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1640 >

第234章

穿越1640-第234章

小说: 穿越164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凭后金的八旗军想要守住那么大片的江山是不可能的,而且南方还有几十万残明的力量,这些军队就是战斗力在不怎么样,但也至少能抗衡八旗一阵,八旗总共才十几万人,能耗多久。
  所以利用汉人统治汉人才是关键,后金的将领喜欢看三国演义,打战基本上抱着三国来打,处理政务也自然会想到里面的一些典故,其中诸葛亮七擒七纵是多尔衮最为喜欢的。
  虽然对吴三桂没有这么做,但至少也算是大方,抛弃了前嫌,重要吴三桂让其带兵。
  吴三桂当然也要为新主子递上投名状,后金入关了,他的关宁军也就可以腾出手来,继续开始了征伐。
  南方各派还在为谁是正统打的火热之时,而入主中原的后金已经在加快北方的控制,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一统天下。
  几位先后登基的皇帝,都派人来劝沈犹龙加入自己这方,此时他的新军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形成战斗力,但至少在两广的地界沈犹龙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得到了当地的官员和士绅的支持。
  如果他能加入可以说就能迅速的让自己一方实力壮大,沈犹龙在江南一代的影响力非常大,在加上他和澳洲人有过来往,都知道他能从澳洲人那里弄来钱,新朝廷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有了这层关系在,拉拢沈犹龙就更有必要了,不过张天文给他的建议是静观其变,一旦他加入了任何一方其实对于他来说都不会有太多的好处,毕竟他不是最先支持者,而且也不可能成为权力的话语者。
  有了张天文的提醒,沈犹龙对于这些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免疫力,私底下澳洲人给他透露,桂王朱由榔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要想继续保持现在的地位,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支持者,一个完全是自己扶持上位的皇帝才能给予他最大的利益。
  沈犹龙虽然对于利益不重视,但对于名留青史却是异常在乎,而且这是一个不错的好机会,所以他必须把握住,就在几方势力派出代表与他谈的时候,他也派出亲信前往桂王的驻地与之磋商。(未完待续。)

