意在贵芝堂继续当坐堂大夫半年,而且是义诊,回报救命之恩。这无疑将极大提高贵芝堂的知名度。

  左少阳虽然现在名气也很大了,但是他的名气更多的是其他原因带来的,比如替惠民堂倪二作证,比如这次被大将军封为“拥军楷模 ”,而他真正因为治病得来的名气并不多,只有治疗中风和骨折,有一些人知道。

  病患是很实际的,而中医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经验医学,病患更相信老大夫而不是小郎中。所以,如果不是中风之类贵芝堂的擅长治疗的病,病患又还能拿得出一些钱,十有八九会去惠民堂找倪大夫这样的名医而不是到贵芝堂来找年轻的小郎中。

  现在倪大夫愿意在贵芝堂义诊半年,这等于是拆自己的招牌给别人脸上涂金粉了。若不是心中着实感激,倪大夫也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左贵老爹拱手致谢,捋着胡须沉吟片刻,道:“多谢左兄,不过,现在战乱已经平息,百废待新,贵堂已经是屡遭大难,上次惹了官司元气大伤,连宅院都没了,这次又经饥荒折磨,夫人殒命,家中只剩老母小儿和残疾的弟弟,都要倪兄照料。倪兄一肩之力要担此重任,自顾尚且不暇,愚弟岂能再忍心劳烦倪兄在鄙堂坐诊。兄台还是尽心照料贵堂,待到三五年之后,贵堂元气恢复如常,重现往日辉煌,人手充足之时,倪兄还想援手,愚弟自然接受,如此于心方安啊。”

  “左兄不必惦记老母、舍弟和小儿的事,愚弟自有安排……”

  “不不,愚弟心意已决,这当口上,是无论如何断不能接受的。”

  倪大夫又反复说了好一会,左贵老爹只是不肯,倪大夫无奈,拱手再三谢过,带着老母、残疾的弟弟倪二和儿子倪智返回了惠民堂。

  虽然倪二已经残废不能动,但倪母经过这几天的补充营养调理,身体已经大好,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没有问题了。倪智经此大变,家中又无奴婢仆从让他使性子,也一改往日少爷秉性,潜心读书,抽空帮着奶奶料理家务,让倪大夫能专心诊病。

  惠民堂恢复营业,倪大夫重新坐堂问诊,这个消息立即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传遍了整个 合州。以前倪大夫的老病号挖野菜啃树皮熬过了这场饥荒活下来的,也陆续重回惠民堂找倪大夫看病。倪大夫到底是名医,前来求医问诊的病人虽说比不上战前,但仍然占据合州药铺前列。收入的增加,很快让惠民堂有能力购粮养家。原先的一部分熬过了饥荒的伙计和炮制师傅,也被倪二请回了惠民堂,只是原先的坐堂大夫十有八九都饿死了,坐堂大夫便一直没有能恢复元气,倪大夫也就一直无法抽身到贵芝堂帮忙坐堂问诊。

  送走倪大夫一家之后,左少阳开始着手耕种的事情,这时候种粮比看病更为重要。在自给自足的古代,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的,自产自销才是正道。

  左少阳画了一张草图,是用于山区梯田提水灌溉的高架筒车,用水力推动。他已经观察好架设在那里了。根据地形设计了水车的高度。

  左少阳忙碌的同时,想着这一晚萧芸飞会去用他的方法“说服”欧阳刺史改变主意,降低粮价,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一直忧心忡忡,想着州府衙门戒备森严,萧芸飞可千万别出什么事

  第二天一大早,左少阳就跑到后面清风寺门前插了一根树枝,希望能见到萧芸飞平安回来。

  他哪都没有去,就坐在清风寺门口等着,里面的和尚,包括智空方丈,都对他视若无睹。

  过不多久,就听见身后传来懒洋洋的声音:“老弟,大清早的你找我做什么?还嫌烦我不够多吗?”

