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39章

燃烧的海洋-第139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黄峙博已经回到北京。

    黎平寇还在回国途中,只能通过视频电话参加由傅秀波召开的紧急会议。

    “很明显,志愿军的反击行动收到了预期效果,美国主动终止停火谈判,而且没有确定什么时候重启谈判。”傅秀波看了眼屏幕上的黎平寇,把目光转向会议室里的陆风烈、文廷贵等人,说道,“可以预料,联军不会停止进攻,仍然会沿着海岸线北上,攻占朝鲜东北部地区。虽然我们仍然希望通过谈判结束战争,但是在取得实质性胜利、特别是地面战争的胜利之前,谈判没有任何意义。”

    “难道,现在就放弃谈判努力?”文廷贵问了一句。

    傅秀波笑了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黎平寇。

    “第一次会正式会晤结束之后,英法俄提出了折中解决方案,只是与我们跟美国的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虽然英法俄没有放弃努力,在我离开联合国总部之前,跟法国、俄罗斯大使进行了会谈,摆明了谈判的诚意,但是关键不在我们这里,而是美国不想谈。”黎平寇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除此之外,英法俄三国的态度也不完全一致,促成停火谈判的目的迥然不同。如果连英法俄三国都各怀鬼胎,并非全心全意的促成和平,那么我们最好不要对谈判抱任何希望。”

    文廷贵叹了口气,对黎平寇的回答并不满意。

    “严格的说,是现阶段对谈判抱希望不大现实。”傅秀波知道文廷贵的想法,立即纠正了黎平寇的说法。“我们会努力争取和平谈判,可是也不能因此损失国家利益。只有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谈判才有意义。”

    “不能在战场上得到的,也别指望在谈判桌上获得。”陆风烈发言了。“打到现在,我们至少证明美军不但不是不可战胜的,而且能够用我们现有的武器战胜,我们与美军的差距没有想像的那么大。志愿军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对我们更加有利的战场形势。虽然离胜利还非常遥远,但是我们已经挫败了联军占领朝鲜全境的企图,为接下来的地面战争打下了基础。要想让美国回到谈判桌旁,我们得在地面上取胜,遏制联军的进攻势头,再在适当的时候发起反击,夺回平壤,把联军赶回三八线。我们并不指望把美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因为目前这是非常不现实的想法,但是我们有能力扭转战局,让美国不得不回来进行停战谈判。”

    陆风烈说得有理有据,文廷贵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陆总说得没错,我们知道谈判是结束战争的唯一办法,但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在战场上取胜。”傅秀波朝陆风烈点了下头,又说道,“美国到此仍然不肯谈判,不是不知道谈判的重要性,也不是不清楚谈判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而是现在的情况,让美国当局无法放下身段,与我们进行谈判。联军已经从咸兴发起进攻,即将攻占新浦,也许几天之后就能扫荡朝鲜东北地区。在刚刚遭受惨重打击之后发起攻击,足以表明联军希望获得更加有利的战场形势,再与我们进行停战谈判。志愿军地面部队入朝在即,我们必须打赢第一场地面战争,明确无误的告诉敌人,他们不但不能在空中击败我们,也别想在地面取胜。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局势将对敌人更加不利。只要让美国当局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相信要不了多久,和平的大门将再次开启。”

    “关键就是,如何打赢第一场地面战争。”说完这话,陆风烈朝黄峙博看了过去。

    黄峙博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以目前的战场形势,我的观点是,推迟地面部队的入朝时间。”

    “什么?”傅秀波马上把目光转了过去。

    “虽然我们刚刚取得了一场关键战役的重大胜利,但是志愿军的损失也非常惨重,已经无力与联军争夺制空权,至少当前无力确保地面部队能在入朝后顺利完成作战任务。”黄峙博叹了口气,说道,“如果此时与联军打一场地面战争,就算胜算不小,也会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对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我们的目的不是取得某一次战役的胜利,也不仅仅是夺回平壤,而是把联军赶回三八线。如果在一场战役中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将无法保证达到最终目的。”

    “将军,你的意思是……”文廷贵也非常惊讶。

    地面部队不入朝,压力全在空军与海军身上,作战损失肯定会非常巨大,意味着中国得承担更加沉重的战争负担。

    “在夺回制空权,或者说在有足够的能力保证局部制空权之前,地面战争对我们没有多少好处。”

    “黄司令,你是不是太低估陆军的战斗力了?”连黎平寇也不认同黄峙博的观点。

    “我从未怀疑过陆军的战斗力,因为我是陆军上将。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我更加了解陆军的情况。”黄峙博勉强笑了笑,说道,“现在不是六十多年前,不是靠地下坑道就能击败敌人的时代。事实已经证明,人民军在三八线北面修建的坑道体系不堪一击,根本不能挡住联军的进攻矛头。我并不指望击败美国空军,夺得绝对制空权,但是我们有能力在局部战场上抗衡美国空军,获得局部制空权。只有在相对有利的情况下发起地面战争,我们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取胜。”

    “可是……”

    傅秀波压了压手,让黎平寇闭上嘴,对黄峙博说道:“黄峙博上将,既然我任命你为志愿军总司令,我就绝对相信你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也相信你的军事才能。既然你认为有必要推迟地面部队入朝时间,那么就按你的意思去办。我不会询问过程,但是你得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

    黄峙博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元首这么信任他,也没有必要多说什么。

    第一百一十八章 软磨硬泡

    第一百一十八章 软磨硬泡

    元首拍板后,剩下的就是军事决策了。

    “你也看到了,元首的态度非常明确,他不会过问军事决策,但是也不会允许我们把事情搞砸。”陆风烈请黄峙博坐下后,去泡了两杯茶。“现在国内的情况有点复杂,高层领导的态度也五花八门。虽然总理的莫斯科之行取得了圆满成果,争取到了俄罗斯的支持,但是事情总有正反两面,俄罗斯的支持让更多的人相信,我们能够在不流血、或者少流血的情况下与美国妥协。”

