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469章

燃烧的海洋-第469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这些当兵的,就是不把科技当回事。”陆雯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老周也就算了,你还拿了两个硕士学位。”

    “这……”牧浩洋顿时哑口无言。

    “陆工,看来这个家里,老牧说了不算啊。”

    “我们是民主家庭,谁说得对,谁就说了算。”陆雯仍然有点不依不饶。“不怕你们现在看不起,我敢跟你们打赌,只要我们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不会亚于相对论。”

    “这么说,你得首先找到一个不亚于爱因斯坦的天才。”

    “一定要有天才才能取得突破吗?”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跟老婆计较。

    “最初的时候,我也抱着这样的想法。当初我还跟你提到过,理论突破的难度超过了所有人想像,我们只有祈祷遇到一个爱因斯坦级别的天才,但是这几年下来,我觉得这很不靠谱。”

    “什么意思?”牧浩洋不得不追问一句。

    “从根本上讲,如果没有进化上的突破,人类的智慧已经到了极限。如果是自然进化的话,至少需要一百万年,才有可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即便是人为干预,比如通过基因提高智商,也需要好几百年。”

    “这么说,基本上没门了?”

    “仅靠个人努力的话,恐怕很难取得成果。”

    周渝生皱起眉头,说道:“这么说,智慧还是一加一等于二?”

    “不是等于二,而是大于二。”

    这下,两个职业军人都哑口无言了。

    “我们做了一个测试,让一万个人来估计某件物体,比如这只盘子的重量。”陆雯敲了敲面前的菜盘,“然后对得到的一万个答案进行平均,结果与实际非常接近。当然,我们用的不是盘子,而是一只不规则的金属球。”

    “这能说明什么?”

    “人类不但有个人智慧,还有集体智慧,而且集体智慧超过了个人智慧。”

    “在你主导的理论研究中也用得上?”

    “没有这么简单,不过肯定用得上。”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建立一套完整的物理学理论,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事情。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之后,经过了数十年,在数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完善了这套理论。要想超越广义相对论,或者说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需要非常多的科学家为之付出毕生心血,也许还需要好几代人。”

    “这么说,我们得祈祷活得更久一点了。”

    陆雯笑了笑,说道:“当然,不能排除运气成分。”

    “什么意思?”

    “理论研究,不是从头做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前一套理论的全面否决。这就好比拆除一道挡在我们前方的高墙,虽然工作量非常大,但是如果找对了方法,也许抽掉某一块墙砖,就能使这面高墙轰然倒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能够取代牛顿的经典力学,也是找对了方法。”

    “这么说,仍然需要一位天才级的理论物理学家。”

    “当然,有天才,肯定比没有好,只是在集体智慧的共同努力下,诞生天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对天才的要求也低得多。如果有足够多的科学家从事同一项工作,如同让很多工人同时拆除高墙一样,肯定有一个能够撞上大运,找到那块能让高墙分崩离析的砖头,而我的角色,就是工头。”

    “工头?”

    “组织其他人搞理论研究。”

    两个大男人愣了一下,随即都笑了起来。

    “看来,我们必须得敬工头一杯。”周渝生举起酒杯,对陆雯说道,“陆工,我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你这种大学者。”

    “老周……”

    “我说的是心里话,别看我拿了几个文凭,但是跟你相比,我绝对是个文盲。”

    陆雯笑着摇了摇头,也结束了与技术有关的话题。

    “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友谊干杯。”牧浩洋趁机举起杯子,说道,“一辈子,能有几个知心朋友就知足了。”

    “干杯”

    这顿饭,三个人都很轻松。

    对牧浩洋与陆雯来说,至少能够暂时放下工作上的烦心事,享受一下家庭生活中的轻松氛围。

    对周渝生来说,则可以跟好友聊些平常事。

    只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太阳再次升起来的时候,他们又得投身到重要、繁忙与劳心的工作中去。

    第六十一章 战略禁运

    第六十一章 战略禁运

    十二月二十八日,杨禹方回到总参谋部。

    牧浩洋没有去机场,而是让周渝生出面。反正在前线司令部成立之前,周渝生在总参谋部也没有别的事可做。

    这一天,发生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上午十点,也就是杨禹方乘坐的专机到达后不久,中国国务院总理黄瀚林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鉴于日本当局始终不肯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核查,中国将从二零三五年一月一日开始,对日本实施战略禁运。

    随后,杜小蕾在外交部公布了第一份禁运清单。

    大概是出于政治与外交上的考虑,在第一份禁运清单中,只包括了部分废旧电子产品与所有废旧特种钢材。

    即便如此,也等于在外交战场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在黄瀚林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四个小时,日本内阁总理公开向记者宣称,中国的战略禁运严重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已经对日本的主权与利益构成严重危害,日本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只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日本首相很没底气。

    相对而言,日本民间反应更加强烈。

    当天下午,就有上千名示威者包围了东京的中国驻日大使馆,在长崎等地的领事馆外面也聚集了大批示威者。虽然日本当局紧急调动警力,前往现场维持秩序,但是仍然有不少示威者向中国使领馆抛掷了石块。

    在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西方新闻媒体异口同声的宣称,中国此举,无异于向日本发动经济战争。

    有趣的是,中国邻国的大部分新闻媒体发表的评论却更加温和。

    不管怎么说,中国已经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当天晚上,日本大藏省大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提到,如果中国针对日本进行战略禁运,只能导致两国关系彻底决裂。

