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47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47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潮冷哼:“你这种人不会明白的。”
    许仲孝道:“你说了,我就明白了。”
    杨潮道:“公道人心,钱能买到吗?”
    没错,杨潮弄的这么复杂,场面搞得这么大,动用了那么多关系,就是为了一个公道。没人能给自己公道的时候,就自己去找这个公道。可惜杨潮努力了,还没有完全找回来。
    许仲孝先是愣了一下,接着连道:“有意思,有意思!”
    许仲孝大笑着,从杨潮身边过去。
    杨潮曾经暗暗发誓,要让许家人,用这辆镇抚司的板车,将许仲孝拉回家。
    杨潮当时就是用这辆车将父亲杨勇从镇抚司的大牢拉回家的。
    以前杨潮觉得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自己会很高兴,可是现在看到这样的情景,杨潮却一点都感觉不到高兴。
    但是杨潮现在觉不到一丁点的高兴,这似乎不是自己想要的。
    自己想要什么。
    真的是公道人心吗?
    

第七十三节 抓在手里的力量
    
    
    
    许家人走后,杨潮也立刻坐上自家的马车回家了。
    回到家中,自己军营中的兵都在家里,正帮忙收拾。
    俗话说穷家值万贯,不到搬家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家有多少东西。
    锅碗瓢盆,没一样舍得扔的。
    “儿啊,去杭州干啥啊,盖房子爹也能帮得上忙的。”
    回到家,父亲杨勇跟杨潮嘀咕起来,他其实还是不想走。
    自从答应了跟顾家做笔交易后,杨潮就开始让家人搬家了,告诉他们的原因是,自己想盖房子,家里的房子还是太少,住不下。
    但是父母却都不想走,起码不愿意去杭州那么远的地方,母亲说可以回娘家住几天。
    母亲娘家是孝陵卫下的百户所,在哪里,跟在南京城差不了多少,杨潮不放心。
    杨潮道:“爹,砖瓦匠、木匠都找好了。一次就盖好,我这几个兵都是壮劳力,哪里用得着你帮忙啊。让你跟娘还有妹妹去杭州,就是去玩的。这些东西也不用带了,该扔的就扔了吧。”
    杨勇叹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父母不是傻子,有些事情看不出来,可还是猜的出来的。
    自从杨潮醒来后,做事就让家人看不懂了,结交了几个富贵的朋友,也得罪了许仲孝。
    杨潮每天在外面忙碌,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不担心才怪了。
    后来杨潮突然一下子当官了,让家人很高兴,同时也更加的担心。
    杨潮心中暗叹,说到底闹到现在这一步,跟自己是有关系的。
    虽然自己一直都是在为家人好,可是如果自己不那么草率,不过于自信,不至于没有扳倒许仲孝,反而家人受到连累,要暂时躲避。
    但是这些却无法开口,只能充满歉疚道:“爹,你就别问了。跟娘和妹妹去杭州好好玩些日子。一切我都安排好了,现在马上走,王家的船在等着呢。”
    说完不等父亲反对,就让家丁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搬上马车。
    自己去叫指挥家丁的母亲,还有在一旁帮忙的妹妹。
    对搬家,母亲跟父亲一样是担心的,只有妹妹很高兴,第一是去杭州玩,第二则是盖新房子。
    妹妹比杨潮小两岁,正是爱玩的年纪,所以能去杭州玩很高兴。
    盖新房子后,妹妹就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了,这也让她高兴。
