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1640 >

第92章

穿越1640-第92章

小说: 穿越164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贸部之所以答应的如此爽快,一来是自己的船员人手并不够,而海军学院培养的船员又恰巧都是海军内部人员,这些人都是与军方签订了服役合同的,如果跳槽将会面临坐牢的风险。
  即使外贸部开出的招募船员薪金非常诱人,但还是没有人敢拿自己的自由去换金钱。
  在这种前提下,外贸部只好妥协,将三艘帆船已租借的形式租给海军,当然海军也不会真的付什么租金,只要每年帮助外贸部运送一定数额的货物和护航任务就行。
  两大部门通过沟通达成了这一初步决定,对于海军来说,租借还是直接拨给其实问题都不大,现阶段海军并没有战事发生,而帮助外贸部运送货物和护航既可以训练士兵又可以获得船舶的使用权,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最关键的是,海军每年拨付军费并不高,如果真的全都划归为海军部门的话,光是每年的维护修理费用就是一大笔高额的费用,所以这一次海军内部很是平静的接受了外贸部提议,人家租借给你船用,连维护费都自己出,这种好事上哪找。
  船是拨付给了海军,可是具体怎么用,海军内部与国防部都有自己考虑,目前海蓝号是作为本土近海防御的中坚力量存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在圣诞岛与本土之间航行之外,并不做远距离航行任务,这次有了新拨付的五艘改造军舰,将可以彻底解放初海蓝号。
  按照海军给出的意见,由海蓝号为旗舰配上两艘改造过后的西洋帆船一起组建一支近海防御舰队,对澳洲至圣诞岛之间的海域进行巡防。
  不过这个提议被国防部给否决了,组建舰队可以,但是进行巡防任务有些浪费,因为目前从各种迹象表明,这段海域并没什么危险。
  既然没有危险也就没有必要浪费军费了,国家初建还没有到那种可以开着军舰到处巡弋的程度。
  国防部有国防部的考虑,海军也有海军的考虑,一计不成,在生一计,海军需要训练一批可以在海上作战的丰富的海军人员,这次他们找到一个新的理由。
  香港岛既然已经租借下来,并且驻防了部队,那没理由海上安全不考虑一下吧,组建一支专门负责香港到巴达维亚的巡弋舰队很有必要,有了这么一支力量存在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威慑这些地区的势力。
  这个方案一提,国防部那干大佬们这次没话说了,香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澳洲在大陆的最终据点和桥头堡,如果出了什么事还真的不好办,虽然陆上防御力量是有了,但来自海上的威胁却是一直存在的,近的有澳门葡萄牙人,在就是福建的郑家,还有荷兰人也时不时的游弋到这一代来打秋风。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国防部同意了海军的新方案,不过海蓝号是绝对不可能派驻香港的,那里的地位重要是不假,但是本土的安全比起那里更为重要。
  有了初步同意之后,国防部与海军展开了交谈,双方就各项事宜进行了具体商议。
  海军决定将两艘军舰长期驻扎后在香港,组成东海舰队,专门负责东海一代的巡弋任务和澳洲商船的护航,除此之外,本土的两艘军舰会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对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训练海军人员长期海上的航行和作战应变能力。
  因为从国防部了解到的情况已经肯定,近海防御的军舰巡防任务并不会太重,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他们会待在港口或者充当货船进行运送货物。
  “王将军,今天国防部将正式批复东海舰队的审批报告,你们可以进行出航了。”长条形的会议桌,国防部官员与海军官员相对而坐。
  双方的前期讨论已经进行了三天,今天基本就是通知海军人员已经审批通过了。
  东海舰队算是正式成立了,从目前的规模来看他的数量只有两艘改造的军舰,但在东海舰队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它的编制将在二十艘军舰以内,分为两个停靠母港,一个香港,另外一个则是澳洲本土的曼城军港。
  不过要等到东海舰队发展到二十艘规模时,最快也要在十年后舰队才能完成满编。
  目前东海舰队的核定人数定在了四百四十人左右,每艘舰船的人员大约一百六十人,除此之外还配备了一个一百二十人海军陆战队,应付在外执行任务时需要的登岸行动。
  结束了国防部的会议后,王铁锤带着人回到了海军部门的办公地点,叫来了所有海军尉级以上军官,召开了一次简短的会议,主要内容就是宣布东海舰队的成立,和未来的执行的任务,。
  这次东海舰队的成立虽然在澳洲本土已经算是人尽皆知,但远在香港的何语还不知道,即将会有两艘军舰会长期驻扎在香港。
  考虑到香港目前的特殊性,舰队的指挥权将由香港岛军管委员会和海军共同拥有,在战时,军管委会的最高执行官可以调动舰队的作战的权利,平时将由海军进行调配安排换防和巡弋任务。
  在一切事宜都商讨完毕之后,东海舰队的时间定在下月中旬15号,将正式行驶它的使命,担负保护香港和商船的任务,同时威慑周边势力。


