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820章

燃烧的海洋-第820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瓦胡岛上的美军坚持得更久,主要是这些美军的素质更高。

    结果就是,数十万美军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成了这场战争的炮灰,准确的说成了深埋在地下的冤魂。

    战后,中国陆战队只清理了瓦胡岛地下工事的一部分,随后就停止了清理工作。主要原因就是,在地下工事里被淹死的美军太多了,而且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很多尸体已经严重腐烂,根本没有办法清理。后来,由中国陆战队清理出来的那一部分地下工事,成为了瓦胡岛上最有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有上百万游客慕名而来,其中大部分都是瓦胡岛上美军阵亡官兵的家属。因为无法确切的知道自己的亲人死在哪一处战场上,所以这些美军阵亡家属在瓦胡岛上修建了一座教堂,共同缅怀在这场由野心家发动的战争中失去的亲人,希望他们的灵魂能够进天堂。

    美军官兵死后能不能进天堂,显然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导致数十万美军官兵葬身瓦胡岛的,正是他们的斗志。如果瓦胡岛上的美军也在十一月初投降,那么至少能少死三十万人。可是,这些美军陆战队精锐部队的官兵坚守到了十二月初,在几座最重要的地下设施,特别是安放小型聚变反应堆的地下设施被海水淹没之后,才有不到五万名美军官兵投降。最终,超过四十五万名美军官兵长眠于瓦胡岛。

    在瓦胡岛战场上,中国陆战队只付出了五千余名官兵阵亡,一万八千余名官兵负伤的微弱代价。即便把攻打毛伊岛的伤亡算上,中国陆战队也只牺牲了不到一万名官兵,另外还有三万多人负伤。

    与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血战相比,这绝对是极为轻微的伤亡了。

    只是,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

    在以如此微弱的代价攻占了毛伊岛与瓦胡岛之后,不要说在前线指挥的司马文正,就连在后方坐镇的庞跃龙与周渝生都认为,美军士气已经崩溃,因此可以用极微弱的代价攻上美国本土,占领美国西海岸地区。

    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在二零五五年十二月,庞跃龙与周渝生开始策划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

    这个时候,牧浩洋已经很少关心前线战斗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限将至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限将至

    十二月十二日,庞跃龙与周渝生向牧浩洋提交了攻打美国本土的行动草案。

    当时,牧浩洋就吓了一跳。

    要知道,对美国的战略轰炸还没有开始呢,空军在毛伊岛上修建的第一座基地要到十二月二十日才能投入使用。按照母祁铁的安排,要到十二月二十五日,空军才会首次轰炸美国本土。

    不是母祁铁不求上进,而是轰炸机较为特殊。

    战略轰炸机不是电动运输机、也不是战术战斗机,需要大量的地勤设备,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如果把战略轰炸机部署在野战机场上,每执行两次作战任务,就需要返回后方的空军基地进行一次全面维护,而部署在设施齐全的空军基地里,可以连续执行五次作战任务才需要进行全面维护。主要就是,战略轰炸机执行任务之后,都需要得到适当的维护,才能保持状态。显然,在设备简陋的野战机场上,根本无法维护轰炸机,也就无法确保轰炸机处于最佳状态。

    当然,战略轰炸机也极为昂贵,一架就顶得上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

    受此影响,空军必须首先在前线修建设施齐全的基地,然后把轰炸机派过去,进行几天的适应性训练,才能执行作战任务。

    要知道,离夏威夷群岛最近的中国空军基地在一万公里之外,如果让轰炸机每执行两次任务就返回维修,作战效率肯定会低得吓人,还不如花点时间在前线修建空军基地,提高轰炸机的作战效率。

    事实上,就算战略轰炸开始了,也不能立即攻打美国本土。

    美国的国土面积跟中国差不多,即便除掉阿拉斯加州,也不比中国小多少,而美国西海岸地区的面积相当于法国与德国之和,其西海岸线长达上万公里,有数十座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其中西雅图、旧金山与洛杉矶都是超级大都市,加上附近的城镇,三座城市群的人口都在两千万以上,洛杉矶更是高达三千五百万。如此密集的城市、如此多的城市,意味着美国西海岸地区有数量众多的军队,还有较为完善的军事设施,有足够的能力抵抗登陆部队。