   

  第308章 一夜之间的变化

  正是萧芸飞的声音!

  左少阳狂喜之下,差点翻到,爬起来,正看见萧芸飞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睡眼朦胧望着他。

  左少阳开心地笑了:“萧老哥!你……,你怎么样?没事吧?”

  “你看我像有事的样子吗?”萧芸飞乐呵呵道。

  左少阳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道:“怎么样?”

  “你自己到衙门口看看不就知道了吗?我懒得跟你说了,还得回去补瞌睡呢”说着,又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转身进了清风寺。

  “等等一起去啊老哥咦,老哥?老哥你在哪呢?”

  才一转身的工夫,清风寺大院里已经没有了萧芸飞的身影,仿佛刚才他的出现,只是一阵清风似的。

  当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左少阳叹道,转身出了寺庙门,来到州府衙门。

  一路上,看见大量的兵士在运尸体,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左少阳很高兴,看来,冯立和薛万彻两位贯彻执行大将军李元景的命令还是很彻底的,不禁清理了尸体,还连带把城里垃圾也清理了。心中很是高兴。

  他来到衙门口,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满脸饥色的饥民,正兴高采烈指指点点说着什么。布告下面,一位老书吏正没有任何表情地一遍遍念着布告上面的内容。

  左少阳挤进去一瞧,布告写的是,但凡有与田主签订佃租田地文契着,可以凭文契到衙门赊粮,以户为单位,每家佃户最高限赊粮十斗。按一分利计息,即秋后归还十一斗。另外,从今日起,官府售粮,每斗一千五百文。每人限购两斗,重复购买者,一经查实,当街鞭笞五十,枷锁示众一个月,银钱充公。

  左少阳当真喜出望外,估计这个告示,能让绝大多数饥民留下来。眼见围观的饥民也都兴高采烈,说说笑笑指指点点。

  古人对背井离乡是很在意的,非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愿意做,所以古代流放千里之外的流刑,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刑罚,不仅因为流刑要流放到穷乡僻壤烟瘴之地,过着当牛做马的苦役日子,还要饱受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的精神痛苦。现在朝廷可以赊粮,虽然加了一分利,但已经算很少的了,比民间借贷都便宜。

  有钱人家也很高兴,一斗米一千五百文,虽比战前高出四倍,但比头一日朝廷公布的一斗四贯要便宜很多,小康之家也都能买得起。一般人家也可以咬牙买了,加野菜一起吃。

  想不到萧芸飞还真有这本事,左少阳很是高兴,又去了衙门卖粮点,已经有不少人排队购粮了。这些都是城里居民,家中还有一些银钱的。逛了好半天,这才喜滋滋返回药铺。

  远远便看见药铺前围了好些人,嚷嚷着。台阶上,左贵老爹和梁氏急得一头毛汗,四处张望着,看见左少阳,顿时喜上眉梢,赶紧叫道:“忠儿,你快来,都等你来呢”

  一听贵芝堂的少东家著名的拥军楷模回来了,围着的人又都把他给围住了,一个干瘦的中年人道:“左楷模,我们是来佃租你们家田地的,你昨儿个不是贴了告示招租吗?说实话,昨儿个我们就想来的,你们一家施舍药粥,救了我们好多人的性命,这恩情怎么都得报的,只是,当时朝廷没有说可以赊粮,我们没吃的,不能老靠着你们家养活,只能去逃荒,想着以后再报这个恩。现在朝廷赊粮了,我们能留下来了,原来的地主让我们回去种地,我们没答应,就想着报恩,所以来你们家佃租了。我一家三口,我和我两个儿子,都是壮劳力,可以佃租十五亩”

  “我们家有五个壮劳力呢,佃租二十亩”旁边一个年轻男子一脸感激道:“我们家就是靠你们药铺施舍的药粥才活下来的,这恩情得报答”

  “还有我我们也是,我家佃租六亩。”另一个小伙子拱手道,“我们也是吃你们的药粥才留下性命的。”