第490章 乱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切都在按照历史的进程发展,沈犹龙无疑是各方拉拢的最重要对象之一。
  尤其是浙江鲁王小朝廷,原本实力就不如福建的唐王朝廷,不像是郑家拥有十万精兵,又在海上拥有百条战船,没有强大的外力支持一直是他们的内伤,所以能够拉拢沈犹龙的话,绝对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唐王因为有郑芝龙的支持,所以在金钱方面可以说没什么后顾之忧,老郑家有钱,光是海上的那些收入就足维持整个福建地界官员的俸禄,现在他们既然支持了唐王,那就必须让其成为正统,受到更多的人支持。
  所以那些闲赋在家的大臣或者是北方流亡过来的人,都被他们招揽了,不为别的,就为名气,这些人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影响力还是有的,在加上很多人其实也不寂寞,对名利**驱使自然就加入。
  这些人与沈犹龙不同,老沈是实打实的实力派,手上有兵,掌握着两广的大权,在加上两广的人口和规模,这才是最难拉拢对象。
  郑芝龙其实对老沈这样的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他后面有澳洲人的背景别人不知道,他还会不知道吗,更何况老沈推行那项新政策几乎就和香港那边的一样。
  香港那套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对于郑芝龙来说目前不适合,到是沈犹龙的改良版很适合自己,他已经派人去了解它的详细运作过程,准备将他实行的那套税务法用到福建来。
  目前郑家的军队已经集结吗,准备发动对浙江鲁王朝廷的战争,只有先将身边的这可存在的危险消灭掉,扩大势力才能将更多的人纳入自己的馈下。
  相比于郑芝龙来说,鲁王的势力的确不如人家,而且张国维、钱肃乐二人虽然有一部分兵力。但手中无钱靠的完全是士绅商人接济维持运转,这个时候鲁王朱以海,并没有登基只是以监国的名义掌管大权。
  但是唐王不同,他在郑芝龙的支持下已经登基,并且对朱以海等人来投诚,这对于血统更接近继承大统的鲁王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严厉的一番措辞之后,双方的文臣们展开了了口诛笔伐。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郑芝龙决定出兵鲁东浙江,随即收复南京。只要拿下南京对于唐王来说是关键性的一步只要拿下南京在对其他省份出兵就可以说是名真言顺了。
  朱以海其实更希望沈犹龙的支持,因为两广位于福建的腹背,如果能从他的后方进行出击,将会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奇胜,也可以有效的拖住郑芝龙进军浙江的战略。
  但是沈犹龙并不想参与他们的之间的斗争,两广的官员们也在观望,看到底谁会笑到最后,要说鲁王的实力真的是没法和郑芝龙相比的。
  老郑从陆海两个股方向联合出战,打的朱以海等人根本毫无还手之力。除了这些之外,主要原因还在浙江的兵力不足,主要以当地的卫所兵为主,这些人就是农民。要说种地可能还行,至于打战就不要想多厉害了。
  郑芝龙的部队虽然也不咋样,但毕竟人家的部队属于正规军,平时没事的时候还是训练过的。上了战场至少见血不会晕。
  相比较起来,郑芝龙的手里还拥有大量的澳洲武器,这些武器可以说帮助了他不少忙。
  光是在运用火炮上就比浙东的鲁王要多。就别说其他方面了。
  鲁王与唐王之间的战争也再次让沈犹龙看到,这两个势力并不是自己所希望加入的,眼下后金入关已经占据了北边大片江山,在加上起义军可以说形式非常严峻,这个时候还打的你死我活,这可不是什么名之举,而且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谁也讨不了好。
  看来扶持桂王上位才是自己的明智之举,老沈可是和桂王已经接触过了,对方到是对成为大明的皇帝有些兴趣,不过还没有答应。
  至于桂王顾忌什么,顾忌沈犹龙也知道,毕竟现在已经有两个皇帝了在来一个恐怕不好,只会加速南方的灭亡而已。
  双方你打我打你,这些后金都是一直看在眼里,毕竟多尔衮可是等着随时大军开拔了。
  多尔衮命令吴三桂以及阿济格率军南下,趁着南方局势未稳,无暇顾及北方的领土所以趁机一统长江以北之地,除此之外他还让多铎追击李自成,两路大军同时并经,可见后金对于一统天下的雄心。
  有了一干汉臣谋士的帮助,后金一统天下就相对容易多了,即使人数上不占据优势也不要紧,只要将士绅阶级搞定,对于普通来说就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澳洲的出现,后金想要一统天下肯定没有那么容易,沈犹龙的新军,最近正在加紧的训练之中,澳洲人在香港的部队也有增加,这些表面现象放在前面就可以看出,两广之地应该会有一场军事行动。
  这场行动会是怎么样,目前还不知道,不过澳洲人一旦参与进来就麻烦了,所以为了避免沈犹龙将澳洲人引进来,鲁王和唐王政权分别放出了假消息,说沈犹龙卖国求荣,为了获得管理两广的权利,不惜让澳洲人进入大明的领土。
  老沈这会也是有口难辨,不过关键时刻桂王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并且表示自己将以护国大将军的身份来暂管两广之地,誓要收复北方领土。
  说的到是慷慨激扬,但是历史上这位可是逃跑的最快,别说什么抵抗了,往往都是人还没到他就先跑了,最后死在了吴三桂的手中也算是够悲剧的了,要是能够强硬一回,当时以他手下的几员可用将领,要想保住一方,徐徐图之还是很有可能的,只是这位太过胆小。
  当然沈犹龙支持他,肯定不会在让其没命的逃跑,这是肯定的,除此之外桂王日后也只会是一个傀儡的皇帝,不可能掌握大权。(未完待续。)


