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不咳嗽 >

第239章

南宋不咳嗽-第239章

小说: 南宋不咳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金河湾还冶炼不出来,那他是怎么弄出来的呢?难道他比罗德曼还罗德曼?

这时候就得往这边看了,不是还有个金属热处理专业的洪涛嘛!玩别的他都是兼职、爱好、好奇……唯独弄这些有关热处理的问题,他是百分百的专业。水冷太快了咋解决?好办,两种办法,一个是控制水温,一个是控制模具温度。前者没有现代化的加热设备和加压设备,在宋朝基本不可能完成;后者相对来说费事儿、消耗大,但技术更简单,无非就是让外层模具加热,把温度保持在二百多到三百多度的区间,不用太准确。这种技术是个铁匠就会,别提什么温度计,他们的皮肤就是天然温度计,可以精确到正负十度左右。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循环水的流量一定要保证,这个问题更简单了,直接在金河湾南岸挖井,必须挖深到十米以下,再装上水压设备提水。井水基本是恒温的,一口井水量不够没关系,多挖几口,连在一起用。想冷却一门155口径、15倍径的炮身,差不多需要一百五十吨左右的井水,还要用几十个人不停的用简易手动泵灌入钢摸中。整个过程要持续四十个小时,这门大炮的炮身才算冷却完毕。这时候铸铁由于冷却速度很慢,得以让基材里的石磨完全析出,自然就形成了灰口铸铁,等于是一举两得。再经过后期机械加工之后,就可以进行试射检测了。

四十个小时多吗?真不多,比起原来的铸造法简直就是神速了,最喜人的是用这种技术铸造大炮铸一门就成功一门。假如这套工序熟练之后,两个月的产量就能顶以前一年的,耗费的无非就是井水和人力而已,这两种东西金河湾都不缺,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它带来的变化可就大了,金河湾的战舰再也不用因为没有大炮而发愁、再也不用因为昂贵的铜矿而让泊福老人咧嘴呲牙、再也不用把火炮限制在155口径的短管炮。有了这种技术,火炮的重量会下降,炮身还可以相应加长,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打得更远、弹道更平、准头更好。

齐祖用内膜可控冷却技术铸造出来的铸铁大炮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外形很怪异。由于炮管的内壁结构紧密、硬度高,所以炮身的前二分之一都可以薄一些,这样能有效降低大炮的整体重量,只需把******爆炸的后端加厚就能保证射击安全。这样造出来的大炮就像个保龄球瓶或者酒瓶子,前面细后边粗,但性能很优异,至少也是十九世纪初的水平了。

其实这种炮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叫做达尔格伦炮,它的发明者也是美国人,叫约翰·阿道夫·达尔格伦,一听这个名字就是日耳曼后裔啊!他在南北战争之前就在华盛顿海军造船厂负责研发大炮,造出来的就是这种类似酒瓶子一样的玩意。别看它摸样不济,但实际使用效果非常好,为此他还当上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当然了,目前全世界都不知道达尔格伦海军少将是谁,见过这种大炮的人都管它叫大肚汉,因为它的后部确实滚圆滚圆的。

达尔格伦炮的主要优势并不是轻型火炮,它的造型更适合铸造大口径重炮,当年美国打南北战争时,这位少将就曾经铸造出来380毫米的巨炮,专门用来对付南方军的装甲战舰。不过洪涛选用这种炮型并不真的打算造大口径火炮,他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为线膛炮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二百五十六章省钱就是胜利

整体炮膛拉膛线技术洪涛肯定搞不出来,但是用一根钢管手工拉膛线的技术就容易多了。只要有合适硬度的高碳钢刀具,就可以做这个事儿。其实齐祖他们已经再搞这种试验,只不过因为高碳钢不太好获得,光用表面渗碳的方式又达不到加工硬度,所以进度比较慢。一旦可以手工拉制膛线了,那洪涛立刻就能得到线膛炮。制作起来很容易,把这根拉过膛线的钢管塞进一门大口径达尔格伦炮的炮管里固定好,就是一门前装线膛炮了。或者直接用这根带膛线的钢管做空心模具,直接铸造在炮管里,比后期塞进去还结实可靠。

干嘛要研制线膛炮,它有什么好处?那好处可就多了。和前装滑膛炮比,线膛炮的炮弹是弹头型的,重量要比同口径圆球炮弹重。由于有膛线的限制,炮管里的气密性比滑膛炮要高很多,这样使用的******就可以少很多,膛压就小了,对炮管的伤害也就相应减小,可以把炮管做得更轻薄一些,降低火炮的整体重量。