    几乎是连拉带推的,将父母送上了马车。
    然后杨潮跟妹妹一起上车,让车夫赶车。
    一路走到水西门附近的王义和杂货铺,接着跟王潇和几个伙计,一起去水西门码头。
    千叮咛万嘱咐,让王潇路上小心。
    看着王家的船开走,消失在曲折的秦淮河上,杨潮才回家。
    封好门,带着自己的兵,立刻就回了军营中。
    这几个兵,练的还不错,虽然没有杨潮盯着,可是一个个也都很听话。
    赵康是队正,没有一个违抗的,都听话的每天练着刺杀。
    此时每个人的刺杀水平,都比杨潮要强的多。
    但是只是这点,还远远达不到杨潮的对于军官的要求,杨潮本来还打算给他们扫盲的,自己的军官都是文盲,都不识字,那也不成。
    可现在杨潮已经等不及了,第二天开始就忙着去跑关系。
    找顶头上司中部千总,找水营主官副将,送出去了几十两银子,得到了招兵的公文。
    然后拿着这些公文,在长江沿岸的卫所招兵。
    大明朝在南京附近设置过很多卫所,比如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羽林前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江淮卫、济川卫等等几十个卫所。
    守卫皇陵的孝陵卫也是这样的卫所,不过这次杨潮不打算去孝陵卫招兵了。
    上次招了三十个兵,裁汰到了八个人,结果那些被裁的士兵家人,没少找人说请,有的去找舅舅,有的更是直接找到了家里来,求母亲给说请。
    仅仅是裁汰就这样了,将来杨潮把这些兵带出去,战死了怎么办,还不得闹翻天。
    亲戚虽然更让人放心,可是也更加的麻烦。
    所以杨潮这次打算换一个地方好兵,水军右卫是个不错的地方。
    杨潮挂职水军右卫的千户虚职,在水军右卫招兵合情合理。
    在加上杨潮使钱大方,很快就被允许在水军右卫招兵一百。
    水军卫所大多数都分置在长江两岸,右卫正好就在南岸。
    不过跟当初的卫所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就跟孝陵卫一样,过去的军事卫所,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个村子一般,在江边的卫所更像渔村。
    沿着长江,就在南京城附近,一个个卫所走过去。
    三个百户所就招了一百个士兵。
    这几个百户可比孝陵卫的百户穷多了。
    靠着江边,田地很少,光靠打鱼,休想发财致富。
    三个百户所中的两个百户,都穿着粗麻布衣服,打扮的如同一个渔民,其中一个甚至是在渔船上跟杨潮见面的。
    稍微送几两银子,三个百户就奉若上宾,满口答应杨潮来招兵。
    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让这些卫所里也是人满为患,他们又没有孝陵卫那样的守陵饭碗指望,只能自己想办法。
    除了打鱼,这些卫所也就是弄艘小船,帮人运货挣点外快,要是靠江边那点地,百户都得饿死。
    可最近江面不太平,江匪十分张扬,所以运货这条路也断了,卫所生计就更艰难了。
    许多年轻劳力不得不去城里打零工,现在杨潮来招兵,两钱的月饷,也比打零工好。
    要不是杨潮不想军中小团体太多,一个卫所就能招到一百个兵了。
    “排好队!你个狗儿子,你在给老子走乱了,看老子打不死你!”
    赵康喊着,责骂着士兵。
    此时杨潮还有赵康,带着三十来个士兵,行走在长江南岸。
    士兵们在赵康的要求下,排着队伍超前开拔。
    前面两个卫所的兵,都在其他军官的带领下,先回营了,这是最后一批。
    一共招了一百个人,加上八个军官,这就是自己现在的力量。
    是完全抓在自己手里的力量。
    太阳西斜,在波动的江面上洒下一片片金色的鱼鳞。
    杨潮和他的队伍,影子也被拖的很长……


