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84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84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多个朋友多条路。
    于是第二天一早,杨潮就跑去拜会礼部尚书了。
    礼部尚书黄锦没有食言,立刻接见了杨潮,态度比熊明遇诚恳多了,让杨潮多了些好感。
    跟礼部尚书交流了一番关于平息书生哄闹的事情后,杨潮的想法得到礼部尚书的肯定。
    接着杨潮将自己写的几张告示交给礼部尚书。
    杨潮希望礼部以这几份告示为蓝本,复制出足够多的份数,并盖上提学衙门大印,让自己去吓唬书生去。
    礼部尚书拿过告示一看,没看内容,抚须点点头赞了句:“好字!”

第一百三十节 蚂蚱
    兵部不肯承担责任,不肯出头,杨潮也绝对不愿意让自己的人冒险,好像陷入了僵局,没想到这时候有人主动找了上来。
    锦衣卫千户冯可宗积极的找到杨潮,表示愿意与杨潮一起做事。
    冯可宗表示,他得到了镇抚司的全力自持,让他全权负责此事。
    可以说冯可宗是锦衣卫的代表。
    这次事件是锦衣卫引起的,锦衣卫不得不出面处理,否则事后无论什么结果,锦衣卫都吃不了兜着走,锦衣卫希望通过将功赎罪,让事后皇帝不会过于收拾他们。
    这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书生现在攻击的第一目标仍旧是锦衣卫,所以锦衣卫最为焦头烂额,谁也不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不知道冯可宗哪里来的信心,竟然跟南京名妓一样相信杨潮,他主动活动了一下,很快南镇抚司的镇抚使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还保证做好的话一定给他报功。
    只是一旦做不好,冯可宗恐怕就是替罪羊了。
    现在冯可宗对杨潮有信心,杨潮做不好他也要吃挂落,因此他表示跟杨潮一条心,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杨潮可不这么认为,分给冯可宗一些功劳他无所谓,可以同富贵,但是杨潮可不想跟冯可宗这只蚂蚱一起死,不能共患难。
    杨潮打定一个主意,自己绝对不派兵,绝对不伤书生,这样无论结果如何,跟他都没多大干系,杨潮只会隐藏在背后,作为武官本来就没有功劳可言,武官的功劳在军功,在人头。
    因此杨潮做好了,是让那些大官高兴,做不好还要惹祸上身,所以干脆不出面了,让他们想找自己麻烦,也无处下手。
    至于军功人头,杨潮已经有了,只是报不上去,杨潮只需要一个报功的门路。
    这次做的好了,自然什么都有了,做不好也可以在过程中跟六部一些高官牵上关系,后面绕过兵备道等衙门,直接把功劳捅到六部去,相信也不是难事。
    毕竟剿匪这种事,六部尤其是兵部中也有文官想要分些功劳的,这是他们的政绩。
    现在冯可宗自己跳出来主动找杨潮,那就让冯可宗这条蚂蚱去做脏活累活,杨潮躲在后面出谋划策,坐享其成好了。反正是他主动要求做事的,要死就让他一个人去死。
    两人在媚香楼详谈,冯可宗一直非常客气,甚至近乎谄媚,希望杨潮带他一起玩。
    杨潮也显露欢迎的态度,道:“冯大人既然有心,那在下也不客气了,还真有事需要冯大人帮忙。”
    冯可宗一听有事做,脸上一喜,但是口风却很紧,他不是傻子,这次冒险向镇抚使要这个差事,是为了捞功劳,不是为了把自己搭进去。
    冯可宗是外地人,不是南京本地人,也不是世袭锦衣卫,是一步步爬上来的,现在做到了千户,想要再上一层太难了,除非能立些奇功。
    冯可宗小心道:“杨大人请说,如果能办到,本官义不容辞。”
    如果将来成功了,他做的事越多功劳就越大。
    如果失败了,那些太脏的活,恐怕就能置他于死地,是千万不能接的。
    能白手起家到锦衣卫千户,冯可宗精明着呢。
    杨潮笑道:“也没什么,就是让冯大人出些人,在南京城各门贴几张告示,吓吓书生。”
    说着杨潮拿出了刚从礼部拿回来没多久的告示。
