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866章

燃烧的海洋-第866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的大脑里复制回忆的技术手段就问世了,因而人类的寿命在理论上能够达到无限。其次是,生物冷冻技术已经得到推广,能够让宇航员在漫长的宇航飞行中把自己冷冻起来,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再苏醒过来。如果有必要·以至能够分阶段进行冷冻,以便在宇航途中处置一些必要的工作。最后是,宇宙人类的价值观念已经与地球人类截然不同,很多宇宙人类都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一部分·因而在宇宙飞船上渡过一生并不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又比如,当时宇宙人类政府强迫每一个参与探险的宇航员在出发之前,抹掉回忆里与太阳系有关的消息,只有在到达目标星系之后,由地球人类通过量子通信系统,确认目标星系里没有高等级文明,或者是探险者没有落入高等级文明手中·才会把与人类有关的消息发送给探险者,要等到探险飞船返航的时候,宇宙人类政府才会把太阳系的消息,即太阳系在宇宙空间里的位置告诉探险者。

    显鲺,这些极端手段,都是对未知要挟的巨大恐惧所产生的结果。

    必须承认,这些极端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鼓励宇宙探险的同时·宇宙人类政府没有忘记愈加重要的是,即继续在科技领域投入巨资。

    虽然在六十年恐慌中,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严峻的社会动荡,还导致科学家大量流失,但是留下来的,或者说是幸存下来的,绝对是人类中最优良的科学家。这种优胜劣汰的动荡,反而在六十年恐慌之后,使人类科学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新奇科技手段层出不穷。

    比如,当时人类科学家中的一些“疯子”就提出,现有的技术·足以开发出一种更具有毁灭xing的武器。

    这种武器就是:把三维物体二维化。

    当然,不是把三维空间二维化,而是把三维空间中存在的物质二维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把物质完全分解成基本粒子,并且让这些基本粒子自然泯灭,最终转化为空间能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绝对疯狂的想法。

    要知道,在理论上,如果二维化开始,那么出于二维化空间内的任何物质,都必须在此之前以光速飞行,才有机会逃逸掉,而不是被二维化进程吞噬掉,被分解成基本粒子,然后成为空间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在任何一个稍微有点理智的文明中,都不会在正常活动中使用光速推进手段,更不会在文明的核心区域进行光速飞行,因为光速飞行所产生的重力场波动也足以毁灭整个文明。

    也就是说,当这类突然袭击发生的时候,任何文明都无法逃脱。

    可惜的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

    以当时的人类技术,虽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理论障碍,但是要想变成实践,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海量的科研投入。

    现实上,这还不是最疯狂的想法。

    当时,还有一个愈加疯狂的想法,即通过抽走目标星系的空间能量,使目标星系在霎时坍塌,星系内的物质寝霎时聚集到一起,然后转化为空间能量,最终间接演变成从而毁灭目标星系。

    这种攻击方式的好处在于,不需要进入目标星系,能够在外星文明没有任何警惕的情况下发起攻击。更重要的是,即便目标星系里有光速飞船,也无法逃逸,仍然会因为空间突然坍塌而被吸入霎时形成的黑洞里面。

    明显,实现这个想法的技术难度更大,以至超过了人类掌握的理论基础。

    可见,当时的很多疯狂想法,都是以完全毁灭存在潜在要挟的外星文明为目的,而且采用的方式都是毁灭外星文明所在星系。

    这也能够理解,因为在当时,几乎所有人、包括绝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人类在外星文明的突然攻击下,生存的几率非常苍茫,所以人类要想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间接毁灭外星文明。

    任何怜悯,都有可能导致类文明毁灭。

    明显,这也正是罗素提出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偏见。

    要知道,在广袤的宇宙之中,真正达到了宇宙级别的文明并不多,或者说是在文明总量上所占的比例相当少。

    现实上,人类文明进入宇宙阶段之后,只需平稳发展五百年到一千年,就基本上拥有了安全保障。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五百年到一千内之内,绝大部分文明都能把足迹拓展到其他星系。如此一来,即便本星系遭到毁灭,文明也不会灭亡,将在其他星系繁殖下去,以至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两个好战成xing的文明碰到了一起,不然间接毁灭的可能xing并不大。

    问题是,人类就是一个好战成xing的文明。

    更重要的是,在二十四世纪下半叶,人类文明还没有迈出太阳系,以至能够说刚刚进入了宇宙阶段。

    现实上,也只有这个阶段的宇宙文明,才会如此恐慌。

    所幸的是,这一情形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人类文明最先涉足的外星系,就是比邻星,即南门二。最先到达该星系的探险者揭开了存在已久的谜团,即南门二确实有行星,而且是三颗,只是这三颗行星的运行轨道非常不稳定,而且经常在三颗恒星之间转移,即经常被邻近的恒星俘获,所以地质非常活跃,行星本身也极为不稳定。

    明显,在这个星系里,不会存在高等级文明。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这艘探险飞船在三颗行星的卫星轨道上,各留下了一具重力场波动探测器。

    现实上,这是探险飞船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些重力场波动探测器都以聚变核反应堆驱动,能够稳定工作上万年,在此期间持续不断的监视整个星系,特别是星系里的行星。只需出现高等级文明活动的迹象,即出现了光速飞船,就会立即发出警报。

    到二十四世纪末,也就是宇宙纪元的第二个百年快满的时候,人类文明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周围五十光年内的所有星系。

    有多少呢?

    大约一千个!

