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583章

燃烧的海洋-第583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座空军基地将在二零四四年底全部完工,到时候能够部署上千架作战飞机。

    西线,牧浩洋没有让空军大动土木,而是亲自出面跟巴基斯坦联系,确保在战争时期能够使用巴基斯坦的空军基地。

    按照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同盟关系,即便巴基斯坦不参与对印战争,也有义务为中国提供军事基地与后勤保障。当然,牧浩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战争爆发,巴基斯坦就不会置身事外,因为克什米尔问题还没解决呢。

    除了巴基斯坦,缅甸的问题也不大。

    当时,真正有可能置身事外的是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因为这两个国家没有与中国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属于准盟国,因此没有向中国提供军事基地的义务,甚至可以拒绝中国军队借道攻打印度。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空军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修建空军基地的主要原因。

    当然,尼泊尔与孟加拉国的影响并不大。

    即便没有这两个国家的协助,中国空军也能在印度周边地区部署两千架战斗机,有足够的把握夺取制空权。

    在访问了伊斯兰堡后,牧浩洋还去了科伦坡。

    斯里兰卡也是中国的准盟国,虽然把加勒港租借给了中国海军,准确的说,是在加勒港南面单独开辟了一座海军基地,但是在双边关系上,斯里兰卡不承担义务,也就没有责任为中国提供更多的军事基地。

    相对而言,斯里兰卡的地位非常重要。

    原因很简单,印度南部地区离中国本土有一千多公里,离最近的中国空军基地差不多有两千公里,到南安达曼岛也有一千多公里,离巴基斯坦南部的军事基地接近两千公里,如此遥远的距离,将使空军的作战效率大幅度降低,而海军又不能倾巢而出,所以很有必要在斯里兰卡做文章。

    牧浩洋去科伦坡的目的,主要是考察斯里兰卡的军事基地。

    至于租借军事基地,或者是在战时向中国开放军事基地,那是政府官员的事情,轮不到牧浩洋出面。

    回国之前,牧浩洋还去了马尔代夫。

    作为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小到几乎没人知道,但是绝不能因此否认马尔代夫的战略地位。

    早在二十世纪,印度就在马尔代夫租借了一座岛屿,开辟了军事基地。

    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后,马尔代夫收回了出租的岛屿,但是没有租借给中国,而是将其开发成了旅游胜地。

    这也可以理解,马尔代夫是一个完全靠旅游业发家致富的国家。

    牧浩洋去马尔代夫,也主要是进行前期考察。

    按照他的规划,如果能租借一座岛屿再好不过了,只不过不是用来对付印度,而是用来提防美国,因为就在马尔代夫南面不远处,就是美国在印度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迪戈加西亚岛。

    这座岛屿属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租给了美国。

    冷战时期,迪戈加西亚是美国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海空联合军事基地,也是美军在中东与海湾地区作战的主要后勤支援基地。说得贴切一点,迪戈加西亚就是印度洋上的关岛,是美国全球军事基地网络中不可否缺的一环,也是太平洋战区、中央战区与非洲战区的战略交汇点。

    对中国来说,这却是心腹大患。

    在第一次印度洋战争后,美国提高了迪戈加西亚的地位,扩大了空军基地与海军港口的规模。战争时期,迪戈加西亚的空军基地能够容纳两百架大型军用飞机,军港则能停靠一支航母战斗群。

    以迪戈加西亚为基地,美军根本无须动用舰队,用飞机就能封锁大半个印度洋。

    当初,腾耀辉把印度洋舰队一分为二,不是为了包围印度,而是为了在印度洋上与美军对峙。

    按照腾耀辉的部署,西印度洋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盯住迪戈加西亚,而东印度洋舰队则负责盯住澳洲西部地区的美军基地,比如达尔文与珀斯,阻止美军进入北印度洋,对中国的战略航线构成威胁。

    相对而言,东印度洋舰队的情况还比较理想。

    以浩洋港为基地,加上印度尼西亚的军事基地群,东印度洋舰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也有足够的后方支持。

