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不咳嗽 >

第364章

南宋不咳嗽-第364章

小说: 南宋不咳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们什么时候还能见到父亲?”别看麦提尼是个奸商,还弄了那么多子女,但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好像挺管用。大海和大河听到回不去家,虽然小脸上也是一片茫然、眼睛里有湿气,却始终没哭,脑子也没乱。

“等你们把身上的肥肉减下去,像皇帝叔叔这样的时候,我就带你们回去看父亲好不好?到时候把你们在这里的进步和你们父亲一说,他肯定高兴。如果你们俩啥也没学会,光吃了一身肉,你们的父亲肯定会失望的。”既然两个孩子这么上道儿,洪涛就接着忽悠吧,正好利用这件事儿给他们俩定个努力方向。

“恩……我们一定听话……”小哥俩还是没意识到这位皇帝叔叔有多不是东西,连小孩子都骗,使劲的点着头表决心,然后眼泪还是落了下来。

“哎,好孩子,别哭。你们看皇帝叔叔我,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天天想离开家去外面闯荡,可惜那时候我还没有船啊,父母老管着我,不让我出来。你们比我小时候可幸福多了,只要你们努力,等你们长大了,我保证,让你们哥俩都当国王,比你们父亲管的人还多,地方还大,好不好?”洪涛已经看到了远处河道上出现了两艘小帆船,看模样很像是沙丁鱼级,正向着自己的的方向疾驶而来。是该和两个孩子说结束语的时候了,自己还有更多事情要处理,不能总哄他们俩。

“……”小哥俩互相看了看,吧嗒吧嗒掉着眼泪使劲点了点头,为了不让自己哭出来,连嘴都不敢张。

“嚯哈哈哈哈……罗大法师,您怎么又把胡子留上啦!还别说,留上胡子确实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来来来,这是大海、这是大河,他们是老麦的儿子。叫罗叔叔,你们还记得他不?”当三艘船并在一起之后,罗有德爬上了甲板,看着洪涛有点小激动,眼睛里也开始返潮。洪涛赶紧和他寒暄起来,两个四五十岁的老爷们,这么眼对着眼、含情脉脉的掉眼泪,太恶心了。

“罗叔叔好,我还有您给我的鸭子车,在家里呢,没带过来。”大海还记得这个罗叔叔,大河好像就没啥印象了。

“嘿嘿嘿……乖孩子,一会儿到了我哪儿,我再送给你们更好玩的。你离我远点,闻什么闻,去去去!”罗有德让两个孩子一打岔,也没法和洪涛抒发思念之情了,只能是先去应付孩子,然后再应付凑过来的图。

“斯万呢?”洪涛没发现斯万,心里一沉。

“嗨,别担心他,他活得好着呢。这不你突然来了,他赶紧回兵营里销毁证据去了,怕你又说他没人性,还让我帮他撒谎,说他一直都表现挺好,连他的宝贝马都让给我了。”罗有德用脚把图顶开,这才回过身回答了洪涛的问题,也让洪涛长长松了一口气。

“成,小子,还敢欺骗皇帝,他还有啥宝贝没了?我一起都给弄过来!”敢让自己提心吊胆,这就是大罪,洪涛决定上岸之后先折磨折磨这个小子。

“哈哈哈哈,活该!你一走,这小子可就撒了欢啦,把这一片杀得是鸡飞狗跳啊。只要还有粮食吃,他就不回来,当地印第安人叫他阿。普切,意思是引领人进入死亡世界。”罗有德对洪涛的建议一点儿都不反对,还给斯万添油加醋呢,生怕他不够倒霉。

“那不就是死神嘛!可以啊,小子都成神啦!一会我要让我的子民看看,死神是如何死的!”洪涛很不服气,自己这个真神还没怎么着呢,怎么手底下的人就成神了,这是大逆不道啊。

“算了吧,他也没啥宝贝你能看上眼,除了两匹马,就是你留下的那几支枪。这孩子让他父亲给教废了,对女人一点兴趣都没有,我给他找了好几个,都没成。他不让人家碰他,谁敢碰他就揍谁,你说这是什么玩意!”别看罗有德嘴上说要折磨斯万,其实他很护着斯万,说是疼爱都不为过,把对罗美洲的父爱全转移到斯万身上了。

“得嘞,你看我的吧,明天他就得结婚进洞房,敢说一个不字儿,我给他腿打断!”洪涛一听斯万还有这个毛病,恶作剧的兴趣又来了。

斯万这种毛病不是讨厌女人,而是害怕,极度害怕。这可能和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在那种环境里,你不能露出一点弱点,露出来就是死。斯万小时候估计都没正经见过女孩子,长大了也更不会去接触女孩子。这就是他的弱点,他本能的要保护。