    实际上,这并不算多。

    要知道,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恒星系的密度非常低,也就是恒星系之间的相对距离较远。在银河系中心,恒星系的密度非常大,在五十光年的范畴内,恒星系的数量高达数十万个。

    在这一千个恒星系里,只有一个出现了文明,不过还处于蒙昧阶段。

    幸运的是,还有十多个星系里有适合人类定居的行星,而且其中两个星系里的行星已经产生了较为适宜的自然环境,而且其中一颗行星上已经诞生了较为低等的生命体。那艘发觉了这颗行星的探险飞船在返回太阳系的时候,带回来了外星生命体标本,并且采集了该行星上的矿物标本。

    能够说,这是人类在迈向宇宙阶段时的第一个严峻发觉。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是非常幸运的。

    要知道,如果人类存在的环境稍微有点变化,不但不会有这样的发觉,而且早就被外星文明毁灭了。比如,要是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中心,哪怕在恒星系较为稠密的区域,周围诞生的文明也会多得多,而人类抢先进入宇宙文明阶段的机会十分苍茫,也就会被其他高级文明毁灭。又比如,要是太阳系的位置在往外靠一点,那么在五十光年的范畴之内,恒星系的数量很有可能只有一百个,以至更少,因而在其他恒星系发觉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的可能xing也将变得极为苍茫。

    问题是,在如此幸运的情况下,人类的劣根xing再次占据了上风。

    纟t!。

正文 第三百零四章 文明接触

    第三百零四章  文明接触

    在宇宙大航海时代的第一次重大发现的消息传回地球之后,宇宙人类政fu首先考虑的不是向那颗已经诞生了碳基生命的行星移民,也不是向另外一颗环境适宜的行星移民,甚至不是改造其他十多颗较为合适的类地行星,而是把目光放在了那颗已经出现了文明、或者说是智慧生物的行星上。

    当时,宇宙人类政fu考虑的,是要不要灭掉这个星系,或者是灭掉那颗行星。

    客观的讲,这几乎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要知道,那个被命名为“天狼a”的外星文明仍然处于蒙昧阶段,对人类文明根本没有威胁。

    根据探险飞船发回来的消息,“天狼a”文明的主体是一种类人智慧生物,除了在外形上与人类不一样之外,其他方面都与人类相似,即是碳基生命,有一个发达的大脑,已经诞生了语言与文字,为陆生行走生物,文明处于工业阶段后期,即基本上掌握了化学能,能够制造以金属为主的机械设备,具有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而且已经形成了国家、民族等政治意识。

    可以说,除了长着四条腿、四只手,有两对眼睛,没有头发与皮毛、皮肤为绿色、视觉主要在红外波段之外,这种外星智慧生物与人类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当然,这种身体外形上的差别,在浩瀚的宇宙中比比皆是,根本就不是判断生命体特征的主要依据,甚至不能以此来划分生命体。

    一个仍然处于蒙昧时期、工业时代末期的文明能对人类构成什么威胁?

    要知道,这个文明,甚至还没有掌握原子能技术,也就没有自我毁灭能力。

    事实上,就算这个文明掌握了原子能技术,又能对人类怎么样?要知道,当时任何一个人手里掌握的技术、或者说任何一个人所代表的生产力,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毁灭掉这个“原始文明”。

    那么,宇宙人类政fu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当然,肯定有理由,不然那些管理着一万多亿人的政治家,绝对不会杞人忧天。

    最大的担忧就是,这个远在四十五光年之外的文明,也有可能发生科技大爆炸,也就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宇宙阶段,从而掌握毁灭其他文明的能力。如果这个文明发现了太阳系里的人类,而且发现人类文明的进化程度更加高级,那就会毫不迟疑的用尽一切手段来毁灭人类。

    要知道,就算人类打算毁灭这个文明,也要在四十五年之后才能得逞。

    在这四十五年里,谁能保证“天狼a”文明不会发展壮大?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未知的威胁。对于在宇宙空间内四处闯荡的文明来说,未知的威胁就是最大的威胁。

    当然,早在两百多年前,罗素就提到了这一点,即科技大爆发不可预测。

    似乎,毁灭掉这个仍然处于萌芽状态的文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只是,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毁灭掉“天狼a”文明。

    不可否认,人类确实是好战成性,但是同样得承认,人类能够幸存下来,而且得已迅速发展壮大,根本就是在人类中,也有一部分不那么好战的成员,而且正是这些秉承着善良传统的成员,一次又一次的把人类从毁灭的边缘拉了回来。如果没有他们,人类早就在不存在了。

    结果就是,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不应该毁灭掉“天狼a”文明。

    当然,这些人中,绝大部分赞成在暗中监视“天狼a”文明,不进行干涉,只有在确定其已经构成威胁的时候,才出手铲除。

    只是,还有一些人认为,应该与“天狼a”文明进行交流。

    这些人中,竟然有很多科学家,特别是宇宙社会学家。

    当时,这些宇宙社会学家提到,与“天狼a”文明进行交流,能够大力促进宇宙社会学的发展与完善。

    要知道,在与宇宙有关的所有学科中,宇宙社会学是发展得最为缓慢的一个。

    主要就是,宇宙社会学本身不是科学,而是社会学,而社会学必须有研究对象,可是在此之前一直没有研究对象,宇宙社会学家一直是在以揣测、臆测,或者是根据人类本身的经验来进行研究。

    显然,这是很不妥当的研究手段。

    当时,宇宙社会学家还提到出了一个应该进行交流的理由,即人类的发展一直是在自身内部进行的,在学术层面上,相当于是近亲繁殖,即人类科学家只知道人类的原则,没有与其他文明接触过,所以很容易在进行科研探索的时候走上企图。事实也证明,人类确实在科研领域走了很多弯路。如此一来,通过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哪怕对象是一个级别低得多的文明,也将获益匪浅。

    可以说,这两个理由已经非常充足了。

    问题是,当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与“天狼a”文明进行交流的风险非常大。

    这些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人类文明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