第七十四节 张溥之死
    
    将一百号人安置在军营中,暂时还没有开始训练,而是先编组,分成了八个队伍。
    八个队,任命了八个队正,八个小子只是做了一个队正而已,就已经喜形于色了。
    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杨潮当众宣布,八个队正月饷涨到一两,让他们忍不住欢呼。
    其他士兵月饷两钱,看到队正就有一两银子,脸上不由露出羡慕。
    杨潮适时的告诉这些兵,谁练得好也能提拔,只要当了队正就是一两银子。
    接着对几个还没兴奋完的队正说,到年底要提拔几个旗总,每个旗总月饷三两。
    立刻再次吸引了几个队正,杨潮继续说,只要谁的兵练的最好,就提谁做旗总。
    不管是新上任的新队正,还是刚刚招来的新兵,各自欢喜起来。
    只有表弟赵康闷闷不乐,他本来就是队正,以前这些人都归他管,现在却要跟他平起平坐了。
    杨潮最后悄悄安慰他,说会最先提拔他当旗总,赵康才恢复了活力,不过跟上次一样,杨潮依然告诉他,不能给杨潮丢人,如果让别人不服气的话,杨潮也不好硬提拔他的。
    而如何给杨潮争气,现在赵康是队正,杨潮告诉他,只要能把兵练好,就可以了。
    杨潮没有急于训练,而是让队正带领士兵,先修理军营。
    军营中完好无损的营房不足十间,可是陈宽和李富两家几十口子就占据了六间房。
    剩下的房屋,根本就够这些兵使用。
    杨潮请了匠人看过,说要修好军营,得二三百两银子。
    杨潮的军营,在秦淮河入江口右侧,过去是一片滩涂,后来修建了固定营房。
    最兴盛的时候,这一大片营房中住了三四万人,现在总共都不到三千人了。
    杨潮的这个营区,过去有三千人左右。
    整个大明朝,军制一直在变化,开始主力是卫所军,卫所兵败坏后,就征召营兵,但是营兵制度一直都没定型,经常性的改动。
    新江口水兵营也是这样,过去这里是一个哨的营房,定额三千人,常驻一千营兵,轮班两千班军。
    现在的编制已经变了,因为水军大营是倭寇之后重新编练过,哨这个编辑取消了。
    现在是营、部、司、旗、队、伍编制,这里是左司的营房,最大的官就是杨潮这个左司把总。
    一个伍五人,一个队十到十二人,一个旗三十人左右,一个局一百人左右,一个司四百人左右,一部则是千人上下,一营兵两千多人。
    杨潮分了八个队,一个队十二人,总共九十六人,剩下四个人,杨潮挑出来跟在身边。
    不是杨潮怕塞不下去这些兵,而是因为这四个人年纪都比较大。
    其中最小的三十三岁,最大的都四十了,他们不适合跟年轻新兵一起进行高强度训练。
    一般情况下是没人会招这样的兵的,但这四人都是操帆的好手,因此才被杨潮招了进来,水营自然得有会开船的。
    请了几个泥瓦匠、木匠,让几个军官带着新兵,帮手工匠整修营房,杨潮则带着四个老兵去赴宴。
    宴会地点就在金钗楼。
    金钗楼不是别的青楼,正是杨潮和康悔开的青楼。
    这个名字是杨潮取得,其实一开始杨潮想取个天上人间的,但是想想太恶搞,又想到了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雅名,就取作金钗楼了。
    宴请的对象是王潇,因为杨潮计划再做一个集会,请王潇来帮忙的。
    但是王潇一来就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张溥死了!”
    杨潮心中不由震惊,张溥之名,直呼而出。
    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很失礼的行为,三国演义中马超跟曹操有杀父之仇,也不直呼曹操之名,一直只喊阿瞒。
    杨潮自然清楚,但确实是太意外了,张溥刚把周延儒捧到首辅的位子上,自己就死了。
    “哎,可不是吗。”
    对张溥的死,王潇比杨潮还要失望。
    他这次一直陪同张溥北上,帮张溥把钱从南方汇兑到北京,又帮着张溥一路打点送礼,虽然他借机认识了不少达官贵人,可是最大的好处还是得到了张溥的友谊,但是张溥死了。
    张溥一死,王潇的努力就大半付诸流水了,他怎能不失望。
    “天如公怎么死的?”
    杨潮不由奇怪,张溥几个月前跟自己分别的时候,看起来健健康康,怎么去了一趟北京,回到家就死了。
    王潇冷笑道:“被人毒死的!”
    “啊!”
    杨潮惊呼一声。
    杨潮问道:“是谁干的?”
    张溥运作周延儒上台,这名头传出去,谁敢杀张溥啊。
    王潇道:“没抓到案犯,听说有人看到吴昌时前一天晚上去过张天如家,第二天张天如就死了。”
    “吴昌时?”
    杨潮更是疑惑,吴昌时可是复社骨干,是张溥手下干将啊,吴昌时怎么会谋杀张溥呢。
    王潇却肯定道:“张天如势头太猛了,推周玉绳再相,声势一时无两,不是每个人都想看到他如日中天的。”
    杨潮点点头,也觉得王潇说的有道理,张溥却一下子就在江南名望猛涨,可是他的政敌却绝对不想看到这些,但是如果是复社内部的争权夺利害死张溥,就太让人心酸了。
    王潇继续冷笑:“张天如死了,他亲手把周延儒推上首辅宝座后,被人毒杀了。但是你知道现在,他那些复社中的同道中人在干什么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