“嘿嘿嘿……也就你能制得住他,唉,小子,不是罗叔不帮你啊,你的天敌到啦!”对于洪涛这个惩罚办法,罗有德不反对,还拍手称赞。斯万和慈悲年纪差不多大,慈悲结婚就算晚的,现在孩子都好几岁了,可斯万连媳妇都没有,是得恶治一下。这个工作只能由洪涛完成,别人敢如此戏弄斯万,他保证翻脸不认人。

“老罗,辛苦你啦,这里比我想象的要好,这得有一两千人了吧?”小船距离码头越来越近,洪涛的眼睛就不太够使了,看完了右边看左边,对这里的变化予以了充分肯定。

“四千多人了,这不是北岸地不够用了,去年初又把南岸也烧了一片,现在南岸也有千把人居住。”罗有德对洪涛的赞扬高兴不起来,洪涛看到的只是表面,人口是多了很多倍,可是实际困难更多。

“不错、不错!那边是熬鲸油的作坊吧?这个味道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太臭!”洪涛眯缝着小眼,连望远镜都不用,连闻带看,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

“这里一共四千多人,河上游还有两个大村子,能有千把人吧,丛林里还有两个村子,加起来五百多人。人口是不少,可都是靠种地、捕猎和捕鲸活着。粮食目前还够吃,肉也不缺,可是这里找不到黑油,咱们的冶炼厂一直都没怎么开起来,弄不出好钢……”罗有德越说声越低,拿不出手啊,三年多了,连个黑油都没找到,他觉得对不起洪涛。

“恩,别急,我觉得挺好。这里不像金河湾,靠着大宋有很多便利条件。咱们有的是时间慢慢发展,只要人够,没啥找不到的。你别拿出一副对不起我的样子,这里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咱们大家伙儿的。你们跑这么远,帮我们照看着,我们还得感谢你呢。神教的事情弄得怎么样了?这里的人还听话不?”洪涛明白罗有德的想法,不过他心里有底,墨西哥就不是缺少石油的地方,早晚能找到。相对于发展工业,他更看重对当地人的统治问题,这里没有别的奴隶可以随便抓,如果摆不平当地人,那才是致命伤。

“这个事儿你就放心吧,那个约瑟夫简直就是……反正有他那群人在,你这个神使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别说这里的人,就连你媳妇都被他们忽悠得整天去神庙里祈祷,你只要说太阳是黑的,他们绝对没人敢说是白的。得,你自己看吧,你的信徒们来了!”罗有德一直对宗教这个东西没有啥好感,他是个商人,做的就是忽悠人的工作。宗教也忽悠人,还忽悠得那么厉害,也算是同行了,同行是冤家嘛。

四百六十四章又显灵一次(360票加更)

顺着罗有德所指的方向,洪涛看到村子里出来一大片黑压压的人群,打头的是个金光闪闪的家伙,头上戴着一个半米多高的金冠,身上挂着金光闪闪的金甲,就连脚上的鞋也是金色的,手里还拿着一根金色的棍子,棍子顶端有个圆乎乎的东西,距离太远看不清是啥玩意。

跟在小金人身后的,还有十多个银光闪闪的人,他们的装束和前面这位差不多,只是材质不同。再往后,就是穿着一身白袍子的人了,每件袍子胸前都画着一个金色的大太阳,太阳四周还有金色的火苗,中间是个老鼠头。

这群人走到了码头前,在小金人的带领下,全都跪在了地上,嘴里也不知道在念叨什么呢,反正嗡嗡嗡的声音传了老远,站在船上都听得见。

“别找啦,你媳妇不在这里,她在神庙顶上呢。那里是你的神火,日夜不灭,每个月要烧掉好几大缸鲸油。对了,你又多了两个儿子,双棒儿,其中一个后背上还有个胎记,有点像你后背上的纹身。这事儿真怪了,纹身也能传代?”罗有德见洪涛举着望远镜来回踅摸,就知道他在找谁,指了指金字塔。