    西印度洋舰队就没有这么理想了,主要是瓜达尔港离核心地区过于遥远。

    如果能在马尔代夫获得一座岛屿,哪怕小到只能建立海军航空站,也足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牧浩洋非常清楚,在考虑对印作战的时候,绝对不能遗忘美国。

    如果前期部署不够充分,那么美国介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只有足够充分,才能让美国意识到,军事介入不可能改变战争进程,反而会在错误的时候引爆世界大战,使美国错失取胜机会。

    只是,牧浩洋对此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马尔代夫是南亚地区中,唯一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尔代夫就是世外桃源,没人愿意卷入外部纷争。

    当然,马尔代夫的景色确实不错,特别是那些人迹罕至的荒岛。呆了三天,牧浩洋甚至有点流连忘返。

    对他来说,这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

    晒够了太阳,享受了沙滩与海水浴,牧浩洋才懒洋洋的回到北京,向腾耀辉汇报此行的工作情况。

    虽然腾耀辉很少过问,但是牧浩洋必须给他面子。

    不管怎么说,腾耀辉仍然是总参谋长,而且拥有比牧浩洋高得多的威信,某些时候还得请他出面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戚凯威也拿出了第一份详细的地面作战计划。

    牧浩洋没有独揽大权,而是充分调动与利用了其他人,比如让戚凯威负责制定地面作战计划、周渝生负责战略封锁计划、章玉廷负责海军作战计划、庞跃龙负责两栖作战计划、马明涛负责情报工作,而他自己除了审核这些作战计划之外,主要就是协调一致,整合成一份完整的战争计划。

    这是腾耀辉传授给他的经验,用腾耀辉的话来说,再能干的人也不可能包揽所有事。

    对此,牧浩洋是深有体会。

    如果仍然像以往那样事无巨细全部包下,他不被累死也会累出病来。

    再说了,战争爆发后,他也不可能指挥每一场战斗,让各军兵种的将领去制订计划,才能让他们更加清楚该怎么打。

    第五十四章 军人的归属

    第五十四章 军人的归属

    “听说,你在马尔代夫过得很安逸,都不想回来了。”

    “可能吗?”牧浩洋抬头看了眼坐在对面的周渝生,又把目光转回到手头的文件上,这是周渝生刚刚送来的作战计划。

    “昨天,我去看了老杨。”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放下了文件。“他怎么样了?”

    “精神还不错,不过一下老了许多,都快认不出来了。”周渝生叹了口气,说道,“谁能想到,他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不管怎么说,他算是解脱了。”

    “算是吧,有的时候我还真有点羡慕他。”

    牧浩洋勉强笑了笑,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对日战争结束后不久,杨禹方被查出患了皮肤癌,肯定是在粒子风暴期间,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导致的。因为抗癌药物还没有研制成功,所以他接受了两年的化疗。当时像他这种情况的军人不是少数,海军就有两千多名官兵在战争结束后查出患了皮肤癌,陆战队的情况更加糟糕。所幸的是,杨禹方坚持了两年,在抗癌药物研制成功后,他是第一批接受治疗的军人。只是,前期化疗让他彻底垮掉了。两年前,腾耀辉正式签署了他的退役申请,黎平寇还亲自为他送行。

    杨禹方现在的毛病不在身上,而是在精神上。

    牧浩洋完全可以想像,在军队里干了大半辈子、把所有都奉献给了军队,不管是谁在离开的时候都会非常茫然,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这就像当初腾耀辉给他放大假一样,让他根本无所事事。

    有的时候,牧浩洋就在想,要是哪一天他脱下了军装,会是个什么样子。

    对海军来说,杨禹方的离去,绝对是一大损失。

    要知道,他是中国海军中,最精通航空作战、也是经验最丰富的航空兵将领,即便放眼全世界,恐怕也没人能超越他。

    当初,腾耀辉还希望由他出任海军司令。

    所幸的是,这两年来,出任海军航空兵司令的晏鹰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没有让杨禹方离去变成遗憾。

    “对了,晏鹰搏昨天打了电话过来。”

    “找我?”