    这就意味着,日本将为了国家利益,选择极端手段。

    问题是,日本确实没有多少底气。

    如果战争在二零三五年爆发,即便是最有信心的日本政客与军人也相信,日本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性。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当天晚上召开的内阁紧急会议上,大部分内阁大臣都认为,日本将在半年之内战败。

    正是如此,当天晚上,日本内阁首相与美国总统通了热线电话。

    能让中国改变决定的,只有美国了。

    说得直接一点,只有美国出面,才有可能使中日的紧张局势得到缓解,也才有可能阻止战争在二零三五年爆发。

    问题是,美国就算要出面,也得有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

    以当时的情况,唯一的理由就是日本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核查,特别是允许对任何设施进行突击检查。

    对日本来说,这是唯一的缓兵之计。

    二十九日,美国驻华大使向黄瀚林递交了外交照会,提出美国将出面说服日本,让日本接受全面核查。

    黄瀚林给予了肯定答复,只是明确表示,在核查开始之前,中国不会取消禁运政策。

    这下,皮球踢到了日本脚下。

    日本什么时候接受全面核查,准确的说,全面核查在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就在什么时候结束战略禁运。

    三十日,美国驻华大使再次会晤黄瀚林,提出日本已经答应接受全面核查。

    只是,在关键问题上,需要进行谈判磋商,比如突击检查的范围,以及在突击检查前提前多久知会日本当局。

    既然日本提出谈判,中国就没有理由拒绝。

    二零三四年的最后一天,中国驻美大使与日本驻美大使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一次会晤,分别提出了全面核查的细则。

    事实上,关键就是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

    日本只承诺,开放所有官方设施,没有开放私人民营企业接受核查,而且要求核查小组至少得提前二十四小时知会日本当局,以便安排行程等必要工作。中国的要求更直接,不但要核查日本的官方设施,还要针对所有私人企业,而且不提前知会日本当局,核查小组有最高通行权。

    因为分歧太大,所以会晤在当天就破裂了。

    在这一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即中国国家元首正式知会所有盟国,要求按照同盟条约规定,共同对日进行战略禁运。作为补偿,中国将根据各个盟国遭受的损失,给予相应的贸易与财政资助。

    二零三五年一月一日,对日战略禁运正式开始事实。

    从当天零点开始,所有在禁运名单中的商品在报关时,都得接受全面检查,而且所有运送船只都得交纳一笔保证金。

    为了加强禁运力度,国务院还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措施。

    比如对所有从事禁运商品外贸工作的企业,都要在商务部备案,并且按照注册资金与前一季度的营业额,交纳一笔保证金,如果企业有违反禁运条例的行为,不但会损失所有保证金,还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根据后来出台的具体细则,最严厉的惩罚是企业法人代表将承担法律责任,企业也将失去从业资格。后来,国务院还加大了惩戒力度,即所有从事禁运商品贸易工作的企业,必须对贸易产品做出担保,确保禁运商品不通过第三方进入日本,不然也将遭到惩罚。

    为了落实这些禁运措施,中国商务部采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

    比如从二零三五年二月一日开始,所有禁运商品在出港的时候,都会接受一道单独的安全检查,由商务部委托的安全公司在部分商品上安装全球追踪定位设备,以确定商品的最终去向。

    如此一来,日本通过第三方购买禁运商品的渠道就被堵死了。

    从三月一日开始,商务部出台禁运细则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三十多家贸易公司被依法查封。

    因为涉及到了一些外国企业,所以还闹出了一些麻烦。

    比如在三月底,两家越南的贸易公司被违禁查封,越南外交部长亲自出面,中国政府才归还了冻结的资产,这两家公司也退出了中国市场。

    严厉的禁运措施,几乎压垮了日本经济。

    中国的禁运政策,直接拉高了战略资源的价格,不但稀土资源应声而涨,连一些与之无关的资源也跟着上涨。

    比如在二零三五年第一季度,粮食价格就上涨了百分之十七。

    涨得最厉害的,还是遭到禁运的产品。

    从三月一日开始,中国扩大了禁运范围,不但所有废旧电子产品进入禁运目录,连一些商务电子产品也被列入禁运名单。结果是,一直不太景气的电子产业在二零三五年的第二个季度迎来了近二十年的第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在国际黑市上,电子产品成了抢手货。

    李明阳的判断没有错,只要禁运持续半年,日本经济就将完蛋。

    虽然这么说严重了一些,但是日本经济肯定要出大问题。

    当时,日本为应对中国禁运措施,也是竭尽所能。

    比如在一月上旬,数名日本内阁官员集体访问华盛顿,希望从美国采购更多的遭到禁运的商品。

    一个多月后,日本首相访问美国与加拿大,直接提出进口稀土资源。

    虽然日本的外交活动起到了一些作用,比如美国答应每月向日本出售十吨稀土矿,加拿大也答应出售稀土资源,但是这决非长久之计,一是稀土资源价格昂贵,日本不可能一直以高价购买,二是中国肯定会因此扩大禁运范围,给日本制造更大的压力,三是美国与加拿大也不可能拿战略资源做赌注。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即美国是战争的直接推动者。

    帮助日本渡过难关,等于化解了战争威胁。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日本能够解决因为禁运造成的经济问题,就没有理由在核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中国也就没有理由以核问题向日本开战。

    美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延缓开战时间。

    只是,在战略判断上,美国与日本不尽相同。

    以当时的情况,日本把开战时间选择在二零三六年底,最好是二零三七年初,而美国则认为到二零三五年底,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