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神枪侠侣 >

第133章

抗战之神枪侠侣-第133章

小说: 抗战之神枪侠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德军庞大的机群,英美联军可用的飞机数量当真是不多,不足德军飞机的十分之一,对上德军的机群,简直是螳臂挡车。

    英美联军的海军战斗舰队虽然在整体上要比德军的强大不少,但是,现代战争,却不再是过去的兵对兵、将对将的模式,现在更讲究联合作战。

    已经失去空中优势的英美联军,强大的海军舰队,却根本不敢靠近德军飞机的航程之内,再强大的舰队,面对几百几千架飞机的攻击,最终的结果,也只能饮恨。

    所以,英美联军空有比较强大的海军实力,一时之间却无用武之地,甚至根本不敢出现在英吉利海峡,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国海军载满兵员和物资向英国本土发起攻击。

    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德军的第一批部队便已经与波特兰角的英军交上火了,德军的舰舰在近距离对登陆部队进行炮火支援,成百上千艘登陆舰满载兵员向着岸滩发起冲击,这是真正的抢滩登陆。

    德军的伞兵也找到了几个降落点,然后由运输机直接运送过去,然后空投在英军守军的侧后,他们或是破坏交通,或是占领一些要地构建防御准备阻击有可能的敌人援军,亦或是反过身配合登陆部队夹击守卫的敌人。

    可以说,德军的各项计划都划分得很明确,也很精细,一环扣着一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魏起东详细的给希特勒讲解了正史中盟军的霸王行动,就是诺曼底登陆行动。

    魏起东讲解了盟军诺曼底登陆行动可取之处,以及一些不足之外,希特勒汲取了其中的可取之处,规避其中的问题,然后分享给他麾下执行命令的将领,进一步完善了海狮计划,所以才让德军的登陆行动顺畅了不少。

    而这,也正是魏起东认为德军成功的可能性大的主要原因。

    波特兰角只有英军两个师的兵力,根本挡不住德军潮水般的进攻。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战斗,德军在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后,终于在滩头站住了脚跟,然后迅速以此为基点,聚集起已经登陆的兵力,向波特兰角发起了总攻。

    登陆部队也和空军保持了信息的对接互换,空军迅速的调派近四百架飞机准备配合波特兰角的德军,以闪电战的模式先将此地拿下,不给英军有任何的喘息之机。

 第二五三章 目标伦敦

    面对德军精锐的地空联合进攻,波特兰角的英军根本是难以招架,由于他们没有想到德军会大这个方向登陆,所以修筑的防御工事也不坚固,再加上登陆的德军越来越多,终于,英军的防线崩溃了。

    截止下午一时,德军基本上全面控制了波特兰角。

    而在德军控制波特兰角之前,朴茨茅斯、埃克塞特等几个登陆点也发生了惨烈的战斗,防守的英军知道一旦让德军站稳脚跟,从而进入英伦三岛腹地,他们的祖国大英帝国,将危在旦夕。所以,英军的抵抗不可能不激烈。

    但是,由于最高层的判断失误,导致盟军的防守重点根本不是这几个方向,而且还距离这里很远,所以让这里的守军面对德军来说,力量相差非常悬殊。

    盟军最高指挥部也知道,凭借德军几个登陆点的防守力量,恐怕是很难挡住德军的脚步。所以,在知道这种紧急情况之后,最高指挥部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派出各种增援。

    但是,主力距离登陆点太远了,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抵达的,而且交能枢纽大多被德国空军破坏,更加迟缓了行动。而派出的小规模增援部队,在半路上就被德军的空降部队给截止住了,真正能够及时增援到的部队少之又少。

    在天黑之前,德军的主要几个着陆点基本上都被控制了,出动的十八万的先头部队,成功的跨越了英吉利海峡,登上了英国本土。

    已经成功登陆的德军并没有迅速的扩大战果,而是加固着陆点的防御,以保障后续部队能够源源不断的登陆。

    而德军的庞大船队,边运输兵员,更多的将将物资迅速的运上岸屯积起来,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些登陆点,由于德军的到来,变得非常的忙碌了起来,到处是累积的各种物资,以及密集的忙碌的人员。