    “你不在,转到我这里来了。”

    “有什么事吗?”

    “还能有什么事?”周渝生笑了笑,说道,“沈飞那边的事情,J…33已经准备好了,计划六月份首飞,他问你要不要去现场观摩。”

    “有这个必要吗?”

    “不管怎么说,你是负责装备工作的副总参谋长,还是海军大将,而且腾总现在是甩手掌柜,你要不去的话……”

    “行,我让秘书安排。”

    “晏鹰搏还说了,最好能在观摩后跟沈飞签合同。”

    “这么急?”

    “这不叫急,而是在鼓励沈飞。”

    “这事我会考虑,用不着他来提醒我。”

    周渝生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传话的,就当我什么都没说。时间不早了,先去吃饭吧。”

    牧浩洋没有拒绝,他总不能天天在办公室里吃盒饭吧。

    吃过午饭,周渝生回去处理潜艇部队的事情,牧浩洋也返回办公室,让秘书把J…33的相关资料送了过来。

    与J…30跟J…32的关系一样,J…33也是J…31的舰载型号。

    在J…31/J…33项目中,赢得试制合同的不是长期霸占着主力战斗机位置的成飞,而是痛改前非的沈飞。

    在三十多年前,沈飞是中国头号飞机制造企业,不但制造了J…8这种典型的国产高端战斗机,还制造了J…11、J…13与J…15等一系列重型战斗机,但是到第四代战斗机的时代,沈飞尝到了不思进取的苦头,不但在J…20项目上完败给成飞,还在J…22/J…25项目上再次被成飞斩落马下。

    归根结底,还是沈飞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或者说毁在了J…11项目上。

    当初,在引进Su…27与Su…30的时候,军方就把仿制任务交给了沈飞,而沈飞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J…11、J…13与J…15系列战斗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研制重型战斗机的基础。

    问题是,大规模仿制,让沈飞忘记了创新才是生存之道。

    结果就是,在第四代战斗机项目上,成飞的J…20毫无悬念的战胜了沈飞的J…14,迎得了空军的大笔订单。

    在J…22/J…25项目上完败后,沈飞痛定思痛,开始反思与改革。

    只是,这个时候成飞已经在J…30项目上拔得头筹,而且沈飞提交的方案依然被空军认为过于保守。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沈飞很难有打翻身仗的机会。

    对日战争改变了一切,J…30项目提前,成飞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这种战斗机上,导致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项目延期,而且空军与海军也推迟了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制进度,决定不在战前装备。

    接下来,全球自然灾害导致所有军备项目延期两到三年。

    对沈飞来说,这等于获得了五年的时间,而且在此期间,最大的竞争对手没有把精力放在多用途战斗机项目上。

    二零三八年,在空军重启多用途战斗机项目后,沈飞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事实上,成飞提交的设计方案也非常不错,而且结合了J…30/J…32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技术难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且通过与J…30/J…32提高通用化程度,能够大幅度降低装备维持费用。

    只是,在权衡考虑后,牧浩洋还是把试制合同给了沈飞。

    准确的说,是同时给了沈飞与成飞,要求两家飞机制造厂在二零四一年底之前制造出第一批试飞验证机,再通过试飞来确定到底哪一种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即定型研制,也由此决定最终采购方案。

    这么做,等于给了沈飞一个机会。

    当然,看好沈飞的人并不多。

    主要就是,J…30/J…32装备了好几年,总产量超过一千五百架,已经形成规模效应,成飞的方案更具有成本优势,特别是综合成本优势,而且技术风险更小,在二零四一年试飞、两年内完成工程研制,在二零四四年底之前投产的可能性最大,而沈飞的方案与J…30/J…32几乎没有关系,不但不具备综合成本优势,技术风险也非常大,别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