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439章

燃烧的海洋-第439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峙博不是傻蛋,知道黎平寇拿他当枪使。

    关键不是向易援朝叫板,而是能够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虽然从军事上看,“排他性经济政策”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能够让泰国选择立场,降低战争负担,但是没有这项政策,黄峙博也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说一定需要经济政策才能取胜。

    借这个机会,黄峙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取消二炮,把陆战队升级为独立兵种。

    仅仅如此的话,根本不需要黎平寇参与。

    黄峙博的意思是,陆战队不但要升级为独立兵种,而且除了名称上的区别之外,在其他方面要获得与三大军种同等的权力与地位,即陆战队司令也有资格出任总参谋长,而不是由三大军种司令轮流坐庄。

    显然,黄峙博在为牧浩洋争取机会。

    这样一来,二零五二年,也就是牧浩洋六十多岁的时候,就有机会出任总参谋长,不用担心遭到排挤。如果能够在二零四二年之前与空军达成协议,牧浩洋甚至有机会提前十年出任总参谋长。

    黄峙博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黄峙博明确提到,只要黎平寇推行的“排他性经济政策”正式实施,国际秩序将重新洗牌,以大国为首的区域性经济体将全面取代现有的国际贸易,成为下一场世界大战的祸根。在面对世界大战威胁的时候,中国需要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而黄峙博看中的就是牧浩洋。

    显然,经历了十多年的锤炼,黄峙博不仅仅是只懂军事的总参谋长了。

    黎平寇也不是傻蛋,非常清楚黄峙博为什么要提到“世界大战”。

    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国与美国缠而不斗,而且主要通过代言人战争进行对抗,关键不是没有打世界大战的能力,而是中国与美国在经济上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双方都很难摆脱对对方的依赖。

    美国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而中国也需要美国的市场与高端技术。

    可以说,这也正是中美冷战不同与美苏冷战的主要地方。

    没有了经济层面上的往来,中美关系将难以修复,世界大战也就无法避免。随着技术进步,核武器的威胁逐渐降低,只要任何一方认为有能力应对对方的全面战略打击,世界大战就会爆发。

    谁能准确预测会在什么时候取得技术上的决定性突破?

    事实上,黄峙博与黎平寇都很清楚,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即将到来,因此世界大战将不再是遥远的事情。

    黎平寇在这个时候提出“排他性经济政策”,显然有推波助澜的嫌疑。

    从政治角度讲,黎平寇的所作所为,是在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服务,即中国需要一个以自己为核心,具有绝对领导地位的经济区,而且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经济区,确保中国能够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时期。

    作为总理,这也是黎平寇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官方做的统计,调整后的计划生育制度要到二零五零年才能发挥显著效果,中国的人口数量将在二零三五年左右达到巅峰,也就是大概十七亿左右,随后会经历一段为期十五年左右的急剧下降期。到二零五零年左右,人口总量将稳定在十三亿左右。在随后的二十年之内将以较为缓慢的速度降低。预计到二零七零年,将减少到十亿以内。如果在二零五零年取消计划生育,则有望在二零七零年恢复正增长,保持一个较为合理的自然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时期就此结束。

    当然,这是以二零三零年的生产力为准。

    如果在未来二十年之内,中国的生产效率稳步提高,那么在二零五零年左右,人口老龄化时期就将结束。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即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不是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而是社会总产出值与总消耗值的比例。当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产出值低于总消耗值的时候,就无法完成基本积累,也就进入了老龄化时期。

    如此一来,社会生产效率成为关键因素。

    社会生产效率越高,意味着在同等劳动力的情况下,总产出值越高,也就能够提供更多的总消耗值,能够赡养更多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比如,日本在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百分之十七的时候,才进入老龄化时期,而中国在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百分之十一的时候就已进入老龄化时期。作为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这个比例要达到百分之二十一才进入老龄化时期。

    对中国政府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虽然提高生产效率的第一因素是科技,但是在国家竞争中,科技只是次要因素,控制资源与市场,才是主要因素。比如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中国的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但是没有资源的定价权,利润率非常低,大部分利润被垄断了铁矿石的西方企业篡取。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利用朝鲜的几座超级矿山,中国企业夺回了铁矿石的定价权,利润率大大提高,意味着能够在同等投入的情况,获得更多的汇报,等同于提高了总投资汇报率。

    在贸易中,这等同于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

    显然,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中,中国很难获得好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早在二零二四年,中国就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德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但是到二零二九年,中国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仍然远远低于日本,甚至低于韩国。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出台了很多针对中国企业的“排他性政策”,限制了中国车企在美国的扩张。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无一例外的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即中国要想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就得建立新的贸易规则,并且成为规则制订者,不然就只能听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摆布。

    黎平寇提出的“排他性经济政策”,以及建立地区性经济共同体,正是针对这个问题。

    从地缘政治出发,东南亚无疑是中国的首选目标。

    东南亚的十一个国家,总共有六亿人口,国土面积超过四百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说,既是资源产地,也是消费市场。如果与中国构建经济共同体,必然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事实上,东南亚国家、以及六亿东南亚人也能从中获得非常明显的好处,比如中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以及借此机会进军中国市场,获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更重要的是,绝非只有中国在搞地区性贸易。

    欧盟早就盯上了北非与近东,俄罗斯则致力于前苏联地区,美国在加紧建立覆盖整个拉美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连日本都在跟印度进行广泛合作,而中东地区的伊朗、非洲的南非与澳大利亚都在寻求建立类似的自由贸易区。