  “还有我们一家呢,我家十亩”

  “我家租四亩”

  ……

  这些人都嚷嚷着要报恩,佃租左家田地。左少阳又是高兴又是担忧,有人佃租种地,就不用担心了,可是,现在那么多人要佃租,到底佃租给谁,其中是否有骗取佃租文契骗粮食的?还一时真不好确定,难怪二老着急。忙对老爹左贵道:“要不,去把姐夫叫来吧,他不是衙门钱谷书吏嘛,应该知道怎么办。”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左贵喜道:“对对快去。”

  苗佩兰上次送粮食去过茴香家,马上道:“我去”说罢飞奔而去。

  左少阳家上次贴出告示招租的时候,乔老爷家的四十亩还没有给,所以对外只招租一百三十亩。正好,李家四兄弟要租二十亩,自己本来准备用现代农业知识跟苗佩兰一起种五十亩的,现在有人佃租了,就不用种那么多,因为还有十亩的荒坡要种植药材,这也需要耕种的,所以决定一百三十亩对外招租,剩下四十亩中二十亩租给李家兄弟,另外二十亩自己和苗佩兰用新法耕种,再加一个没开垦的荒坡,有得苗佩兰忙的。

  所以,左少阳高声对众人道:“诸位相亲,多谢你们来帮佃租我们家的地,不过,我们家对外招租的田地只有一百三十亩,可能不够在场所有人佃租的,我只能从中选择一些人了,选不上的,只能说声抱歉。”

  最先说话那老者道:“没事的,左楷模,合州地多人少,只要肯种地,没有佃租不到地的,大家都来你们家这,只是想报个恩。你就尽管挑吧。不过我家三口壮劳力,十五亩田,那可得佃租给我,别的地主我也不想去了,你们家仁义,跟你们家种地心里舒畅”

  “是啊,你们心眼好就租你们家地了”另一个男子也跟着道。

  “对这地怎么种都是种,关键得选好东家,我们就认准你们家实诚心眼好了”

  “可不是嘛我也只认你们这个东家”

  ……

  左少阳高声道:“多谢诸位相亲,因为我们不懂种地的事情,但我姐夫是衙门钱谷书吏,姓侯,他等一会就来……”

  那中年人道:“县衙的侯钱谷啊,我认识”

  “你认识我姐夫?”

  “当然,他经常下到各村收田税的,谁不认识啊。”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

  左少阳大喜,见这些人说起姐夫侯普,都很亲切,看来姐夫在农民中人缘还不错。

  说着话,没过多久,侯普和茴香都赶来了。听说好多人来佃租田地,两人又惊又喜,现在佃户可是抢手货,别的地主都发愁哪里找佃户耕种田地,这边却发愁要求佃租的佃户太多,不知道该选哪一个,当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见到侯普来了,这些人知道他是来帮忙拿主意的,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说着。

  这些农户差不多都是合州城附近的农民,侯普果然与这些农户很熟。很快便从中确定了十五户原住家是田地附近村子的,家庭负担不重,人也实诚本份的壮劳力人家,佃租了这一百三十亩土地。当即签了文契,划定个租户佃租田地的四至。

  左少阳给李家兄弟和自己留得四十亩田是挨在一起的,这样好相互帮衬。

  剩下的人虽然没有租到地,但是,还是表达了对左家的感激之情,表示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一定不惜余力帮助。左贵一家忙施礼表示感谢。

  众人都散了之后,左家人都高兴极了,想不到一直头痛的事情,现在一举解决了

  左少阳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萧芸飞昨夜“说服”了欧阳刺史改变主意的缘故,一定的好好谢谢他。——到底他用什么方法让欧阳刺史一夜改变主意的呢?左少阳很好奇。

  苗佩兰已经跟左少阳有了终身之约,只是在他娶妻之后才过门,在表面上,两家又早就商定了,雇佣苗佩兰种地,雇佣她母亲照料病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