    紧随着,德军强大的装甲部队也开始被一步步的运抵上岸,当两个装甲师被运上岸之后,德军迅速的开启了闪电战模式,开始从登陆点向英国腹地进击。

    盟军已经知道无法将德军赶下海了,他们迅速的改变计划,开始将大量部队调往伦敦一带,准备固守伦敦,因为他们清楚,德军登陆后的首要目标,肯定是攻击伦敦。

    在盟军准备防御时,德军也不停的将海狮计划的部队运上英伦三岛,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便有超过一百万的部队和物资登岸,并逐步的将英国西南部区域占领,其中一个原因是盟军在这块区域的防御力量不强。

    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停的呼吁英国要尽一切尽量抵挡德军的入侵,态度依然强硬。但是,英国的国力却有些力不从心,而且美军似乎也有些顾忌了,德军登陆英国,则意味着英国已经非常的不安全了。

    而英国是个岛国,如果美军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增援进英国本土,一旦战败,想要将兵力再撤走,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想当初,敦克尔刻离英国本土那么近,但最终就以失败而告终,美军想想撤回万里之外的本土,那就更不简单了。

    于是,美军为此出现了矛盾,分成了两派,两派有共同的观点,但也有不同的分歧。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都同意继续对英国给予支援。

    但不同的观点是,其中一派表示只给予物资上的帮助,不再派美军增援,不能将美军的有生力量消耗在国外,要准备本土防御了。

    而另一派则强调必须要派军队前往,还要加大兵力的投入,这样,既可以让战争继续远离美国本土,同时也可以更大限度的增强英国人的抵抗信心,也能够消耗德军的力量。他们觉得,在英国消耗德军的力量,其实也是在保卫美国。

    丘吉尔似乎想到了美军可能会退缩,于是及时的和罗斯福沟通了一下。而罗斯福,其实也赞同加大对英国各方面的支援,将英国变成战场,其实对美国没有任何坏处,英国坚持得越久,对美国也越有利。

    最终,罗斯福说服了国会,但为了最大的保障派出的部队的安全,美军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提前准备好大量的船只,一旦战局不妙,便准备第一时间将部队撤出英国本土,以免随着英伦三岛一起覆灭。

    在美军最终决定继续向英国增援部队时,德军已经开始向伦敦进攻了。一百一十万的德军,以六个装甲师为先锋部队,再以几千架飞机在空中配合,快速的推进着,空地联合,势如破竹。

    以前只是看到德军在其它战场使用闪电场的惊人战果,此时,在切身的直面德军闪电战的威能之后,英美两军都切实的感觉到了这种战法的恐怖力量。英军还好一些,初来乍道的美军,很多部队直接被打懵了,整师整师的被歼灭。

    伦敦效外由美军驻守的三道防线,仅仅三天时间就被德军突破了,美军也是死伤惨重,这也算是他们交的学费吧,二战的模式已经完全颠覆了一战的传统战法,给他们深深的上了一课。

    德军还是依照进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几座大城市的战法,依然先集中火力和兵力突破敌人的防线,然后深入城内,再一步步的用优势的装甲部队清剿依托城市建筑防御的敌人。

    德军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突破,盟军根本挡不住,于新年伊始的1月1日突破了盟军的防线,进入了伦敦城。

    无奈之下,盟军只能放弃伦敦外围阵地,全部收缩进入伦敦。随即,双方进入了巷战,为了配合地面的行动,这次德军配备了更多的武装直升机,整整超过了一千架。

    德军的直升机群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侦察,负责将盟军的一些强大的火力点找出来,然后指引轰炸机进行轰炸;第二个任务是配合地面部队的直接攻击行动,地面部队不好攻击的目标,就由直升机解决。