    从难度上讲,登陆美国西海岸肯定超过了二战时的诺曼底登陆战役。

    事实上,根本不能进行对比。

    原因很简单,美国在本土战场上,不存在两线作战的问题,因此不用把兵力集中部署在东部地区,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守卫西海岸地区,而当年的德军,必须把主力部队集中到东线战场上,留在西线的部队不但少,而且素质低下。

    可以说,要想登陆美国西海岸地区,中国要做的准备,肯定超过二战时的盟军。

    问题是,当时中国军队还没有为此做准备。

    要知道,按照牧浩洋的规划,在战略轰炸取得一定的效果之后,才会考虑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登陆。

    从时间上看,这肯定是二零五六年第二季度的事情了。

    庞跃龙与周渝生在这个时候提出登陆美国西海岸,而且认为在年底、最迟二零五六年一月就能实施,显然过于乐观了。

    显然,牧浩洋不会批准如此疯狂的作战方案。

    当时,还有另外一件事,让牧浩洋必须得暂时放下攻打美国本土的想法,而且还让他给母祁铁下令,把首次大规模轰炸美国本土的时间订在了二零五六年一月一日,这件事就是欧洲联邦的最终选择。

    在二零五五年八月底,欧洲联邦完成了必要的政治进程,宣布正式成立。

    九月一日,欧洲联邦的三个邦国,以及已经在原则上答应加入欧洲联邦,正在积极准备全民公投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与奥地利以准邦国的身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典礼,并且在柏林、巴黎与罗马分别升起了欧洲联邦的国旗:蓝色底、中心为一白色正三边形。蓝色底象征着欧洲,而且与欧洲联邦的前身、即欧盟的旗帜基色一样,白色正三边形代表法国、德国与意大利这三个核心邦国,也同时象征着欧洲联邦如同三边形一样稳固,是完整如一与牢不可破的国家。

    今后,欧洲联邦的国旗还会变化,即在白色正三边形外面增加白色五角星,象征新加入的邦国。

    到二零五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除了法德意之外,已有六个国家,即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匈牙利与捷克加入欧洲联邦,其中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与奥地利已经完成了全名公投表决,匈牙利与捷克将在二十四日公布全民公投结果。也就是说,欧洲联邦已有九个邦国。

    按照欧洲联邦与中国的密约,只要有十个邦国,欧洲联邦就向美国宣战。

    当时,欧洲联邦正在跟斯洛伐克进行谈判,争取第十个邦国。

    只是,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主要就是斯洛伐克在联邦基础议会中的议席问题,而诱因是斯洛伐克递交的人口统计数据存在严重的水分,引起了荷兰、奥地利与捷克等邦国与准邦国严重不满。

    在欧洲联邦的政治结构中,邦国在基础议会中的席位,直接决定了邦国的地位。

    决定席位的,正是邦国的人口水量。

    当时,斯洛伐克提交的数据是,拥有一千四百万人,而荷兰、奥地利与捷克指出,斯洛伐克的人口统计数据来自于二零三五年之前,也就是全球自然灾害之前,而全球自然灾害导致全球人口大幅度降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例外,而斯洛伐克在二零五零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是不到一千万。

    四百万的差距,相当于八个席位。

    显然,这让荷兰、奥地利与捷克这三个老实递交了人口调查报告的国家非常不满,认为斯洛伐克想扩大在欧洲联邦的影响力。

    当时,捷克甚至威胁要退出欧洲联邦。

    要知道,捷克还没有提交全民公投的结果,因此在法律上只是欧洲联邦准邦国,随时可以退出。

    这下,问题变得复杂了。

    让斯洛伐克重新进行人口普查,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也就不可能在年底之前正式加入欧洲联邦。更要命的是,斯洛伐克已经通过了全民公投,如果重新进行人口普查,肯定会让很多斯洛伐克人感到不满,觉得欧洲联邦不信任他们。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斯洛伐克议会中的反对党很有可能要求重新进行全民公投。暂且不说再次公投的结果(当时斯洛伐克支持加入欧洲联邦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四,反对的为百分之四十六),拖延的时间就非常致命了。