“那这个是谁?”洪涛以为前面这个小金人是图呢,结果不是。

“你那位大祭司,约瑟夫!后面是你封的十九个传教士,现在还剩十六个,有三个出去传教,半路上被毒蛇咬死了。你从哪儿弄来的这群人啊,他们简直就不是人!那三个被咬死的让他们给做成了人肉干,就放在你的神庙里,说是他们三个对神虔诚,所以被神召唤到天国里享福去了,我进去还得给他们三个行礼……这叫什么事儿啊!”罗有德看到洪涛,有一肚子话想说,又不知道从哪儿开头,只好想到什么说什么,颠三倒四,逻辑有点乱。

“哈哈哈哈哈……别和他们一般见识,他们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和正常人不太一样,狂热点可以理解,只要对咱们没害处就成,忍忍吧。”洪涛听得实在忍不住了,没想到约瑟夫他们比欧阳清还能折腾,而且更专业、更狂热。这是好事,至少目前来说是好事,自己最担心的问题,由于有了他们在,完全解决了。看着码头上跪伏的上千白袍人,很有点看电影的感觉。

“老罗,看着啊,我再给他们弄个神迹出来,你保证从来没见过。”下面跪着这么多信徒,洪涛觉得光用话糊弄他们显示不出来自己的能力。再玩打火机那套把戏也没啥意思,摸着下巴想了想,有办法了,一头钻进了船舱。

“来来来,搭把手、搭把手!大海、大河,别光看着,过来,一人举一个,站在我后面!”很快,洪涛从船舱里抬出一个木头箱子,包裹得挺严实。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层又一层的稻草和皮革,每层中间都夹着一片玻璃。洪涛拿起一片,塞在罗有德手里,觉得还不够,又把大海和大河也叫了过来,一人塞一片,然后自己也举起一片,抬头看着天上的太阳,开始对角度。

“这是……玻璃?”罗有德见过平板玻璃,可是这片玻璃和普通平板玻璃不一样,它的后面涂着一层薄薄的银箔!玻璃不是透明的,可是玻璃却能把前面的任何东西映出来,看得罗有德直迷糊,分不清玻璃里面的人到底是不是自己。

洪涛箱子里装的东西后世看来很普通,玻璃镜子而已,二尺见方的一块。不过放到十三世纪,连平板玻璃还没有,更别提镜子了。这玩意是帝国玻璃厂里试制出来的新产品,由于工艺问题,产量还很低。这一箱玻璃镜子,要工厂里的工人们忙活至少二个月。

这种玻璃镜子的制作工艺其实并不复杂,关键点是原材料配比想找准很麻烦,另外就是有毒性。这玩意并不是洪涛搞出来的,甚至都不是他指点的方向。

在平板玻璃造出来的时候,洪涛就和李尧夫他们说过,在玻璃一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银,就可以造出玻璃镜子,甩铜镜一百条街。当时他就是这么一说,如何往玻璃上镀银,中学有一项实验叫做银镜反应,讲得很清楚。可惜那节课他不知道去哪儿野去了,根本没上。

不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尧夫算是真上心了,不断进行着试验,可惜一次都没成功过。不管是什么形态的银,都无法在光滑的玻璃表面黏住。但这个孩子没灰心,更可贵的是他并不迷信洪涛的每句话,他有脑子,也敢自己去创新。在镀银屡受挫折的时候,他选择了一种更为成熟的技术,叫做锡汞齐。

啥叫锡汞齐呢?如果李尧夫不说,洪涛都不知道。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合金镀膜技术,说白了吧,就是把锡箔用液态水银溶解,然后对金属进行镀膜处理。

据李尧夫说,这种技术早在唐朝就有了,大宋也有很多金银匠会这门手艺。它最初是炼丹道士们搞出来的,当锡被水银溶解之后,就变成了一种类似银水的东西,被叫做药银。后来才被逐渐应用于磨镜工艺、镏金工艺,慢慢发展成了镀银、镀锡工艺。不过一般都是往铜器上镀,从来没人试过往玻璃上弄,想试也没原料不是。

李尧夫是第一个实验往玻璃上弄锡汞齐的人,而且他成功了,同时也差点为成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二十多岁的年纪,头发就掉得稀稀落落,牙龈经常出血,皮肤上也有很多过敏性的红斑。这就是获得知识的成本,在研究这条路上,很多人都会倒下,不过他们不是白白牺牲,而是用自己的生命给后人提了个醒,此地有大坑!

有了洪涛在,李尧夫又是幸运的。当洪涛发现他的病情、又询问了他日常接触的物体之后,立刻就明白这个孩子是汞中毒。马上采取了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让他远离水银,然后用牛奶和硫酸铜溶液帮他洗肠胃,管用不管用也得试试。好在他接触水银蒸汽的时间还不太长,实验室里也是四面透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