第190章 朝堂震动

  被后世称为最有节气,天子守国门,不割地不赔款的大明朝,如今以是日薄西山,在也没有当年永乐时期的征漠北,下西洋扬国威之举。
  眼下在大明朝堂和崇祯的眼里,没有解决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北边后金做大的危机更值得关注的了。
  就连澳洲这个前宋后裔所立海外之国,也只在朝堂上提了那么一段时间就在也没有了声音,销声匿迹般就像从来没有这件事一般。
  但有心人和真正关注大明朝局势的大臣们已经看到,澳洲在大明的影响已经渐渐入深,就说整个京城达官贵人所使用的镜子和澳洲香水老花镜,等众多物品就不得不说受此影响非常深远。
  朝堂上年纪大点的大臣们在处理公务上已经渐渐离不开带上能看的清洗无比字迹的老花镜,而家中的夫人和小姐们也越来越离不开澳洲镜子和香水。
  别说那香水胭脂镜子中之类的化妆品了,最近京城似乎又流行起了澳洲衣裳,特别是一些青楼女子,更是大白天的穿着露出手臂和小蛮腰的澳洲丝绸花裙,像过往的公子商人招手,这种风气让一些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吗大呼有真是有伤风化。
  虽然他们嘴里不断的对这种澳洲花裙不断的诽谤甚至诋毁,可是家中的夫人和小姐们却是非常喜欢,除了那种露出手臂的衣裳,还有那风衣和皮衣已经成了京城贵妇们的标准行头。
  要是谁没有一件领子上镶着水濑毛领的皮衣,出去聚会走亲访友的一定会被人笑话,这妇人在家中肯定不是没有的地位就是不受老爷疼爱,你看,连一件水濑皮衣都舍不得,这不是明摆着吗虽然当时人家嘴上不说,但事后肯定会议论。
  丢不起人的夫人小姐们回去后,别管家里老爷对澳洲服装有什么意见,一哭二闹三上吊,还是得乖乖买啊,不然别想吃好饭睡好觉。
  如果只是在上层社会受到影响,一些人还不至于太过担心,可是澳洲老似乎也在走底层路线,推出了很多廉价的澳洲琉璃杯和牛仔布什么的,这些东西都相对便宜廉价,一般只要能吃的上饭的人家都能购买。
  越来越多的澳洲货正在逐渐影响大明日常百姓生活,尤其是上层社会的影响更为严重,已经官员开始担忧长此以往下去会不会影响到大明本身的内部经济和手工业。
  上奏表达自己担忧的官员总还是有的,尤其是一些在澳洲货上没有分到一杯羹的士绅们更是眼红的紧,既然我没能分到一杯羹,给你下点眼药丢几个石头子还是行的,于是就有了官员上奏表示自己的担忧。
  甚至这事还得到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关注,作为内阁首辅大臣,对于朝廷的税负收入他是知道的,如果真的能收取澳洲货高额商税也可以解决一小部分朝廷的负担。
  朝廷有了钱,就能征调更多的粮食赈灾,还可以招募更多的勇武之士剿灭农民军起义。
  想法是好的,可是既得利益集团当然不会这么轻易妥协,你在朝堂上有人,那些靠着澳洲货的既得利益集团自然也有自己支持的人,他们也同样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新上任没多久的两广总督沈犹龙更是直接上奏,说明了收取澳洲货品商税的总总不妥之处,言下之意,大明乃天朝上国,这澳洲即是前宋后裔之民所立之国,如今又尊明为正统,只是贩卖一些货品到大明,朝廷又怎么能收取商税呢。
  沈犹龙之所以如此热心,也和他收取了不少两广地界的大商的银子离不开,在他看来澳洲人只是买点货物对大明不会影响太大。
  如果说卖点东西就能影响到大明的国本就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他要是知道后世的确能靠货物倾销击垮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的话就不会真的这么说了。
  朝堂上两方人马,你争我辩双方都互不相让,周延儒已经看出了这里面的门道,想要收取商税恐怕的确没那么容易了。
  就在双方你争我辩快要没有声音之时,广东一位六品小官的奏折却是从新让两方人马迅速的陷入到了新一轮的争辩中。
  根据这位六品小官奏折所言,新安县令将一座不大小岛私自租借给了澳洲用,而且澳洲人还在上面屯了兵。
  这事一上来可就大了,朝堂震动,一个小小的新安县令居然敢如此大胆,还有这澳洲番国驻兵于大明的领土上这又是何居心。
  于是有人就说了,这澳洲毕竟是前宋后裔,肯定是眼见大明正此内忧外患之时图谋故土。
  这个理由往深处一想似乎有那么回事,在天朝上国人的眼里,除了大明,所有以外的国家生活的地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那些前宋人肯定在澳洲那生活不好,想要回了这屯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也许哪天就会开始攻城掠地了。
  崇祯虽然愤怒,但还不至于失去理智,责成锦衣卫都指挥使,派人前往广东新安县彻查此事,在做定夺。
  一时间那些倒澳派大臣们,各个像战斗公鸡一般,说话的声音也高了不少,意思看这次你们怎么解释,现在可不是收商税不收商税的问题了,而是通敌番邦的大问题。
  如果一切属实,肯定是有人闹到要搬家的,别说新安县令,恐怕两广总督沈犹龙都逃不了干系。真的追击下来,不说死一片,至少能流放一大批。
  倒澳派们乐此不疲的正在看笑话,而支澳派的官员此时一个个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着解决办法。
  此时澳洲的情报部门自然也是收到了消息,急忙将大明朝堂的变动迅速的用电报发给了驻广办,让他们做好应对之策,以崇祯刚愎自用性格,肯定会不把澳洲人赶出香港不罢休。
  不过让情报部门感到庆幸的是,这次负责督查此事的是郑鸿逵,要解决此事离不开此人,所以顺道提醒了一把驻广办人员,能不能解决就靠他们了。


