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47章

燃烧的海洋-第147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付大气层内的弹道导弹,THAAD的拦截距离绝对达不到一百五十公里。如果按照拦截载入段弹头计算,THAAD的拦截距离仅有可怜的四十公里。

    这个拦截范围,不足以覆盖整个战场。

    在金策与元山之间,存在一段大约三十公里宽的反导拦截缺口。

    情况再次变得万分紧急,联军指挥官不得不相信,志愿军的反击目标是永兴湾里的运输船只,不是数百公里外的两栖突击舰队。

    第一百二十八章 意外频频

    第一百二十八章 意外频频

    SA…2能够攻击舰船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肯定。

    几年前,伊朗试射了一枚代号“波斯湾”的反舰弹道导弹,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甚至一度把中国卷进去。这种导弹就是在SA…2的基础上安装了末段制导系统,射程只有一百五十公里。

    向伊朗提供导弹技术的不是中国,而是朝鲜。

    因为都坚持反美立场,所以伊朗与朝鲜的军事合作非常紧密。伊朗能在导弹技术上取得突破,与朝鲜的帮助不无关系。比如伊朗的“流星”弹道导弹就是由朝鲜帮助开发的,其原形是“劳动”弹道导弹。

    伊朗能把SA…2改造为反舰弹道导弹,朝鲜肯定能办到。

    虽然从理论上讲,SA…2“反舰弹道导弹”的性能不会好到哪里去,仅有一百五十公里的射程很难对航母战斗群构成威胁,落后的末段制导系统也无法攻击航行中的舰船,但是对付停泊在港湾里的船只,肯定是游刃有余。

    凭借一百五十公斤以上的战斗部、高达数马赫的末段速度,一枚SA…2就能摧毁一艘万吨级运输船。

    THAAD派不上用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海军战舰身上。

    第71特混舰队撤走时,留下了两艘“伯克”级驱逐舰。按照计划,这两艘驱逐舰将掩护完成装卸作业的船队返回釜山,然后前往长崎,在第71特混舰队返回后,再进入日本海执行作战任务,所以两艘驱逐舰都在永兴湾外面。

    两艘战舰上,总共有三十二枚“标准3”反导导弹。

    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足以应付中等规模的导弹袭击。

    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非常快,美军的拦截时间不到三分钟。

    因为同步分享战场信息,所以两艘驱逐舰在半分钟内就做好了战斗准备,用相控阵雷达锁定了正在逼近的弹道导弹。

    驱逐舰启动火控照射雷达,准备发射导弹的时候,情况出现变化。

    与J…7机群一样,最前面那枚SA…2刚刚飞过咸兴,就在离地面大约三十公里的高度上引爆了。

    仍然是电磁战斗部

    接下来,每隔大约二十秒,就有一枚SA…2在航道前方大约二十公里处引爆,为后面的导弹开辟突击通道。

    志愿军到底想干什么?

    联军指挥官非常疑惑,拦截弹道导弹显然不可能了。

    “伯克”级驱逐舰在执行反导任务的时候,从火控雷达开始照射目标,到“标准3”击中目标,肯定超过三十秒。因此驱逐舰不可能在两枚SA…2的爆炸间隙,击落后面的弹道导弹。

    问题是,升空的SA…2只有十四枚。

    随着SA…2逐一在航道上引爆,还有多少弹道导弹能够攻击永兴湾里的运输船只?

    难道还有第三轮攻击?

    志愿军不会用无人驾驶战斗机与导弹放烟花,肯定还有第三轮攻击

    联军指挥官立即想到,志愿军获得了补充,除了数百架不堪使用的老旧战斗机,还有五十架第三代战斗机。此外,CIA提供了确切情报,中国海军的航母很有可能参战,至少会让舰载航空兵参战。

    集中这些力量,大概有八十架作战飞机,足以发动一次大规模空中袭击。

    前两轮攻击,不是为了摧毁什么,而是要赶走联军的预警机,分散联军的注意力。

    随着E…3C向南撤退,志愿军的战斗机随时有可能越过鸭绿江,在元山北面发射反舰导弹。如果志愿军打算攻击正在北上的两栖突击舰队,攻击机群则会在弹道导弹制造的电磁风暴掩护下向南突击。