    全球经济向区域化方向发展,已经不可避免。

    在这条新的跑道上,中国只有把握住机会,才有可能获得发展机会。

    可以说,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不是政治家改变历史,而是历史塑造政治家。

    只是,作为优秀的政治家,必须有足够长远的目光。

    黎平寇是自傅秀波之后,中国最优秀的政治家,自然明白区域性经济的最终结局,也就无法回避黄峙博提出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答应黄峙博的要求,黎平寇才能得到军方的全力支持。

    要知道,黄峙博将在国家领导人换届之后才会退役,因此在下一任国家元首的问题上有足够大的发言权。

    如此一来,黎平寇等于与黄峙博结成了政治同盟。

    也许,这不算坏事。

    与越南的战争根本算不了什么,再过几年,新的挑战就会出现,而中国需要一位具有超凡胆识与谋略的领袖。

    谁能在二零三二年出任国家元首,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第二十一章 夺回失地

    第二十一章 夺回失地

    牧浩洋并不知道,黄峙博与黎平寇的秘密交易。

    回到榆林港,他首先得处理由杨禹方提交的空中打击报告。

    第一天的空中打击非常顺利,空军总共出动一千二百架次作战飞机,投弹近四千吨,摧毁了百分之八十四的预定目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基本要求。作战损失微乎其微,只有两架战斗机被击落,其中一架还是在战区上空出了故障,飞行高度降低到一千五百米后,被越军高射炮击落。四名跳伞的飞行员中,有一人在着陆时负了重伤,其他三人都安然无恙,四人均被特种部队救回。

    海军的轰炸行动更加顺利,出动了二百一十八架次,投弹八百四十二吨,所有战斗机均安全返航。只出现了一次事故,一架返航的J…15B在降落的时候,右侧主起落架的液压系统受损,撞上了之前降落的战斗机。因为已经挂上了阻拦索,冲击速度不是很快,所以两架战斗机都能修复。

    按照杨禹方的估计,到五月十一日,就能完成针对军事系统的轰炸行动。

    这比预定的时间缩短了两天。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变数,比如两艘航母的弹射器都已使用了五百次以上,即将到达大修周期。如果舰队提前结束轰炸行动,就得增强空军的出动率,也就得延长打击时间。只是具体情况,还得看舰队能够坚持多久。

    五月七日夜间,轰炸行动继续进行,充当主力的仍然是空军。

    因为两艘航母均已消耗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弹药,所以按计划,舰队在当天晚上没有参与轰炸行动,而是后撤一百五十公里后,与快速战斗支援舰会合,进行弹药补给。舰队里的护航战舰也将进行燃油与弹药补给。

    当然,这不表示舰队没有参与打击行动。

    当天晚上,两支航母战斗群里的十艘大型战舰,即两艘“北京”级巡洋舰与八艘配备了电磁炮的驱逐舰组成“炮击编队”,在湄公河口,对越南南部地区的主要军事设施进行了高强度炮击。

    为了支援这十艘战舰,海军还出动了数架大型战略侦察机。

    炮击从十点三十分,持续到八日凌晨四点,十艘战舰向方圆二百四十公里范围内的二十八个目标投射了一千八百枚大口径炮弹。炮击的命中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比预期的高出了十五个百分点。

    因为主要打击暴露在地面的目标,所以炮击的打击效率不比轰炸差。

    更重要的是,炮击具有更高的突然性,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对付胡志明市南部的越军兵营时,十艘战舰上的十二门电磁炮在三十秒内投射了六十枚炮弹,而且所有炮弹同时落下,对相当于十个足球场范围内的军事设施、以及暴露的军事人员构成了毁灭性打击。仅仅这一轮炮击,就击毙了四百多名越军官兵,摧毁了上百台军用车辆。

    从效费比上看,炮击的优势更加明显。

    拿打击越军兵营的这场炮击来说,如果由战斗机进行轰炸,算上弹药、燃油、战斗机折旧等,总费用是炮击的十倍以上。

    尝到炮击甜头之后,海军官兵肯定有点后悔。

    不为别的,战舰上的大口径电磁炮太少了,特别是大型驱逐舰上只有一门,而美军早就为驱逐舰装备了两门电磁炮。更重要的是,战舰上的弹药库也太小了,每门电磁炮只准备了一百五十枚炮弹。

    打到凌晨四点,“炮击编队”撤离,因为弹药用光了。

    章玉廷立即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随后的炮击行动中,他为“炮击编队”提供了数艘战斗支援舰,让“炮击编队”能够就近获得弹药补给,不用在用光弹药后撤下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炮击作战效率。

    牧浩洋要的只是结果,而不在乎方式方法。

    到了八日上午,随着登陆舰队到达西沙群岛海域,登陆作战行动提上了作战安排。

    按照庞跃龙制订的计划,陆战队将首先攻打南沙岛礁。

    因为没有任何难度可言,越军设在侵占岛礁上的军事设施根本经不住火力打击,所以陆战队主要以垂直登陆发起攻击,充当主力的是搭载了大量直升机的两栖攻击舰、以及具备支持垂直登陆作战能力的综合登陆舰。

    那些运送主战装备的两栖登陆舰与船坞登陆舰全部留在后方。

    为了支持陆战队登陆,舰队在八日下午对越南侵占的岛礁进行了一轮高强度轰炸。因为舰队就在南沙海域活动,所以伴随航母作战的护卫舰还趁此机会,让一百毫米舰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让牧浩洋有点意外的是,九日的登陆作战根本没有打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