第191章 老熟人

  明帝国锦衣卫来历,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从这些简短的接扫就能看出锦衣卫的权利有哪些,即使到了明末锦衣卫也随着大明朝一样在走下坡路,但几百年的特务机构和传承毕竟还是在的,皇帝下了命令,作为锦衣卫都指挥的郑鸿逵立马调集人马开始行动了起来。
  郑鸿逵坐着船一路南下,先是到了福建郑家,与大哥郑芝龙商量此事,毕竟郑家也是靠着澳洲海货的既得利益集团,如果澳洲人真的被赶走不准澳洲货在上岸的话,对于郑家来说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同时郑家也怕对方将货物直接运到日本贩卖,这里可是郑家的传统垄断贸易地带,一旦澳洲人真的要进入,恐怕以郑家的舰队根本无法抵挡。
  “只是眼下朝廷已经开始关注澳洲,如果不处理的话恐怕是交不了差。”郑鸿逵满脸忧虑的对着大哥郑芝龙道,澳洲人在香港的活动恐怕是离不开郑家眼线的,要不然也不会派郑森前去谈判。
  “四弟,不瞒你,我以派森儿前往广州与澳洲人商谈合作办厂事宜。郑芝龙并不想隐瞒,而且他也不准备把这到手利益让出去,此时心中已经有个计策,恐怕这次能从澳洲人那里得到不少好处。”
  之所以说给郑鸿逵听,意思就是要让他知道,郑家不希望澳洲人被彻底的赶出大明,相反这件事情还需要他的帮忙。
  郑鸿逵当然知道大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