    “可能吗?”黄峙博笑着摇了摇头。

    “你怎么知道不可能?”陆风烈坐到了黄峙博对面的沙发上。

    “结束一场战争比发起一场战争困难得多。可以想像,在发动这场战争前,美国当局遇到了很多难题。以美国的实力,跟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交战,即便能获胜,最多也是惨胜。美国能够克服困难发动战争,要想结束战争,肯定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打到这个地步,希望让战争扩大的不是美国联邦政府,而是在战场中大发横财的军火集团,以及那些希望让我们为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买单的金融集团。”

    “你什么时候也关心起经济问题了?”

    “战争只是手段,没有十足的好处,谁会发动战争?”黄峙博笑了笑,说道,“既然我们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得找准战争的根源。只有从根源上着手,才能战胜敌人,或者是迫使敌人放下手里的武器。”

    “照你的意思,战争不会很快结束?”

    黄峙博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陆风烈锁紧眉头,让他说下去。

    “我在会议上提出,推迟地面部队入朝时间,尽最大努力争取在空中与海洋战场上击败敌人,至少顶住敌人的进攻,不是说志愿军地面部队不能打,而是大规模地面战争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

    “伤亡?”

    “伤亡是一个方面,而且是最重要的。”黄峙博叹了口气,说道,“陆总,上次我跟你提到过,军队里的独生子女太多了,如果伤亡过于惨重,就算打赢了,我们也很难从中获得好处。这段时间,我也在关注国内的情况。你也许不知道,仍然有很多民众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参加这场战争,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封闭、落后、甚至是**的政权与世界上最强大、而且与我们的经济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交战。虽然民众的疑惑还没有上升到对政府产生质疑,或者说没有对国内局势产生影响,但是当成千上万的将士牺牲在他国的领土上,当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此破灭,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你说得没错,国内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黄峙博长出口气,说道:“陆总,你非常了解我,所以你肯定看了出来,我采取的所有战术都为了减少伤亡,尽可能用最少的鲜血战胜敌人。可是目前看来,就算我们能够在地面部队入朝前扭转局面,仍然无法预测战局走向,更不可能凭我们的主观意志,把战争伤亡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陆风烈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当初,陆风烈向傅秀波推荐黄峙博,除了黄峙博的军事才华之外,与他在乎部队、关心部下有很大关系。

    胜利不是靠鲜血与生命堆积出来的。

    如果必须靠鲜血与生命换取胜利,那样的胜利也没有任何价值。

    问题是,认识到了问题,不等于解决了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陆风烈直奔主题。

    以黄峙博的为人,在没有想到解决办法之前,他绝对不会提出问题。作为军人,也理应如此。

    “暂时没有想到解决办法。”

    “是吗?”

    黄峙博勉强笑了笑,说道:“实在不行,我们仍然得在地面上击败联军,仍然得做好思想准备。”

    “什么是实在不行?”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我们不能在地面战争开打之前迫使美国认输,那么地面战争就成了唯一的取胜手段。”

    陆风烈点了点头,让黄峙博说得明确一些。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地面战争确实无法避免,但是我们有机会把地面战争、或者说地面战争的伤亡控制在最低程度。”

    “怎么控制?”

    “利用一切手段打击联军的制空权、制海权与制信息权,争取在地面部队参战之前创造最有利的战场态势。”

    “这么说,也太笼统了吧?”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目前来看,首先要做的就是替志愿军补充空中力量,派更多的潜艇前往日本海。”

    “就这些?”

    “我专程回来,主要就是为了这两件事。”

    陆风烈笑了笑,说道:“后者的问题不大,我已经帮你安排好了。半个月之内,北海舰队、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将各自抽调两艘到三艘潜艇,最快能在二十五天后到达,最迟也能在一个月之后进入日本海。”

    “前者呢?”

    “我看过志愿军司令部递交的作战报告,此次反击战役的损失非常巨大,仅作战飞机就损失了近两百架。”陆风烈叹了口气,说道,“打到现在,志愿军损失的战斗机已经超过四百架,这还没有包括那些无法修复的战斗机。开战前,空军与海航的第三代战斗机总量不到八百架,扣除用于本土防空的战斗机,最多能给志愿军调配六百架,而你在一个月内就用得一干二净。”

    “我也不想这样。”

    “现实情况是,我也没办法为志愿军补充损失的战斗机。”

    “总能补充一部分。”

    “很少的一部分,大概五十架左右。”

    “可是……”

    “总装备部已经让沈飞与成飞立了军令状,从下个月开始,战斗机生产线就能达到设计的最大产能。文总理的莫斯科之行替我们解决了最大的问题,俄罗斯当局已经承诺,将向我们紧急提供一批库存发动机,并且从明年年初开始,以每月一百五十台的速度,为我们提供发动机。总的来说,情况正在好转,只是没有办法立即达到你的要求,即立即补充志愿军的作战损失。”

    黄峙博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么说来,我们将不得不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与联军打地面战争。”

    “这是你必需解决的问题,至少在第一次战役之前,制空权得不到保证。”

    黄峙博叹了口气,没有急着开口。

    “如果我是你的话,就会考虑调整战役计划。”

    “陆总,你这话说得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黄峙博叹着气摇了摇头,说道,“只要地面战争打响,到底打成什么样子,就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了。六十多年前,我们用一个军都没能啃下美军一个营。虽然今非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