    冯可宗一听是贴告示这种事,担心顿时少了许多,还仔细看了一遍告示,发现没什么危险之后,大包大揽的接过了这个活。
    冯可宗痛快的带着告示走了。
    杨潮一个人留在媚香楼,慢慢喝茶,心中仔细盘算着。
    这个冯可宗杨潮已经认识过了,此人也是一个非常喜好秦淮风雨的家伙,对待生活很有品位。
    家里的家具陈设都是红木打造,就连窗户窗楹都是紫檀打造,极为豪奢。
    冯可宗不过是一个锦衣卫千户,按道理不可能支撑这么富贵的生活,显然此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大概跟许仲孝那样的锦衣卫百户没多少区别。
    对此杨潮已经见怪不怪了,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大明朝走到如今已是世风日下,什么妖孽都有,一个**的锦衣卫千户算不得什么。
    只要冯可宗没有惹到杨潮,杨潮也不会去招惹他。
    要是正义感爆表,要对抗这种风气的话,恐怕杨潮只能是举世皆敌,拔剑四顾心茫然,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
    冯可宗干活却还不错,晚上就来回报杨潮,所有的告示都贴出去了。
    杨潮表示满意,赞扬了冯可宗一番。
    这次让冯可宗张贴的告示,是去学籍告示,警告城内书生,限三日内散去,否则去除学籍。
    这本来应该是杨潮计划的第二步,第一步是封四门,可惜兵部不出面,杨潮可不想拿自己的兵去赌,想让冯起震带锦衣卫去封门,冯可宗不是傻子,锦衣卫也不是傻子,他们也不会同意,因此杨潮索性不封门了,从第二步开始,至于效果,谁管他呢,先保住自己安全在说。
    第二天一早,杨潮跟着冯可宗两人便服在街上转悠,想看看效果。
    聚宝门、水西门外,果然有一些读书人装扮的书生,正低着头一脸沮丧的出城,这些是担心学籍被革除的童生,跟书生们起哄可以,让他们冒险就不干了,但是心里难免失落,公鸡斗败后都低落,何康这些书生呢。
    显然告示是起了作用的。
    在几个城门转了转无不是这样。
    接着去了几个衙门。
    结果发现,城门哪里有沮丧的书生离开,衙门这里的书生反而情绪更愤怒了,大吵大嚷着,甚至谩骂着叫嚣着。
    告示确实能吓唬一部分书生,但是也激怒了另一部分书生。
    杨潮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这些书生中,大多年纪不算大,可能都不是秀才,去学籍对他们是有威胁的,可是他们不但不离去,反而更加的肆无忌惮,要么是这些书生正义感爆表,要么是这些书生对自己考中秀才也没有信心,或者两者都有。
    总之此时留下的,又没有功名的书生,基本上就是死硬份子了。
    “杨大人,今天我们做什么?”
    冯可宗见到告示起了作用,信心多了一些,可是看到书生哄闹更凶猛,却也更忐忑不安了,急着想做事,不然心里没底。
    杨潮却道:“冯大人,稍安勿躁,等着吧!”
    “等?”
    冯可宗一脸担忧。

第一百三十一节 投名状
    求收藏啊!
    三天一过,南京城内的书生,减少了一大半。
    杨潮这才让冯可宗再次张贴告示,这次的告示是革功名,针对的是那些有功名护体的书生。
    对于有功名的秀才和举人,去除学籍对他们的威胁不大,想去除他们的学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先革去他们的功名,然后才能去除他们的学籍。
    同样的效果,有些书生隐匿了,但是剩下的更愤怒了。
    南京的各大衙门,几乎都关门了,官吏全部放假,只留几个倒霉蛋看门,防止衙门被书生砸了。
    “杨大人我们今天干什么?”
    连续张贴了两封告示后,冯可宗既看到书生数量减少,又看到哄闹更加汹涌,心情越发复杂。
    第二封告示张贴出去第三天后,冯可宗迫不及待的问杨潮。
    杨潮笑道:“抓人!”
    “啊!”
    冯可宗惊叫了一声,没想到要在风头这么紧的时候抓人。
    “抓谁?”
    冯可宗神情严肃,毫不遮掩自己的紧张。
    杨潮笑道:“谁名气大,抓谁!”
    冯可宗还是不知道该抓谁,问道:“请杨大人明示。”
    杨潮道:“金陵四公子!”
    “啊!”