虽然前装线膛炮的膛压低、初速不是很高,但它的炮弹气动外形好,空气阻力小,弹头的高速旋转还带来了飞行稳定性,所以会比滑膛炮打得远、打得准。再加上圆锥形的弹头比圆球形炮弹重,就算不装药,光靠形状破甲也比一个圆球要强很多。金河号的厚重船身135的滑膛炮在四百米之外根本打不透,但换上线膛炮,一炮估计就是一个大洞,除非再加厚一半儿,那样金河号就别出门了,整个一个实木大疙瘩!

“这是第五根,也是铸得最好的一根,现在加热的时间、水流的速度还没掌握太精细,前面四根虽然也不错,但质量还不太稳定。”齐祖对于洪涛的天才想法再次佩服得五体投地,到现在他才明白,原来铸铁还分白口和灰口,不光颜色不同,机械性能也完全不一样,而它们的转化方式竟如此简单……

“试射过吗?效果怎么样?”洪涛把脸凑到炮管口向里张望了张望,确实是门好炮,炮膛里经过镗刀的刮削,发出了金属自然的光泽,非常平整,就像镜面一样。

“这一门没试过,这不等你来亲自主持呢嘛!”别说齐祖不会拍马屁,该拍的时候不比谁次。

“嘿嘿嘿……那好,来着,先从全装药量开始!”洪涛也是不禁拍的货色,笑得都走音儿了,指挥着一群工人把大炮就往试射场推。

“洪总理……稍微少装点药吧,这次有点邪门,前面三门炮用全装药试验不超过十次就都炸膛了,第四门试射了二十一次也炸了,你说是不是因为炮管太长了的缘故?我算过,用五分之三的药量,就能打得和铜炮全装药一样远,同样的炮弹……”齐祖和洪涛跟在跑车后面一起往试射场走,一边走一边告诉了洪涛一个坏消息,新产品挺完美,但还有致命弱点,容易炸膛!

“啊!这可不是好事儿,等会儿我看看……”洪涛一听容易炸膛,当时心就凉了。好嘛,白高兴半天,弄个定时炸弹上船,那些炮手还不和自己玩命啊!

自打南面树林里被开辟出来一片试射场之后,这里的小动物们就遭殃了,搞不好什么时候就有大铁球从天而降,一家伙就糊脑袋上,还伴随着吓人的巨响和刺鼻的烟雾,所以这片树林里除了虫子之外啥都没有了。今天的大铁球又来了,而且没完没了的崩,足足崩了一上午的时候然后才彻底消停了,这根齐祖眼里极其接近完美的炮管子又炸了。

不管是用什么技术铸造的铁炮管,一旦炸了永远比铜炮管恐怖,这也是古代人即便能铸造铁炮管之后,几百年里也没敢完全代替铜炮的原因。整个铸铁炮身全都炸开了,一道拳头宽的裂缝从尾部一直通到了炮口,如果有炮手在旁边,那些崩飞的铸铁碎片保不齐就得要了他们的小命儿,就算打不死也得弄个伤残。

“总理,您看这是啥毛病?是不是铸铁就不能铸大炮?”看到自己的杰作又废了,齐祖眼珠子都快滴血了,这种束手无策、毫无缘由的打击让他对自己、对洪涛的理念都发生了动摇,开始从根本上怀疑一切,这就是要绝望的前兆。

“齐叔,别伤心,这事儿我觉得是好事儿,正好提醒了我,您这几门炮的倍径是多少?”洪涛倒是没绝望,他正咬着嘴唇望着天使劲儿琢磨呢。这门火炮的问题他看出来大概在哪儿了,解决的办法也有,可是他想不起那个很偏门的配方了。

“十八倍……只是试验,我觉得还能铸得更长,二十倍绝对没问题!”齐祖钻进了牛角尖,他觉得火炮倍径越大就越厉害,所以********想铸造出大倍径的加农炮来,这成了他衡量一门大炮是否完美的唯一标准。