    此外,志愿军还有可能用Mig…31攻击西部战场上的预警机,为舰载航空兵开道。

    这绝不是一次普通的反击行动,而是大规模反击行动,而且志愿军很有可能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开打。

    情况紧急,联军指挥官来不及多想,立即命令E…3C转向,返回咸兴。

    随后,联军司令部向西线战场上的作战部队下达命令,警惕黄海方向上的威胁,把防空拦截区域延伸到黄海中线。

    防线已被打乱,联军指挥官非常紧张。

    志愿军的第三轮反击随时可能到来,后果难以设想。

    因为电磁战斗部产生的电磁干扰太强大了,所以在E…3C转向返回咸兴的时候,原本在南面巡逻的EC…135也转向北上。

    在严重的电磁干扰下,预警机不见得能够发现来袭敌机。

    以被动方式工作的电子侦察机反而更有用,特别是EC…135这种大型战略电子侦察机。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仍然远远超出了联军指挥官的预料。

    在十一枚SA…2相继引爆后,最后三枚SA…2突然在高空转向,以超过四马赫的速度向低空俯冲。

    目标不是元山,而是已经转向,正在飞往咸兴上空的E…3C。

    让亚音速预警机规避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SA…2不用击中E…3C,只要把距离缩短到二十公里以内,就能用电磁战斗部摧毁E…3C上的所有电子设备。

    此时,SA…2的优势展现了出来。

    如果是“飞毛腿”这种弹道导弹,因为气动控制面非常小,很难在弹道中段进行高过载机动。SA…2本来就是防空导弹,虽然比较落后,机动性能不大好,而且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只有几十秒,在到达弹道最高点前就已关闭,但是凭借较大的气动控制面,仍然能做出高过载机动。

    第一枚SA…2在离E…3C大概三十公里处引爆,没有起到作用。

    紧接着,第二枚SA…2在离E…3C不到十公里处引爆,一举除掉了联军的“了望塔”。

    第三枚SA…2由向南飞行了大约二十公里,才在大约一万五千米的高度上引爆,紧跟在E…3C身后的EC…135成为第二个牺牲品。

    这个时候,联军指挥官再笨,也能猜出志愿军的反击意图了。

    首先击落预警机,打乱联军的空中指挥系统,然后让攻击机群投入战斗,消灭联军的海上力量。

    只是,联军还没有失败。

    E…3C与EC…135被击落后,在东朝鲜湾上空徘徊的E…2D立即接手,在三八线南面徘徊的第二架E…3C也全速北上。

    八月二十四日的战斗后,联军提高了预警机的出勤率。

    不管什么时候,除了在战线后方执行巡逻任务的E…3C之外,在三八线南面,至少有一架E…3C在空中待命。

    如果前方的预警机被击落,待命的预警机能在十分钟之内赶到。

    志愿军的组织再周密,攻击机群也不可能在十分钟之内越过朝鲜领空,轰炸离鸭绿江两百多公里的联军地面部队。

    问题是,志愿军的反击没有这么简单。

    E…2D向西转移的时候,西线战场上的E…3C发现了西北方向、也就是黄海上空的攻击机群。

    因为攻击机群是从渤海湾方向飞来的,所以联军立即断定,这是舰载战斗机。

    紧接着,E…2D发现了数批越过鸭绿江,向南高速突击的机群。

    因为E…2D的信息处理能力远不如E…3C,遇到大规模机群时,需要把信息发送给地面指挥中心,或者是防空战舰,所以过了两分钟,美军才判断出,从鸭绿江方向发起突击的不是先进战斗机,而是成群结队的J…7与J…6。

    又是无人驾驶战斗机?