第491章 南下

  李自成山海关一战伤了元气,一路逃回京城,屁股还没坐稳,紧接着后金的军队和吴三桂的联军就追来了,无奈之下,只好收拾细软,带着残余的力量一路撤回老家陕西,只有到了那里他才能感觉一丝丝的安全。
  可是老天注定是不打算让他回到老家,可自从山海关内战败的消息传来,先前那些投诚的明军总兵,瞬间竖起了自己大旗再次加入了大明朝廷一方。
  眼看退路被堵,要想强行撤回陕西是不可能了,而且目前他手底下的兵力有限,一旦发生硬仗,将会彻底的陷入到绝境之中,思考来思考去,李自成还是决定来一个大迂回,从河南南下,进入两湖之地,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在两湖站稳脚跟,南退可以朝两广发兵,东进可拿下福建浙江。
  这个想法虽好,但同时两湖之地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这里毕竟处于四战之地,一旦周边的明军合围,他同样会陷入到绝境,不过眼下这种问题不存在,他甚至觉得这是天不亡他,南方的小朝廷发生内讧,双方正在开战,在加上其他总兵存在着一些想法,导致南方各路势力复杂,根本难以拧成一股绳来对抗他。
  所以李自成可以确定,只要自己入了湖北,一旦站稳了脚跟就能将南方的各路势力各个击破,至于两广的沈犹龙在他看来也不过如此,一个靠着火器侥幸胜利的家伙能有什么统兵作战经验,不足为据。
  自大的李自成此时并没有因为山海关内的战败好好自我反省,到时做起了一统南方然后再次打败吴三桂的千秋美梦。
  这让他手底下的一些真心看清局势谋士唏嘘不已,湖北之地前期已经被张献忠收刮过一遍,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捞的,谋士们毕竟是读书人出生,有些人看清的很,眼下最大的问题解决后金的突然入关。这才关键之本。
  后金是异族,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前有蒙元统治中原的暴政历历在目,一旦让后金站稳了脚跟就麻烦了。
  南方各派之间你争我斗,而北方入关的后金各大贝勒和旗主们却是团结一致对付残余的明朝的势力和农民起义军,这种做法与南方各派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南方各派不能保证一致对敌的话,最终的结局就是被后金各个击破一统江山,所以一些有学之士发表了的自己见解,让各方放下成见一致对敌。
  虽然崇祯死了,可是南方还是掌握在大部分明朝官员的手中。朱明的皇室还在,只要大家一致对抗外地,将其驱逐出山海关,在来讨论谁继承大统也不迟。
  有识之士的想法是好的,只是他想的太过简单了,各方为了争夺正统继承权已经开战,怎么可能放下成见从新坐下来继续谈判,尤其是鲁王和唐王二人更是不可能坐下来继续谈判。
  双方发生的战争冲突已经升级,造成了几千人规模的伤亡。在加上新胜的郑芝龙,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坐下谈判,只要将对方打败一统南方,自己将会是大明内阁的首辅。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这根本就不在话下。
  现在你让他放弃成见,绝对不可能,也绝对不会放弃。甚至想都想,更何况澳洲人对于大明的局势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关注,只是知道他们在香港增兵。很有可能是帮助沈犹龙和桂王势力,自己只要不去打两广就一定没事。
  郑芝龙心里明镜似的,只要不触碰两广自己绝对能活的好好的,这些日子他也观察过,那澳洲人对整个大明并不是有非常大的兴趣,要说出兵的话可能性太小了,据森儿信中说,澳洲地处南洋之南地广人稀,一点也不比大明小,对于重返中原恢复故土恐怕是没有多大的兴趣。
  澳洲人对于整个大明是绝对没有兴趣的,但是两广就很难说了,毕竟这里和澳洲之间的产业牵扯太深了,距离香港近,而且最主要的问题是这里澳洲货输送大明市场的前沿阵地,这个地方对澳洲人来说非常重要。
  郑芝龙之所以能做出这个判断的原因主要在于,澳洲近几个月在东南亚的军事动作可以说太大了,大的连他都觉得荷兰人不能忍了,可是荷兰人居然就这么忍了下来。
  不过东南亚的局势有些复杂,郑芝龙不知道,英国人已经插手进来,这件事也就没有那么好处理了,现在荷兰人面对的不是一个澳洲,而是西班牙和英国三国势力的挤压,这里面以澳洲的势力最为强大,即使荷兰人在这一地区在怎么强大,但遇到澳洲人还是要差了一些,就说武器上也不是他们能比的。
  老郑看的清楚吗,所以才会鲁王系开刀,当然李自成看的也是清楚知道南方残明势力互相攻伐,所以他才迂回像南撤退,只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老李会被村民误杀这事估计还是很有可能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