    冯可宗再次惊叫了一声。
    金陵四公子,全都是官宦世家,全都是豪族子弟,在官场中关系错综复杂,轻易动不得。
    而且这段时间四公子天天夜宴,聚集各地的书生士子,形态恣意,放荡不羁,声势正盛。
    又有南京城一帮名妓给他们捧场扬名,这四公子这段时间可是出尽了风头。
    这时候去抓他们,可是要惹出大事的。
    冯可宗劝道:“杨大人三思啊。”
    杨潮笑道:“冯大人三思才对。”
    冯可宗疑惑道:“我?”
    杨潮道:“对啊,你。”
    冯可宗迷惑:“请杨大人明示。”
    杨潮道:“是你们锦衣卫抓人。”
    “什么!”
    冯可宗一下子站起来,没想到杨潮所说的抓人,竟然是让他去抓人,贴贴告示他没问题,让他去抓人,这样的浑水他可不敢趟,连兵部都不敢抓人,他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抓人,这不是找死吗。
    而且这次的事件还是锦衣卫惹起来的,锦衣卫现在去抓人,岂不是火上浇油吗。
    “万万不可啊。”
    冯可宗站在一旁,连声道。
    杨潮却神态自若的喝着茶。
    “杨大人,你不知道,书生把我们锦衣卫镇抚司都围了半个月了。现在镇抚司除了监狱有人外,所有人都不敢去当值了。现在就是让在下去抓人,在下手里也找不到人啊。”
    所有的锦衣卫都回家了,只有关人的监狱有人看守,衙门里只有几个老锦衣卫守着,大门紧闭,其他锦衣卫都不敢去当值,这是真的。
    但是张贴告示,冯可宗就能找到人,让他抓人,就说人都回家了,找不到,这绝对是借口。
    杨潮知道,抓人跟封门一样,都是苦差事,是容易跟书生直接冲突的,而且抓人比封门更危险,封门不过可能引起冲突,而抓人是必须直接接触的,或者说抓人本身就是一种冲突,还是主动挑起,不是被动接受的。
    这苦差事冯可宗打死都是不敢接手的。
    杨潮也不勉强他:“冯大人仔细考虑吧,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想要取大利,就要冒大险。在下不敢勉强冯大人,冯大人想好了,来军营找我吧。或者此事就作罢,让那些书生闹去,谁都不去管他,迟早会消停的。”
    杨潮说完,拜别离开媚香楼。
    却没有回军营,而是先去了一趟王义和杂货铺,去找王潇。
    王潇这段时间非常低调,跟柳如是一起瞧瞧回到南京后,他就一直窝在自家的杂货铺里,哪里都不去,生怕被牵连进去。
    杨潮这次来是想问一下,有没有杭州来的信。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多了,按照父亲杨勇上次的信上所说,他们该回到南京了。
    虽然现在南京很乱,但是不影响一般的老百姓,所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书生闹事也就只是嚷嚷,真正动手的很少见,毕竟是读书人,身体弱,胆子小,如果没有人带头,既不敢,也不会用暴力。
    “消息吗,倒是没有。不过杨兄稍安勿躁,应该是耽误了吧。杨兄你也知道,杭州的书生也在往南京赶来,他们仗着是读书人,聚集在一起肆无忌惮,凡是见到的船就敢强占了,要船家拉他们打南京来。我家的好几艘货船,都被读书人带头给占去了。不过他们也还算讲道理,答应给钱。”
    王潇回答杨潮。
    不过安慰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味道都有些不对劲,竟然最后还能扯到付钱的问题上来。
    杨潮皱眉道:“你的意思是说,我家人找不到船回来?”
    王潇道:“杨兄放心,我这就托人回去问问。按说,如果伯父伯母回家,家父肯定会安排船的。”
    杨潮道:“王兄费心。如果真是因为船的问题,耽误了行程,请告知家父,暂缓启程几天。”
    王潇道:“也好,反正现在南京乱糟糟的,谁知道会出什么事。”
    杨潮也是这个担心,如果家人平安回来,自然没关系,如果因为船的问题没启程,干脆就晚几天,等自己平息了这次哄闹后,在接他们回来也不迟。
    之后杨潮才回了军营,就安心等待冯可宗去选择了,杨潮相信他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冯可宗心理确实很挣扎,到底要不要抓人,还是去抓四公子那样的风云人物,还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抓那几个风云人物。
    他向来胆大,不然也不可能以一个外来户,在南京立足,而且攀爬到千户高位。
    但是这次着实让他为难了。
    可是他发现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