    联军指挥官大惊不已,因为只要是无人驾驶战斗机,上面肯定有电磁战斗部。

    很快,E…2D发来的消息就证明了联军指挥官的猜测。

    这些战斗机成纵队越过鸭绿江之后,用之前的方式,逐一引爆了电磁战斗部,制造出一条近三百公里宽的电磁屏蔽带。

    在强大的电磁干扰下,预警机无法探测到机群后面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这些无人驾驶战斗机后面,很有可能是挂着重型反舰导弹的攻击机。

    与第一轮突击不同,这次出现的无人驾驶战斗机多得多,每支机群的规模都在二十架以上。以间隔二十公里引爆一架计算,这些机群足以向南突击四百多公里。算上反舰导弹的射程,攻击机群有能力打击两栖突击舰队。

    拦截成规模突击的无人驾驶战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联军指挥官别无选择,只能让补充的E…3C暂缓北上,同时让E…2D向南撤退。

    只是,放弃拦截也不可能。

    不管有多困难,放弃抵抗都是最愚蠢的选择。

    预警机派不上用场,联军指挥官只能让制空战斗机出力。

    首先收到命令的,正是隐身能力突出,而且能以一点四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冲刺速度不比F…15C慢多少的F…22A。

    更重要的是,F…22A配备的相控阵雷达具有非常强大的探测能力。

    虽然战斗机火控雷达的探测范围非常有限,无法做到全向探测,但是战场空间本来就非常有限,从东西两个方向进入的F…22A战斗机能用火控雷达搜索整个战场,发现跟在无人驾驶战斗机后面的攻击机群。

    发现敌机是一回事,拦截敌机是另外一回事。

    考虑到志愿军会为攻击机群提供护航力量,F…15C在没有预警机支持下,很难与志愿军的战斗机抗衡,所以联军在安排拦截行动时,依然把希望寄托在F…22A身上,期望能够用先进战斗机改变战局。

    即便没有预警机,F…22A的优势也不够明显,可是跟J…10与J…11B对抗,F…22A仍然能够掌握主动权。

    至少不会像F…15C那样,只能被动挨打。

    F…22A能够逆转战局吗?

    第一百二十九章 重返战场

    第一百二十九章 重返战场

    对晋升为少校中队长的晏鹰搏来说,能够重返作战部队,座进J…11B的机舱,驾驶战斗机升空作战,已经非常满足了。

    被牧浩洋从韩国救回来后,晏鹰搏离开了一线部队。

    最初几天,他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即便书写与F…22A对抗的作战报告,也由司令部派来的参谋代劳,他只需口述战斗经过。打了几次报告,要求返回作战部队后,晏鹰搏终于如愿以偿。只是新的岗位不在战斗机部队,而是在预警机上,协助贾定康师长指挥空七师执行作战任务。

    换成其他人,也许会非常高兴。

    离开战斗机部队,意味着不再拿生命冒险。留在预警机上,将以指挥人员身份参与作战行动,战功一点都不少,还能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说不定能在贾定康高就之后出任空七师的指挥官。

    可是晏鹰搏并不满足,他一直不认为自己是指挥人才。

    作为一名纯正的战斗机飞行员,晏鹰搏始终认为,只有驾驶战斗机升空作战,才能发挥他的所有价值。

    一个多月下来,晏鹰搏获得了不少嘉奖,却一点都不满足。

    他没有放弃,仍然以每周三次的频率,向空七师、沈阳军区与志愿军司令部递交返回战斗机部队的调动申请。

    如果不是与贾定康的关系非常好,而且荣立了个人特等功,恐怕早就让人反感了。

    努力没有白费,三天前,晏鹰搏的申请获得批准。

    前来接他的参谋没有把他送回空七师的作战部队,而是把他带到内蒙古东北的某座空军基地。

    万幸的是,这里也有一批J…11B战斗机,而且即将编入志愿军。

    到这个时候,晏鹰搏才知道,他飞的是一架双座型J…11B,搭档的是一名只有两年飞行经验,在航校里呆了五年的“技术军官”。

    最初的时候,晏鹰搏对关云山中校的印象并不好。

    像晏鹰搏这样的飞行员都知道,从航校毕业的飞行员中,有关系、怕吃苦的都会想方设法留在学校里,有的甚至会放弃上天的机会,心甘情愿的当文职军官。虽然这些人中,不少会成为飞行教官,教基础课程,但是与战斗机飞行员比起来,他们根本算不上货真价实的飞行员。

    在晏鹰搏眼里,关云山就是这种人。

    深入了解后,晏鹰搏才改变了看法。

    关云山确实是从航校毕业的,只是学的不是飞行,而是电子技术。毕业后,他没有留在航校,而是去了成都军区,三年后考上航空电子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回到航校,在担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