“十八倍!这就是原因所在,炮管太长了,膛压太高,如果不增加炮管厚度肯定承受不住。我倒是知道一种褐色火药可以减慢爆燃速度,专门适合给这种大倍径火炮当******,可是我想不起它的配方来了……算了,不想了,还是让军械厂慢慢试去吧。齐叔,在慢燃******没制造出来之前,咱们恐怕只能造低倍径的大炮了,您试试多少倍径合适,以后就固定在这个倍径以下。可以造几门特制的大倍径重炮,但炮管厚度一定得加,别怕重量大。那玩意我不装在船上用,下半年带到开普敦去,那边建了两座炮台,正好需要这个东西。”知道了新铁炮的倍径比,洪涛确定了炸膛的原因。不是齐祖的手艺不灵,也不是铸铁有问题,更不是铸造工艺不对,罪魁祸首就是炮管太长了。

黑火药的做功范围是有限的,超过一定倍径之后它的功效就直线下降,而且随着炮管的加长,膛压会成倍的增加,就算用合金铜铸造大炮,该炸膛也得炸膛。想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窍门,只有两个办法。要不就别怕重量增加把炮管加厚,要不就采用一种褐色火药当******。这种褐色火药采用燃烧不充分的木炭代替了黑火药里的木炭,配比也有变化,做出来的药粉是呈棕色的。

它没有别的优点,只有一个特性,就是爆燃起来比黑火药慢。******这个东西,并不是爆燃速度越快越好,太快了那就成炸药了。对于大倍径的火炮来讲,******的燃烧速度最好能慢一点,否则炮弹还没打出去,压力全被炮膛承受了,容易炸膛。可惜洪涛想不起来褐色火药的配比了,这个活儿还得用试验代替,一点一点的去试,啥时候能试出来洪涛都不清楚,反正目前是用不上。

其实目前也用不上大倍径的加农炮来当舰炮,因为并没有对手,暂时还不需要技术压制。现在的小倍径舰炮就足够用了,只需要把它们逐渐替换成铸铁炮,数量上保证供应、质量上精益求精一些,就已经非常了不得。就算出现了有同样舰炮的敌人,互相拼消耗对方也受不了。

一艘战舰上至少得有三十门大炮吧?试想一下,一场海战下来,双方各沉了三艘战舰,九十门大炮没了。九十门大炮是个什么感念?二百吨铜啊!二百吨铜多吗?大宋一年的铜产量接近万吨,光从数字上看,好像也不咋多。可是别忘了啊,铸造铜炮的合格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算百分之十五,那就得占用二千吨以上的铜料。一个国家把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铜用来铸造大炮,一场小规模海战就没了,一年来上两次谁受得了?而且这种投入还不是一次性的,还得马上把这个缺口补上,大炮还得接着铸造,否则光有战船没用。

当年的大英帝国海军厉害不?他们的战舰也照样面临着火炮数量严重不足的困扰,有很多战舰回港之后,都要把舰炮卸下来入库保管,或者干脆换到另一艘战舰上去继续出海使用。英法两国都因为铜产量不够而试着用铸铁铸造大炮,用是能用,但不太安全,想安全就得弄的非常重,最终铸铁炮也没大规模上舰使用,全被弄到炮台上去当固定的岸炮了。

但是金河湾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我有用铸铁铸造大炮的成熟技术,合格率是铜炮的好几倍,这点损失根本就不算啥了,只要战舰造出来,舰炮立马就能安上,然后舰队又来了,接着拼!

不用说一年打三四次海战,就算一年一次,用铜铸造大炮的国家能坚持几年?全国的铜都别铸造钱币和日用品了,全拿来造大炮玩吧。铜是啥?铜在这个年代就是钱啊!要不说打仗是打钱呢,这句话很对,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打仗都是打钱。如果进入了消耗战,人是一方面,钱也的跟得上,时间长了,就得看谁成本低谁就赢了。金河湾有了铁炮,打仗的成本立刻就降低了好几倍,这个差距光靠人是补不上的,只要洪涛脑子不抽抽,任何国家想和金河湾拼海战消耗,都没有胜利的可能。

二百五十七章精美的废物

“这样啊……那我就先不让他们铸造大倍径的火炮了,可惜了你这个绝妙的点子啊,我还以为能造出你说的那种能打几十里地的神炮呢……”齐祖也听明白了洪涛所说的道理,不过明白归明白,该失望还得失望,这个老头让洪涛忽悠得预期是越来越高。

“嘿嘿嘿……叔啊,别失望,您这次算是给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大宋和蒙古帝国不是都在仿造咱们的铜炮吗?这下好了,让他们玩命造吧,造出来咱们也不怕了。造的越多越好,穷死他们,到时候都不用咱们和他们打仗,光这些大炮就能活活把他们拖死!您知道这叫啥不?这叫军备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