    法德意三国非常清楚,中国绝对不会把给欧洲联邦更多的时间。

    要知道,中国军队已经攻占了夏威夷群岛上的两座大岛,接下来就会对美国本土进行战略轰炸。从军事上讲,战略轰炸将持续几个月,然后才是地面进攻。在此期间,中国肯定会解决欧洲问题。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欧洲联邦不能在年底获得第十个邦国,中国就会发动欧洲战争。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中国确实已经为欧洲战争做好了准备。

    在大陆战场上,中国陆军依然保持着四十个集团军,而且后撤的两百公里根本不会对中国军队发动进攻造成影响。

    到了十二月二十七日,随着中东军团攻占特拉维夫,中东战争宣告结束。

    三天之后,土耳其开始与中国谈判,提出了参战条件,而中国也较为倾向于接纳土耳其为盟国。

    此外,美国海军全军覆没,中国海军舰队已能远征大西洋。

    别忘了,到十二月,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二十七艘超级航母,组建了二十七支由十一艘大型战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而欧洲联邦总共也就只有六支航母战斗群,而且拥有的都是在战前建造的大型航母。

    真要打的话,欧洲联邦海军在一场战斗中就将灰飞烟灭。

    这些事情无一例外的表明,中国正在加紧完成针对欧洲的作战部署,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在二零五六年一月一日发动进攻。

    对欧洲联邦来说,打赢这场战争的机会为零。

    不能与中国打,也就只能设法解决内部问题,尽快获得第十个邦国。

    当时,欧洲联邦采取了两条线路齐头并进的解决措施。

    第一条线路,就是积极争取另外一个邦国,而最有可能在年底加入欧洲联邦的是瑞士与奥地利之间的列支敦士登。这个山地小国只有几万人,而且以奥地利人为主,早就有加入欧洲联邦的倾向,全民公投表决能在三天之内完成。虽然列支敦士登是极不起眼的小国,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只要加入欧洲联邦,就凑齐了十个邦国。事实上,卢森堡就是一个与列支敦士登差不多的弹丸之国。

    第二条线路,就是向斯洛伐克施压。在十二月二十日,欧洲联邦国防军已经在斯洛伐克的东北方向上部署了十五个师的庞大兵力,而且开始策划进军布拉迪斯拉法的作战行动,预计用一天就能占领斯洛伐克首都。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别的选择,欧洲联邦国防军将攻占布拉迪斯拉法,然后宣布接管斯洛伐克,使其成为欧洲联邦的邦国。当时,欧洲联邦政府已经准备好了一项法案,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军事行动统一欧洲大陆,准备在必要的时候交给联邦议会审批。

    在如此紧要的关头,牧浩洋肯定得盯着欧洲联邦。

    第二百四十章 涉险过关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四十章 涉险过关

    二零五五年的圣诞节,绝对是现代欧洲历史上最关键的一个圣诞节。

    在这个圣诞节里,几乎所有欧洲人都忘记了圣诞老人,全神贯注的盯着变幻莫测的大陆局势。当时,一些欧洲家庭甚至开始囤积食物,觉得战争即将到来,战火很快就会烧到他们的家园里面。

    可以说,这绝对不是荒唐的事情。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在二零五五年的最后一天,只差几分钟,欧洲就将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下一个主战场。

    起因,在一个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山地小国。

    二零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夜间,欧洲联邦总理,高卢人皮诺收到了从列支敦士登传来的消息,该国在二十七日进行的全民公投表决的结果已经出来了,百分之五十七的人支持保持独立。也就是说,列支敦士登的全民公投结果已经否决了并入欧洲联邦的提案,该国不会成为欧洲联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