    虽然眼下德军研制出的直升机比起现代化的直升机差几个档次,但也配备了高射机枪还有火箭弹。有的直升机上面另外搭载了几人,配备重机枪或者火箭筒。

    这些德军的武装直升机,在打击敌人的装甲目标和顽固工事非常的有效。

    往往,德军为了减少装甲部队的损失,发现敌装甲目标后,便招集武装直升机解决,而遇到一些坚固工事时,则又用装甲部队解决。

    这种战法,让盟军很不适应,毕竟装甲力量在防空能力上并不突出,即便有的配备了高射机枪,但也无法轻易对武装机升机这种目标构成致命威胁。

    就这般,盟军在德军的空地联合的有效打击下,损失非常惨重,到处是他们被击毁的装甲,还有被摧毁的防御工事。

    伦敦,在一步一步的被德军蚕食。

 第二五四章 大英帝国的危机(一)

    伦敦正在被强大的德军一步步攻占,盟军无法拿出有效的阻击手段,只能不断的增兵。

    持续的战斗,让英军的精锐大多被消耗光了,现在增援来的大多是新兵,唯一对英国人有效的是,这是他们的本土,加上丘吉尔的不断号召,他们组织兵源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眼下的英国的兵力已经超过五百万(包括英联邦军队),其中有近两百万被集中在伦敦,而美军在加入战争前,只有几十万军队,虽然这段时间一直在扩军,但由于时间太仓促,进行短期训练完备的军队还不到两百万人,其中有近一百一十万人派到了英国。

    另外,还有流亡英国的法**队,波兰、比利时等国的军队,但这些加起来也才几十万人。

    也就是说,此刻,在英伦三岛,盟军的总兵力大约是六百六十万左右,其中有三百万被集中在伦敦地区。

    而德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已经成功的完成了海狮计划,两百八十万精锐被投送到了英国本土,这其中有两百万被用来进攻伦敦。

    当然,海狮计划成功了,并不意味着德军停止向英国增兵。毕竟,海狮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开辟英国战场,如果已经登陆英国的二百八十万部队还不能迅速的拿下英国,希特勒肯定会继续加大投入,因为要征服欧洲,必须要征服英国。

    如今,近五百万军队被集中在伦敦地区,无疑让这块区域变得了一个巨大的绞肉场。伦敦作为大英帝国的首都,作为曾经日不落帝国的象征,对于骄傲的英国人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所以他们才不惜如此大的代价进行守护。

    德军也知道,如此直接从英国人手中将伦敦夺下,那无疑会对英国人的抵抗信心产生巨大的重创,所以才会毫不犹豫的调集精锐进行围攻。

    此时的战况,对于盟军来说,唯一占着优势的,就是兵力,但在装备、兵员素质等方面,盟军却是被精锐的德军相差不少。而更加糟糕的是,德军还占着明显的空中优势,英国人虽然比谁都希望保住他们的首都。

    但是,曾经大英帝国的荣耀不再,曾经战无不胜的英军不在,德军几乎以每天超过一公里的前进距离推进着,截止1940年1月15日,半个伦敦已经沦陷。

    而伴随着半个伦敦的沦陷,盟军也付出了减员百万的巨大损失,而德军的损失,却只有他们的五分之一左右,胜利的天平进一步向德军倾斜。

    盟军自然不甘心失败,继续加大对伦敦的投入,又有百万军队被派往伦敦地区,战局一步一步的被引向决战的边缘。

    1月25日那天,德军突然抽出三个装甲师,以及二十五个机械化师,绕过伦敦地区,直接沿着牛津、艾尔斯伯里、北安普敦、彼得伯勒一线,一路冲向沃特湾。

    德军这十几个精锐师的突进速度非常快,再度显现出闪电战的威能,以几个装甲师作先锋,而二十五个机械化师居然配备了除常兵火炮之外的一千余门火箭炮。

    德军的火箭炮,一方面借鉴了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借鉴了魏起东提供的更先进一些的火箭炮,在真正的见识到了火箭炮集群的威能之后,德军特意组建了火箭炮师。

    苏军由于完蛋得太快,没能将他们先发明出的火箭炮发扬光大,反而成就了德军。

    成百上千门火箭炮齐射,那种恐怖的场面和呼啸的声音,让见识到的英军终生难忘,当然,他们中很多人的终生也在他们见识到火箭炮雨的那一刻中止了。

    德军沿线所过之处,几乎是一路毁灭过去的,到处是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